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研究简报

2011-03-07陈章俊钟齐刚徐海莲曾敬富肖筱成陈宏晖

生物灾害科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诱蛾雄蛾诱剂

陈章俊,钟齐刚,徐海莲,曾敬富,肖筱成,陈宏晖

(1.江西省泰和县石山农业综合服务站,江西 泰和 343700;2.江西省吉安市植保植检局,江西 吉安 343000;3.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植保植检站,江西 吉安 343000;4.江西省吉安市土壤肥料站,江西 吉安 343000)

昆虫性信息素也叫性诱剂,是人工合成雌蛾在性成熟后释放出一种能吸引同种雄蛾寻求交配的化学物质。把带有连续不断地释放昆虫性诱信息素的诱芯放在能使雄蛾顺利钻进但又不能跑出的诱捕器放在农田,可持续诱杀靶标害虫雄蛾,降低田间雄蛾数量,使得雌虫失去交配机会,减少受精卵数量,使其不能有效繁殖后代的方法叫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法,属生物防治。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物品种更换、化肥用量增加、病虫害危害程度加重、农民盲目用药、滥用药行为严重,引起一些病虫害抗性上升,农田超量使用农药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农副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严重。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副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安全,在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危害的同时,探索新的防治方法,减少农药用量,降低农药残留,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2010年在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新干县、万安县、峡江县、永新县、吉水县早稻和晚稻用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试验示范,每地试验示范面积6.7 hm2。笔者调查研究了性诱剂诱杀稻纵卷叶螟的效果,完善了使用技术,现初报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稻纵卷叶螟性诱剂、粘胶诱捕器,均由宁波纽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4个试验处理区,每地处理水稻面积为2.7~6.7hm2。

A、性诱剂诱杀加化学防治;

B、性诱剂诱杀:设3个诱捕器;

C、化学防治区:当稻纵卷叶螟百丛卵量超过150粒或分蘖期百丛新虫苞超过40个、孕穗期百丛新虫苞超过 30个,施用化学农药防治,方法为每667m2施用20%阿·毒乳油80ml加水50kg喷雾。如未达到防治指标,则不施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设在距离上述两个处理区200 m以外;

D、空白对照区(CK):全程不防治稻纵卷叶螟,面积667m2左右。

1.3 性诱剂使用方法每个世代从始蛾期开始至蛾期结束为止,每667m2挂1个粘胶诱捕器,内放1枚诱芯,诱芯每隔30 d左右换一次,诱捕器距离地面1m左右。并适时更换诱捕器的粘纸,保持诱捕器内粘纸有粘性。

1.4 调查计算方法

1.4.1 诱蛾量调查A处理定点选择 10个诱捕器进行调查,B处理的3个诱捕器全部调查,每5 d调查记载一次各诱捕器诱集的稻纵卷叶螟蛾量。

1.4.2 发生为害情况调查在各代蛾高峰期调查1~2次,A和C处理选有代表性的3块田进行调查,B和D处理区全部调查。每块田平行跳跃取样查10丛,目测所有叶片有效卵、寄生卵、干瘪卵数。各代防治前调查新虫苞数,为害定局后调查卷叶率。每块田平行跳跃取样查50丛,并抽查其中10丛的总叶数,目测每丛顶部3片叶的新虫苞数或卷叶数,计算卷叶率。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用药进行防治,如需防治,记录防治时间、用药种类及用量。

1.4.3 防效计算公式

表1 2010年各试验区稻纵卷叶螟诱捕器诱蛾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诱蛾情况

表1表明,6个县第2代稻纵卷叶螟A和B处理13个诱捕器共诱蛾598头,第3代共诱蛾1066头,第4代共诱蛾1213头,合计共诱蛾2877头。从诱蛾量看,各代13个诱捕器的诱蛾量都不多。

以吉州区为例,2010年稻纵卷叶螟中等发生,灯诱蛾量比2007、2008年少,比2009年多。在相同杀虫面积的情况下,性诱蛾量没有灯诱蛾量大,性诱剂的诱杀效果不及频振式杀虫灯。在稻纵卷叶螟发生量不大时,防治效果好,在发生量大时,诱杀率相对偏低,防治效果不太理想,需要在防治适期进行药杀。详见表2。

表2 吉州区性诱和灯诱稻纵卷叶螟蛾量

表3 2010年各试验区单独使用性诱剂的防效(%)

2.2 防治效果

从表3、表4、表5来看,单独使用信息素诱杀稻纵卷叶螟成虫,防效为30%~50%,每季水稻可减少施药1~2次。当稻纵卷叶螟出现迁入、为害高峰时,每亩挂一个诱芯难以控制为害。当田间新虫苞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应及时开展化学防治或使用Bt防治,且性诱剂+药防的效果要好于常规化学防治。

表4 2010年各试验区单独化学防治的防效(%)

表5 2010年各试验区性诱加化学防治的防效(%)

3 小结与讨论

3.1 性诱剂可作为稻纵卷叶螟防治的辅助技术,在发生不重时可较好地控制为害,当发生重时,性诱防治效果不太理想,要及时进行药剂防治。所以要在其发生始盛期前使用,发挥压前控后效果。

3.2 性诱防治稻纵卷叶螟时,诱捕器的设置重点应在目标田的外围,密度稍密,最理想的是把目标田内的虫口诱出,在目标田中心部位稍稀,诱杀突入目标区虫口,提高性诱控制作用。设诱捕器时应注意风向的干扰。

3.3 要安排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换诱芯,定期收集诱捕器诱获的蛾子,防止无人及时清虫引诱雌蛾,反而加重为害。

3.4 在稻纵卷叶螟发生高峰期,应对性诱防治区的外围田适当用药挑治,以防止性诱防治区造成局部受害重。

3.5 大面积应用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由于为害水稻的害虫种类多,在控制主要害虫后,仍有其它害虫发生,且单独使用性诱剂不能完全控制大虫量的为害,因此使用性诱剂后不用药防治的目的目前还不可能实现,但可以减少用药。

3.6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工合成的性诱剂将成为某些主要害虫的防治主要手段,其特点是灵敏度高、引诱效果好、使用方便、不污染环境、不杀伤天敌,可以大量生产。而且每亩的用量只需几毫克,不用喷洒,将成为降低农药残留,推动绿色、有机大米生产的主流新技术,是IPM技术的延伸,建议国家给予一定资金支持,加快其推广应用。

建议制定性信息素产品质量标准。近年来国内已有多家企业开始研制性诱剂或从国外引进性诱剂原药后自配生产性诱剂,由于没有的统一质量标准、剂量规格标准等,性诱剂的诱捕效果、稳定性差异极大,建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加强管理,及早制定性信息素产品质量的国家标准。

猜你喜欢

诱蛾雄蛾诱剂
斑纹限性家蚕品种同时生产中药材僵蚕与雄蛾的试验
施秉县烤烟4种夜蛾科害虫的田间消长规律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性诱剂在草地贪夜蛾监测和防治上的运用
省植保站派员参加 生物食诱剂应用技术培训班
性诱剂组合诱芯对害虫具有较好诱集效果
4种引诱剂林间诱捕松墨天牛效果比较
雄蛾保护和使用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不同性诱剂对果树害虫防效研究
性诱剂在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测报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