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1-03-18费盛华何惠芬

图书馆学刊 2011年10期
关键词:信息检索三位一体创新型

费盛华 杨 锋 何惠芬

(同济大学图书馆,上海 200092)

费盛华 女,1983年生,硕士。

1 引言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围绕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创新型教育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高等学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在推进创新人才培养与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建设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等学校的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已成为国家和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保证。

目前,我国高校都在致力于人才培养创新体系的建设,自主学习、主动成才、面向社会的培养方向成为高校人才创新体系建设遵循的原则[1]。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与时代紧密结合的,各个高校的各个专业院系也都依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其中各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的基础平台,对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也需要发挥相应的作用。湖南师范大学的吴涛[2]在2002年就提出图书馆教育是人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西南交大邓发云[3]提出要注重以信息检索课程为中心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宁夏大学的张宁玉[4]指出高校图书馆在启迪大学生创新意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图书馆必将成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而社会对于创新人才的认识是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不同时期对于创新人才的认识是不完全相同的,笔者在“十二五”的背景下,研究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2 图书馆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2.1 创新人才的特点

目前对于创新型人才的理解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行业并不完全一致,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倡导培养创新型人才或创造型人才以来,有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学术论文不胜枚举,对于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5]:

①所谓创造型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这种人才一般基础理论坚实,科学知识丰富,治学方法严谨,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同时,具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

②创造型人才要有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有较强的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创造才能;同时还应具备独立完整的个性品质和高尚情感等。

③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这个概念与理论型、应用型、技艺型等人才类型的划分不是并列的。实际上,不论是哪种类型的人才,皆需具有创造性。

我国教育界通常把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并能够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才称之为创新人才。高校培养的创新人才主要是指,具备完备学科素养,并具有主动思考能力与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科研人才。这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宗旨,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是培养其解决未知领域问题的能力,要求人才具备全面的素质,不仅是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与探索能力。

2.2 图书馆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

高校不但是基础知识储备培养的场所,更是科研创造能力培养的场所,因为高校培养出的人才要直接面向社会,面对实际问题,所以高校人才培养是立足当前而又面向未来的,这对高校人才培养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高校对于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主要集中在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素质的提升、教学环境的改变与教学资源的扩充等方面[6-7]。在人才教育培养方面,各个院系的科研素质培养与学校的公共课程培养是主要的培养体系,而很多情况下,图书馆没有被直接纳入这个人才培养体系当中,这与传统的教学观念及图书馆较为被动的服务方式有很大关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大学就业困难现象的不断出现,高校也逐渐将学生单纯的科研能力培养,提升到面向社会的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与综合创新能力培养上,为了达到这个要求,仅仅依靠高校各个院系的科研能力培养与公共课培养显然是不够的。所以发挥高校图书情报机构的特点,为师生课后的实践与科研工作进行积极的服务,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图书馆在高校科研与人才培养体系中起到科技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与科研辅助作用,图书馆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应该是围绕学校的整体培养方针,结合各个院系、专业方向的特点,发挥图书馆自身的优势:①图书馆教育是公共课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有益补充;②图书馆是学生进行课外科研实践的主要场所之一;③图书馆是学校各专业的信息知识储备与分配平台;④图书馆是校内科技信息传播的公共平台,能有效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

总之,图书馆要发挥其科技信息、多媒体教学手段、场地等资源集中的优势,与院系开展合作,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

3 “三位一体”的图书馆人才培养模式

信息素养培养目前已成为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学关于对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热点,很多文献也都进行了大量关于信息素养与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论述[8-10]。诚然,针对信息素养的理解各个文献与研究中各不相同,但其本质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加强学生的信息搜集、甄别、筛选与应用能力。但是我们不能将信息素养的培养简单地理解为信息检索课程的设置,我们一定要系统地多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而且要将其与院系的人才培养方式、图书馆自身的建设相联系,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

图书馆要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准确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创新信息资源提供,创新基本技能培养,创新环境氛围营造”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建立“三位一体”的服务平台,以系统性的观点看待三者关系,协调三者的发展,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3.1 创新信息资源的提供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深,图书馆作为高校科技信息资源的平台,其重要性越来越强,已经由过去单一化的作用与服务方式,发展到面向全球科技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服务模式,肩负着高校科技信息获取、信息组织整理与信息传播的重要作用[11-12]。图书馆关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就是依靠其信息优势,与时俱进,为人才的科研活动提供高效的知识搜集与知识传播功能。

启迪人才的创新思维,营造知识创新氛围,学习先进的科技成果,都需要足够的信息作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对信息进行甄别与筛选,才能够完成创新人才的培养,达到科研创新。所以图书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一定要走在前列,只有获取最新的科技信息,才能够为学校的科研创新体系服务,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

在加强图书馆信息获取能力的同时,尤其要重视图书馆对于信息的传播能力与传播效率。由于学科的多样性与专业性,以及越来越多新学科的出现,导致信息类型的归类变得越来越困难,而信息归类的不合理、重叠、遗漏等问题都大大增加了信息准确检索的难度,师生在信息的甄别与搜集上,占用了科研工作的大部分时间,所以如何将原始数据库的科技信息资源转化为面向行业与应用的专业性平台,就需要图书馆对信息进行二次开发来实现。通过面向用户的信息平台的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专业信息的传递速度,对于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与人才培养能力提升有重要帮助。

3.2 创新基本技能的培养

图书馆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是对针对各个院系、专业方向的特点,对其人才培养过程起辅助性作用。国外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国内有很大不同,教师在知识传授时不提倡死记硬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而是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课堂上提出问题,课后自主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图书馆信息检索就成为学生课后解决问题的主要知识获取来源[13-14]。所以为了配合这样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图书馆就必须对学生的数据库使用能力与信息检索能力进行培养,向其提供便利的检索平台与实用有效的检索技巧,使学生具备专业科技知识的自主获取能力,以配合教学目标的完成。

目前高校关于信息检索的课程已经逐步开展起来,教学方式与方法也在不断创新,能够为学生消化吸收教学内容、开展科研实践提供一定帮助,此外面向工程硕士的信息检索课程帮助学生在工作岗位的二次学习与再次创新打下基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关于信息检索这项创新的基本技能培养,不仅仅是针对学生,也同样适用高校教师队伍。笔者在科研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教师竟然还不清楚EI与SCI等常用数据库的相关基本概念及检索方法,还不懂得使用相关检索技巧,而会使用文献管理软件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培养学校师生的信息检索能力,降低师生在科技创新中的时间成本,是图书馆的重要任务。

我们还需要意识到,师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并不是通过一两次信息检索课程就能够提高的,一定要将提高信息检索能力贯穿到图书馆的其他相关服务中去,从多角度强化师生对于信息检索的意识,增强信息检索的实际操作能力。

3.3 创新环境氛围的营造

要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首先需要充分的教学资源与优秀的教师队伍,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创新基本能力,如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甄别能力等,但与此同时还需要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环境与创新的氛围[15-16]。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够启迪创新思维,激发创新潜能。

高校的公共课教育与院系的专业科研能力教育是人才的主要培养方式,学校的公共课教育为学生提供进行科研活动的基本知识储备,而在院系的专业教育中利用学到的基础知识对所学的专业进行深化理解,消化吸收后再创新。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学生的培养空间是比较局限的,尤其是对于本科生而言,没有接触到基础知识与专业课程之外的内容,无法对各种学科与专业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无法了解学科之间的交叉性与互补性,完全是对于课堂内容的硬性记忆或理解。

由于高校对学生缺乏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引导,图书馆往往变成自习室,没有发挥知识资源平台应有的作用。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教学内容制定与教学方法上没有考虑到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图书馆没有创造出有效的氛围,方便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获取。

创新环境氛围的营造不仅仅限于图书馆的阅览环境,关键是在于图书馆有没有提供相应的服务项目,以增加学生在获得课外信息方面的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图书馆与专业院系相比,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场地空间、多媒体硬件设备、数字化信息资源与纸质信息资源,如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这些资源集中的优势,成为图书馆人才创新的关键。比方说,依据专业的特点对图书馆的阅览室进行专业的区分,加强阅览室的专业性建设,通过多媒体与网络平台等手段将书本知识形象化,通过专业的信息平台将专业信息资源集中化,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激发对专业的兴趣与对知识的需求,课堂上的问题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得到形象的解答,无疑将大大启发学生的主动思考与创新能力。

更重要的是图书馆在创新氛围营造上,不能仅仅限于场地条件、多媒体硬件设施等外在条件,关键还要突出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在与院系教学、科研计划配合的基础上开发出能够方便师生进行信息获取的服务项目,使师生在科研实践的过程中能获得更加丰富与有序的信息资源。所以图书馆要发挥好创新氛围营造的功能,一定要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充分发挥图书馆资源集中的优势。

4 结语

依据高校教育的特点,论述了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图书馆建设之间的关系,提出图书馆教育是公共课教育与专业课教育的重要补充,是科研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图书馆应该利用其在科研信息组织与信息资源协调等方面的作用,依据“创新信息资源提供,创新基本技能培养,创新环境氛围营造”3个建设方向,以系统的角度看待三者之间的关系,平衡三者之间的发展速度,协调三者之间的资源分配,创建图书馆“三位一体”式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许青云.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3):11-14.

[2]吴涛.高校图书馆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2(3):26-28.

[3]邓发云.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信息素质教育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9(3):58-61.

[4]张宁玉,赵明海.试论高校图书馆在培养知识创新人才中的作用[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1):92-94.

[5]金万哲,朴明吉,郑海云.高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8(5):78-79.

[6]韩建华.试论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9(5):28-29.

[7]康鑫.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

[8]娜日,吴晓伟,吕继红.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升策略研究[J].情报杂志,2010(8):179-181.

[9]赵乃瑄,周静珍,黄春娟.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6):23-24.

[10]孙平,曾晓牧.认识信息素养[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4):55-57.

[11]孙继奋.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前瞻[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44-46.

[12]邓宗极.高校图书馆信息化建设问题初探[J].教育探索,2003(6):25.

[13]姚聪莉,任保平.国外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9):91-94.

[14]薛亚宾.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高校创新人才[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4):142.

[15]周盛.略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环境[J].教育探索,2010(4):122-123.

[16]莫艳.论学术环境与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J].黑龙江教育,2009(4):44-45.

猜你喜欢

信息检索三位一体创新型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模式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医学期刊编辑中文献信息检索的应用
在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开设信息检索课的必要性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神经网络的个性化信息检索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