APP下载

市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实践和存在问题

2011-03-18李亚军

图书馆学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书屋服务体系图书馆

李亚军

(营口市图书馆,辽宁 营口 115000)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讲话还强调,要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深入研究文化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提高推动文化科学发展能力。

市级公共图书馆作为本地区的龙头馆,对构建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负有重要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应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本地区图书馆建设成果的全民共享。

1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解读

1.1 概念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的、收集和传递文献信息资源,传播先进文化,以保障大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图书馆机构和服务的总和。简言之,就是政府为满足公众对知识及信息的基本需求而设置的图书馆服务设施。一个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包括这个地区建立的总分馆体系的总馆、分馆、所有独立建制的图书馆、流动图书馆、借阅点。

1.2 内涵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内涵极其丰富,从纵向来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包括中央、省(市、自治区)、市、县、乡镇、村6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从横向来看,是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在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主要有城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和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两大块。城市公共图书馆体系主要是指大中城市的市、区、街道、社区4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它在整个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中具有引导性。而农村公共图书馆体系主要是指县、乡镇、村3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它具有基础性。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应放在基层和农村。

1.3 特征

从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本质属性来看,它是一种具有公共性、公益性、普遍均等性、便利性、社会性等复合属性的公共品,具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最基本特征。如其中的普遍均等性,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可以保障居住其中的所有人,无论其社会地位、居住场所、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种族宗教等区别,都能就近获取其需要的知识、信息、文化资源以及其他公共图书馆服务。就近获取的标准因基础设施的性质不同而异,对博物馆而言,一个县有一个博物馆或许就能保证就近获取,但对图书馆而言,一个乡镇一个图书馆可能也未必能保证就近获取,因为博物馆是满足偶尔文化需要的设施,而图书馆是满足日常信息需要的设施。我国苏州等地提出了15分钟文化圈概念,深圳提出每15万常住人口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每1.5万常住人口拥有1个社区(村)图书馆(室),其目的就是要保证所有人都能就近便捷使用图书馆的基础设施,从而实现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全覆盖。

1.4 作用

从社会发展看,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完善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个现代文明的社会,必然具有一个比较完备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因为它是构筑知识文明大厦的重要支柱,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体系,是引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力军。

2 营口地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实践

2.1 自然情况

营口市有公共图书馆7所,其中,市级图书馆1所,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它是联系省级与县级图书馆的桥梁,对县级图书馆建设有着重大影响。县(区)级图书馆6所,它是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根基。其发展水平决定了这一地区农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进程,也是建设“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营口地区共有31个街道、41个乡镇、646个行政村、121个社区,街道和乡镇总数为72个,社区、村合计767个。据市文广局2009年提供数据显示,乡镇图书馆覆盖率为80.6%,社区、村图书馆覆盖率为55.7%。

2.2 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思路

《辽宁省“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农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列为全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重点工程,到2010年底前,实现行政村100%全覆盖。因此,结合营口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实际,本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规划思路是把市、县(区)级图书馆作为公共图书馆设施加以规划,把基层(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图书馆服务设施”作为文化设施的组成部分来规划,从而在客观上形成“两级图书馆+两级文化中心(含图书馆服务设施)”的全覆盖模式。其中“图书馆服务”占基层文化中心80%的功能,可以说基层文化中心的主体部分是图书馆服务设施。同时,为实现“创城”工作中“每百人公共图书藏书量”160册的硬性指标,吸收大专院校图书馆加入,在不改变各参与图书馆行政隶属关系、人事关系、财政关系的前提下,组建了图书馆联合体,形成服务全市的地区图书馆网群。

2.3 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行

2008年营口市图书馆率先启动了营口地区“图书馆之城”建设,经过前期各项准备工作,2009年5月份,这一工程实现了实质性飞跃,在市馆、大石桥馆、西市区馆实现了“三馆一证通”。持“通借通还”证的读者可以实现“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方便并满足了本地区读者的阅读需求。“三馆一证通”运行一年多,各项参数设置、各种操作规程、图书调配制度和集群管理办法都规范合理,在全地区实现“通借通还”服务的时机已经成熟。

日前,市文广局已委托营口市图书馆对本地区农家书屋进行日常监管、业务指导及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市图书馆已将农家书屋纳入整个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通过图书馆系统将382个农家书屋视为置身农村的一个个小型图书馆,它们和全市公共图书馆联成一体,轻松实现村村图书交换、农家书屋与公共图书馆图书交换。这有助于在公共图书馆和农家书屋之间建立藏书流转、共享和通借通还机制,提高公共文化资源和公益性文化设施的使用率,并为书屋藏书常换常新提供了重要保障。与此同时,市图书馆将全市66个社区纳入图书馆服务体系,建立社区分馆,为每个社区配送图书1000册。也就是说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地区图书馆服务体系框架均已形成。

2.4 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管理

在地方政府指导下,各系统图书馆实行联合与资源共享,构建本地区图书馆服务体系。即在不改变各参与图书馆行政隶属关系、人事关系、财政关系的前提下,组建了图书馆联合体,形成“总馆加分馆的管理体制”,总目标是以网络为基础,以技术为依托建成“以市图书馆为总馆,以县、区图书馆为分馆,以乡镇和城市街道综合文化站、村和社区文化活动室(含农家书屋)为补充,同时吸收大专院校图书馆加入的遍布全地区的分级分布式图书馆服务网群”,实现整个地区的全覆盖。也就是从技术层面和服务层面,实现图书馆间的协调采购、联合编目、通借通还,形成跨城区、跨系统的辐射性服务网络。

由市图书馆发放统一借书卡,实现任意馆借书,任意馆还书,图书在归还地点继续流通,藏书地点自动变更,产权记录保持不变(浮动馆藏)。区县馆和基层馆接受的还书超出其收藏能力时(胀库),由中心馆负责回收和重新调配。

3 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均衡发展问题

个别的县(区)级图书馆办馆条件差,事业经费严重不足,给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带来了困难,也给地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设置了障碍。

3.2 建设规模问题

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规模应按照《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来合理规划,规模的大或小,要以满足本地区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为前提,要根据地域人口数量和分布状况以及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统筹考虑。

3.3 科学定位问题

市级图书馆服务定位首先应考虑满足大众的阅读需要,同时注重发挥市级图书馆在参考研究和文献开发中的作用,全力为本市的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党政决策提供服务。县、区图书馆要面向基层和农村,更多地承担分馆和流动图书馆(站)的建设任务。

[1]王学熙.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与对策.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2):82-87.

[2]王文风.公共图书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的实践探索.图书馆学刊,2009(6):46-47.

[3]郑直.图书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实问题探析.图书馆学刊,2010(1):39-40.

猜你喜欢

书屋服务体系图书馆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篽箖·上野书屋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梦幻书屋
图书馆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去图书馆
博览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