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马云与“支付宝”
2011-03-09睿韬
■ 睿韬
(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天津300201)
“又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马云与“支付宝”
■ 睿韬
(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天津300201)
“我们做出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相信这句话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2010年底,腾讯QQ与奇虎360的战争迫使腾讯CEO马化腾做出了一个逼迫用户做“二选一”的决定,从而将自己推到了舆论的浪尖风口。无独有偶,近日,另一位成功的马姓互联网商人——阿里巴巴CEO马云因控股权的戏剧性转让,而引发的“支付宝”风波,也将自己置于了浪尖风口。一时间,质疑、批评声不断。马云转移支付宝股权被指违背契约精神,马云称相关决定艰难、不完美,但正确。
马云的创业之路
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家马云的创业史,也是一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
1995年,马云在美国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回国后,他决定在中国成立一个互联网公司。当年4月,马云垫付7000元,联合妹妹、妹夫、父母和亲戚朋友凑了2万元,创建了中国最早的互联网公司之一“海博网络”,并启动了“Chinapage”项目——日后著名的“中国黄页”。
1997年底,迫于无奈而与“Chinapage”分道扬镳的马云,在外经贸部的邀请下,正式加盟下属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在此期间,一腔热血的马云带领其团队先后开发了“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网上中国技术出口交易会”、“中国招商”、“网上广交会”和“中国外经贸”等一系列站点,并为李岚清、吴仪等国家领导人所参观。其中,“中国外经贸”是中国各大部委中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府站点,“网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甚至被当时的外经贸部长石广生同志誉为“永不落幕的广交会”。、
1999年,在全球皆为“.COM热”而疯狂的时代浪潮之中,在以雅虎、eBay、亚马逊三大巨头为主流的互联网格局下,“另类”的马云却高喊“只抓小龙虾”的口号,高举“做中小企业救赎者”的大旗,开拓一个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新领域-——中小企业B2B。从此,在雅虎、eBay、亚马逊之后,世界互联网版图上又多出了一个崭新的“第四种模式”——阿里巴巴模式。在企业家马云之前,习惯了全盘西化、大规模进口欧美经济模式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在世界新经济的大舞台上如此扬眉吐气过。
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被国内外媒体、硅谷和国外风险投资家誉为与 Yahoo 、 Amazon 、 eBay 、 AOL 比肩的五大互联网商务流派代表之一。它的成立推动了中国商业信用的建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为中小企业创造了无限机会,“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哈佛大学两次将马云和阿里巴巴经营管理的实践收录为MBA案例。在2002年1月发布的阿里巴巴第二份MBA管理案例,哈佛引用了马云对阿里巴巴的核心价值的阐述,“马云认为阿里巴巴的价值不在于每天的浏览量是多少,而在于能否给客户带来价值。”以此来表明对阿里巴巴迅速发展的认可。
阿里巴巴两次被美国权威财经杂志《福布斯》选为全球最佳B2B站点之一,多次被相关机构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B2B网站、中国商务类优秀网站、中国百家优秀网站、中国最佳贸易网。从阿里巴巴成立至今,全球十几种语言400多家著名新闻传媒对阿里巴巴的追踪报道从未间断,被传媒界誉为 “真正的世界级品牌”。
2005年8月,雅虎以10亿美元的投资,成为阿里巴巴集团的最大股东。
2007年12月17日,马云登上了《财富》亚洲版,在时隔7年后,再度成为国际权威财经杂志的封面人物。不过在这一天,尽管他仍实际上牢牢控制着阿里巴巴,但从控股权角度而言,他已失去自己的公司。
当人们谈到中国互联网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不得不提到企业家马云,也不可能避开这个”幽灵”的存在。他是当仁不让的开创者、“教父”,也是充满变革精神的颠覆者、“叛逆”。
“支付宝”事件始末
一切争议,源自美国时间2011年5月10日。这一天雅虎在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季度报表里首次承认“阿里巴巴最有价值的资产——支付宝(被估值50亿美元)”已从阿里巴巴集团手中转让给了一个私人控制的公司,而这个公司的最大股东,就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
更耸人听闻的是,报表还指出,此次马云重组旗下资产支付宝所有权的行为,并没有通知其两个大股东,雅虎和软银,也没有征得集团董事会董事或股东的批准。雅虎公司于5月11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一份文件,文件显示其持股43%的阿里巴巴集团已将核心资产支付宝的所有权转让给马云控股的另一家新公司。
消息一出,雅虎的股价一路下跌。而据路透社6月7日的报道,因为“在此次转移中,雅虎涉嫌虚假声明和信息遗漏”,美国证券公司Kendall Law Group代表雅虎股东,一纸诉状将雅虎告上了法庭。
雅虎发表声明称,阿里巴巴攻其不备,在3月31日才告知支付宝所有权变更一事,且未获得董事会或股东的批准。由此引发的一场关于“民族感情、金融安全、契约精神”的大讨论。马云被雅虎投资方质疑“偷走”支付宝, 对此,马云回应,这是为了符合央行关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股权构成的规定,董事会没有一次缺席讨论,雅虎是知情的。
6月14日,马云在杭州召开新闻发布会,自陈终止支付宝协议控制经过:今年一季度,在股东反对、董事会未通过的情况下,马云做出“非常艰难但唯一负责任”的决定,单方面决定断掉支付宝与阿里巴巴集团之间的协议控制关系,以获取央行发放的支付牌照。
6月22日,雅虎、阿里巴巴和软银发布联合声明,称关于支付宝股权的谈判已取得“实质性、令人鼓舞的”进展,有望达成协议。
6月24凌晨,支付宝事件的第三方雅虎召开了股东大会。与日本的和风不同,雅虎女CEO巴茨在股东大会上遭受股东的问题“围攻”,股东代表认为巴茨导致人才流失、广告市场份额下降和营收增长乏力,也有股东对雅虎在支付宝事件中的表现表示不满。但巴茨以“联合协议已表示不会公布谈判细节”为由,拒绝对支付宝问题进行回复。
“这种做法是不仗义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互联网企业高管表示,“在你最难的时候别人伸出援手,你不能反过来把‘农夫’咬了。”
耶鲁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陈志武也在微博中发文,认为“面对外资,不能‘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
知名财经作家苏小和则把马云“在支付宝上的所作所为”评论为“是一种契约制度上的反市场”。
面对汹涌的质疑之声,常常自诩为金庸笔下“风清扬”的马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以攻代守。6月12日凌晨,他与胡舒立连发两个小时的越洋短信,称胡“在基本事实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开始评论了。”并在随后不到48小时的时间内高调召开媒体沟通会,要和媒体“做一个彻底的沟通和交流”。
从会后媒体披露的各种事实细节和相关工商登记资料,不难拼凑出支付宝股权转移的过程:
2009年6月和2010年8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全资子公司Alipay 向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分两次转让了支付宝70%和30%的股权,支付宝由外商独资变为100%内资企业。
2011年3月,马云决定暂时终止原先与两大股东雅虎和软银的“协议控制”(Variable Interest Entity,简称VIE)约定,并做出书面声明:“浙江阿里巴巴为支付宝的唯一实际控制人,无境外投资人通过持股、协议或其他安排拥有本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马云个人占了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有限公司80%的股份,但支付宝股权转让过程与央行对提供支付服务的非金融机构制定的管理政策变动息息相关,两次转让的意图非常明显,按照马云的说法,“(整个过程)一直都是基于对央行政策的理解和沟通”,最终目的是“为了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
按照央行的最新规定,有外资背景的机构要想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需要报国务院审批。在马云看来,那样对支付宝来说风险太大。
马云的担忧绝非空穴来风:有银联背景的银联商务同样是在申请牌照之前,将软银赛富3500万的股份转让给雅戈尔等中资公司。
“在中国国情下,不确定因素太多,没有人愿意冒这个风险。”一位业内人士说。
“这点毋庸置疑,在竞争激烈的电子商务领域,如果拿不到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宝就形同虚设,淘宝网很有可能一夕之间丧失老大位置。”互联网资深观察家付亮表示。
而上述互联网企业高管也认为,“以我对马云的了解,他并不是个贪财的人,说他为了一己私利转移支付宝,未免有失偏颇。况且(浙江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公司成立于2000年,马云再会绸缪,也不会在9年前就布好了局。”
支付宝事件的业界影响
马云错了吗?实践中许多事情是超越一时对错争论的,时间可以证明一切,而最重要的是当事人应该采取理性的决断和行动。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更基本的原则是经济人的理性以及市场的理性。经济人在当时的约束条件下做出合乎理性的判断和行动,而市场会按照其逻辑对这种行为做出短期或者长期的反应。
许多人指责马云的行为让中国在海外上市的互联网企业面临集体的诚信质疑。其实,这样的系统性风险,不应该由马云承担;应该关注的是中国互联网企业大规模海外上市与协议控制这一过时操作之间的矛盾,往更深处说,应该是中国资本市场对于中国互联网创新企业的排斥,以及监管政策没有与时俱进所致。既然监管层已明确提出,VIE问题应该挑明,应由业界和公众一起推动中国互联网产业生态的进化,采取苟且的鸵鸟战术,并不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道。
对中国互联网经济来说,支付宝事件可能只是未来资本大戏开演前的序幕。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接受采访时认为支付宝事件“很可能标志着中国互联网自由时代的结束。”
在他看来,金融结算系统让国有资本看到了“进入互联网产业的方式”,“两年之内,(支付宝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利益一定会再一次重新调整,到那个时候,这个行业中的民间资本会有什么样的下场,将是一个很大的悬疑。
互联网面临着一轮新的大发展,它几乎将渗透中国所有的行业,“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将加速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如果这么大的一个基础性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建立在VIE这样一个互联网1.0时期的灰色安排之上,建立在中国资本市场持续地把最优秀的互联网企业IPO赶出国门的机制之上,中国的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将面临极大的制度瓶颈。
似乎马云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与公众及股东方的沟通出了很大的问题,但所有这些,要等更多的细节披露后,才能得出结论。让我们看看马云伸出的,是不是一只“上帝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