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现代陶艺的突围之路
2011-03-17王崇东西华大学成都610091
王崇东 西华大学 成都610091
现代陶艺的创作思想源于二十世纪中期的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让美国迅速成为世界新的艺术中心。与其它艺术类别一样,战后的陶艺家们开始思考战争对人的伤害、人与社会如何共存等问题,这对陶艺作品的创作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不再刻意追求光、洁、亮的传统审美,更注重作品对创作者内心世界的表达,将陶土仅仅视为其创作的媒介。更加关注人与陶;陶与水、土、火、空气等自然元素之间的深层交流。通过对泥的随意叠压、刮戳等塑造来表达艺术情感内涵。以放任、偶发、自由的形式充分展现泥土的率性和艺术家个人感触,提倡“随意自然、浑然天成”的艺术境界。接受作品出现的残、破等一切可能,彻底颠覆了传统陶瓷的唯实用性和唯工艺性,尝试并创造出一种完全打破传统审美的现代陶艺思想。
其实,现代陶艺这种浑然天成的艺术思想与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精神不谋而合。因而上世纪八十年代,这种新的陶艺创作形式一经传入中国,就得以迅猛蓬勃地发展。但中国毕竟有着数千年传统陶瓷文化,新艺术思想指导下的现代陶艺也的确给中国的传统陶艺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它将传统陶瓷艺术彻底解放,由实用性转变为张扬自我、个性发散的艺术性;将陶瓷艺术从纯工艺美术领域拓展到现代艺术领域。这种全新的理念既使中国传统的陶瓷艺术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的同时,又使中国的现代陶艺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众多敢于创新的中国陶艺家在接受外来文明的科技、观念和思潮的基础上,重新审视本土文化的精髓,将传统陶瓷的技艺方法,融入个人艺术特长和地域特点进行“跨界混合”,从而形成了全新的具有较强冲击力的现代陶瓷艺术作品,无论是陶艺与建筑的结合、陶艺与剪纸的结合、陶艺与面人的结合、还是陶艺与平面设计的结合都极大地拓展了中国现代陶艺的语言表述方式。
其实,这种“跨界混合”,并不是现代陶艺首创。许多传统艺术都是经过这样的“混合”找到了新的前进方向。但“混合”意味着必须首先要打破那些被封闭体的自我保护边界。中国现代陶艺的未来之路就是要通过突破狭隘的传统禁锢溶入别的艺术形式而形成新的多元思想。例如观念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当然这种做法或现象也许会让某些所谓的纯粹艺术论者难以接受和容忍。尽管的在整个人类发展史,人类就是通过不断地相互杂居混合,使文明不断交织影响发展向前。但是在中国数千年来却一直将传统陶瓷的工艺水准做为衡量艺术价值高低的标准。因此这对现代陶艺的混合发展理论必然会产生强大的阻力。这种阻力产生源自于对现代陶艺思想的误读和对甘愿维持现状的各种惰性力量。他们尽力表现出于对传统陶瓷艺术纯粹性的盲目崇敬,他们固执地推崇该传统陶瓷的审美标准和准则,并且将它们罩上难以从外部得以窥探的,根本无法深入了解的神秘面纱。这种强烈自我封闭型的孤芳自赏使得这一传统艺术门类只能近亲发展,并逐渐与客观世界和现代思想格格不入。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便会使传统陶瓷艺术形成一个顽固不化的坚壳。就像景德镇众多紧闭大门的手工作坊一样,它必然会使传统陶瓷艺术陷于无用的、空洞的、刻板的、死气沉沉的、目光短浅的和令人窒息的状态之中。最终导致传统陶瓷艺由于缺乏与外界沟通而丧失其艺术生命力最终走向僵化和死亡。这一现象在我国这个有着千年传统的陶瓷大国一直不停地出现,从宋代五大名瓷工艺的失传到今天的景德镇、宜兴等地小作坊创新力的丧失,都是自我封闭的结果。这一结果又导致了很多传统陶瓷作坊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道德沦丧,仿制、抄袭成风,谁家好卖就抄袭谁。以致市面上到处都是相同的青花、郎红、粉彩等,在这里抄袭被美名为“借鉴”,仿制篡改成“继承”。守旧的观念,保守的思想,固步自封的氛围造就了“千瓷一面”和市场竞争力逐渐丧失的恶果。缺乏创新,这不仅是中国传统陶瓷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不断走向衰败的直接原因,也是景德镇陶瓷由精品瓷逐渐向大路货沦落的罪魁祸首。
现代陶瓷艺术做为当代艺术领域内的重要一员,其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就是要与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混合”和影响,充分利用陶艺做为纯艺术与手工艺之间的交叉学科优势,扬长避短。打破不同艺术门类间的隔膜,建立起彼此能相互灵活借鉴的关系,将陶瓷工艺与别的工艺相结合,溶入高科技,创建新标准。只有这样,那些曾经造成艺术门类间疏离的阴影,才会完全蜕变成滋养生长的有益甘露,才能成为抚育百花生长的沃土。而今,中国现代陶艺界的兴欣向荣也证实了这一点,众多陶瓷艺术家原本所学并非陶艺专业,或是画油画,或是做雕塑,甚至是搞设计……但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从别的领域的介入,才更加丰富了我国现代陶艺的语言表述方式,呈现出今天这种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同时,建议那些一直从事传统陶艺工作的专业人员也需要透透气休息一下,画点画、听听音乐、甚至多出去走走,让传统陶瓷这一古老的技艺融入最当代的思想。当下由白明、罗小平、左正尧、张小莉、张尧等等这一批活跃的陶艺家用其充满个性化的陶艺作品从不同的视点向我们证实了陶艺多元化存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证实了陶瓷艺术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打破门户之见向其它艺术门类开放,陶艺家必须要有广博的视野能从不同流派甚至是极端对立的艺术观点中找到共通点的能力。它们之间的关系尤如同一株大树的各个身体部分,虽然各不相同,但都是为了更好地吸取营养、阳光和水分供大树的成长,都是为同一母体服务的。
但我们也绝对不会认为,陶艺家就应该从学习建筑设计开始,或者陶艺家必须先画油画。其实这都不是他们必须要干的事情。他们真正要做的就是应该从思想上彻底解放。将陶艺当做是内心艺术观的一种表现形式或媒介。从而将新的艺术思想结合陶瓷的独特语言和表达方式来进行深入的思考,这就是进行创作构思的方法。但其关键问题是要不断地转变思考的角度和方法,从而使我们可以从一种艺术门类跳到另一种艺术门类中,去寻找新的、潜在的艺术结合点。打破原有的门户陈见,勇敢地探索广袤的边缘学科和无人涉猎之处。因为在这些领域往往存在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可以使不同艺术门类相互借鉴的方法。只有这样,一方面陶瓷艺术仍然保持着自身的语言个性和发展轨迹。另一方面通过与其它艺术门类的不断嫁接和联系,现代陶艺才会充满新的活力。只有从历史的禁锢中另辟奚径,才能使陶瓷艺术通过实验室式的创作方式得到不断发展。同时,陶艺家们也必须冷静客观地剖析自我,找准自身特点、钻研传统技艺、继承传统文化、把握时代脉搏、不断进取去探寻现代陶艺发展的可能。将从偶然中得到的启迪加以升华,使之成为自我艺术语言的立足点,能够自由完成从“陶艺家一油画家”、“设计师一陶艺家”之间的角色转换。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认清陶艺创作的过程其实就像蚂蚁寻找洞穴的过程一样,需从千头万绪的纷乱中,找出头绪,解开谜团,完成从“世俗”到“纯粹”的转换,从“必然”到“自然”的升华。
现代陶艺作为人类传统技艺的延伸,每一位陶艺家都有责任在其发展过程中添加一些新的内容。冒然预见中国现代陶艺未来走向是困难的,因为陶艺的发展就象陶艺作品的创作一样。那些由泥、火、釉构建起来的空间是千变万化难以捉模的,但这种不可捉摸性却一直诱惑着我们不断前行,这正是现代陶艺的魅力所在。这种魅力也促使我们去尝试前进过程中的多个可能,去完成自己应尽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