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检查病人实施心理干预效果观察
2011-03-13戚玉华朱丽萍浙江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314500
戚玉华 朱丽萍 (浙江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 314500)
磁共振(MRI)检查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各种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是由于临床工作中该项检查扫描时间长、噪音大及部分病人需要注射造影剂等原因,易使病人产生紧张、焦虑情绪,引起心理及生理应激反应,甚至产生不同程度的幽闭恐惧症,对继续就医过程产生不良影响。为此,我们对行MRI检查的病人予心理干预,并进行评价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分组 选取我科2009年11-12月因各种原因进行MRI检查的病人630例。按给予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0例,男172例,女128例;平均(57.0±11.8)岁。对照组330例,男186例,女144例;平均(53.0±13.2)岁。两组病例一般情况相似。
1.2 方法 观察组:由专人介绍MRI室的环境和MRI的工作原理,对其安全性及对各部位检查要求和注意事项作详细介绍。告知病人MRI检查是一种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安全无创的检查。通过交谈了解病人忧虑和担心的问题,进而实施耐心细致的心理疏导,主动为其解除思想顾虑,消除心理压力,取得信任。针对不同病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检查的目的、意义、操作过程及检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适。同时,说明诸多因素如情绪、性格、心理状态和注意力是否集中等均可对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影响,教会病人通过放松来分散注意力。尽量创造舒适的检查环境,如用棉球塞好耳朵,能将噪音刺激降低到最小;闭上双眼,避免压抑感;检查过程中,在情况允许的条件下,鼓励病人的亲友陪伴,进行交谈或安抚以减轻病人的恐惧、紧张心理,增加其安全感[1]。对照组:简单介绍注意事项后即开始检查。
1.3 观察指标 心理指标:于病人进行MRI检查一般资料登记后和检查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焦虑值各一次,两次间隔时间为1小时左右。生理指标:对病人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进行测量,分别于两次心理测评以后进行。
1.4 统计学处理 测量所得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AS评分比较(表1) 由表1可见,两组登记后的SAS评分值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08,P>0.05);观察组检查后的SAS评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79,P<0.01)。总体上,与对照组比较,实施心理干预后的观察组病人焦虑症状轻。
2.2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表2) 由表2可见,与登记后比较,对照组检查后的收缩压、心率均有较大幅度升高,舒张压也略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39.06、2.54、13.81,P<0.05);检查后较登记后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接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5.10、4.48、4.15,P<0.01)。总体上,与对照组比较,经心理干预的观察组行MRI检查前后病人的血压及心率波动小。
表1 两组SAS评分比较 (分,±s)
表1 两组SAS评分比较 (分,±s)
组 别 例数 登记后 检查后对照组 330 76.83±9.37 84.78±11.27观察组 300 77.52±6.56 67.10±11.13
3 讨论
表2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 (±s)
表2 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比较 (±s)
组 别 例数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心率(次/min)登记后 检查后 登记后 检查后 登记后 检查后对照组 330 114.3±5.6 127.4±2.4 71.8±5.1 72.9±6.0 76.3±2.5 81.1±5.8观察组 300 115.6±4.7 113.4±5.8 72.7±4.6 70.4±7.6 74.2±3.4 75.1±1.6
MRI属于大型医疗仪器,病人多因疑难病症而进行该项检查,因此检查前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担忧等负性情绪。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医护人员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干预病人的心理活动,通过设计的语言和行为(合理的解释、善意的劝导、真诚的抚慰、有益的暗示、确切的保证等)实现对病人的心理调控、心理支持或心理健康教育,使医患双方达到相互配合的效果[2]。
人的情绪不仅与大脑皮层有关,还与人的内分泌系统、自主神经功能系统、下丘脑和边缘系统有关。不良情绪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内分泌和免疫系统,造成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如出现过度换气综合征可致呼吸活动度增大,严重影响影像质量及检查效果[3]。护理人员根据病人不同的心理状态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如对MRI安全性担忧的病人主要告知该检查安全无辐射;对检查结果有较高期望的,提醒其检查完毕后会及时给予适当解释。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调整病人的心理状态,减轻心理负担,控制紧张情绪,使其在接受MRI检查时保持良好的状态,提高检查质量。
本文结果显示,在MRI检查之前进行科学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病人的负性情绪,血压和心率波动小,有助于其更好的配合检查,利于提高图像质量。
[1]王芳,黄亦妆,蔡艳芳.MRI检查前后病人焦虑水平变化的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03,2(3):51-53.
[2]沈霞.对CT增强检查病人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2,17(6):410-411.
[3]张杏蓉.心理辅导在磁共振(MRI)检查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07,5(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