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调查分析
——以云南省宜良县九乡彝族回族乡为例

2011-03-13

关键词:垃圾处理污染垃圾

张 哲

(云南农业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一、 问题的提出

2004年到2010年的连续7年间,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签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等七个与“三农”有关的中央“一号”文件,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项基本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批工商业产品涌入农村消费市场,农村垃圾也随之逐年增加,远远超过了农村环境的自净能力,原本山青水美的农村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农民生活生产、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然而与农村研究的其它领域相比,真正涉及新农村垃圾处理问题研究的专家学者却很少,农村垃圾处理问题仍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1]为了深入了解云南省宜良县九乡农村垃圾产生的渠道、种类、垃圾污染及处理现状,探索合理化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对宜良县九乡镇下属的几个自然村进行了广泛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共向九乡的细末村、乐利村、德马村发放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被调查者男性占80%、女性占20%;年龄分布为:20~30岁的30人,占30%;30~50岁的70人,占70%;学历分布:小学10人,占10%;中学70人,占70%;大专及以上20人,占20%;调查问卷共19道题,包括单选、多选。内容涵盖农村垃圾的构成、环境污染的程度、村民环保意识等。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归纳总结出云南九乡地区垃圾处理情况存在一些问题。

二、宜良县九乡的垃圾现状

(一)垃圾构成

课题组集中对九乡地区的细末村、乐利村、德马村进行了实地走访。在走访调查中,不难发现一堆又一堆散发着恶臭气味的垃圾堆积在公路边、小河边、村边、田边、池塘边,蚊蝇乱飞。这些堆积成山的垃圾中,既有白色污染的泡沫塑料、塑料袋,又有果皮、菜叶、树叶、破脏衣服、碎玻璃、废旧电池、一次性卫生用品等。其中最严重的是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如果不加以及时整治,由这些垃圾引起的环境问题将严重影响农村居民的生存健康, 同时还将对农村的生态环境构成严重的威胁。

课题组对该地区的垃圾构成的问卷调查了解到,该地区垃圾位居前5位的是:废塑料袋、生活污水、人畜粪便、农药污染、菜叶果皮。九乡的垃圾构成有其自身特点,不存在农业秸秆污染,笔者所了解的其它一些地方农业秸秆污染是相当严重的,但作为九乡地区,由于其农村的耕作仍是牲畜化生产,尚未施行机械化生产,大部分农户家中饲养有牛或马用于耕作,因而,农业秸秆都用作了牲畜的饲料。但同时也带来了另一个特色污染——牲畜粪便。

九乡是云南的一旅游乡镇,工业不发达,但旅游业闻名全国。因此,对于九乡的生活垃圾构成上,工业污染不严重,走访过程中几乎没发现乡镇企业和个体企业,因此该地区不存在企业排污的问题。农村中主要污染是当地居民的生活垃圾。走到村中,最明显观察到的就是道路两旁随意堆放的牲畜粪便和无规则地裸露着的污水。

九乡地区的垃圾构成另一个特色是几乎不存在建筑材料废品的污染。走访当地居民,很少发现建筑材料废品,房子都是半新的,不像城市,几乎就是一个大建筑工地。询问当地居民有没有盖房子的打算,几乎没发现一户有盖房子的意愿。

九乡地区垃圾构成另一特色是不存在生产塑料薄膜污染。在九乡地区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中获知,该地区的塑料薄膜污染微乎其微。出现这种现象有两种原因:一方面是九乡距离昆明非常近,而昆明又名春城。毗邻四季如春的昆明,九乡生产塑料薄膜的用量比北方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当地的塑料薄膜达到了重复利用,第一年用完了清洗下,第二年接着用,用到最后不能再利用时,有专门下乡来收购塑料薄膜的,达到了再利用。

(二)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面宽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相当严重,污染最严重的排名前4的依次为:影响村容整洁、污染水源、损害村民健康、土地遭到破坏。

(三)村民对环境污染认识度普遍不高,环保意识淡薄

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度上存在一个现象:学历高的认识度高,学历低的认识度低。学历高点的村民都能认识到村子里的生活污水和粪便已经影响到了自已的生活,但大部分的村民不认为村子里不够整洁,认为自已所在的环境中不存在水源的污染,也意识不到生活垃圾对身体健康有损害,更没意识到生活垃圾已经对土地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村民对垃圾的有害性知识了解不多。在“您对国家限制使用塑料袋持什么态度?”的问卷调查中50%的村民是选择理解,但还会继续使用;30%的村民是理解,会尽量减少塑料袋的使用;只有20%的村民选择不再使用塑料袋。村民对国家2008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限塑令从调查来看是持理解态度的,但真正的执行力度与认识上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村民对废旧塑料袋和废旧电池的危害性认识不深。在对“您是怎样处理废旧塑料袋和废旧电池的”调查中选择直接扔掉或随处乱放的达70%,而仅有15%的人选择放进垃圾箱或统一堆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村民对这些废旧物的的危害性不够了解,另一方面是农村地区普遍缺乏诸如废旧电池等的垃圾回收装置系统。

在对“您在看报纸、电视、杂志时,如果遇到有关垃圾处理方面的报道时会:”,有18%的村民会很认真地看、听;有25%的村民选择只看标题和结果;40%的村民选择不看,直接跳过去;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只有一部分村民对环保方面的事情比较关注。过半数的村民对环保方面的事情关注度不高,甚至根本就不关心环保方面的报道。

组织是社会的缩影(蔡禾等,2015)。作为“过程”的发展将组织视为社会功能分化过程中适应性的产物,起到整合社会的作用,该类范式下的研究集中于探讨体育社会组织的产生机制及运作方式,在“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视角下对于体育社会组织“是什么”予以界定。

村民对政府有关垃圾处理方面的政策了解得很少。在“您对政府关于农村垃圾回收的政策了解多少?”的问卷调查中,不知道相关政策的达30%;仅仅了解一点的45%;没有听说过关于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的政策的20%;从这些数据上看,一方面,政府在政策宣传上不到位,另一方面,当地政府在农村垃圾处理上处于任其自由发展状态。

有45%的村民认为造成农村垃圾污染的原因在于村民自已不注意或不懂得环保知识;有42%的村民认为政府投入资金太少,力度太弱。

(四)当地政府对农村垃圾污染重视程度欠缺

笔者在对当地村委会的走访调查中了解到当地并没有拨专项资金用于垃圾处理,当地的垃圾处于两种状态:一种是自家产生的能够施肥用的,自已堆放到田地里,不能施肥的自已堆放于村口的公路边,小水沟里。另一种是由村委会下属的组长不定期的组织一部分身强体壮的村民,将村子里的垃圾用小推车拉到距村子较远的山地或低洼地带进行掩埋。这种掩埋行为是由自然村的组长组织,负责劳动的村民也是无偿的。出现自发掩埋的村子比较少,大部分村庄是第一种状态。此种现象表明,政府对有关垃圾政策的宣传不到位,资金投入偏少,支持力度不够。

所走访的地区几乎没有建立正规的废品收购系统。在“您所在村子里建废品收购系统了吗?”的调查中,全部受访者选了“没有”。可见农村公共环境卫生设施严重缺乏,基础设施跟不上。[2]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当地政府对农村垃圾污染的认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资金投入较欠缺。

(五)农村垃圾种类增多,分类回收利用率低

过去农村的垃圾,人们吃的是自已园子里种的菜和自已田里的粮食,倒掉的无非是些菜帮子烂叶子,时间久了,这些东西就自然而然的腐化成肥料了,很多村民在自家房子旁边有一个“粪堆”,平时的生活垃圾都积攒起来发酵,不定期的再把这些垃圾给园子和田里施肥,这样,农村的垃圾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状况,基本上不存在什么“白色污染”。可如今,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农村的垃圾也复杂化了。孩子们买零食随手将包装袋丢弃在路上;村民们买菜用过的塑料袋也随便丢弃;家用电器的增多,用过的废旧电池随处乱丢;一次性卫生用品随风飘舞。

垃圾分类是农村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基础和前提。但通过问卷和实地走访发现,农村垃圾分类、回收利用情况不容乐观。

表1 生活垃圾处理方式

通过问卷和走访发现,村民所谓的“堆放到固定地点”,以及对“您所在的村子里建垃圾回收点了吗?”的问卷中选“建了”,这些“回收点”只不过是村民自发的在村子边上的空地上散乱的堆放而已,全村大部分人垃圾向此点堆放,所以在他们眼里这便是回收点了,走访的几个村庄,即便是九乡镇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德马村也没有专门的垃圾池。

(六)沼气的使用不普及

在“您了解沼气吗?”的问卷调查中,受调查者都选择了解,在当地没有人不知道沼气的,但走访中发现,村中使用沼气农户不达10%。问及原因,大多数村民不用沼气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使用沼气需要在院子里挖相当大的坑,而农户都认为这样的坑占地太大,使用起来不方便。少数使用沼气的农户多是住在村子的边上,有相当大的空间者才利用。当地政府采取激励政策鼓励村民使用沼气,有使用沼气意向的农户,在确定使用时,每户拨 1 000~1 500 元的资金支持。但此项激励政策并没有激发农户使用沼气的热情。

三、解决宜良县九乡镇垃圾处理问题的对策

笔者通过此次的调查走访,针对我国目前农村生活垃圾现状面临的问题和应当采取的对策进行了思考,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收集与运输、处理方式提出了探索方案。试图建立一条政府主导、社会投入、市场化配置、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输资源、可回收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浪费,使农村生活垃圾“就近、环保、经济、高效”地得到处置。

(一)政府为主导,加大监管力度

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一直是城市,而对农村垃圾污染问题则没有受到重视。环保政策落实不到位,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各级环保部门的行政及执法力量仅应付城市及各类大型的工业企业的污染问题就已经捉襟见肘,更何况农村污染。走访发现,虽然现在一些地方乡镇一级政府也建立了环保机构,设立分管领导,但是多属空架子,监管机构和人员不足,没有明确的职权和相应监测设备,基本没有履行环保职责。在实际工作中,市及区县政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范围更多地或是完全集中在市区、卫星城和中心镇,在农村生活垃圾的执法管理方面没有尽到环保的职责。因此有人提出把村级环境整治纳入乡镇政绩考核范围。[3]笔者认为此观点有相当可借鉴的意义,加大了对基层政府的监管力度,从体制上建全监督。环保部门应将农村垃圾问题提上重要工作议程,应将农村垃圾处理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虽然我国关于环境的法律法规相当多,但真正针对农村这一特殊环境和区域的生活垃圾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相对较少,给依法管理带来了困难,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的法律法规体系。[4]在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指导下,当地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完善新农村垃圾处理的相关机制,从而使当地环保职能部门,在处理相关问题上有章可循。

(二)政府引导,募集各方资金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环保公共设置落后。目前农村经济大部分还欠发达, 农民收入不太高的现实状况下,政府的财政支持是必需的, 政府应切实承担起相应的组织、协调、引导责任。[4]政府一方面应在财政政策上进行适当的倾斜,另一方面应该募集社会上的闲散资金,集中各方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由于资金投入不够,导致环保基础设施落后,环保人员配备不足。走访发现,这些村庄,没有建立垃圾回收点,没有建立废品收购系统,也没有专业的清洁队伍。当地村民普遍认为,政府在防治垃圾污染方面应投入一定量的资金,建立统一的回收系统,安排专人来负责垃圾回收。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问卷和走访发现,村民的环保知识匮乏,环保意识淡薄。当地村民认识不到生活垃圾的危害性。垃圾的危害性相当多,传播疾病、侵占土地、污染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土壤、影响村容和环境卫生。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有害病源微生物和寄生虫卵,有机物质的腐烂又滋生大量蚊蝇,造成人、畜传染病和寄生虫的蔓延,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村容整洁。

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环保观念、卫生意识淡薄,对垃圾有害性知识了解不够。环保知识的缺乏和环境意识的淡薄,使农民养成了不注重环保的生产及生活习惯,对垃圾乱堆乱放的现象还没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村委也没有将垃圾的危害对村民进行宣传教育。因此,政府、媒体、报刊杂志要起到宣传作用,让群众充分认识到环境卫生和自身的健康关系,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充分提高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

(四)作好农村垃圾的分类工作——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县处理

垃圾分类收集,是指按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进行分类收集。源头分类收集是垃圾再利用的最有效方式。[5]分类收集不仅有助于回收大量废弃材料、减少垃圾量,而且可降低运输和处置费用,简化垃圾处置过程,有利于生活垃圾的资源化和减量化。

农村垃圾主要分为:有机垃圾,如果皮、菜叶、破布等;无机垃圾,如煤渣、建筑垃圾等;可回收垃圾,如废塑料、玻璃等;有害垃圾,如废电池、废旧家电等。

垃圾分类从源头作起,从产生垃圾的家庭开始。要实现农村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必须作好分类工作。农村生活垃圾实行分类收集,必须取得农民的密切配合。农村垃圾有其自身的特性,它分布广、分散,不宜集中收集。因此,要发动农户,将自家垃圾按照有机垃圾(菜叶、果皮),有毒有害垃圾(电池、电子元器件等),可回收垃圾(玻璃、塑料等)及不可回收垃圾(煤灰等)分别放置。分类之后,有机垃圾农户可以自已在田间地头进行高温堆肥;可回收垃圾放置家中积攒一定时期统一卖给废品收购系统;有毒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要进行统一处理。

对于有毒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进行统一处理,笔者建议“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运、县处理”的方法。村收集,由村委会组织,安排专职人员有偿进行上门收集。由乡、镇政府出资委派专门人员到各村收集垃圾,并将这些垃圾运送到县里统一地点。最后由县里进行集中化、产业化处理。县政府出资建立垃圾处理厂,对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各个县可以根据当地的地质、地貌、垃圾构成及处理垃圾的技术状况,对垃圾进行堆肥、卫生填埋、焚烧等。对于九乡来说,如德马村、细末村、乐利村等,可以采取各户分类,各村收集,九乡镇政府派专人将垃圾收集,之后送往宜良县,由宜良县进行统一的产业化处理。

因此,要想解决宜良县九乡的垃圾问题,必须依靠政策引导、技术支撑和资金投入, 大力发展生物经济的保障措施。提高农村环保意识,从源头开始减少垃圾产量,实行垃圾分类,建立农村垃圾收集处置系统。我们应充分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莱斯主张,控制自然的任务应当理解为把人的欲望的非理性和破坏性的方面置于控制之下,从道德进步的角度考虑它,将更有力地表明我们面临的最迫切的挑战不是征服外部自然,而是发展能够负责任地使用科学技术手段来提高生活的能力,以及培养和保护这种能力的社会制度。[6]科学技术是双刃剑,我们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要学会发挥其积极性,抑制其消极面。人是环境的创造者,也是环境的破坏者。环境对于人来说也非被动的,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决定其与人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形成规划统领、党政主导、农民主体、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稳步推进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翠花,范小振,施民梅.农村垃圾处理探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5(3):90-93.

[2]漳州市建设局课题组.农村垃圾处理的实践与思考[J].城乡建设,2008(7):64-66.

[3]吴玉琴,钟崇林.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及对策[J].决策探索,2007(08B):98-99.

[4]付素霞.对建立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问题的探索[J].经济论坛,2007(15):124-125.

[5]魏自民,席北斗,赵越.生活垃圾微生物强化堆肥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10-11.

[6][加]威廉·莱斯.自然的控制[M].岳长岭,李建华,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147-172.

猜你喜欢

垃圾处理污染垃圾
基于厨余垃圾处理实践活动开展生态环保教育的探究
探索科普垃圾处理知识的有效路径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倒垃圾
环卫型推土机的设计与相关研究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