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动态规划策略

2011-03-16刘永胜路正南

统计与决策 2011年7期
关键词:产业布局功能定位经济区

刘永胜,路正南

(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镇江212013)

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动态规划策略

刘永胜,路正南

(江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镇江212013)

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规划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进行动态规划过程中,联动协同性仍然是主流趋势。蓝色经济区不仅为各类经济利益主体提供了稳定联动协同发展的战略平台,而且也能够从国家协调战略、地方政府合作战略和企业微观共赢战略角度,进行统筹规划安排,对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进行动态统筹规划。

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动态规划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在2011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成为国家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资源开发为主题的跨行政区划的经济开发区,对加快实现海洋经济战略和区域联动战略具有深远的示范效应。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规划是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制定的基础,如何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部利益限制,从战略协同发展的角度,整合区域优势产业资源实现对各子功能经济区的科学定位和产业布局规划,事关蓝色经济区优势海洋产业培育和区域联动协同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程度。

1 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联动协同及动态发展规划的动因

1.1 蓝色经济区范围内沿海经济区与濒海内陆经济区的割裂与失衡

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体现在县域经济层面,县域经济之间的恶性竞争与割裂发展造成的诸侯经济问题比较严重。即使在经济水平相对较好的东部沿海地区,沿海经济区与濒海内陆经济区的割裂与失衡问题,不仅难以形成海陆优势资源的联合,也导致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制约瓶颈问题非常突出。建设蓝色经济区也正是为了解决我国区域经济缺乏联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整合区域内部各种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以海带陆、海陆联动,促进区域经济的联动协调发展,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海洋产业[1]。因而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初期阶段,各地区经济发展仍处于失衡状态,造成建设蓝色经济区的初期阶段濒海内陆经济对海洋经济还具有较强的依赖性。而海洋经济区在积极发展外向型涉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积极发挥区域经济的龙头作用,使得区域的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的相对稳定性。当从长期动态发展的角度,在蓝色经济区联动协同基础上,濒海内陆地区具有后发优势,当这种后发优势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必然会打破现有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规划格局,重新进行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

1.2 蓝色经济区范围内海洋经济与濒海内陆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尽管蓝色经济区包含了海洋经济和陆地经济两类属性差异较大的产业集群,并且在经历较长时期的县域经济开发,已经形成了具有各自优势的产业集群。但是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和产业价值链延伸,海洋经济和陆地经济产业之间的劣势也日益突显,海陆联动的诉求也更为强烈,为蓝色经济区在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规划上实现优势产业资源互补、发挥区域经济联动协同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了实现产业价值链的相互补充,实现各自社会经济最大产出,也必须需要一个更加稳定的紧密合作关系。海洋经济区面临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压力,这也正好为濒海内陆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使陆地经济对海洋经济区具有特定的依赖性,蓝色经济区建设顺应大势所趋,对区域经济内的海洋经济产业和陆地经济产业进行统筹规划,不仅能够使海洋经济区利用濒海内陆经济的优质产业资源,濒海内陆经济区也可以承接海洋经济产业链延伸,在产业互补中实现共同发展。

1.3 蓝色经济区统筹协同管理机制对区域发展具有良好约束性

作为国家战略的蓝色经济区建设,尽管当前仍然局限于省级行政区划范围内,但相对于以前的县域经济规划或地市级规划,已经在推动区域统筹发展上具有了质的飞跃。为了防止在功能定位和产业规划中局部利益的冲突,在建设蓝色经济区过程中,省级政府,甚至通过国家机构,通过制定具有全局指导意义的统筹发展战略规划,对各子功能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规划进行协调,使整个经济区处于相对稳定的政策管理框架下,调整和约束各子功能经济区的发展战略规划,促进各地区合作。这种具有行政约束性的统筹规划,不仅能够实现区域经济产出的最大化,而且也为蓝色经济区联动协同发展提供了一种制度上的保证,使蓝色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规划在特定时期内保持稳定成为一种可能。

2 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动态规划策略基础

2.1 形成以增长极城市为核心带动作用的有序竞争

蓝色经济区是建立在海洋经济区基础上的,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高新技术龙头产业密集城市相对集中的地区。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例,山东省经济水平较好的城市大部分处于沿海地带,通过济青高速、胶济铁路等交通网络并形成了以青岛、济南、烟台为中心的都市经济圈。充分发挥增长极大城市的增长极作用,是建设蓝色经济区实现区域联动协同发展的基础,是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和优质产业进入的核心区域。但是在蓝色经济区成立以前,区域经济的“哑铃效应”比较明显,区域经济增长点多来源于交通网络端点的几个中心城市。在增长极城市周边地区,由于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区域文化的相近,增长极城市之间的产业资源割裂和无序恶性竞争问题非常严重,缺乏都市圈内部的协同联动协同机制。在建设蓝色经济区规划中,要明确增长极城市的功能与责任,增长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减少与周边地区展开过度竞争,发挥建设蓝色经济区主导区和核心区的作用,以加大海洋资源开发力度、培育海洋优势资源为共同目标,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协同发展,同时促进增长极城市的内部竞争,才能够实现对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科学的动态规划。

2.2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市场机制能够促进产业资源的微观优化配置,而政府的宏观调控有助于推动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蓝色经济区是一个跨行政区划的组织,不仅会存在复杂的竞争问题,同样也需要多方面的联动协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在增长极城市带动下实现有序竞争的前提下,应该积极鼓励企业层面的竞争,通过优胜劣汰机制使得不符合蓝色经济要求的企业退出,实现对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我国的蓝色经济区建设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政府战略宏观规划的结果,它们的竞争并不同于完全的市场状态下的竞争。在地方政府层面,要增强合作机制,避免简单的优惠政策造成的无序竞争,同时对企业微观层面的竞争和资源优化进行战略指导,在适度竞争与政府宏观调控层面进行适度平衡。政府宏观调控要更为侧重于各子功能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规划的指导作用,更加关注信息公开透明,以实现对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规划的科学指导。

2.3 合理界定建设蓝色经济区经济地理边界

蓝色经济区边界的界定是一个根据蓝色经济区建设产业资源的关联度确定的,打破了行政区划作为经济区边界的概念,经济地理边界相对模糊和易变。从长期动态发展规划的角度,蓝色经济区的经济地理边界必然会进行调整,而且这种调整与蓝色经济区的发展阶段密切相关,这是由于蓝色经济区的规模不是各子功能经济区的简单累加,而是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资源的优化整合的结果,必然会促进区域经济规模的高效率发展。合理确定经济地理边界需要根据海洋经济和陆地经济资源产业价值链的延伸长度和组合效率,利用计量经济学生产函数和统计学聚类分析方法,确定蓝色经济区海陆联动效应,实现对蓝色经济区有序分割,将各有序分割区域作为子功能经济区,进行功能的科学定位和产业优化布局,这是制定实现蓝色经济区联动协同发展的基础,从而避免行政区划对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的负面障碍。

3 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动态均衡的实现策略

在建设蓝色经济区时,有必要将蓝色经济区提升为国家战略,并通过规范的蓝色经济区战略规划和相关的政策法规,促进经济区内部和经济区之间各利益主体展开联动合作。

3.1 将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

建设蓝色经济区不再是一个地方政府的事情,而是跨越行政区划的高级经济区。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多的海洋经济区所在的省级政府部门,必然会逐步将经济模式向蓝色经济模式。这样有必要从国家层面制定一套蓝色经济区战略规划,并明确国家相关的政策法规,使得蓝色经济区的界定和发展有据可依,避免盲目发展。另外,在部分地区建设蓝色经济区还会出现跨越省级行政区划的界限,这时更加需要国家作为总协调人促进经济区内部的合作。从国家层面制定蓝色经济区发展战略,其基本的策略应该从蓝色经济与蓝色经济区的界定入手,实行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准入制度,在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上,也对产业的共性要求加以规范,为地方政府制定产业结构规划和布局提供基本的参照。在实施准入制度的基础上,国家应该从国家战略的角度,明确蓝色经济区的功能定位,并对符合特定功能的产业实行税收财政优惠政策,促进蓝色经济区发展。正如我国实行的海洋经济区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的系列优惠政策,建设蓝色经济区也需要国家明确相关的政策。

3.2 实现地方政府在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中主动合作的策略

尽管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但建设蓝色经济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规划,是由地方政府具体规划实施的,在国家政策法规的框架下,既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能动作用,同时要在蓝色经济区域范围内,通过适度的约束机制,促进地方政府采取的合作行为抑制简单的过度竞争,实现蓝色经济区整体协同发展。其协同合作策略主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实现:一是以地方产业资源优势实现功能定位进行整合建设规划。有产业资源优势才能形成特色,有特色才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作为地方政府,其基本的职能就在于挖掘产业资源优势,并形成地区产业发展规划,在对各自辖区内的产业布局进行系统整合,结合地方优势资源进行的功能定位,明确涉海产业布局,积极培育各自优势特色的产业;二是积极寻求行政区间产业合作途径,实现区域间功能协同定位。在功能定位上,各地方政府要积极参与其它地区战略的互补战略,避免双方在功能定位上的冲突,提高地区财政政策的效率,用集群的理念去考虑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规划,吸引与鼓励企业将延伸的价值链向本地区转移;三是确立合理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绩观,科学定位发展方向。地方政府在政绩观念上要避免简单的规模和数量问题,以建设蓝色经济区的总目标为考核依据,避免单纯从数量和规划上进行考核导致地区之间恶性竞争;四是积极培育与自身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规划的区域文化[3],从文化上为消除蓝色经济区恶性竞争扫除障碍。

3.3 蓝色经济区企业微观层面的产业布局规划策略

在蓝色经济区建设过程中,企业处于战略规划的基层,因而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企业的规划策略处于微观的战略层面,不涉及到功能定位问题。在蓝色经济区产业布局规划上,最终是由企业的进入才能最终实现。因而必须充分重视企业层面的产业布局规划策略。当前产业布局的基本趋势是融合化、集群化和生态化,这也是在蓝色经济进行产业布局规划的基本的引导方向。为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建设蓝色经济区的战略,建立区域互补企业发展战略联盟,实现博弈上的共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适度实施与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相关联的多样化战略,增强各类相关产业的集群化,既能够充分利用政府的税收财政优惠政策,又能够最大限度的增强与其它企业的合作关系,提高企业联动协同效益[4]。另外,建设蓝色经济区,产业进入的首要标准是生态资源环境的保护能力,企业要在蓝色经济区建设中获得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生态化高新技术产品。

总之,蓝色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规划不是简单的一次性规划,而是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的调整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从蓝色经济区总体发展战略的角度,功能定位与产业布局规划是整体一致性,各方利益主体应该在国家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总战略规划下,展开有合作的竞争。

[1]郑贵斌.打造、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战略指导—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大战略部署的体会[J].山东经济,2010,26(2).

[2]张伟,宋马林,杨杰.发展蓝色经济应当继续加强节能降耗[J].统计研究,2010,27(7).

[3]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论开发区的有序竞争与协同发展[J].科学咨询,2003,(5).

[4]郑卫星,王曦,韩君梁.蓝色经济产业梯度发展初探[J].中国国情国力,2010,(2).

F207

A

1002-6487(2011)07-0132-03

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09CJGJ09)

刘永胜(1964-),男,山东诸城人,博士研究生,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路正南(1960-),男,江苏镇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

(责任编辑/亦民)

猜你喜欢

产业布局功能定位经济区
我国天然花岗石临矿产业布局初见端倪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产业布局特征研究
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多产业布局就业扶贫车间
浅谈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与制度完善
隆力奇 加速“一带一路”产业布局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城市地下车行道路功能定位及其适用范围研究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