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关系社会”国情中社会学方法的本土化途径

2011-03-18张慧霞

天府新论 2011年3期
关键词:调查者被调查者社会学

王 东 张慧霞

论“关系社会”国情中社会学方法的本土化途径

王 东 张慧霞

社会学方法的本土化离不开对中国国情的关怀。“关系社会”是社会学方法本土化视角下最具方法论意义的国情之一。社会学研究的选题、调查现场的进入、调查研究的具体实施都必须考虑“关系社会”这一国情。这一国情中,社会学方法的应用过程就是在经营一个庞杂的社会关系,研究者与调查者的关系、研究者与被调查者的关系、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关系关涉到社会调查的各个环节。社会学方法本土化的途径有赖于在整个社会调查过程中,研究者对“关系”的敏感性,在各操作步骤方法方面考虑关系社会带来的利与弊。

关系社会;社会学方法;本土化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国情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全球化时代,本土化意识凸现其价值的背景下,社会科学各学科纷纷从自己的角度审视中国国情,力行本学科的本土化①本土化概念是与国际化、全球化概念紧密相关的,是一个硬币的两个方面,没有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也就没有本土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台湾学者的著述中,1982年杨国枢等人主编了《社会及行为科学研究的中国化》,该书被认为是社会科学本土化运动的启蒙书籍,随之在台湾学术界掀起了一场社会学科学本土化运动。20世纪 9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科学季刊》最早系统提出本土化概念,大陆学术界也逐渐开始关注本土化问题。。

在社会科学本土化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存在两种不同思维方式:摆脱西方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的束缚,从而创造出更加适应本地情况和需要的理论成果,此其一;另一方面,强调中国的经验的独特性,在学科研究中秉承“中国问题”意识。这两种出发点的区别在于对待西方理论框架和方法的态度上,前者以“西方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为靶子,在“破”中寻求 “立”;后者强调对 “本土”、对“中国国情”的考量,在此基础上寻求学科的独立性。

为了在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中真正建构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理论,我们就应很好地了解国外的相应工作。〔1〕显然,前一种本土化的思路可能导致的一个结果就是,“闭门造车”、“重复发明车轮”,在不理会国外同行的研究成果和进展的情况,进行着低水平的重复劳动。不破不立的思维方式在这里被理解为“全盘丢弃”西方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2〕而强调“中国经验独特性”的思维方式,在有的学者看来,依然没有摆脱西方理论的视野,在关注本土资料分析的基础上,这类学者提出的问题是“西方学术视野所建构的问题”,中国经验的独特性也是“西方视野所发现的”。〔3〕还有的学者在谈及中国经验研究现状时,指出当前存在一种试图用中国经验来验证西方社会科学的一般理论,将中国经验的价值定位为对西方社会科学某一具体命题的证实或证伪的倾向。〔4〕

因此,虽然本土化的上述两种思维方式在摆脱西方社会科学对中国研究的“殖民”倾向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其选择的路径可能都有问题。

社会科学的本土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对它的分析和评判显然不能囿于对其“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考察。笔者认为,在本土化进程中,还缺少一种维度和一个角度:一种维度是指对“本土”内容的考察;一个角度是指站在特定学科角度考察本土化。此两者需要结合在一起,即在具体的学科背景下探讨与之相关的“本土”内容或“国情”。正是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本文将本土化的话题转移到社会学方法之上,着重讨论“关系社会”这一基本国情与社会学方法本土化途径的关系。

二、关系社会:社会学方法施展“用武之地”的国情

对社会学研究方法而言,最具中国国情的内容就是“关系社会”,关系社会迥异于西方社会结构特征。

在西方社会里,最基本的关系是个人和团体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且这种关系总是界限分明、权责明晰。它维持着社会的秩序,避免了社会陷入“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可是在中国社会里,公私概念通常是模糊的、伸缩的,因此,仅仅运用社会契约、权利让渡的思想是无法解释中国社会秩序的形成。费孝通先生用“差序格格”来概括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特征:“……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象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这张以“己”为中心的富于伸缩的关系网络构成中国的“人伦”,所谓人伦即指:从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发生社会关系的那一群人里所发生的一轮轮波纹的差序。〔5〕中国人即根据人伦的亲疏远近而行事。

梁漱溟先生在比较了中西社会之后,认为中国社会是一个伦理本位的社会。何谓伦理本位?梁先生说“举凡整个社会各种关系而一概家庭化之”,此处的家庭意指“以家庭中的父子兄弟夫妇关系为坐标,建构全部的社会关系”。伦理关系实乃“此一人与彼一人相互间的情谊关系”,整个中国社会即是由“此一人与彼一人”的相互联结而构成的社会关系之网。任何人一生下来便落入到种种由内而外、由家庭而社会的关系之中,且一生都在这些关系中生活。梁漱溟指出:“人生实存于各种关系之上。此种种关系,即是伦理。伦者,伦偶;正指人们彼此之相与。相与之间,关系遂生”,“是关系,皆是伦理”。〔6〕

不难看出,费孝通和梁漱溟二位对中国社会结构性质的独特性都落脚在“关系”上,关系社会可看作是对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定位的 “理想类型”。

那么,现代中国社会的“关系”特征还明显吗?差序格局、伦理本位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市场经济的发展是否发生了根本转变呢?

检索相关的文献发现,有的学者认为当今中国社会已经不再具有传统社会的性质了。“今天的中国社会在相当多的层面都已经西方化了。西方对中国的影响已经渗透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深入在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中”因此,“不深刻地理解西方世界,不深入地了解西方社会科学,我们也就难以真正地理解中国今天的乡土社会”。〔7〕但是,更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指出,关系社会依然是中国社会结构的特征。例如有的学者从 “在中国社会中,主导性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至今仍是直接性的”命题出发,论证了中国社会依然是伦理本位的社会。〔8〕基于实证的发现,有些学者通过对中国人“春节拜年网”的测量,实证了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所隐含的社会网络资源。他们指出,中国人的社会网络是以家庭亲属为核心的,亲、熟、信三位一体的义务交换关系。〔9〕在就业求职中,美国人更多是通过弱关系获得资源、信息和影响力,〔10〕〔11〕中国人则更多地依赖强关系,这显示了“关系社会”不同于美国社会的一面。〔12〕正是基于对中国关系社会的认识,当今社会网络分析流派里形成独具特色的“guanxi”学。〔13〕〔14〕

因此,“关系社会”依然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在中国社会进行社会学研究,“关系社会”也依然是学者们研究活动的“背景或底色”。在中国开展的社会学研究不可能回避“关系社会”这一基本国情,社会学研究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会受到“关系社会”的影响和制约。

三、“关系社会”中社会学研究课题的选择:置身于关系中研究者

社会学研究课题的选择必须遵循四个原则: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15〕同时风笑天还指出,社会学研究课题的来源有三个:现实社会生活、个人经历、相关文献。对身处中国社会的社会学研究者而言,选题的重要性这一原则并不是很难执行,但是要实现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这三个原则却无不关乎研究者对于中国社会结构性质的深刻理解。

缺乏创新、“庸俗学术”的倾向是当前我国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16〕笔者认为,缺乏创新的原因之一即是缺乏对中国社会结构性质的深刻认识和了解。费孝通、梁漱溟这些在学术上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莫不对中国社会的特征有着深切的关怀和体察。

其次,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合适性也必然要从中国社会的国情出发。脱离了国情,将西方的研究模式搬来研究中国不可行、缺乏合适性。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人社会网络研究中取得成就的学者,也莫不对中国的“关系社会”有独到见解。

此外,研究者在选题时,要考虑到可供自己利用的社会资源。实际上,在强调第一手资料的研究中,有时候不是研究主题决定调查对象的选取,而是研究者所能进入的调查对象决定了选择什么研究主题。这是因为,调查对象的选取和确定的过程,不仅受制于研究主体的需要,更受到此研究者所能利用到的各种资源状况的约束。〔17〕

再次,从研究课题的来源看,很多学者强调“中国经验”、“中国问题”在本土化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经验和中国问题产生的前提是研究者对自身所处“关系社会”的敏感性,而这些离不开研究者在“关系社会”的生活、经历。海外研究中国的知名学者,特别是在社会学界的知名学者,他们研究的主旨、关心的问题都与自己在中国的生活经历有关。一个没有在中国生活过的人去研究中国社会是很难有所作为的,道理也在此。

四、关系社会中社会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复杂人际互动的过程

研究具体过程大致可分为前期准备、进入现场、展开研究、结束研究等几个环节。我们以最常见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的问卷调查为例分别来看。

(1)调查的组织:研究者和调查者的关系互动

任何一项社会调查都不可能是一个人能完成的。特别是大型的全国调查,研究者需要组织自己的调查队伍或者委托专业调查公司,这就产生了研究者与调查者的分工或分离的情形。研究者负责问卷的设计、寻求合作伙伴、制定操作手册、确定调查计划、甚至招募及培训调查员等准备工作。这些工作都或多或少涉及人情世故,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整个调查的质量。因此,社会学研究者在准备一次社会调查时,本身就是在“经营”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只有深谙此道的研究者才能娴熟驾奴,使整个调查有条不紊。特别是当研究者采取委托调查方式时更是如此。比如,委托给调查公司,研究者还面临处理社会调查中的商业关系和学术关系的问题。

(2)调查现场的进入:打破关系之网的樊篱、进入关系之网

进入调查现场面临的首要任务是选择进入现场的渠道。在这个环节中,关系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差序格局”的社会结构对于进入现场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

首先,进入一个社区,研究者必须寻求“熟人”作为中介,才能被社区接受,因为社区的“关系之网”会将外界的陌生人拦截在社区之外。很多研究者指出过,在中国进行社会调查仅仅凭借行政上级的“介绍信”,进入现场虽然容易,但实难获得真实信息。①受制于研究问题的敏感度,比如计划生育调查,上级的行政命令对于真实信息的获得并不是万能的。即使是通过正式行政渠道进入的成功调查,也有赖于研究者与进入地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建立某种非正式的关系,通过所谓“公事私办”的渠道完成调查。在这种进入渠道中,正式的行政介绍信的作用切不可高估。

其次,差序格局的中国社会为社会调查的进入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任何一个个体都有一个关系网,关系网彼此交错,研究者总能通过各种方法进入这些网络,进入调查现场。例如,研究者可以研究自己的社区,这方面有费孝通的《江村经济》堪称楷模。再如,研究者曾经在某个地方工作、生活过,比如他们在某些农村插过队等,这种经历使其具有某种关系身份,能够方便得找得到熟人顺利地介入。总之,不管采取何种形式的渠道进入,对关系资源的利用是不可或缺的途径。利用关系资源的本质是,研究者与被调查点的某些关键人物建立起某些关系,进入他们的关系之网。这在这个角度上说,调查现场的进入本质上是 “关系网的进入”。

(3)调查的具体展开:人际关系互动的集中展现

调查的具体展开涉及调查者与研究者的人际互动,也涉及调查者与被调查者之间人际的互动。2006年笔者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组织的一次全国调查①本次调查是由中国人民大学性社会学研究所潘绥铭教授主持,调查的主题是“2006年中国人婚姻家庭调查”。作为潘老师的博士生,本人全程参与了调查过程。,本次调查的各个调查点是先期在办公室抽样获得的,进入调查点之后的环节包括抽取被调查者、邀约被调查者、访谈员和被调查者见面、被调查者填写问卷、赠送感谢金等。诸多环节中,存在着各种“关系结构”制约着研究的既定方案。

首先,研究者与调查者的交流与沟通

研究者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设计出完备的抽样方案,(比如先期的办公室抽样,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取社区/村庄)但这并不能保证进入社区/村庄的实地调查过程中,随机原则能够被严格贯彻执行。研究者与调查者分工是现代社会学调查的常规模式,研究者在“分身无术”的情况下,调查者职业操守、操作水平和经验固然重要,但研究者如何将自己的调查预期、抽样方案的理念传达给调查者,则是一个人际交流和沟通问题。

其次,实地调查过程中对关系的运用

研究者设计出的抽样方案,在实地中可能不适用。2006年的全国调查中,抽样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个阶段,在调查开始之前,研究者事先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取了城市街道和乡镇。第二阶段,在调查过程中,要求从街道和乡镇选取有代表性的社区/农村,然后从中社区/农村的抽样框中等距抽取被调查者。抽样问题主要发生在第二阶段,社区、农村的选取事先研究者给出明确的标准:

“在获得街道/乡镇配合后,社区居委/村委的抽样即可展开。抽样的一般原则如下:

●在每个街道,抽两个社区居委会。

●每个乡镇选择一个村委会,不能在乡政府所在地进行调查,必须是真正的农村。

●省会,直辖市,地级市进行调查的社区居委会中至少有一个相对高档小区。标准:按街道房价,即该街道的房价最高的 20%算高档社区。硬性规定要完成的相对高档小区指标,不管多困难访问员都要进入;在县级市中抽取时,必须保证两个居委会有很大的差异性。”

——摘自《2006年中国人婚姻家庭调查》操作手册

在实地操作中,由于一些街道、乡镇不配合,调查者很难获得全部社区、村的基本情况,几乎不可能从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农村;有些农村调查点,其辖区内的村民分散居住在多个自然村落,比如在南方一些山村,村民通常会分布于几个大山之中,调查者要翻越几座山才能见到被调查者。

调查现场碰到的这些问题有些是客观原因造成的,难以避免;有些可以通过人员的安排、人际关系资源的利用能够克服的。比如,每个调查组由一位擅长沟通和交际的女性充当组长,她们负责街道、乡镇的公关工作。在街道和乡镇实在不配合的情况下,组长可在当地找一个熟悉当地情况的“知情者”,让他提供街道/乡镇的社区、农村背景资料,以这些信息为基础进行选取社区/农村。

此外,每个调查组都配备了一名 “督导员”,由课题负责人的学生担任。这些学生参与课题的前期准备阶段,对研究课题的目标理解的更深刻,他们更能严格遵循《调查操作手册》中规程。他们的在场保证了调查的质量。同时,对调查实践中碰到的“意料之外”、调查操作手册规程与调查实践冲突时,他们会及时与课题负责人沟通,课题负责人会将实地操作中的这些“动态调整”及时通知其他各调查小组。因此,整个调查过程就是一个研究者、调查者、督导者相关反馈、动态的人际的交往过程。

第三,基于被调查者的立场设计调查实施的细节

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关系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抽中被调查者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去邀请对方参与我们的调查。如何找到被抽中的人,如何取得他们的信任呢?我们发现单凭研究者一个人拿着名单去邀约,速度非常慢、拒访率很高。实践中我们变换邀约方法,由社区负责人或对社区熟悉的人带研究者去邀请被抽中的人,这样一来,被抽中的人不但容易被找到,而且有熟人带领,更容易获得他们的信任;在条件允许的社区,邀约工作开始之前,我们会请社区工作人员电话告知被抽中的人,起到宣传作用。如此一来,邀请难度大大降低。仔细分析,这种做法成功的关键在于考虑到了“关系社会”的特征:不管是电话宣传、还是社区熟人带路上门,调查者无形中是把自己镶嵌在“社区熟人之网”中了,淡化了“外来者”、“陌生人”的身份。

尤其重要的是,在邀约环节坚持“专人邀约”的原则,即访谈员不参与邀约,上门邀请被调查者的工作由专人负责,访谈员和被调查者初次见面发生在访谈室内。这种安排是出于“保密”原则的考虑,被调查者的住址、职业等基本情况对访谈员是匿名的,降低了他们在回答问题时的顾虑。从“关系社会”的角度考虑,中国人更愿意向 “关系”之外的人畅所欲言、提供的信息更真实。〔18〕比如在调查比较敏感的 “性”行为、工资收入等问题时,中国人很少对熟人、关系内的人大谈特谈。

五、小结

“关系社会”是最具方法论意义的基本国情之一,从社会学方法本土化的角度来看,领悟“关系”在调查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非常重要。在“关系社会”这一国情中,社会学方法的应用过程就是在经营一个庞杂的社会关系,研究者与调查者的关系、研究者与被调查者的关系、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的关系关涉到社会调查的各个环节。社会学方法本土化的途径有赖于在整个社会调查过程中,研究者对“关系”的敏感性,在各操作步骤方法方面考虑关系社会带来的利与弊。

〔1〕王曾才.清季外交史论集 〔M〕.台湾商务印书馆,1972.53.

〔2〕彭泽益.郭嵩焘之出使欧西及其贡献 〔J〕.文史杂志,1944,第 4卷,(3-4).

〔3〕(清)文庆等修.筹办夷务始末 (道光朝):第 72卷 〔Z〕.文海出版社,1970.45.

〔4〕褚德新,梁德主编.中外约章汇要 1689-1949〔Z〕.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132.

〔5〕光绪十九年总署奏定.出使章程 〔Z〕.光绪年铅印本,20、21.

〔6〕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下)〔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202.

〔7〕杨易.晚清外交官及其著述 〔J〕.北京档案史料.新华出版社,1999.217.

〔8〕陈左高.中国日记史略 〔M〕.上海翻译出版公司,1990.

〔9〕朱维铮.郭嵩焘等使西记六种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10〕王飚,关爱和,袁进.探寻中国文学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型历程——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世纪回眸与前景展望 〔J〕.文学遗产,2000,(4).

〔11〕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 (一)〔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3-4.

〔12〕[美 ]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 〔M〕.刘象愚,邢培明,等译.三联书店,1984.16.

〔13〕祝远德.他者的呼唤——康拉德小说他者建构研究 〔M〕.人民出版社,2007.11.

〔14〕[日 ]熊野纯彦.自我与他者 〔J〕.杨通进译.世界哲学,1998,(4):45.

〔15〕张法.20世纪西方美学史 〔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273.

〔16〕[美]爱德华·W·赛义德.赛义德自选集 〔M〕.谢少波,韩刚,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73-174.

〔17〕[美]爱德华·W·赛义德.东方学 〔M〕.王宇根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453-454.

〔18〕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9卷 [M].人民出版社,1963.110.

〔19〕[法 ]巴柔.从文化到集体想象物 〔A〕.孟华译.孟华主编.比较文学形象学 [Z].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120.

(本文责任编辑 刘昌果)

C91-03

A

1004—0633(2011)03—104—05

2010—12—31

王东,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北京 100871

张慧霞,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讲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学研究方法。 北京 100029

猜你喜欢

调查者被调查者社会学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Sample Size Calculations for Comparing Groups with Binary Outcomes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
九成人认为作风有改进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调查报告
多个行业维权成本分项调查显示
——食品餐饮 医疗卫生 互联网金融维权成本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