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风”捉“能”在豫西
——三门峡风力发电印象
2011-04-09ArticlePictures王长江
文 Article/图 Pictures_王长江
在河南省的最西部,有一片由黄土和岩石所构成的连绵丘陵,那些绵延不尽的山丘,由于土地贫瘠、水源缺少以及过度开垦等原因,造成山丘上的植被普遍都生长得低矮而稀疏,一副营养不良的形象,根本无法遮覆那些裸露着的触目惊心的黄土壤,贫瘠的土地给人一种无尽的荒凉感,曾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穷山僻壤。因此,当地人形象地将这些黄土山丘统统称之为“和尚头”。由于地处黄土高原和河洛平原的过渡地带,豫西这片黄土丘陵自古以来就以风大著称,尤其每年秋末冬初,狂风携卷着黄土铺天盖地地吹来,让人睁眼都困难。在连霍高速公路三门峡境内这一路段上,路旁随处可见标有 “山口风大,小心横风”的警示牌,若驾车从此一过瞬间会有“漂移”的体验,由此可见这里的风到底有多大。在河南电网的最西端,电力建设者们正是看中了这里丰富的风力资源,自2005年起,大唐发电公司开始在这里建设河南省第一座风力发电厂——大唐三门峡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不论是乘车经过陇海铁路,还是沿连霍高速公路驾车自陕西省踏入河南省的西大门,或者由洛阳进入三门峡,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些连绵起伏的黄丘。近些年来,在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政策的引导下,经过人们不懈努力,这些原本裸露的黄土山丘已经逐渐被灌木丛以及槐树、柏树等多种树木所覆盖。每当大地回春,槐花成片开放,那馥郁的槐花香总能引来大批的养蜂人,也让匆匆路过的人们停下来欣赏这片槐花的海洋。这片原本荒凉孤寂的土地,也因这满山烂漫的槐花而成为豫西知名的风景之地。
2008年,当人们再次被槐花的芳香吸引到这里的时候,赏花的人们忽然发现,在那些原本空空荡荡的山丘之上,早已经矗立起了一座座一排排高大的风力发动机(以下简称风机)。这些风机立柱有着近70米高的身躯,40多米长的巨大桨叶在空中画着美丽的曲线,风向风速变化时发出类似汽笛的鸣叫声,这就是电视里经常见到的风力发电机群,它们傲岸挺立在一个个山丘之上,线条简洁明快,像极了古代威严的武士,又像是一座座具有现代美感的雕塑,在满山葱郁的槐树林的映衬下,这里仿佛是一幅令人赏心悦目的油画。
地处豫西边陲的三门峡市,因盛产煤、铝、黄金等矿藏而著称,这些造物主赐予的财富,是三门峡市经济快速腾飞的坚实基础。然而资源输出型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乱挖滥采而造成的环境污染,近些年来成为三门峡人民最头疼的难题。怎样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解决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这一直都是当地政府和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大唐三门峡风力发电公司的进驻,如同破晓的曙光,让人们看到了环境改善的希冀之光。
带着众多的疑问,笔者走访了大唐三门峡风力发电公司李广印总经理。据李总介绍,大唐三门峡风力发电公司目前由“清源风电场”和“鞍子山风电场”两部分组成,风电厂一期17台(25.5兆瓦)工程和二期22台(30兆瓦)工程已经分别于2008年和2010年相继建成并投入正式运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风电厂三期32台(45兆瓦)工程将于2011年底完工投产。它是河南省第一家风电厂,也是第一家真正能够提供清洁电能的发电厂,它的建成,对河南省发电构成具有着特殊的意义。李总还介绍,按照可研数据,以目前的产能来计算,该公司每年可向国家电网输送19300多万千瓦时绿色清洁电能,每年可节标煤大约5.84万吨,节水56万立方米,减少灰渣排放2.3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21.23万吨,对保护和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难以预期的巨大效益。
离开三门峡风电公司的路上,笔者忍不住再次回头张望,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那些高高矗立在山岗之上的巨大发电机群,犹如一座座一排排端庄秀丽的白塔,在天地间架起了一张张无形的巨网,“捕风”这个词在脑海里油然而生。上九天而揽月的梦想,已经被我们中华民族的“天宫一号”所实现,如今,捕天地间浩然之风,将它转化为清洁能源,造福于万民这一幸事,也已经成了我们身边的现实,我们又如何能不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