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华国乐

2011-03-06

河南电力 2011年12期
关键词:凤尾竹国乐全曲

国乐,即中华民族的传统音乐,与中医、京剧、国画、武术等一样,被视为“国粹”。国乐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是国人向世界展示东方神韵的一大窗口。以《二泉映月》为例,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听后,掩面而泣:“这种音乐是要跪着听的!”肺腑之言,今犹在耳。

《二泉映月》:瞎子阿炳(华彦钧)的代表作。光看名字,你可能会认为这首乐曲格调轻快、优美,但实际上,曲子自始至终流露的都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痛苦的老艺人的思绪情感。用二胡演奏出来的乐声,拥有穿透阻隔、直指人心的力量。

《高山流水》:如果说听过“高山流水”典故的人有100个的话,那么听过这首流传千年的古琴名曲的人不会超过20个。在这20个人里,真正能听懂曲子内涵的,恐怕不会超过5个。“曲高和寡,知音难觅”,说的也许就是它。

《梁祝》: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四大传说。已在民间流传一千四百多年,被周总理誉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此曲极富浪漫色彩,共分四大段落:“相爱”一章俏皮活泼,“抗婚”激烈怨愤,“投坟”悲怆感人,直至最后一章“化蝶”缠绵哀婉,达到全曲高潮。

《彩云追月》:成曲于1935年,采用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五声音阶写成,简单、质朴,线条流畅,优美抒情。最具动感的当属曲子的第三部分,笛、箫、琵琶、二胡、中胡等乐器间的对话似云月嬉戏,忽上忽下、忽进忽退,情态逼真、意趣盎然。

《十面埋伏》:你试着想象这样的一幕:莽林如海,幽深寂静,你独自穿行其间,四面八方都埋伏着你的敌人;松涛如惊涛,风声如鼓声,不断刺激着你的神经。如果你在听《十面埋伏》时能产生类似的感觉,那么恭喜你,你已经差不多能听懂这首曲子的真意了。

《春江花月夜》:一首同名诗让张若虚成为诗坛大家,一首同名曲子也闻名于世久矣。全曲婉转、流畅,节奏多变,形象地为听者描绘出了一幅月夜春江图。全曲共分十段,采用我国传统音乐中的“换头合尾”自由变奏法,使曲子主题不断循环发展。

《月光下的凤尾竹》:这是一首傣族的经典乐曲,在大江南北的葫芦丝专卖店里百分之百可闻。它曾被用多种乐器演奏过,但以葫芦丝演奏的版本最为常见,这是因为葫芦丝发出的声音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用来演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再合适不过了。

《渔舟唱晚》:估计这是十多亿中国人最熟悉的乐曲——作为CCTV《天气预报》栏目的背景音乐,它已经被播放了20余年。仅是“渔舟唱晚”四个字,就能形象地再现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阳关三叠》:一首自古流传下来的以送别为主题的古琴曲,曲调哀婉、缠绵、含蓄,表现的是边关多战事的古代,甲士出关戍边,亲友送别时的复杂心情。这首琴曲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主题词,诗曲珠联璧合,寓意深长。

《梅花三弄》:这里说的不是姜育恒演唱的歌曲版,而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乐曲,相传最早由东晋时桓伊所创,后几经改编。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因曲子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三弄”。

猜你喜欢

凤尾竹国乐全曲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九宫大成》所收【番鼓儿】曲牌旋律研究
我就是凤尾竹
凤尾竹栽培技术及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我爱凤尾竹
格兰杰钢琴独奏《达荷美黑人步态舞》的创作特点
On Musical Forms —— One of Presentation of the Social Ideology〔*〕
凤尾竹下
抗战时期新国乐思想研究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