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2011-03-18程丹春

图书馆学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特色图书馆服务

程丹春

(沈阳市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党的十七大发出的战略号召。作为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公共图书馆居于社会文化的中心地位。如何在先进文化视野下进一步加强公共图书馆自身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重要阵地作用和辐射、传承、引领功能,已经成为图书馆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

1 公共图书馆文化的内涵

关于公共图书馆文化的内涵,许多研究者作出了不同的解释。有学者认为,公共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全体馆员、职工在长期的服务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该馆特色的群体意识,以及体现、承载这种群体意识的行为方式和物质形态。有学者认为,公共图书馆文化就是公共图书馆工作、生活和存在的总和,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等几个方面。还有学者则认为,公共图书馆文化是全体馆员、职工在长期的工作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这些都从不同方面揭示了公共图书馆文化的内涵。

笔者认为,上述对公共图书馆文化的理解,都从不同的研究视野反映出公共图书馆文化的本质属性,其研究成果值得借鉴。鉴于文化理解本身的多元性与复杂性,对公共图书馆文化的内涵界定宜采取更全面、更宏观、更具概括力的方式。考虑到图书馆的服务特性以及与读者的互动性,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界定中将读者作为文化建设的主体纳入内涵范畴。综合了专家和学者对公共图书馆文化的各种解读,笔者对公共图书馆文化作出如下界定:公共图书馆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公共图书馆为载体,以全体馆员、职工和读者为主体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是公共图书馆在长期的服务实践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我们所研究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是与时俱进、带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

2 公共图书馆文化的特征

随着公共图书馆与社会的不断融合,及其功能的不断延伸,公共图书馆文化展示出开放性与平等性结合、区域性与独特性并存、历史继承性和创新性共融等鲜明的特征。

2.1 开放性与平等性结合

公共图书馆是公益性文化机构,为读者提供免费、方便的知识和信息服务。它与旧时代的“藏书楼”、“私人图书馆”不同,是充满活力的开放系统。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4年修订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指出:“公共图书馆是传播教育、文化和信息的一支有生力量,是促使人们寻求和平和精神幸福的主要机构。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公共图书馆原则上应该免费提供服务。建立公共图书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责任。使社区每一个人都确实得到图书馆服务。图书馆服务必须适应乡村和城市社区的不同需求。”这里不仅对图书馆公共性进行了全面定位,而且对图书馆文化的建设目标提出了根本性要求,即通过开放性与平等性的共生体现“为全民服务”这个公共图书馆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公共图书馆文化的活力和生命力首先在于它内容与形式的开放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开放、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实施和推进、世界数字图书馆网站的启用,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公共图书馆之间、公共图书馆与外界社会的联系与交流越来越频繁和紧密,公共图书馆与社会之间相互影响、互为作用。社会文化的种种特征在图书馆文化当中都有所反映,影响着图书馆文化的发展。同时,图书馆文化也不断向社会辐射,对社会文化的发展起到引导作用。图书馆的开放不再是对本地读者的开放,而是对全社会读者的开放,甚至是对全世界读者的开放。这种开放是平等性的开放。2008年10月,中国图书馆学会正式发布《图书馆服务宣言》,明确了“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提出“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平等服务。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构成图书馆体系,保障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均等地享有图书馆服务。”在公共图书馆的范围内,无论是地位低微的平民,还是身居显赫的高官;无论是穷苦的学生,还是有钱的富翁,都平等地拥有满足求知欲,实现自身文化的权利。正如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博士在评价世界数字图书馆时所说:“世界数字图书馆项目为呈现世界文明多样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和融会,不同文明之间的互相学习、彼此借鉴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体现了平等、开放、包容的精神。”

2.2 区域性与独特性并存

公共图书馆文化的区域性体现在它的本土性上。由于图书馆分布的区域不同,在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浸染了本区域的文化性格。如长江流域的巴蜀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东南沿海的海洋文化,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特点等等。同时,公共图书馆文化产生于各自所处的民族文化环境,造就于不同的读者群体和工作人员群体,因而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不同类型的民族文化环境会造就出不同类型的图书馆文化,同一类型的民族文化环境因其拥有的读者群体和工作人员群体的差异,也常常会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图书馆文化,从而使同属于一个民族文化圈里的公共图书馆也具有不同的个体独特性。这种独特性既表现在读者与工作人员、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上,也表现在读者和工作人员自我之间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上。区域性和独特性的并存可以从位居东北区域的部分公共图书馆以满族文化、朝鲜族文化为独特性,位居西北区域的部分公共图书馆以维吾尔族文化为独特性等方面得以体现。正是这种特殊区域性的文化表现,成为各公共图书馆在世界图书馆之林中彰显自我存在的一种明确表达方式,也提升了公共图书馆存在的价值。

2.3 历史继承性和创新性共融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历史未曾中断的文明古国。图书馆的文献收藏集中体现了图书馆的文化积淀厚度和文化传承历史。尽管我国第一所公共图书馆于1904年创建于湖南,距今仅有百余年的历史,但传承数千年的“永守藏书”精神和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使公共图书馆文化形成之初就继承了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爱国团结、博大宽和、兼容并蓄、勤奋睿智、刚健有为、坚忍不拔、自立自强”等基本精神成为公共图书馆文化内涵中的重要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公共图书馆文化又继承了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优势,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的特征以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在自身发展建设中实现了文化发展的新的自觉和新的提升。1955年7月国家文化部下发的《关于加强与改进公共图书馆工作的指示》中,对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使命进行了权威界定:“公共图书馆是以书刊对人民进行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的文化事业机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成为公共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图书馆文化的核心内容围绕“服务”的主题不断创新,由“区分服务”、“重点服务”到“为科学研究服务”,再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这一系列内容的变化和创新使我国公共图书馆文化的核心价值取向不断向现代图书馆的价值取向靠近,体现了时代特征和开拓进取的文化品格。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阶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和大趋势的环境及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文化又被赋予了“公平”、“平等”的社会理念,大力弘扬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在具体的服务实践中更加关注全民阅读,关注弱势群体阅读,关注农村阅读,关注阅读环境改善。

3 公共图书馆文化的功能

3.1 教育引导功能

公共图书馆由于肩负满足社会公共信息需要和知识需求的任务,既有传递情报信息的功能,又具有传播知识的教育功能。公共图书馆文化的首要功能是育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为核心,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这个“终身教育基地”在开展国民素质教育和传播先进文化中的作用,把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公共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公共图书馆文化是一种以精神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教育引导下,会引领本馆馆员、职工以及广大读者更加注重精神生活,更加坚定人生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公共图书馆形成的和谐积极的馆风、学风具有深刻的感染力,使身在其中的馆员、职工以及广大读者心理和行为受到规范,能培育其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谐相处的交往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公共图书馆物质文化建设中的各类设备、设施日趋完善,有利于馆员、职工以及广大读者在舒适、便利的环境和氛围中求学求知,培育他们勤于读书、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品质。公共图书馆制度文化建设中体现的“以人为本”、“读者至上”、“学术自由”,公共图书馆经常举办的知识讲座、书刊展阅、科技创新、读书活动、学术交流,有利于培养馆员、职工以及广大读者追求自由、平等、团结向上、互助合作、崇尚科学的精神和品质。

3.2 凝心聚力功能

精神范畴的文化,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整合组织、汇聚力量的作用。这种汇聚来源于不同群体对文化的认同性,从而起到统一、汇聚的作用。公共图书馆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文化,是全体馆员、职工以及读者在文化构建中所体现出来的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反映了他们的愿望和诉求,是他们理想、信念、目标和价值的精神基础。正是这种精神纽带和心理势场,把人们的理想、信念、作风和精神融合在一起,培养并激发了人们的群体意识和集体意识。在公共图书馆特定的民主、和谐的文化氛围中,使个人的理想信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追求与图书馆、社会的发展趋于一致,并在文化层面上形成一个共同体,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持久内驱力,更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更加自觉地完成工作和学习任务。

3.3 品牌塑造功能

厚重的公共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的灵魂,拥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则是图书馆的服务品牌,是其提高服务质量的外显标志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所谓的特色文化,是指在公共图书馆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和文化建设中积淀形成的,本馆特有的,优于其他图书馆的独特优质风貌。文化特色可体现在不同方面,如办馆理念、办馆思路、馆藏体系、服务模式等等。一般来说,公共图书馆文化具有独特性、优质性、稳定性和社会声誉性。如国家图书馆馆藏中的“丰富的甲骨、青铜器、石刻等类拓片”特色和“国图讲座”延伸服务特色,南京图书馆建筑将“六朝皇宫遗址”收藏进图书馆的“馆中藏遗”特色,北京图书馆的“老北京”特色,上海图书馆的“以展促藏”特色,东莞市图书馆的“漫画文化”和“自助服务”特色,辽宁省图书馆的“满族、清代”文化特色,大连市图书馆的“满铁文化”特色等等,都在业界和社会享有较高的声誉。尽管各图书馆以文化特色塑造自身品牌的做法不尽相同,但都从各自的区域、历史、馆藏资源优势和服务发展方向出发,以创新的精神和面向未来的魄力,做好“优质服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在特色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从整体上全力打造公共图书馆新品牌。

[1]公共图书馆宣言[EB/OL].[2007-11-29].http://www.ndcncgov.cn/datalib/opensts/2005/2005-12/OPENTS.2005-12-01.2282501503.

[2]翟松天.对文化内涵特性与发展先进文化的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04(5):14-17.

猜你喜欢

特色图书馆服务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完美的特色党建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去图书馆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