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列宁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探微

2011-03-18程水栋

天府新论 2011年3期
关键词:阶级列宁共产主义

程水栋

列宁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探微

程水栋

列宁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并把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俄国教育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了许多颇有价值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学说体系。今天重温列宁的教育学说,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与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仍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列宁;教育思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导意义

列宁在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俄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同时,也创造性的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并结合俄国教育具体实际,系统论述了他对社会主义教育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教育学说体系。今天重温列宁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批判民粹主义的教育改良主张,继承和捍卫了马克思义教育思想

在当时的俄国,一股民粹主义改良思想自由泛滥。他们否认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主张只有依靠农民才能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号召青年“到民间去!”在教育上,他们把“子女教育列入遗产制度”、否认教育的阶级性,宣扬教育的“空想计划”等。列宁在《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一文中,针对批评马克思的民粹派批评家们,进行了严厉驳斥。民粹主义把遗产制度与子女教育混为一谈,从而否认了遗产制度是以私有制为前提的马克思主义科学论断。列宁认为,民粹派用子女生产及其心理来解释遗产制度,用氏族联系来解释民族,这完全是资产阶级的庸俗见解。这“是因为他把历史上一个特定的社会形态 (以交换为基础的社会形态)的范畴和上层建筑,当作同子女教育和‘直接’两性关系一样普遍的和永恒的范畴。”〔1〕列宁在《民粹主义空想计划的典型》中,较为详细的对自由主义民粹派代表尤沙柯夫提出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深刻批判,阐述了他的国民教育观,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列宁针对民粹派提出的“学校应该为生活培养人才”时指出,这个公式十分空洞,生活需要什么,谁需要中等教育,教育学生是为了谁的利益,为了谁的福利?在这方面,民粹派强调学校是等级学校,反对阶级学校,这就混淆了等级和阶级的概念,说什么阶级的学校大纲势必分成富人的大纲和穷人的大纲等。列宁指出:“阶级学校如果办得彻底,就是说,如果它没有任何等级制度的残余,那它必然以统一类型的学校为前提。阶级社会的实质 (因而也是阶级教育的实质),就是法律上完全平等”〔2〕。这就是说,这样的阶级教育,没有富人和穷人之分,他们都有机会上学,在阶级学校里没有等级之分,都是公民,都得缴纳学费,都得参加义务劳动,而不是富人有钱交学费就可以进城市中学,穷人因为交不起学费就要进农庄式学校,用劳动来抵学费。另外,列宁还对民粹派歪曲马克思关于“乡村生活的愚昧状态”一语,进行了猛烈批驳,说他们想把 “愚昧状态”一词说成“粗鲁”和“狂言乱语”,并且用空洞的废话回避了俄国 “学生们”(即马克思主义者)同民粹派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分歧,完全表明他们“对马克思学说一窍不通”。实际上,马克思的这些话根本不是狂言乱语,而是他的整个世界观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与表现。这些话正好表明马克思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居民离开农业走向工业、离开农村走向城市的过程是进步的体现。

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

列宁批判了民粹派提出的劳动只是对穷人的规定,而不是对所有人的规定时指出:“为了使普遍生产劳动同普遍教育相结合,显然必须使所有的人都担负参加生产劳动的义务”〔3〕,而不是富人有钱交学费就可以不参加劳动,穷人交不起学费就得通过“服工役”来抵学费。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还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列宁从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理出发,指出参加义务劳动是人的普遍和全面发展的条件。列宁认为:“没有年轻一代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未来社会的理想是不能想象的:无论是脱离生产劳动的教学和教育,或是没有同时进行教学和教育的生产劳动,都不能达到现代技术水平和科学知识现状所要求的高度。”〔4〕在这里列宁进一步阐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在 1917年的《俄共(布)纲领草案初稿》中,列宁“把教育和社会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起来”的思想作为党和国家一项最迫切的任务提了出来,而且还在党纲里关于国民教育方面的条文中,再次强调要“把教育和儿童的社会生产劳动紧密结合起来”。这里添加的“儿童”一词,很显然是专指未成年人。这些未成年人正是需要接受教育的学生,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和造就“普遍和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条件。列宁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写入了党的纲领,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意志,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未来共产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三、列宁对教育本质的论述

列宁在《民粹主义空想计划的典型》中充分运用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具有社会性、阶级性等本质观点,批判了民粹派的教育超阶级、超政治的反动论调。列宁批评民粹派混淆了“阶级”与“等级”的概念,尤沙柯夫根本不了解阶级学校的实质是什么。列宁指出,这个实质就是:“教育的组织和受教育的机会,对一切有产者来说,都是相同的。阶级学校不同于等级学校的实质就在于有产者这三个字上面”,“等级学校要求学生必须属于一定的等级。阶级学校没有等级,只有公民”。〔5〕列宁在这里不仅划清了资产阶级的阶级学校与农奴制的等级学校的界限,还揭示了在阶级社会里不可能有超越阶级的教育,在阶级社会里,教育是为“有产者”服务的实质。1918年 8月,列宁在全俄教育工作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指出,资产阶级国家的学校是资产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它浸透了资产阶级的等级观念,它们的教育目标是为资本家培养“恭顺的奴才和能干的工人”,“资产阶级国家愈文明,它就愈会骗人,说学校可以脱离政治而为整个社会服务。”资产阶级说什么教育可以脱离政治,这完全是撒谎骗人的伎俩。俄国的工人和农民已经看到,要使他们所进行的斗争最终取得胜利,是多么地需要教育,“知识是他们争取解放的武器”〔6〕。无产阶级教育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社会主义学校应当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1919年列宁在起草《俄共 (布)党纲草案》时指出,在国民教育方面,俄共的任务是要把学校从原来作为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转变为摧毁这种统治和完全消灭社会阶级划分的工具。“学校应当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就是说,不仅应当传播一般共产主义原则,而且应当对劳动群众中的半无产者和非无产者的阶层传播无产阶级在思想、组织、教育等方面的影响,以利于彻底镇压剥削者的反抗和实现共产主义制度。”〔7〕

四、社会主义教育总目标是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思想

无产阶级教育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马克思早就指出:最先进的工人完全了解,他们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列宁继承和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教育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他在《俄共 (布)纲领草案》中就明确提出国民教育方面的任务是“培养能够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一代人。”1920年 10月,列宁在俄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又一次提出了培养共产主义者的目标问题,论述了“应当教给青年什么”、“青年应当怎样学习”以及“应当如何培养青年”等问题,列宁指出:“青年团和所有想走向共产主义的青年都应该学习共产主义。”列宁认为,学习共产主义,不能只限于领会书本里的东西,那样就会造就一些共产主义的“书呆子或吹牛家”;不能把知识融会贯通,也就不会按共产主义的真正要求去行动;也不能只领会共产主义的“口号”,那样就更危险了。而是要善于从旧学校中吸取对共产主义教育所必须的东西。列宁还列举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之所以是“共产主义科学”,就在于马克思对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他都批判地重新加以探讨,任何一点也没有忽略过去。所以,“只有了解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8〕列宁还指出,青年人在学习共产主义知识的时候,不要死记硬背,要增进学习力,把知识融会贯通,否则,“共产主义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就会成为一块空招牌,共产主义者也只会是一些吹牛家。”与此同时,列宁还对青年人提出了共产主义道德要求。列宁否定了超人类超阶级的道德观,明确提出“我们的道德完全服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利益”,无产阶级道德直接为无产阶级服务,因此,共青团的任务“应该使培养、教育和训练现代青年的全部事业,成为培养青年的共产主义道德的事业。”青年的任务是建设共产主义,青年“只有受了现代教育,他才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如果不受这种教育,共产主义仍然不过是一种愿望而已。”〔9〕

五、列宁论社会主义人民教师的作用、地位和待遇

列宁非常关心人民教师的现状和处境,他在《论国民教育部的政策问题》一文中对俄国政府不关心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进行了猛烈抨击。列宁引用了当时国家杜马代表十月党人克柳热夫先生在国家杜马发言中的例子和数据:在1906—1910年的这 5年中,在俄国喀山区被解聘的中等学校和国民学校的校长就有 21人、国民学校的学监有 32人、城市学校的教师有 1054人,而被调动工作的则有 870人。就连克柳热夫先生本人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师怎么能够睡得安稳呢?他今天在阿斯特拉罕睡,不知道明天会不会出现在维亚特卡。请设想一下一个象被人追逐得筋疲力尽的兔子那样的教师的这种心理状态吧!”〔10〕对此,列宁义正辞严的指出:俄国 “政府对教师采取的是一种最放肆、最无耻、最令人厌恶的专横态度!!”“俄国教师象兔子一样被俄国政府‘追逐得筋疲力尽’!!”〔11〕甚至于在俄国,任何一个巡官,任何一个农村黑帮分子或甘心当暗探和特务的人都可以陷害国民教师,至于来自上司的各种挑剔和迫害就更不用说了。〔12〕国民教师的这种处境,那有什么地位可言,就连教师的人格尊严都很难以保住。列宁在谈到国民教师的薪金待遇时毫不隐晦地指出,俄国的教师是很穷的,他们只能领到少得可怜的一点钱,“国民教师在没有生火的、几乎无法居住的小木房里挨饿受冻。国民教师同冬天被农民赶进小木房里的牲畜住在一起”。然而俄国当局在供养贵族寄生虫、进行军事冒险、资助制糖厂老板和石油大王等类事情上,却是很富的。〔13〕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完全是沙皇俄国政府当局无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所致。

列宁客观分析了教师职能问题,充分肯定了教师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作用。列宁认为,教师的作用非常重要,在任何学校里,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决定呢?完全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任何监督、任何教学大纲等等,绝对不能改变由教学人员所决定的课程方向。列宁还认为,如果没有具备各种知识、技术和经验的教师和专家来指导社会主义建设,那么,社会主义也是无法实现的。列宁在充分肯定教师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要大力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一是要改善教师的物质条件,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列宁指出:“在俄国,就是按它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也完全能够在今天就保证那些帮助人民摆脱愚昧无知和受压抑状态的国民教师大军至少得到令人满意的薪金,只要……只要把俄国的整个国家制度从下到上彻底改造得象美国那样民主。”〔14〕十月革命胜利后,尽管国家在经济上还很穷,但列宁仍然坚持要缩减其它方面的经济开支,来提高教师生活待遇。列宁指出:“在今年这个粮食供应还比较不错的年份,不要再舍不得增加教师的面包配给额了。”〔15〕列宁认为,应当把国民教师的地位提到在资产阶级社会里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的高度,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从资产阶级制度的支柱变成苏维埃制度的支柱,并且通过他们去争取农民,使农民脱离同资产阶级的联盟而同无产阶级结成联盟。〔16〕二是要提高教师的政治待遇,选拔优秀教师充实到领导岗位。列宁在《论教育人民委员会的工作》一文中指出:“在我国,头脑清晰、学识渊博和富有实际教育经验的人虽然不多,但是这样的人无疑还是有的。问题是我们不善于发现他们,不善于把他们安排在适当的领导岗位上,不善于和他们一起研究苏维埃建设的实际经验。”〔17〕三是要提高教师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列宁向包括教师在内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指出:“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然后是检查,使我们学到的东西真正深入血肉,真正地完全地成为生活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学而不用,或只会讲些时髦的词句”〔18〕。列宁曾经有一句名言:“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通过学习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这样就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也能赢得广大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四是要求教师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列宁要求教师要走出自己狭隘的生活圈子,从学校走出来,到广阔的天地里去,深入基层、深入社会、深入群众,宣传社会主义,并和群众一道建设社会主义。列宁指出:“教师应该和一切战斗着的劳动群众打成一片。新教育学的任务是把教师活动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任务联系起来。”〔19〕

总之,列宁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与俄国教育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闪烁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真理光芒。列宁的社会主义教育思想,对于指导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1〕〔2〕〔3〕〔4〕〔5〕〔6〕〔7〕〔8〕〔9〕〔17〕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编.列宁论教育 (修订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4,19,27,26,19,175-176,185,241-244,244-247,283.

〔10〕〔11〕〔12〕〔13〕〔14〕列宁全集:第 23卷 〔M〕.人民出版社,1958.117,117,112,112,113.

〔15〕〔16〕〔18〕列宁选集:第 4卷 〔M〕.人民出版社,1995.763,764,786.

〔19〕列宁全集:第 34卷 〔M〕.人民出版社,1959.392.

(本文责任编辑 刘昌果)

A821

A

1004—0633(2011)03—154—03

本文系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 (第五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编号 j50407)成果之一。

2011—01—28

程水栋,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研究。 上海 200234

猜你喜欢

阶级列宁共产主义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阶级话语与翻译:以英译《暴风骤雨》为例(1949~1966)
“偏离”与“回归”:京郊土改中的路径依赖与阶级划分(1949—1950)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被遗忘阶级的困顿与救赎——关于影片《钢的琴》的分析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