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竞技武术入奥的重新审视

2011-03-18郑薇娜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1年4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竞技武术

郑薇娜

1 竞技武术入奥问题的历史回顾

回顾历史,竞技武术首次提出进入奥运会可追溯到1936年。当时,“中国国术队”曾在第11届柏林奥运会上进行了武术表演。2001年北京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后,“竞技武术入奥”提案再次提交国际奥委会。2002年8月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的工作会议上,将武术运动纳入北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的提案被否决。虽然国际奥委会破例允许中国举办“北京2008武术比赛”,但终究未能挽回武术擦肩北京奥运会的局面,这也预示着竞技武术入奥工作需要进入新的征程。对此,国外一些媒体也给予高度关注,并就此发表了评论。德国媒体提出最乐观猜测,“如果东京获得2016年奥运主办权,那日本与中国可能联手,将空手道与武术“捆绑”在一起共同申请进入奥运会。”英国《卫报》则报道称,“因为《卧虎藏龙》和《功夫熊猫》全球热映,以及成龙、李连杰的影响力,武术已经吸引了全球更多的爱好者,但尽管如此,‘旋风腿’和‘闪电拳’要出现在奥运赛场上还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2012年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已经确定,而2016年可能也不会把武术列入候选项目。因此,武术进奥运只能期待2020年。”同时认为,“国际武联是国际奥委会31个认可的组织之一,武术最终在奥运赛场占有一席之地并非没有可能。”

时至2010年3月25日,在第六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有关武术申请进入奥运会的话题再次成为热议的焦点。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在讲话中也着重谈到了武术申请进入奥运会的相关问题。“力争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是我们的愿望和目标。[1]”这也是中国体育界官方就竞技武术入奥问题的明确表态,标志着我国竞技武术入奥工作进入新的历程。

2 竞技武术进入奥运会的反思与策略

2.1 以武术文化为依托,展现武术文化精粹

武术文化是以技击技术为核心,以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为基础,包括与武术技术密切相关的器物、传承形式和民俗,以及由它们所蕴涵的民族精神共同组成的中国传统文化[2]。毋庸置疑,武术文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发展起来的,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中国人注重和谐的价值观、意境的审美情趣和和睦的思维方式,都直接影响到了武术技术的发展,表现在武术的技术之中;中国武术的拳理实际上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哲理在武术中的反映,直接影响到武术的理论,指导着武术的实践;中国武术所特有的传承方式和相关的民俗风情,乃至物态的文化样式,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心态文化层”影响的结果。体育文化可综合反映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特征,并规范着人们的体育行为,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一个体育强国必然要有自己丰富和独特的体育文化。在竞技体育中,奥运会、世界杯以及美国的NBA等;在大众体育中,印度瑜伽、日本相扑等项目的文化魅力都已传播到全世界,而中国以武术为代表的传统体育文化还缺乏这样的影响力。据此,展示民族文化精粹,挖掘、传承、发扬武术文化的传统特色与价值,使其与时俱进,相信武术文化传播会有巨大的拓展空间。

2.2 以强健民族体质为宗旨,促进武术健身实效

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公报》[3]显示,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仅为28.2%(其中还包含有体育必修课的在校学生),与大多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国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基本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同时,目前我国居民参加体育锻炼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包括缺乏运动设施及科学的指导,体育锻炼的消费结构不够合理,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较大。另有研究学者撰文,“近年来中国青少年体质连年下降,已经到了很多地方因大量适龄青年体检不合格而完不成征兵任务的程度。即便是经体检合格的入伍新兵中,竟然有30%以上完不成5次引体向上。[4]”这种全民健身实效问题与竞技体育三级跳发展形成的大反差也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也给予武术界新的启示。

历经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沉淀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洗礼,武术承载人们之期望可谓过荷,再度呼唤武术强健民族之体质,也可谓召唤先秦尚武精神的回归。文明的发达更势必呼唤国民身体素质的强壮,“穷文富武”的误导,“强国”方面经济动力的偏识,群众体育意识淡薄往经济洁据方面的归因,中壮年锻炼时间方面的归因,青少年缺乏锻炼往学业压力大等方面归因的现象都应得到科学的注解。中国人强身强种意识的真正树立之日也才是竞技武术阔步冲击世界体育界之时,脱离民众的普及与提高,竞技武术终究孤芳自赏。

2.3 借鉴西方体育产业经营模式,大力开发武术产业

世界体育产业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大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在各大行业总产值的排名中居第22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体育产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了3 000亿美元。目前中国体育行业的资产存量、人力资源状况和资本增值效率虽在快速增长,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中国的体育产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各个环节的市场化程度还很低。另外,高度市场化和以城市为依托的职业联赛是当代世界体育产业的核心构成。而我国的体育产业的核心却成了体育用品制造业。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能占到GDP的2.5%,而我国体育产业只占GDP 0.5%的根本原因。勿需论证,武术要发扬光大,武术也需走产业之路,武术事业要提供给国家和人民的,一是增强健康;二是提高生活质量;三是要成为国民经济建设新的增长点。无论是推广还是革新发展,武术都不应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及历史文化前进的包袱。

西方体育产业除其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之外,关键在于他们善于发掘体育运动的公共文化资源价值,可以自觉将其转化为牵涉名利和巨大商业利益的经济活动。这些都启示武术的商业运作需要周密的策划,大笔资金的投入,公司化运作,媒体的支持,政府的配合等等。我国丰富的武术人才资源、武术技艺资源、武术旅游资源、武术影视及其他方面资源作为市场经济环境下比较特殊的产业因素,需要立基于优秀民族文化的挖掘工作,需要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合理配置。只有这样,武术产业才能与竞技武术国际化相得益彰。

2.4 立足“变则通”之道,加快推进竞技武术国际化进程

竞技武术无缘举世瞩目的2008北京奥运会,原因是多方面的。面对形势与问题,笔者认为:权力博弈之说值得商榷,加强普及与推广才是关键。

有分析人士认为“体育是一种社会构造物,它与其他社会领域一样,与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条件联系在一起,往往反映了该文化中拥有权力的那些人的利益和观念。在奥运会越来越商业化的今天,往往是作为赞助商和转播商的跨国巨头们成为奥运会中最有权力的人,符不符合他们的商业口味,能不能给商人带来利润,往往决定着一项体育运动的命运,而武术不能进入奥运的最根本原因就在于此,它尚不能满足商业动作需要。[5]”小轮车运动的入奥或许能够为我们提供借鉴。小轮车(BMX)运动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加利福尼亚,到70年代初,美国才建立了最早的BMX组织。1981年4月国际BMX联盟正式成立,1982年举行了第一届世界BMX锦标赛。国际奥委会接受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提出的建议,于2005年2月23日决定,将小轮车项目列入北京奥运会比赛。据此,北京奥运会上,比历届奥运会多了一个分项和两个小项(男女小轮车竞速)的比赛,金牌总数达到303枚。小轮车入奥的成功尽管不能全部归因于背后的权力博弈,但给中国竞技体育发展以启示在于,中国应该在国际奥委会中发挥大国、强国作用,武术领域更当如此。

目前来看,推广、普及与宣传仍是竞技武术入奥的最大短板。“拥有几千年历史的武术是中国的国术,但就是在中国,其普及率也并不乐观。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学习武术的人数不足总人口的5%。”“在国际上,武术的普及率、影响力相对较弱……韩国人姬才焕说:‘就我的感觉,武术在海外还不是很流行,了解的人也还不是很多,起码在韩国是这样。不少人都是通过影视作品才对武术有一些肤浅的认识。’目前武术虽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展得很好,但大多数国家了解武术、练习武术的人还不多。有一个很好的例证:国际武联的会员已经有120个国家和地区,但是一些国际知名体育人士都还不知道。可见我们的宣传不足、影响还不够大。[6]”这与国际奥委会执委奥斯瓦尔德“武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度不够,是武术进军奥运会的最大障碍”相吻合。至于影视武术与推广竞技武术的关系也不容乐观。经包装了的影视武术更适合体现的是武术文化的魅力,它作为手段,强化人们对正气与真理的捍卫,通过人们的视觉、声感等神经体验武术‘旋风腿’和‘闪电拳’功夫。境界再高升、拳理再精辟,散打和套路所表现的“击”同“演”就有质的区别。“功夫明星”们的影视武术一方面在传播着华夏文明,另一方面,也在误导着世人。

“作为一项体育运动,武术中蕴含许多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东西,也有一些技击技术的因素,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在对外的武术交流与传播过程中,我们没有必要把这些简单朴实的技击技术故弄玄虚地包装上一层神秘的外衣,也没有必要把它所承载的民族文化精神进行过多的宣示而使它变得高深莫测,不必对这种交流附加过多的民族情结[7]。”武术的传授与传播同样需要拿出“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之姿态,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之胸襟对待学生学习武术后在技法、风格方面的再创造。只有这样,竞技武术才能符合现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接纳需求。现代奥运会的竞赛项目除要表现出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能进行科学的、公平的竞赛以外,还要具有大众性、娱乐性、观赏性和刺激性,要使世界各国的参与者、观众都很容易理解,不具有过于深奥的“文化内涵”,也不必在一个体育项目上附加太多的民族情感和民族期望。

3 竞技武术的两种入奥策略

对竞技武术的入奥,笔者在参考大量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如下建议:

(1)主动入奥策略,这是历史的所迫体现。首先,确定入奥优势项目,根据武术入奥时间制定两个科学规划,“竞技武术2011—2013三年发展规划”、“竞技武术2011—2018八年发展规划”。以广泛性、普及性为原则,简化统一竞技量分规则,大力推进竞技武术国际化工作。

(2)被动入奥策略,这是目前我们所处时代精神的体现。审视时代对武术发展的需要,审思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趋向,将武术发展定位于促进中华民族崛起之视域,走综合创造之路,既能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增长点,又能为世界人民接受。如此也彰显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顾拜旦遗训精神,“现代奥运会的比赛必须是现代的,内容必须以19世纪的体育运动为主,而不能单纯的模仿古代项目。”

[1] 南宫海.武术入围奥运项目任重道远,对自身发展有思路[EB/OL].http://page.renren.com/600002348/note/454844096?op=next&curTime=1269674108000,2010-03-27.

[2] 温力.武术与武术文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30~31.

[3] 信息中心网站部.2007年中国城乡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调查发布会在京举行[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33193/n33208/n33418/n33583/1010482.html,2008-12-18.

[4] 王学健.中国体育需要思考更需改革勇气[EB/OL].http://www.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9/6/220571.html,2009-06-17.

[5] 和讯网.武术为何难圆奥运梦[EB/OL].http://news.hexun.com/2008-08-26/108368865.html,2008-08-26.

[6] 孙晓胜,卢羽晨.李连杰梦想太极入奥运 武术申奥面临三大障碍[EB/OL].http://sports.qq.com/a/20100829/000672.htm,2010-08-29.

[7] 邱瑞瑯.武术发展的奥运战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2):50~53.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竞技武术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竞技精神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湖北省体育产业突破性发展思考
武术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