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29届奥运会拳击比赛技战术得分特点分析

2011-03-06宋红海樊庆敏臧广悦

中国体育科技 2011年6期
关键词:拳法半决赛组合拳

宋红海,樊庆敏,臧广悦

1 前言

按照项群理论,拳击运动属于技能主导类格斗对抗性项群,是一项以技术为主的对抗性运动项目,比赛中运动员通过互相击打对方有效区域而得分,获胜的主导因素表现在其技术水平的高低上。奥运会是业余拳击项目最高级别的比赛,展现了世界业余拳击运动发展的水平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代表了当今业余拳击的最高水平。随着我国拳击运动的不断发展,拳击运动的水平也取得较大的进步,在2008年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比赛上,我国拳击运动员共获得了2金、1银和1铜的历史最好成绩,同时也创造了亚洲国家在奥运会拳击比赛中奖牌的纪录。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虽然在此届奥运会比赛中中国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我国拳击运动的整体水平与欧美强国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不断地提高对拳击项目的认识,把握拳击运动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我国拳击运动的综合实力。奥运会拳击比赛是奥林匹克拳击运动最高级别的比赛,参加比赛的运动员都代表了各个国家拳击运动发展的水平,对参加奥运会拳击半决赛和决赛运动员技术特点的分析是建立在对高水平运动员技术应用特点分析的基础之上,对运动员比赛中得点拳的技术和战术情况进行研究,进而分析这些运动员的技术得点。

本研究对参加奥运会半决赛和决赛阶段所有级别运动员33场比赛中运动员得点拳的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比赛录像的回放,对每一场比赛中双方运动员得点拳的技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类和汇总,进而分析得点拳的技术特点。与以往研究主要针对运动员拳法使用情况、成功情况相比,得点拳的技术特点分析、技术应用以及得点情况更加直观和清晰,可以使教练员直观地看到奥运会拳击比赛中高水平运动员各种拳法得分情况的技术和战术特点,同时为教练员指导训练提供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参加北京奥运会拳击比赛半决赛和决赛的66名运动员。

2.2 研究方法

通过期刊检索,查阅了与本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重点查阅了近年来有关拳击技术研究方面的论文。

对第29届奥运会拳击比赛的半决赛和决赛阶段的33场比赛录像进行了技术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其中,48 kg决赛第2回合运动员弃权一场;57 kg半决赛运动员第2回合弃权一场,决赛中第2回合裁判终止比赛一场;+91 kg半决赛运动员因伤弃权一场,在实际统计中没有对这4场比赛技术情况进行统计,实际统计场次为29场。

对获取的数据利用Microsoft Excel进行存储、分类和统计,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运动员比赛得分情况分析

拳击运动是一项以对抗为表现形式,得分为核心的运动项目。比赛过程中对抗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分,从而赢得比赛。同时,拳击运动还是一项按照体重级别进行比赛的项目,男子拳击共设有11个级别,每个级别根据体重的差异,对抗的激烈程度也有所差异。在对半决赛和决赛阶段的3场比赛各级别运动员的得分情况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表1),得分最高的为69 kg级的比赛,3场比赛共得67分,占总得分的15.44%;其次是60 kg级,得分为56分,占总得分的12.90%;54 kg级和75 kg级的2个级别各得50分,分别占总得分的 11.52%。排除掉弃权的比赛级别,得分最低的为91 kg级,共得分 27分,占总得分的6.22%。整体上看,半决赛和决赛阶段各级别运动员的得分情况呈现出小级别和大级别得分分值相对较小,中级别的得分分值相对较大的现象,其中,54 kg级、60 kg级、69 kg级、75 kg级这4个级别的比赛得分最高。

3.2 各回合得分情况分析

从表2中可以看出,所有级别在各回合比赛中,前3个回合的比分逐渐递增,到第4个回合的比赛时比分有所回落。前3个回合的得分分别为84分、115分和142分,第4回合的得分为93分,占总得分的21.43%,第4回合与第3回合的比分相差49分。这反映了运动员在比赛的第1回合时进攻往往比较谨慎,在不了解对方技术特点的情况下试探性出拳较多,造成了第1回合得分比其他回合低的结果。随着比赛的进行,运动员对对方技术特点和打法有了各自的了解和适应,进攻也显得积极和主动,比赛的得分也就逐渐增加。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一场比赛中前3个回合的得分呈递增趋势,其中,第3回合的得分达到一场比赛的最高分,占总得分的32.72%。到了第4回合,运动员体能消耗不断增加,经过前面3个回合的比赛,维持运动员对抗的体能水平有所降低,运动员在这个回合比赛中进攻和防守的次数减少,成功率也有所降低。所以,这个回合的比赛得分比前面3个回合的分值有所回落,且幅度较大。

表1 第29届奥运会拳击比赛半决赛、决赛阶段各级别运动员得分情况统计一览表 (分)

表2 第29届奥运会拳击比赛半决赛、决赛阶段所有级别运动员各回合得分情况统计一览表(分)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场拳击比赛得分的特点,即前3个回合比赛的得分分值呈递增趋势,第4回合的得分回落幅度较大;其中,第1回合得分分值最低,第3回合得分分值最高。教练员根据这一特点在训练中可以加强运动员在前3个回合的得分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在前3个回合主动得分的意识,增加他们对比分的把控能力,以便在第4回合体能降低的情况下减少进攻,保持比分的优势。另外,运动员在各个回合的体能分配也是教练员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在前3个回合比分领先的情况下,可以在第4回合减少出拳保持比分优势,如果在前3个回合比分失利的情况下,运动员能否把握最后一个回合的机会,这就需要运动员体能的合理分配和战术安排来支撑。

3.3 运动员技术得分情况分析

表3是对各级别半决赛和决赛阶段各场比赛中双方运动员得分拳法应用情况的统计,可以清楚看出,后手直拳的得分率最高,共得195分,占总得分的44.93%;其次是前手摆拳,共得了94分,占总得分的21.66%;后手摆拳得了51分,占总得分的11.75%;后手上勾拳得了40分,前手直拳得了38分,前手勾拳得了16分;得分最少的是前手勾拳,只占总得分的3.69%。

后手直拳在所有拳法中的得分率最高,达到了总得分的44.93%,是排名第2前手摆拳的2倍还多。在技术上,直拳在拳击运动中是应用较多的一种拳法,因为它击打的路线是直线,击打时的距离最短,速度最快,进攻和防守比较迅速,是运动员常用的基础拳法之一。人的生理特点是正常人右手比左手力量大,左撇子左手比右手力量大,为了便于区分,在拳击运动中不管是正常运动员和左撇子运动员打出的拳法都统称为前手拳法和后手拳法,后手拳法是运动员重拳,击打效果相对于前手拳来说效果明显,力量较大。正是由于后手拳力量大的这一特点,所以,在拳击比赛中其击打的效果相对比较清晰,容易得到裁判员认可,使其成为得分最高的一种拳法。另外,拳击比赛规则的改变也是造成后手直拳得分率高的主要原因。拳击新规则虽然是在2009年才开始正式实施,但是在2008年的第29届奥运会比赛上就已经有所体现,主要表现在裁判员对得点拳的判定上较以往更加严格,击打不够清晰和击打效果不明显的拳很难得到台下裁判员的认可,裁判员对于得点拳的判定更加看重了击打的力度。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后手直拳比前手直拳多得了157分,是得分最多的一种拳法。正是由于后手直拳是运动员的重拳,力量大,击打效果明显,才使得裁判员对其认同度较高,得分效果较好。

表3 第29届奥运会拳击比赛半决赛、决赛阶段各级别运动员各种拳法技术得分情况统计一览表(三场比赛,分)

我国拳击以往训练的理念是结合我国运动员身材灵活的特点突出快,在快速移动中实现快速的进攻和反击。但是,随着比赛规则的变化,这种理念需要有所改变。裁判员对于得点拳的判定趋势更加看重击打的力量,从表3的统计结果也可以看出,后手拳的得点效果普遍要好于前手拳,这就是因为后手拳的力量要大于前手拳,击打的效果更加明显。然而,前手摆拳比后手摆拳得分高的特点反映了运动员击打的拳法除了具有力度效果外,还要有速度。摆拳的技术路线呈弧形,由于其摆动幅度大,所以力量也较大。正是由于其摆动的技术特点,造成了进攻速度相对直拳较慢,尤其是后手摆拳,进攻过程中容易被对手发现而采取防守措施。但是,前手摆拳由于距离对手较近,相对于后摆拳其摆动幅度小,速度较快,在比赛过程中得分效率较高。所以,我国拳击项目在今后的训练中在保证快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运动员击打的力度,同时根据拳法得分的技术特点,训练中针对性的提高运动员后手直拳的得分效果。

3.4 组合拳得分情况分析

组合拳在拳击比赛中是主要的得分手段之一,相对于单拳进攻,组合拳的技术更加全面,对体能和战术意识要求更高。在组合拳的得分效果上,两拳组合拳的得分效果最好,通过两拳的组合拳运动员共得了145分,占组合拳总得分的68.40%;其次是三拳组合拳和四拳组合拳,分别得分为 54分和 13分,分别占总得分的 25.47%和6.13%。

拳击比赛中,单拳进攻相对比较简单和直接,在移动中把握好合适的机会,快速的进攻或防守反击就能达到得分的效果。但是,正是由于单拳进攻相对直接的这一特点,比赛中如果没有把握好合适的机会和快速的出击,就容易被对手发现进攻意图,从而使进攻无效。组合拳是由多种拳法组合在一起的拳法,各种拳法之间可以有真假结合、轻重结合以及连续攻击的特点。比赛中利用组合拳可以有效地引诱对方暴露出空当,从而有效地进攻或防守反击。但是,组合拳相对于单拳来说对体能的消耗更大,拳法组合越多消耗的体能也就越多,所以,在比赛中,相对于三拳和四拳复杂的组合拳来说,简单组合的两拳连击拳在比赛中应用较多,得分效果也最好。

表4 第29届奥运会拳击比赛半决赛、决赛阶段各级别运动员组合拳得分情况统计一览表

从表4可以看出,在两拳组合拳应用效果中,60 kg和69 kg 2个级别的运动员得分效果最好,分别达到了21分和25分。在三拳组合拳的应用中,这2个级别运动员的得分效果同样最高,而其他级别运动员得分效果相对较差,尤其是大级别运动员尤为突出。组合拳的应用需要运动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良好的身体协调性以及快速灵敏的反应能力,中级别运动员在这些方面的能力相对突出,而小级别运动员比赛中多以速度为主,强调单拳的进攻效果,大级别运动员由于体重原因在组合拳的应用上两拳得分较多,三拳和四拳组合拳的得分效果相对较差。

3.5 单拳和组合得分效果分析

通过对表5的分析可以看出,整体上来看,比赛中运动员使用单拳技术的得分和使用组合拳技术的得分分值相差不大。在半决赛和决赛阶段的比赛中,运动员使用单拳技术共得分222分,使用组合拳技术共得分212分,单拳技术得分略占优势,但其整体相差只有10分。说明了无论是单拳技术还是组合拳技术只要把握好合适的进攻时机,具备过硬的技战术水平,都可以达到同等的得分效果。但是,在实际应用效果中,两拳组合拳的应用效果要远高于三拳和四拳组合拳的应用效果。所以,在今后的训练中,教练员要根据单拳的组合拳的得分特点,提高单拳得分效果的同时,着重提高组合拳中两拳组合拳的技术水平、应用能力和应用效果,有针对性地提高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

3.6 战术得分情况分析

拳击是一项激烈的对抗性运动项目,运动员双方在比赛过程中发挥各自的技战术水平通过互相击打对方得分,在激烈的对抗中不仅是技术的对抗,同样也是战术的对抗。合理的战术安排和应用效果同样影响着比赛的最终结果。所以,战术和技术一起在拳击运动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拳击战术分为进攻战术、防守战术和相持战术,为了结合对得点拳进行分析的特点,在战术效果统计中采用了主动进攻和防守反击两项指标,目的是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得点拳是通过主动进攻得的分还是通过防守反击得的分,同时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

各级别运动员通过主动进攻战术共得分266分,占总得分的61.29%,而通过防守反击战术共得分168分,占总得分的38.71%,两者得分数值相差较大。但从各级别得分情况看,大部分级别的比赛主动进攻战术得分率要高于防守反击战术的得分率,只有48 kg和60 kg 2个级别运动员的比赛得分情况相反(表6)。

表6 第29届奥运会拳击比赛半决赛、决赛阶段各级别运动员战术得分情况统计一览表

数据对比表明,主动进攻战术的总得分远高于防守反击战术的得分,从而说明了主动进攻战术的得分率要好于防守反击战术的得分率。主动进攻战术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利用自身技术积极的进攻来制造和把握得分机会所组成的战术行动。主动进攻是积极的,而防守反击是消极的、被动的,防守反击的得分效果不如主动进攻来得直接、效果好。运动员在比赛中主动进攻是有效的得分手段之一,进攻次数越多,得分的机会也就越多,同时也会给运动员增加心理上的优势。而防守反击战术相对就显得比较被动,只有等对方出拳后才做出相应的反击,缺少对比赛过程的把控,且反击得分的成功率不高,得分效果相对较低。在拳击运动中有一种说法是“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只有进攻才能有得分的机会,只有多进攻才能提高得分的机会。防守反击同样是得分的手段,但是由于其反击速度相对较慢,反击动作行动复杂,影响了其得分的效果。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第29届奥运会拳击比赛半决赛和决赛阶段运动员总得分呈现出小级别和大级别得分分值相对较小,中级别得分分值最高的特点。

2.比赛中运动员前3个比赛回合的得分分值呈递增趋势,第4回合的得分分值有所回落,而且回落幅度较大,其中,第1回合得分分值最低,第3回合得分分值最高。

3.在所有得分拳法中,后手直拳的得分率最高,其次依次是前手摆拳、后手摆拳、后手上勾拳、前手直拳和前手上勾拳。

4.比赛中运动员使用单拳技术得分相对组合拳击技术略占优势,但其整体分值相差不大,只有10分。其中,组合拳的得分特点是两拳组合拳的得分效果最好,其次是三拳组合拳和四拳组合拳。

5.在所有得分中,运动员通过主动进攻战术得分分值要大幅优于防守反击战术得分分值,反映了主动进攻战术的得分效果相对于防守反击战术具有较大的优势。

4.2 建议

1.教练员应针对回合得分特点,针对性地提高运动员前3个回合的得分能力,增强运动员对比赛前3个回合得分的把控能力以及合理的体能分配,确保运动员在第4回合比赛时保持比分上的优势,或在比赛失利的情况下有足够的体能扳回比分。

2.在提高运动员单拳技术水平方面,可以着重加强后手直拳的应用效果,提高后手直拳的技术水平。在组合拳应用方面,着重提高两拳组合拳的技术水平和应用效果。同时,一切训练都要围绕着比赛的需要进行,从实战出发,切实提高运动员拳法的得分效果。

3.主动进攻战术是有效的得分手段之一,训练中可以加强运动员主动进攻的技战术水平,在比赛中运动员可以通过多进攻、多出拳来寻找或制造得分的时机,以主动进攻战术为主,防守反击战术为辅。

[1]巴义名.我国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竞技能力特征及选材标准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24-26.

[2]冯连世.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33-35.

[3]高维纬.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运动会拳击比赛调研报告[M],北京:组委会科研部,1997:267-272.

[4]欧阳建中.拳击运动员选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0,19 (2):72.

[5]体育院校通用教材.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77.

[6]王海峰,王宾,祁国鹰,等.新规则对拳击运动员技战术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3):120-123.

[7]王新坤,李东鹏.我国部分优秀男子拳击运动员前手直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28(4):102-104.

[8]魏金平.对拳击运动规律、发展趋势及制胜要素的探讨[J].安徽体育科技,2008,29(4):44-46.

[9]王德新.全国拳击高级教练员培训班讲稿[M].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9:17.

[10]吴正平,臧广悦,毛国政,等.优秀拳击运动员教学实战中心率的变化特点[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9,47(1):50-51.

[11]谢亚龙,王汝英等.中国优势竞技项目制胜规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2:56-60.

[12]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8:35-36.

猜你喜欢

拳法半决赛组合拳
打好红色乡村发展“组合拳”
2016年昆仑决比赛拳法技术运用分析
打好制度“组合拳” 推动改革“进一步”
狗拳非遗难寻传
打好“组合拳”守护南阳人民的“母亲河”
猜拳
太极拳:自然性质的反映和再造
宣传优秀“五老” 打好宣传工作组合拳
比德尔曼200自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