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研究
2011-03-02申建兴
申建兴
(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医院骨科 河南林州 456250)
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临床研究
申建兴
(河南省林州市人民医院骨科 河南林州 456250)
目的 探讨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某院骨科1999年5月至2002年2月间,应用后路减压、短节段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患者46例,恢复其胸腰椎序列,重建塌陷椎体;观察患者治疗后椎体复位情况、内固定有无失败情况及后期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对46例患者进行随访调查,时间在5~32个月,平均18.5个月;调查结果显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术后除有3例复位效果不太满意,1例后期出现椎弓根钉松动;其余患者骨折情况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结论 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对脊柱骨折、脱位的减压、复位,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是一种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脊柱骨折 胸腰椎骨折 短节段 内固定
脊柱于胸腰段脊柱(T11、T12、L1、L2) 活动度较小,为胸段脊柱和腰段脊柱的过渡区域,特定负荷下易发生变形,这一区域是脊柱骨折好发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对脊柱骨折脱位的固定及复位效果良好,操作也较简单,术后恢复好,在临床中得到广泛应用。现将某院骨科1999年5月至2002年2月间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或脱位的46例患者临床应用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某院骨科1999年5月至2002年2月间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或脱位的46例患者,其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16~68岁,平均42岁;损伤部位分别为T11骨折脱位14例, T12骨折脱位13例,L1骨折脱位11例,L2骨折脱位8例。
1.2 手术方法
全麻插管,取俯卧位于脊柱手术托架上,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腹部受压。以骨折或脱位的椎体为中心,作正中切口,切口长度以伤椎及上下各一个椎体为宜;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筋膜及骶脊肌筋膜,剥离两侧竖棘肌,至关节突外缘,充分显露椎板及小关节突。在C臂X光机透视下定位伤椎,于伤椎及上、下邻椎体“人字嵴”顶点作为进钉点,进钉方向与矢状面的夹角0°及横切面夹角5~15°,自T10~L3逐渐增大,置入椎弓根钉长度要适当;然后进行椎管减压,并探查硬脊膜及神经根,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排列,恢复椎体高度;留置引流管并冲洗关闭切口。
1.3 术后护理
术后抗生素及其他对症治疗,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卧床4~6周后佩带腰围或坐轮椅开始逐步进行功能恢复锻炼。
1.4 以骨折或脱位的椎体为中心拍摄术前、术后4周及术后6个月的X线正侧位片,观察椎体的复位情况及是否发生椎弓根钉松
动或断裂等情况
将骨折或脱位的椎体前缘压缩比值与Cobbs角进行对比分析。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比较,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对46例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进行的随访调查,时间在5~32个月,平均18.5个月。调查结果显示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术后除有3例复位效果不太满意,1例后期出现椎弓根钉松动;其余患者骨折情况均达到临床骨性愈合;对比结果见表1。
3 讨论
胸腰段脊柱(T11、T12、L1、L2),这一区域活动度较小,为胸段脊柱和腰段脊柱的过渡区域,特定负荷下易发生变形,是脊柱骨折好发区,易发生爆裂性骨折伴随脊髓损伤;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对骨折段脊髓进行减压、修复、复位,重建脊柱稳定恢复脊柱功能。手术完成后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锻炼至关重要,对患者术后能否恢复脊柱正常或接近正常功能有很大影响,所以一定要做好后期患者功能锻炼恢复期的指导工作;经过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对脊柱骨折、脱位的减压、复位,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有很好的临床效果;现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是一种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1]杜心如,赵玲秀,石继川,等.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复位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7,25(3):239~242.
[2]邹德威,海涌,马松华.AF三维椎弓根钉系统的研制及临床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1995,33(4):219.
R687
A
1674-0742(2011)06(c)-0060-01
表1 对患者术前,术后4周、术后6个月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的疗效观察(±s)
表1 对患者术前,术后4周、术后6个月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法治疗的疗效观察(±s)
注:(P<0.05)
201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