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缩微胶片文献数字化的实践与思考

2011-03-18侯小云

图书馆学刊 2011年2期
关键词:国家图书馆数据库数字化

侯小云

(辽宁省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进入到全新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极大地提高了各种文献资源的利用率。缩微文献作为公共图书馆重要的文献资源,对其数字化,可以使珍稀濒危文献得到有效利用和长期保存。目前,缩微胶片数字扫描存取和数字网络等技术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图书馆进行缩微胶片文献数字化,开展联合建库、资源整合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1 公共图书馆开展缩微数字化的优势

1.1 资源优势

开展文献数字化的核心是资源,以国家图书馆为核心的缩微胶片文献资源库,是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化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1.1.1 缩微资源品种丰富含有极高的价值。从1985年开始,在文化部的直接领导下,在全国公共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以下称“中心”)的组织、协调和统筹规划下,以国家图书馆为龙头,全国21家公共图书馆共同参与,开始进行文献缩微复制技术工作,拍摄了大量建国前和建国后的报纸、古籍善本、地方志、族谱和民国书刊文献。截至2009年底,公共图书馆累计抢救拍摄的各类馆藏文献113584种。其中,古籍31974种、报纸4361种、期刊15350种、民国图书61899种。国家图书馆缩微胶片母片库累计入藏各类文献母片111000余卷,6000万余拍,缩微胶片拷底库入藏拷底片17.5万卷,这些文献资源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其文献价值和历史意义不可估量。

1.1.2 缩微胶片文献所反映的内容要比原文献更完整、更充实、更系统。按照“中心”要求,没有补缺和修补过的文献不得投入拍摄,虽然能够补齐的不是很多,但绝大多数文献经过补缺后整合了地方性文献资源,激活了分散的文献信息,明显地提高了自身的史料价值。据“中心”统计,公共图书馆开展旧报纸和旧期刊的抢救拍摄过程中,累计补缺地方报纸2244000余版,补缺期刊17000余期。古籍善本的著录标板制作也是由各馆古籍文献专家完成校编,保证了缩微胶片文献内容的质量和完整。

1.2 设备优势

缩微胶片扫描仪的诞生,使缩微信息转成数字信息变成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英国的优胜、美国的EyeCom和MEKEL、日本的柯尼卡美能达等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扫描仪都具有缩微胶片快速扫描的功能和图像处理软件,可将16mm/35mm缩微胶片快速扫描成电子影像并显示于屏幕上。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可完成图像的剪切、旋转、纠偏和命名等处理进行存贮和还原,实现一次加工无限次使用,方便了缩微文献的开发与利用。目前,大约有十四五家公共图书馆拥有缩微胶片扫描仪,从近几年的胶片扫描工作实际情况看,使用缩微胶片扫描仪要比直接进行纸张文献数字化效果更好,尤其对古旧文献。它既保护了文献原件,解决了古旧珍惜文献在保存和利用上的矛盾,同时也减少了缩微胶片因为读者反复利用和复制带来的损坏。

1.3 网络优势

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实施网络集成信息管理系统已有十多年的管理、运行和维护经验,拥有自己的主页和一定数量的网上资源,并已开展联机检索、情报查新和信息咨询服务。这都为缩微文献数字化网络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 人才优势

公共图书馆在对珍稀文献数字化过程中培养了一批专业化程度极高的技术人员。25年来,“中心”开展文献整理和缩微技术培训25次,全国有21家公共图书馆累计参加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随着古籍保护中心的建立和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开展,全国数字加工技术人员的数量将会有显著增加。

2 公共图书馆开展缩微数字化的实践

2.1 国外图书馆数字化实践概述

美国OCLC的保存资源公司创立于1967年,自1991年以来,该公司始终在研究和发展数字影像技术,其所有的数字计划都来自缩微胶片,已经扫描了多种格式的缩微胶片,包括专著、丛书、手稿、照片和报纸,并将所有标准胶片上的模拟信息转换为高质量的双色或灰色的数字影像。研究工作者、学生、教员、学者、图书馆员以及其他查询信息的人士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可以使用OCLC来获得书目、摘要与全文的信息。

2.2 国内图书馆数字化实践概述

国家图书馆1999年开始进行民国期刊缩微胶片扫描数字化工作,刚开始由本馆进行,后交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公司负责。截至2008年底,完成4535种,8.6万期民国期刊的数字化加工工作,全文影像达504万页。《民国中文期刊》数据库以书目数据、篇名数据、数字对象为内容,能够提供简单检索、高级检索、二次检索、关联检索和条件限定检索。2005年,国家图书馆又启动了民国图书缩微胶片数字化项目。截至2008年底,完成11259种、12075册民国图书的数字化加工工作,全文影像达286万页。2009年底,国家图书馆转换民国图书缩微胶片1.5万余种,约400万拍影像,通过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和SAN(Storage Area Network-SAV)存储区域网络为读者提供服务,使用户在局域网内通过输入关键信息检索到该文文档,通过URL访问获得原文。

1998年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全国公共图书馆中率先建立了缩微数字化系统和局域网缩微文献全文数据库,并进行元数据标引。从2000年9月到2004年12月,共扫描解放前广州报纸449种,524070拍,古籍716种,334982拍。存储量约370GB。目前,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已转换民国期刊、中文报纸、古籍缩微胶片累计200余万拍。《民国报刊与古籍全文》数据库,则利用“超星公司”开发的文献标引软件,对每一幅图像中的每篇文章进行多途径检索。如:标题、时间、作者、主题词、分类号等,使大量的缩微文献能直接为广大读者所利用。

辽宁省图书馆2009年完成《盛京时报》全文数据库建库工作。利用清华同方数字图书馆TPI数据库管理平台,可按题名、副题名、栏目、主题、页码、星期、年号、公历、出版日期、总期号等十几项字段检索,全文显示为PDF图片格式,共有1498467条数据,读者可在馆内局域网内进行浏览下载使用。2010年开始,辽宁省图书馆进行民国图书缩微胶片数字化加工工作,按照《中国数字图书馆基本元数据标准规范》,采用清华同方TPI系统建设的《民国中文图书》图像数据库,预计2011年底完成10万余幅的建库工作,供读者使用。

3 公共图书馆开展数字化建设的问题

3.1 缺乏统一的规划管理,资源不能整合和共享

由于没有一个全国性的宏观规划以及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造成各图书馆的资源建设重复,不能共享。从各公共图书馆主页上可以看到,吉林省图书馆自建的《东北抗日联军斗争史》数据库、哈尔滨图书馆自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大事记》和大连图书馆自建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数据库与辽宁省图书馆自建的《东北抗战图库》、《东北抗战人物库》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专题》内容交叉重复,资源不能进行共享。

3.2 缺乏统一的操作应用系统

各公共图书馆在建库过程中都是在各自的系统平台下运行,标引系统、检索系统和操作系统等都不尽相同,数据库格式、字段也不一致,并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因此限制了各数据库间的共享与作用发挥。

3.3 缺乏资金和人员支持

从缩微胶片的扫描、存储到加工整理建数据库,再到数字资源的管理、维护等环节,都需要一定资金和人力的支持。资金雄厚和技术力量强的公共图书馆开展的就好些、快些。而大部分图书馆选择的是等待和先做缩微胶片扫描,等各方面条件成熟时再进行缩微文献数字化建设。

3.4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图书馆拥有“合理使用”的版权豁免,但如果建成数据库,就涉及著作权确认和许可问题。对已发表作品进行数字化,会涉及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使用权和获得报酬的权利。图书馆进行公益性的文献数字化主要是为保护文献、方便读者使用,借助网络使更多人共享,但这又将侵害权利人的网络传播权,是建库的矛盾所在。

4 公共图书馆缩微数字化建设的措施

笔者通过对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缩微胶片数字化网络化的实践分析,发现一些共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制约缩微文献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的瓶颈,因此,要想真正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应采取以下措施。

4.1 联合建设

采取由“中心”统一组织,申请立项,多单位分工协作的管理协作网运行方式,则有利于提高缩微文献数字化网络化的建设速度,保证质量。2010年,国家图书馆周和平馆长提出要将缩微工作与古籍保护工作,与网络数字技术相结合的要求,要将全部缩微信息在短时期内转化为可供网络化阅读利用的数字信息,形成完整的、规模化的资源体系。同年8月,全国公共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组织召开全国公共图书馆共建“缩微文献影像数据库”研讨会,探索举全国公共图书馆之力,共同开展缩微文献数字化工作的可能性,力争建立全国性缩微文献数字资源共建共享联合体系,实现全国公共图书馆范围内的资源共建和互通。为公共图书馆的缩微文献利用创造必要的条件。19

99年,由文化部牵头组织实施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国家图书馆、中国电信总公司、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家单位联手合作,进行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相关标准规范的研究。其标准化研究包括系统

4.2 统一标准

硬件平台标准、系统软件平台标准、开发工具平台标准、应用软件平台标准、生产工具平台标准、生产工艺标准、元数据标准、数据质量标准、资源建设标准、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兼容标准、文档标准等一系列内容,目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中心”应采用“拿来主义”原则,召开专家论证会,引进成熟的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国家标准还没有出台前,制定一套能融合到数字图书馆资源体系中,能相互兼容和操作的数据库建设的统一标准和规范,使之具有共享性。

4.3 制定计划

“中心”应继续发挥组织、协调的作用,统筹安排中心缩微文献资源库存数字化建设,制定出各馆数字化转换计划,各公共图书馆通过分工协作完成本馆馆藏缩微胶片数字化任务,各馆亦可上报本馆优先扫描加工缩微文献的计划,由“中心”在国家图书馆“中心”网站上进行公布,以避免重复建设。

4.4 人才培养,资金注入

“中心”应继续加强对各公共图书馆文献整理编辑人员、数字技术人员和系统操作维护人的培养,使之能尽快适应新设备、新软件的使用与操作,具备图像处理、系统管理和信息链接的专业技能,为各公共图书馆缩微文献数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同时,“中心”应积极申请国家立项后的资金支持,为成员馆配备数字化转化设备和系统,加快缩微胶片数字化速度,实现全国公共图书馆缩微文献条目信息和数字化影像信息整合和开发利用。

4.5 规避知识产权纠纷

目前版权保护问题已成为制约数据库建设的突出问题。优先转化建国前文献,选择已过保障期或即将过期的作品以规避版权问题,保护著作权人的知识产权。

4.6 宣传推广

缩微胶片文献数字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利用。各公共图书馆在缩微文献数字化建设和系统更新维护的同时,应加强缩微文献资源的宣传推广,让众多的珍品文献广为人知、广为利用,促进文献的研究工作向更深处发展。

[1]唐磊.图书馆缩微文献数字化与服务研究报告.数字与缩微影像,2005(3).

[2]张炜.报纸的保存于保护:缩微化与数字化探究.图书馆建设,2007(2).

[3]孙琴民.国文献数字化建设现状分析研究.山东图书馆季刊,2008(1).

[4]范志毅.公共图书馆文献缩微品数字化与共享.2009年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议材料.

[5]申晓娟.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2009年海峡两岸档案暨缩微学术交流会议材料.

[6]张军.从缩微品使用设备的发展谈缩微品利用.数字与缩微影像,2010(2).

[7]阎佳梅.辽宁省图书馆对伪满时期文献《盛京时报》的再生性保护与利用.河北科技图苑,2010(3).

猜你喜欢

国家图书馆数据库数字化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点图书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重点图书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国家图书馆藏四种古籍编目志疑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西夏文《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考论
数据库
数字化制胜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