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企业的融资战略研究
2011-03-18张艳峰
□张艳峰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中心支行,郑州 450040)
一、引言
作为传统能源之外能源形式的新能源,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能等。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具有污染少、储量大、永续性的特点,对于解决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枯竭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能源产业具有低资源消耗性、高清洁性、价值链长、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的优势,是21世纪的战略性产业,对世界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发展起到带头产业的重要作用。作为新能源产业主体的新能源企业[1],承担了全球大部分的关于新能源发展的创新工作量,担当着解决全球能源危机、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的重任,获得了全球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1978年到2010年的30多年间,GDP年均增长9.9%,尤其是2000—2010年,GDP年均增长率高达10.46%,工业增加值更是达到了年均11.64%的增长率。经济的高速增长势必要以能源的大量耗费为保证。2010年,作为煤炭资源大国,我国煤炭净进口达到1.46亿吨,创下历史新高;2010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为4.49亿吨,其中进口2.39亿吨,进口依存度达55%,不久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耗国[2]。据统计,全球每年消耗能源的新增部分,我国占了近四分之三……严峻的能源形势加上目前世界上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把我国新能源企业推上了时代潮流的风口浪尖,大力发展新能源企业刻不容缓。
新能源产业具有自身的特点,即研发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回收年限长、经济效益不明显等,使得新能源企业也具有了与生俱来的融资难的特点,而我国的新能源企业尽管数量较多,但在企业规模和行业影响力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差距[3],往往都是处于初创期的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因此,对我国新能源企业来说,破解融资难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解决融资难问题,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制定一份详细的融资战略并认真执行,融资战略指的是企业为了有效地支持投资所采取的融资组合。融资战略具有稳定性、长效性、全面性的特点,对于新能源企业这种高新技术类型的企业,前期资金需求庞大,短期流动资金需求活跃,后续开发市场资金也很可观,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科研(实验室研究)、中试开发、转化三项费用的比例为1∶10∶100[4]。一个系统、周全、适宜的融资战略将是企业稳健、可持续发展的保障,重要性不可小觑。本文立足我国新能源企业,就新能源企业融资战略的机制和原则展开讨论研究,以期对我国的新能源企业的发展能有所裨益。
二、新能源企业的融资战略的机制
作为内部组织和运行变化的规律的机制,其在任何一个系统中都是起着基础性的、根本性的作用[5]。融资机制指的是资金融通过程中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及其调控方式,包括融资主体的确立、融资主体在资融过程中的经济行为、国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方式以及确保促进资本形成良性循环的金融手段等诸多方面[6]。简单的说,融资机制就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方式和过程。融资机制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的逐利性,而资源的稀缺性使得通过市场机制使有限的储蓄配置到不同资本转化标的的行为成为可能,因此,高效率的融资机制能提高资本的利用效率。
融资战略的机制是以融资机制为核心,以企业融资战略为导向,以企业良好的资本运行态势和长久稳定的发展愿景为目标的机制,体现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发展的可持续性。新能源企业由于自身的高新技术属性再加上对资金的高度依赖性,使得其对融资战略具有本能的需要,新能源企业融资战略的机制的要点是融资战略制定及运行的全过程,包括所涉及的各种要素、反馈信息、措施等。
新能源企业融资战略的制定,首先要准确把握公司财务状况,厘清现金流;其次要依据企业短期和长期的经营目标,对融资量进行计算;再次是企业对所处的经济、政策环境能够准确把握,做到融资战略能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潮流;最后的步骤也是最关键的步骤就是确定短期和长期的融资方式。
从储蓄与投资是否在同一主体内完成这一角度出发,我们将新能源企业融资机制分为内部融资机制和外部融资机制。以下对新能源企业内部融资机制和外部融资机制进行探讨。
1.内部融资机制
该机制指的是企业利用内部的资金参与企业的运营,这些资金主要包括:税后留存利润、计提折旧、企业变卖融资、内部集资、利用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等[7]。内部融资机制的优点是方便简洁、风险很小、融资成本低,缺点是变现资金规模与投资需求可能在时间上与空间上不一致,致使投资规模因变现资金不足而受到限制。新能源企业由于新能源产业的前期投入大、风险高、需求难以形成规模等因素的影响,税后留存利润往往很有限;折旧的计算和提取尽管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水平,当整体上数量有限,难以满足新能源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企业变卖融资、内部集资、利用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等都具有不同的局限性和时效性。新能源企业内部融资的方式尽管种类不少,但对于企业的战略性发展还显得支持力度有限,不过在解决短期和小规模资金需求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优势所在,企业在利用外部融资之前,应首先考虑选择适当的内部融资方式。作为融资战略的一部分,新能源企业有必要对内部融资事宜进行必要的规划,以便更好地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2.外部融资机制
该机制指的是企业利用除内部融资以外的所有融资形式来取得运营资金,具体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方式,其中,直接融资是指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即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间接融资是指企业向金融机构借入资金,主要是银行信贷融资。外部融资方式有利于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其特点是融资渠道多,规模较大,方式也较为灵活。外部融资是企业获得资金的重要渠道,但融资的资金成本高于内部融资的资金成本,且会受到发行额度的限制。新能源产业需要能源技术、环境技术等领域新的技术突破,研发和技术推广都对资金有巨大需求,这就使得外部融资经常成为新能源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外部融资机制的运行跟各地的具体情况有关,像美国的融资通常遵循美国经济学家梅耶(Mayer)提出的啄食顺序原则,在外部融资中首选间接融资,而在直接融资中,债券融资要优先于股票融资,我国则相反,企业融资多遵循“倒啄食顺序理论”,在外部融资中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中优先选择间接融资,而在直接融资中的债券融资和股票融资中优先选择债券融资[8]。我国企业的这种外部融资方式的选择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1)直接融资费时费力,不如间接融资来得快。(2)在直接融资方式中,股权融资相对债券融资要容易一些,且股权融资发行市盈率高,一旦成功,融资量巨大,而且没有还款压力。(3)企业的信用度往往不高,造成投资者对企业债券不感兴趣,企业债券发行困难,成本较高,发行成功后有一定的还款压力。新能源企业在制定外部融资战略时,因为作为朝阳产业,前景被公众普遍看好,因此,相对其他产业的企业,在银行信贷(包括政策性融资)、发行股票、债券方面等有优势,全方位规划,在满足短期资金需求同时,制定长期融资计划(像股票上市、债券发行等)成为新能源企业融资战略的普遍选择,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表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传统的银行信贷融资比重趋于下降,而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或债券的直接融资的比重会越来越大。对于新能源企业来说,因为所在行业(如太阳能、风能)的不同,融资方略也会有所区别。
三、新能源企业制定和实施融资战略的原则
融资战略的制定和实施事关新能源企业的生存和长远发展,决不能草率行事,应有一套严密的制定措施和实施办法,要依据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自身规模、技术领先性、产品成熟度、财务运营状况和对资金需求的特点,在融资额、成本、效率、风险的决策中寻找合理的平衡点,制定和实施融资规模适度、成本低、效率高、风险小的战略融资方案,具体要遵循如下原则:
1.配合投资战略原则
企业融资战略是企业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融资主要是为企业投资提供资金支持的,而企业投资战略直接体现了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投资战略形式主要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如研究开发投资、品牌投资等)、项目投资、证券投资、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等,因此,新能源企业的融资战略要积极配合投资战略的需求,合理预期投资战略实施对资金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融资规模、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融资时机等内容做出合理安排和部署,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和融资风险,保障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发展所需资金[9],使投资项目顺利得以实施,提升企业的战略实力。
2.技术创新优先原则
技术的领先性是新能源企业生存的根本,在企业制定融资战略时一定要优先考虑技术创新所必需的融资份额,保证企业所在行业中技术创新投入资金的高比率,努力占据技术制高点,同时,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方面,也要留足需用的资金,另外,在关键设备及耗材的购置、科研场地的选择、软件采用及升级等方面,如果是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开展、关乎企业未来市场拓展的,就要周密规划、果断出击,通过银行贷款、政策性融资、融资租赁等方式,努力融得足够的资金促进技术创新业务的顺利开展,优化企业科技资源配置,在全企业营造出支持和鼓励技术创新的氛围。
3.风险可承受原则
投资就会有风险,尤其是高新领域的投资,新能源企业离不开高新领域的投资,可谓风险与企业的生存发展相伴,融资战略为投资提供服务过程中,风险的控制是最为关键的要素,无论是短期融资还是长期融资,无论是信贷融资还是权益融资,必须控制好风险,保证偿还能力,将风险控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内。当然,风险可承受原则不同于风险最小化,企业要全面整体地评判技术、客户、市场的风险,不能无为而治、静态地逃避风险,要有预见性地对不同的风险情况做出预见性的控制对策,使企业在适度的风险中获得最大收益。
4.合法性原则
新能源企业在执行融资战略时一定要把握好合法性原则。各项融资程序一定要合法,符合政府的相关政策措施;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企业的产品、环境排放要符合国家法定标准或部门(行业)标准;在资产重组过程中,要厘清产权、认真做好各项评估、置换、整合工作,不能存侥幸心理;财务、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人士不可缺少,需要对投资、融资、项目经营等的合法性进行认定,以防企业运营中因合法性出现重大问题而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5.动态反馈原则
市场瞬息万变,对于新能源产业领域的企业来说更是这样,新的消费理念、新技术、新的工艺流程、新产品等比以往更替的更加频繁,新能源企业的融资战略一定要有适度的柔性,能够适应动态的技术环境、政策环境、融资环境、人文环境等的变化,能够与企业自身的发展相协调,另外,要有反馈机制,对环境变化和每一步行动的结果,不断地进行跟踪,及时把握变动中的态势并做出反馈,恰当调整,以便更好地保障企业融资、投资活动的开展,促进企业平稳有序的发展。
四、几点建议
新能源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仅关乎企业自身,也关乎国家战略性新型产业的整体实力,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新能源企业融资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及促进企业长久健康发展的考虑,本文就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提出以下建议:
1.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对内能保障公司的正常决策和运营,该监督的监督,该经营的经营,所有权与经营权有效分离,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通过规范化的决策和管理来规避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对外能树立现代企业形象,提升知名度,一方面在申请银行贷款时,因为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相对容易一些获得贷款,另一方面在企业发行股票或债券时也更容易通过证券监督部门审核和获得公众认可。通过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使新能源企业的融资战略能够更好地得到执行,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
2.积极争取上市融资
对于朝阳产业的新能源企业来说,内部融资、银行贷款融资往往数量有限,难以满足企业高速发展对资金的渴求,高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尤其是国内上市融资,市盈率普遍较高,能够一次性解决相当长一段时期的资金需求问题,对企业战略发展至关重要,融资战略要以上市作为不懈追求的目标,一旦成功则是名利双收,即使先进入省市级的后备上市公司,也是好处多多。新能源企业要在公司上下烘托出积极上市的氛围,鼓舞士气,这对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培养上进的公司文化、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都大有益处。
3.积极争取政策性融资
政策性融资是政府出于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扶持目的所提供的政策性资金支持的融资行为。政策性融资的种类有:政策性贷款、政策性担保、无偿补助、财政贴息、专项扶持基金等。提供政策性融资的机构主要有:各政策性银行;各级政府投资或控股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政府有关部门投资控股的风险投资公司;各级政府设立的基金。政策性融资是经常被企业忽视的一种融资工具,许多企业因为不太了解政府的扶持政策,而错过了大好的融资机会[10]。新能源企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认真研究相关国家政策,努力争取政策性融资,获得资金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
4.加强融资领域的金融创新
新能源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如何破解这一难题除了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外,还需要企业外部因素的配合,这其中,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创新也会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金融机构可以通过金融创新来开拓业务程序和扩大交易及服务范围,这些创新包括开发债券、股权、信托、风投、资产证券化产品等多元化业务,来多方面探索和实施解决新能源企业的融资难题,通过产业和金融的良好结合,起到互惠互利、相得益彰的效果。
5.健全新能源政策法规措施
健全的新能源政策法规措施,是新能源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政府部门要通过健全的税收、财政补贴等政策手段以及各种法律法规措施,扶持、激励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对于新能源产业链中的产品研发、生产、交换、消费等诸多环节,政府宜采取专项预算、国债投入、贴息贷款、税收减免、政府采购、财政补贴、以奖代购等方式给予支持,积极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能源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合作机制[11]。引导新能源企业创新产业技术和加快技术升级,淘汰落后产能,同时,运用环境税、能源税等措施,增加化石能源的使用成本,鼓励企业和消费者积极参与新能源的开发和消费。
[1]郭振,谷永芬,景侠.中国产业经济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张颖.刘汉元:新能源产业发展应加快[J].证券日报,2011-03-04.
[3]侯大伟,孙阳.新闻分析:三大关键词折射新能源产业发展 趋 势[EB/OL].新 华 网 ,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11-09/27/c_122096438.htm,2011-09-28.
[4]王竞.多元化融资突破中试资金“瓶颈”[EB/OL].http://www.uec.com.cn/gxqy.nsf/3167190b7f6c0fe24825711c00281323/003bbb87241625b248256e6e0010ec28?OpenDocument.
[5]卢克谦.“机制”论略[J].沙棘(科教纵横),2010,(5).
[6]严文兵,郑泽华.风险投资:新经济条件下融资的发展[J].经济研究,2001,(4).
[7]内部融资,求人不如求己[EB/OL].http://www.51zjxm.com/loan/20118/loan_10160111_2.html.
[8]李莹.房地产企业融资方式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9]孙建军.关于企业财务战略与实施问题研究[J].魅力中国,2011,(18).
[10]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投融资咨询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渠道与选择策略[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a0a6615077232f60ddcca1d4.html.
[11]徐玖平,卢毅.低碳经济引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