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
2011-03-18刘艳红
刘艳红
(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34)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相应调整了专业结构,逐步形成以重点学科为龙头,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兼顾调整学科结构的模式。重点学科建设水平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办学质量的主要标志。高校图书馆作为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文献信息中心,在学科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文献保障作用,是教学、科研以及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适应且配合学校改革,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学科建设,根据新时期的办学思路制定本馆文献资源建设方针,特别是要加强对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力度,更好地为高校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建设与发展服务。
1 做好重点学科及文献资源现状的分析
1.1 对重点学科的分析
重点学科是指在众多学科基础上具有培养硕士、博士能力的专业学科,能够完成国家或省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或在某一方面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特色的专业学科。一个重点学科的确立,其基本步骤一是分析重点学科的级别,明确是国家级、省部级还是校级;二是了解重点学科门类情况,属文科、理科还是工科;三是了解重点学科研究方向,分析其特色和优势;四是了解重点学科的专业构成、课程体系以及硕士、博士授权点情况,以便了解学科的内容特色及学科建设重点和倾向。图书馆通过这种广泛调查和比较分析,基本掌握各个重点学科的研究方向、特色和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学科档案,从而确定重点学科文献收藏等级,制定合理的文献收藏目标,做到保证重点,带动一般,全面建设。
1.2 对学术队伍结构的分析
重点学科建设的关键是学术队伍建设。了解了学术队伍状况,图书馆的工作就有了指导方向和明确目标,因为学术队伍既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是图书馆取得相关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图书馆要掌握学科带头人和学科梯队的情况,了解学科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研究方向及外语水平,了解他们对重点学科文献类型、情报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需求状况,分析他们阅读和利用文献的规律,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及时调整藏书结构和计划,确保重点学科文献的收藏。
1.3 对文献收藏现状的分析
加强对重点学科文献类型、收藏方式、收藏数量、收藏质量等方面的调查分析,找出文献收藏的优势和劣势,查明现有藏书的实际水平和实际级别,对制定科学合理的藏书建设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1.3.1 对收藏文献管理方式的分析
收藏管理方式主要体现在重点学科文献资源的布局上,是校图书馆、资料室分散布局还是校图书馆集中布局。由于高校的性质、规模、学科、教学、科研以及文献资料管理方式等实际情况各不相同,各校的文献收藏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收藏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分散式收藏管理和集中式收藏管理。从目前来看,分散式收藏管理是各高校重点学科文献收藏的主要方式,这种方式由于对文献采访和收藏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管理,不仅造成重复采购,而且不便于用户利用。集中式收藏管理实现了对文献的集中收藏集中管理或分散收藏集中管理,有利于对文献的统一协调和用户的方便利用,它是传统文献布局模式改革的产物,目前有些高校已开始采用。各高校可根据自己的办学特点选择适合本校重点学科发展的文献收藏管理模式。
1.3.2 对收藏文献数量和质量的分析
要全面统计校图书馆、院系资料室等所有部门收藏图书资料的数量,分类统计出中文图书、外文图书、报刊、电子资源等各类型文献的种数、册数及其占文献入藏总量的比重,重点是对馆藏重点学科的各类文献资源的种数、册数进行科学的分类统计和分析比较,并计算出各类文献的占有率,即学校某一重点学科图书文献数量占该学科出版数量的比例。一般认为,学科文献占有率在60%以下的是不完备级。在此基础上,根据文献复本率、利用率、占有率等多项指标,再结合其他各种数据,综合分析重点学科文献信息收藏的质量与数量水平,了解漏缺,从而准确评价文献收藏的级别并确立文献收藏的原则,对资料不全、不新、连续性不强、达不到较高查全率的重点学科文献要进行重点补购,保证重点学科文献服务。同时随着网络化、数字化资源的涌现,在馆藏建设中不仅要强调传统的纸质书刊收藏,更应重视灰色文献、电子文献、网络文献以及各种数据库的采集,以资源的多元化优势满足重点学科建设对信息的要求。
2 图书馆与重点学科建设
2.1 图书馆在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学科建设是高校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因此,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增强学科的科研支持能力,促使学科建设上层次、上水平,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至关重要的举措。在重点学科建设所需的诸多因素中,文献资源建设是其中重要的支持和保障因素,或者说是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在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中责任重大。图书馆应从高校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加强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意义,努力建设富有特色的图书文献信息资源体系,不断丰富特色馆藏资源,为重点学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献保障。
2.2 图书馆在学校重点学科建设中的优势
2.2.1 丰富的馆藏资源
高校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的文献,经过多年的积累,已形成了类型多样、载体丰富、内容全面、广泛而系统的文献收藏体系。另外,高校图书馆在其藏书的学科领域、收藏级别及类型结构等方面,与其他单位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已成为高校文献信息中心。
2.2.2 专业的人才队伍
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需要学科带头人、计算机专业人员和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高校图书馆拥有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不同专业的人才队伍,特别是在长期的信息服务过程中,培养了大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学术水平高、较为稳定的文献信息队伍,他们熟悉学科内容,对重点学科、特色学科信息的选择、存取、组织、加工、分析等业务工作娴熟,了解学科发展方向,能准确、及时地判断各类学科资源。
2.2.3 完备的技术设备和网络环境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配备了性能优良、技术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与存储系统以及各种自动化设备,购进了运行稳定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软件,图书馆局域网与校园网、Internet能够迅速对接,构筑了网上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这些良好的网络环境和先进的技术设备都为重点学科建设提供了很好的软、硬件条件。
3 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
3.1 完善重点学科文献保障制度
高校图书馆要为学科建设提供有效的文献保障,就必须建立完善的重点学科文献保障制度,明确文献资源建设的目标、范围和规划。首先成立由学校领导、学科专家及图书馆专业人员组成的文献建设委员会,负责文献资源建设的指导工作;其次,图书馆要根据本校重点学科级别、专业范围、读者层次、科研重点、图书经费等制定馆藏发展目标,确定文献收藏的原则、标准和采访工作程序;第三,制订周密且切实可行的经费计划,根据现有的经费条件,有计划、按比例在加强各专业文献资源建设的同时,向重点学科倾斜,确立重中之重,为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从而使文献资源建设做到3个保证:保证重点学科文献购置经费,保证重点学科文献品种,保证重点学科文献语种。
3.2 建立与重点学科之间的联系渠道
为保证重点学科文献建设的质量和特色,图书馆与重点学科之间应建立一种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关系:一是倡导专家选书制度,邀请学科带头人、专家教授参与重点学科文献的采访工作;二是建立学科馆员制度,选择具有学科专业知识、外语知识且业务能力强的馆员担任学科馆员,通过学科馆员与学科带头人、学科专家建立互动平台,及时了解学科发展规划及读者需求;三是对重点学科推荐的各种图书资源信息及时处理。通过这种良性的互动,既可较好地满足重点学科文献需求,又能提高馆藏文献质量。
对照组用阿奇霉素(浙江亚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103069),饭前1 h或饭后2 h口服,0.5 g/d,顿服,连用3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浙江普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59822),与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混合后静脉滴注,2支/次,2次/d;最大给药量不可超过6支/次。治疗期间严格观察患者用药情况,及时处理解决异常情况。
4 加强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措施
4.1 加大重点学科文献经费投入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图书馆文献购置费在数量上有了较大的增长。但是,在学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人数不断增长、学科范围不断拓展、书刊价格不断上涨、电子文献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图书馆经费仍然存在较大的缺口。经费的严重不足,不仅制约着高校文献资源建设,也影响着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因此,图书馆要积极争取学校最大限度的经费支持,加大对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经费的投入。经费预算计划要尽量周密、科学,合理规划投资力度,对本校的重点学科在经费上要重点保障,在此基础上再满足其他学科建设的需要,经过有计划、系统地、全面地开展藏书建设,最终形成自己的馆藏特色。另外,图书馆还要多方筹集经费,设立专项资金,增加对重点学科文献购置费的投入。
4.2 优化馆藏结构,建立特色藏书
高校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是重点学科建设的物质基础,馆藏质量的好坏、资源载体的不同直接关系到教学、科研的成效。因此,高校图书馆要深入调查,了解重点学科所需的文献资料,跟踪国内外最新的科技动态,制定出与重点学科建设与时俱进的采购计划,确立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重心,全面、系统、长期、稳定地收藏多载体文献资源的策略。对重点学科纵向发展过程中各阶段有影响的专业书籍,也要全面收集和保存。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现有馆藏,不断充实、强化与重点学科相关的文献资源收藏,最终建立起具有覆盖面宽、动态性强、多载体化等特点的高水平馆藏体系,保障重点学科在教学、科研工作上始终处于高起点和高水平。同时,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学校的特色专业、特色学科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突出相关文献资料的完整性和特色性,形成有本馆特色的馆藏文献布局。
4.3 加强重点学科文献采集力度
重点学科文献资源的采集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就重点学科文献资源建设的现状来看,重点要加强以下几种类型的文献收集:
①重视核心期刊的收藏。核心期刊是重点学科文献中的学术中坚,其特点是专业信息含量多,研究成果能反映或代表本领域研究的前沿水平,文献寿命长,是公认的能够代表学科前沿和发展状况的文献,在读者中影响较大,是重点学科文献收藏的首选类型。在核心期刊的选择过程中,图书馆要根据载文量、摘录率、引文率、流通率、情报密度及信息量等指标进行科学分析,采用科学的方法,动态确定重点学科的核心期刊。
②适当加大外文文献选订比例。外文文献在科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具有时效性强、参考价值高等优点,是最新科技信息的主要载体,能够反映最新的科技动态和学科发展前沿。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教学和科研、重点学科建设的实际需要,集中资金科学合理地采购指导性强、参考价值高、与本校重点学科发展相关的外文期刊和外文原版图书,保证这些重中之重的学科在教学、科研中发挥其龙头作用,带动和促进其他学科的快速发展。
③重视“灰色文献”的收集。“灰色文献”是一种具有重要情报价值、非公开发表的信息资源,是目前国内外图书情报界公认的重点情报源之一。该文献的特点是内容复杂、信息量大、形式多样、出版迅速,是通过正式渠道无法得到的一些非公开发行的内部资料。它包括会议论文、科技报告、产品样本、政策导向等,主要反映各领域的最新动态或研究进展,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对这类文献的收集可采取上门访求、主动发函、资料互换等多种渠道。
⑤加强重点学科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特色馆藏是高校图书馆的立馆之本。图书馆可根据本校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按学科门类自行建设一些特色馆藏数据库,如建设馆藏重点学科文献题录、学术论文数据库、教师科研成果数据库等,尽可能地反映馆藏信息资源,实现校园网环境下的全文检索,使读者在查找二次文献的同时,又能了解一次文献的梗概,为重点学科用户提供多元的信息服务。
⑥建立重点学科网上资源导航系统。图书馆应发挥自身在标引、检索等方面的优势,利用现有的设备和技术,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要根据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针对国内外该学科发展的现状和用户需求的特点,组织专门的技术人员,选择学术性强、质量高、相对稳定的网络资源,有重点、系统地进行信息下载、加工和整理,按照学科分类建立导航系统、网上信息指南等,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深加工,形成本馆的特色数据库,方便读者检索和利用。
4.4 拓展重点学科文献采集途径
要全面采集重点学科的文献资源,仅靠单一的采购方式是无法完成的。高校图书馆必须拓展原有的采集渠道,通过多种途径收集重点学科文献。具体可采取:①通过公开发行的新书目进行订购;②直接与专业出版社或有关教学科研单位联系,向其订购或进行索取;③与各类出版发行机构保持网络联系,直接从网上采购;④到各地举办的大型图书展销会或书店现场采购;⑤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团体、个人建立交换、赠送关系;⑥在遵守版权和著作权法的前提下,通过复制获取;⑦建立校内重点学科文献呈缴制度,构建校内重点学科文库。
[1]王海涛,沈治宏.论西部高校图书馆发展的战略管理[J].图书馆学刊,2008(6).
[2]朱晓菁.谈高校图书馆纸本文献与数字资源的协调发展[J].图书馆学刊,2009(9).
[3]朱红.试论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构建[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3).
[4]尚海永.升格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J].图书馆学刊,2006(5).
猜你喜欢
——生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