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和播种深度对披针叶黄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2011-03-14鄂利锋王桔红

草业科学 2011年9期
关键词:黄华针叶出苗率

王 进,张 勇,颜 霞,鄂利锋,王桔红

(1.河西学院农学系, 甘肃 张掖 734000;2.河西学院生物系,甘肃 张掖 734000)

披针叶黄华(Thermopsislanceolate)别名“牧马豆”,是豆科野决明属植物[1],广泛分布于内蒙古、 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牧马豆是有毒植物,可引起牲畜中毒,但也是药用植物,具有兴奋呼吸、抗辐射及祛痰止咳等功效[2]。种子和全草可提取金雀花碱、黄华碱和臭豆碱等,该类生物碱多具有抗癌、 抗心率失调、 抗微生物等作用,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3-6]。开展披针叶黄华人工栽培是当前解决原料问题的关键。本研究结合生产实践,分析环境因子对披针叶黄华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索其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为栽培披针叶黄华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试验所用种子于2008年8月采于甘肃张掖市黑河中下游的草地群落(312国道510处方圆1 km)。

种子处理:将披针叶黄华种子用90%的H2SO4处理120 min,以破除硬实。

1.2方法 设置温度、光照、土壤水分和播种深度等不同条件,每个处理4次重复,每重复100粒种子。温、光试验用培养皿滤纸上培养;土壤水分和播深试验在沙中培养。发芽过程中每天统计萌发数,连续观察10 d,然后计算发芽率、出苗率、平均发芽日数、发芽指数、活力指数,测量苗高和根长,称苗质量。

1.2.1温度和光照设置

恒温下光照设置:披针叶黄华种子在15、20、25和30 ℃恒定温度下,分别在持续光照, 持续黑暗或昼/夜变换光照下(16 h/8 h)萌发,光照强度为4 000 lx。

一定光照下昼/夜变温设置:在光照条件(16 h/8 h光暗交替)不变情况下,萌发温度随昼/夜而变换,分别是30 ℃/20 ℃、25 ℃/15 ℃、20 ℃/10 ℃和15 ℃/8 ℃不同变温。

1.2.2土壤水分含量设置 称取120 g高温消毒后的沙放入培养盒中,分别加入蒸馏水,使沙中水分含量分别为5%、7%、8%、10%、12%、13%、15%、20% 8个处理,以1 cm深度播种。将培养皿置于气候箱内,在25 ℃光照条件下培养10 d。培养期间每天称量,补充因蒸发而丧失的水分,使之保持恒定的土壤湿度。每天统计种子出苗率。

1.2.3播种深度试验 将20 cm×15 cm×15 cm的培养盒内盛入过筛消毒的沙,用蒸馏水保持其湿润,然后把90% H2SO4处理120 min后的披针叶黄华种子以0、0.5、1.0、2.0、3.0、4.0、5.0、6.0、7.0和8.0 cm的深度点播,每盒播种100粒,每个处理4次重复,将培养盒置于25 ℃的发芽室内光照培养10 d,逐日计算其出苗数,最后统计出苗率。

1.3统计分析 发芽率以最终达到正常幼苗的百分率计;出苗速率以达到50%出苗的平均天数表示;按照公式[7-11]计算发芽指数(GI)、活力指数(VI)和平均发芽天数(MLIT)。

GI=∑(Gt/Dt);

VI=GI×S;

MLIT=∑(Gt×Dt)/G。

式中,Gt为逐日发芽数,Dt为相应的发芽天数,S为幼苗的平均鲜质量,G为发芽率。

数据采用DPS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用Excel作图。

2 结果与分析

2.1温度和光照对披针叶黄华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2.1.1在不同恒温下光照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在不同恒温的光照、黑暗和光暗交替设置下,种子发芽率很高,为96%~97%,差异不显著(P>0.05);从发芽起始天数来看,30和25 ℃恒温下,种子第1天就萌发,20和15 ℃恒温下,种子第2~3天萌发;从发芽速度来看,在持续光照条件下,30 ℃最快,其次是25、20、15 ℃,在黑暗和光暗交替下,25 ℃最快,其次是20、30、15 ℃,各发芽速度间差异显著(P<0.05);从幼苗活力来看,在持续光照条件下,25 ℃恒温下活力最高,其次是30、20、15 ℃,在光暗交替下,25 ℃活力最高,其次是20、30、15 ℃,各活力指数间差异显著(表1)。

在持续光照条件下,25 ℃恒温时子叶平展,羽状复叶可见,次生根多,幼苗根最长,生长量最大,30 ℃时幼苗苗高、根长、次生根及幼苗鲜质量显著(P<0.05)小于25 ℃的状态。在20 ℃时子叶呈锐角展开,顶芽初露;15 ℃下,种皮紧裹子叶,初生根露出。在持续黑暗条件下,各温度处理下子叶均未展开,幼苗乳白色,下胚轴生长迅速,幼苗生长量大(类似大豆豆根菜),30 ℃下,幼苗最高,次生根最多,25 ℃下根最长,幼苗生长量最大。在16 h/8 h光暗交替下,30 ℃单苗鲜质量和苗高最大,25 ℃根长最大,次生根最多,幼苗状态类似持续光照(表2)。

综上所述,披针叶黄华种子属喜温且发芽快的种子,25 ℃是其在持续光照、持续黑暗和16 h/8 h光暗交替下的最适发芽温度,其萌发对光照不敏感,光照有利于幼苗形态建成。

表1 在不同恒温下光照对披针叶黄华种子萌发的影响

表2 在不同恒温下光照对披针叶黄华幼苗生长的影响

2.1.216 h/8 h光照交替下变温对披针叶黄华种子发芽的影响 披针叶黄华种子在昼/夜变换光照条件下,温度变化对种子发芽率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在30 ℃/20 ℃温度变化下,发芽速度最快,种子活力最强,其次是25 ℃/15 ℃、20 ℃/10 ℃和15 ℃/8 ℃,各处理的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差异显著(P<0.05)(表3)。从发芽起始天数看,30 ℃/20 ℃变温变光条件下,置床第1天就开始萌发,其次是25 ℃/15 ℃、20 ℃/10 ℃和15 ℃/8 ℃,分别在第2、3和第5天开始萌发。

15 ℃/8 ℃条件下,初生根初露,下胚轴未伸长,种皮紧裹子叶;20 ℃/10 ℃条件下,下胚轴有伸长,种皮初脱落,子叶呈锐角展开,零星有次生根;25 ℃/15 ℃条件下,子叶平展,心叶露出,幼苗健壮,根长,次生根多而发达;30 ℃/20 ℃条件下,幼苗生长快,下胚轴细长,心叶露出,根生长受抑制,无次生根(表4)。综上所述,在昼/夜变换光照的条件下,25 ℃/15 ℃的变温是披针叶黄华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

表3 16 h/8 h光暗交替下变温对披针叶黄华种子发芽的影响

表4 16 h/8 h光暗交替下变温对披针叶黄华幼苗生长的影响

2.2土壤含水量对披针叶黄华种子萌发的影响 在25 ℃光照条件下,土壤含水量从5%~15%,种子第2天开始出苗,在第3~6天出苗速度最快,含水量在5%~12%,表现出土壤含水量越高,其发芽率越高,发芽指数也越大,之后随含水量的升高,种子发芽率下降,发芽指数减小。在7%~12%的含水量下,发芽指数高且无显著差异(P>0.05)(表5)。因此,披针叶黄华种子萌发的适宜土壤含水量为7%~12% 。

2.3播种深度对披针叶黄华种子出苗的影响 披针叶黄华的幼苗为子叶出土型幼苗。播于沙表面的种子第2天开始长出胚根(图1),以后随播深加深,出苗天数延迟,次生根数减少。在0.5~2.0 cm田间出苗率最高且无差异(P>0.05),3.0~5.0 cm,随播深加深,出苗率极显著(P<0.01)降低,播深6 cm时,田间不出苗。从幼苗生长情况看,0~5.0 cm时,幼苗高度随播深的加大而增加,0 cm播深的幼苗根系生长受到抑制,下胚轴歪斜,生长不健壮。0.5~2.0 cm深的幼苗根长随播种深度的加深而增加,以后随播种深度的增加苗高和根长降低(表6)。

表5 土壤含水量对披针叶黄华种子发芽的影响

图1 播种深度对披针叶黄华种子出苗的影响

播深0 cm处理的披针叶黄华苗高与根长的比值为1.15,之后随播深的增加该比值呈现增加趋势,且在3.0~5.0 cm处理尤为突出(表6)。综上所述,披针叶黄华种子的最适宜播深为0.5~2.0 cm。

3 讨论

3.1种子发芽适宜温度的选择 依据 Woodstock[12]、徐本美和龙雅宜[13]、孙群等[14]关于发芽最适宜温度的判定,结合幼苗生长,将披针叶黄华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在恒温下确定为25 ℃,在16 h/8 h光暗交替下确定为25 ℃/15 ℃。本研究表明,幼苗形态评定更能表现不同发芽条件下豆类种子发芽的差异。 因此,在确定最适发芽温度及光照条件时,均结合幼苗形态指标进行评价。从种子发芽过程来看,披针叶黄华种子萌发的温度范围较宽,对光照要求不敏感,在恒温条件下萌发率很高,这有利于其在大棚内人工直播育苗繁殖。

表6 播种深度对披针叶黄华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3.2昼/夜变换光照条件下,温度变化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披针叶黄华种子在昼/夜变换光照条件下,温度变化对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显著,说明变温和光暗交替条件不利于种子萌发,这是披针叶黄华种子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发芽率不高的又一个原因。

3.3土壤含水量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土壤含水量是调节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高低调节着种子萌发速度和发芽率[15-16]。披针叶黄华种子萌发对水分反应敏感,在荒漠中直播时要考虑自然降水和土壤的含水状态,在夏季阴雨连绵时节播种有利于成苗,但要防止土壤积水或含水量过高,从而影响种子萌发。在退耕还林地上直播,要考虑底墒适宜,确保种子萌发过程中适宜的土壤含水量。

3.4播种深度对种子田间出苗率的影响 播深是影响披针叶黄华种子田间出苗的重要因素之一,也调节着田间出苗率与出苗速度[17]。随播种深度的增加,出苗率与出苗速度降低,苗高与根长的比值增加,表明播深增加对幼苗生长构成了胁迫。在这种胁迫下,种子通过某种生理响应机制调整了能量分配[18],以减少根的生长为代价而确保胚芽尽早出土。此外,播于地表时披针叶黄华幼根生长受到抑制,可能是因为初生根与土壤接触不充分,影响吸水而导致根系生长不良。

[1]陈默君,贾慎修.中国饲用植物[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634-635.

[2]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新华本草纲要(第二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87.

[3]李勇,晁向阳,张永康.披针叶黄华的研究进展[J].农业科学研究,2007(1):46-52.

[4]赵宝玉,阮娜,何生虎,等.牧马豆中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及鉴定[J].动物医学进展,2003(4):86-91.

[5]刘清青.柴达木盆地的药用植物资源概况[J].中国药学杂志,1998,23(1):10.

[6]邹恒琴,徐峰,张忠义,等.一种具有前景的抗癌药苦马豆素的研究进展[J].中草药,1997,28(7):437.

[7]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30-133.

[8]胡晋,王建华.种子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68-192.

[9]徐本美.种苗评定与种子活力测定方法手册[M].朱长玉,译.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1993:53-56.

[10]颜启传.种子检验原理与技术[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36-66.

[11]李晓梅,赵晓英,赵法,等.新疆3种锦鸡儿属植物种子萌发对温度和土壤水分的响应[J].草业科学,2009,26(10):30-35.

[12]Woodstock LW.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tests for seed vigor[J].S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73,1:127-157.

[13]徐本美,龙雅宜.种子最适萌发温度的探讨[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7(2):34-37.

[14]孙群,丁自勉,谭祖羽,等.益母草种子发芽检验标准化研究[J].植物学通报,2005,22(3):331-334.

[15]曾彦军,王彦荣,保平,等.几种生态因子对红砂和霸王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5,14(10):24-30.

[16]邰建辉,王彦荣,陈谷.无芒隐子草种子萌发、出苗和幼苗生长对土壤水分的响应[J].草业学报,2008,17(3):105-110.

[17]黄双全,刘桂霞,韩建国.种子大小和播种深度对种苗建植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7,24(6):44-49.

[18]彭鸿嘉.六种牧草种子大小和播种深度对出苗的影响[J].草业科学,2001,18(6):30-35.

猜你喜欢

黄华针叶出苗率
巧用“微科技”元素促进“品质化”教学
早播条件下不同高油酸花生品种与种衣剂处理对花生出苗的影响
更 正
风雨海棠
提高玉米密植品种出苗率技术要点
不同基质对万寿菊出苗率和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今年1季度德国针叶材出口量增长7%
加拿大针叶锯材继续以美国南部为中心
新陈菜种使用有技巧
告诉你一个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