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启智能用电之门
——荥阳市电业局农网智能化前期工作掠影

2011-03-06ArticlePictures孙红岩

河南电力 2011年12期
关键词:荥阳市电业局农网

文 Article/图 Pictures_孙红岩

1.王永道在乔楼镇孙砦村调研

“农网智能化如果得到实现,不仅会给我们县级供电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也会让客户更舒适、更方便地使用电能。”11月10日,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荥阳市电业局农网智能化项目负责人王永道第一句话便这样说。

在王永道的办公桌上,堆放着许多农网智能化方面的资料和书籍。“我局的农网智能化实施方案已通过国家电网公司的评审,招投标工作结束后,就会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今年为了这项工作,有许多同事和我一样,累白了不少头发!”王永道抚着鬓角的白发,为笔者讲述了发生在农网智能化前期工作中令人难忘的故事——

实施方案七易其稿

“这些实施方案前前后后改了7遍,最终才得以定稿。辛苦不辛苦,它们知道。”王永道翻看着一摞厚厚的、已经废弃的资料,深有感触地说。

电力客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是对电力客户的用电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和实时监控的系统,选择哪些乡镇当试点成了摆在王永道面前的一道难题。“经济发达的乡镇基本都在城区附近,如果全部选择这些乡镇,对我们电力企业来说,不止安装采集终端系统非常方便,而且便于管理和操作。”但王永道最终否定了这个方案。他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更需要引起电力企业的关注。因此,该局最终选择了折衷的办法,既选择发达地区,又选择欠发达地区。于是,该市高村镇、索河办、王村镇、城关乡等4个乡镇的31条配网线路、451台专变、934台公变安装了用电信息采集终端,成为本期试点工程的高压客户用电信息采集点。

荥阳市低压配电网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400伏低压导线多为架空裸导线,有的低压分支线路存在多年未经改造、安全可靠性差、供电线路长的特点,在决定低压客户用电信息采集点时,王永道建议多选择这些地区的台区。在他的建议下,楚寨沟台区、海龙湾5号台区、七里村台区、武陈台台区、京河湾1号台区等9个配电台区共计1690个客户,成为本期试点工程低压客户用电信息采集点。

配电智能台区的选择也曾让王永道犹豫不决。最终,他决定还是选择成为低压客户用电信息采集点的那些台区。从开始制定实施方案之初,“既科学合理,又节约成本”这句话就成为王永道制定实施方案的一个原则。

“之所以反复推敲,一次又一次推翻耗费心血整理的实施方案,就是希望我们的农网智能化工程能够让更多的普通客户也享受到智能化电网带来的方便和快捷。”王永道如此解释。

12双磨烂的鞋子

在王永道办公室临近窗户的一个角落里,有一道奇特的“风景”。一堆破旧的鞋子堆积成了小山,这里面有皮鞋,更多的是布鞋。

“咋回事?你啥时候有收集旧鞋的爱好?”我一脸迷惑。

“这些全是今年开展农网智能化调研勘察工作时,我穿烂的鞋子,一共12双,忙得还没来得及处理呢!”王永道不好意思地说。

荥阳市10千伏网架尚未形成环网供电方式,10千伏线路除城区外,大多为树枝型线路,也未形成“手拉手”供电模式,而且由于负荷重、互供能力较差,一遇故障或检修,便会造成全线停电。王永道对全市电网结构了如指掌,在确定配电自动化试点时,全市九镇、三乡、两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风景区管委会,几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为了走路不累,他特意买了几双布鞋,一下乡就穿上。可是常常没穿几回,鞋底就磨破了。“我开始还以为是鞋子的质量有问题,想找卖鞋的理论理论,可后来又穿着皮鞋下了几次乡,鞋底居然也磨出了洞,这才知道是因为一下乡便爬坡过沟的,再结实的鞋底也会破。后来,我就又一口气买了几双布鞋,结果就是烂了就买、越买越多。我这样的买主,卖鞋的人肯定都喜欢。”王永道笑着说。

经过认真斟酌,王永道建议将坛山和乔楼这两个110千伏变电站,乔场线、乔沈线、Ⅰ坛和线、Ⅱ坛和线这4条10千伏线路纳入配网自动化建设项目。他说,选择这两个变电站和4条线路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它们全都位于城区与农村接合部,区域经济发展较快,负荷相对集中,对供电可靠性要求比较高。实施自动化改造后,根据线路敷设情况,可以构成手拉手供电方式。同时,借助通信手段,通过配电终端与配电主站的配合,判断出故障区域,并能够通过主站平台FA软件自动或人工隔离故障区域,恢复非故障区域的供电,可以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

当后来得知自己的建议得到局领导班子采纳时,王永道开心地说:“看来,那12双鞋子没有白磨烂。”

一个带泥点的笔记本

“你问我局里农网智能化工程的亮点项目是什么?我认为都是亮点。但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工程应该算是亮点中的亮点。”王永道一面翻看着自己的工作笔记本,一面认真地回答笔者的问题。他手里那个又脏又破、上面还沾满了泥点的本子一下子吸引了笔者的目光。

“别小看这个本子,这上面还记着许多工作上的思路!”王永道摩挲着本子,爱不释手。

荥阳市电业局以前运行的各类实时系统有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准实时系统有电能信息采集系统、负控系统等,管理信息系统有营销MIS、生产MIS、办公OA、95598系统等。管理信息系统与实时系统之间安装有单向物理隔离装置,数据只能从生产控制区单向传输至管理信息区,不利于系统间信息集成共享和统一管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财、物等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一现状,王永道苦苦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案。那段时间,不管是上班还是回到家,他总是拿着这个笔记本,有了思路便随时记下来。

有一次,王永道下乡时下起了大雨。路过一个新建的台区时,他下车察看,忽然有了灵感——如果可以在现有配电自动化的基础上接入台区信息的话,对“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工程”一定有益处。他赶紧从口袋里拿出本子要记下来。谁知一个没站稳,摔倒在泥地里,伞摔得远远的,本子也掉进了泥坑里。他顾不得自己摔疼的腿,一下子将本子捞了起来,像抢救心爱的宝贝一样。

这个带着泥点的本子记录着他对工作的热爱和执著。他的此项提议经讨论后获得通过。荥阳市电业局决定:一是在现有配电自动化的基础上接入台区信息,建设智能台区主站,并通过标准化信息交互总线,升级完善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台区监测等功能;二是建设跨越安全区的标准化信息交互总线,建立各个系统与信息交互总线间的接口;三是在技术层面上实现农电业务综合监控与管理中心构架,结合管理组织机构优化调整,创新管理模式,实现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目标。

采访完王永道,了解了农网智能化项目的来龙去脉,笔者不禁感慨,有像王永道这样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荥阳市农村电网定能顺利迈进智能化新时代,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电能。

相关链接:

荥阳市电业局农网智能化项目简介

荥阳市电业局农网智能化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包括用电信息采集、智能配电台区、配电自动化和农网营配调管理模式优化4个部分。将完成9个智能配电台区试点工程建设,建成4条配网自动化线路,实现1690个低压客户和1385个高压客户用电信息的自动采集。目前,施工方案已通过国家电网公司评审,省电力公司正在组织招标,预计明年6月建成投运。

2.实行无人值班运行管理的乔楼变电站

猜你喜欢

荥阳市电业局农网
“小鲜农网”带庐江小农户脱贫致富
荥阳市教育局召开“创文”及校园周边 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推进会
荥阳市
旗帜的力量——国网建三江电业局有限公司党建工作纪实
河南荥阳市一碳素厂窑炉坍塌 致3人死亡3人受伤
荥阳市
电业局做好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县级电力财务稽核管理研究
分析低压集抄系统在农网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农网升级过程中如何有效避免相序相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