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方医科大学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2011-02-28翟惠敏

护理研究 2011年18期
关键词:就业率护生专科

陈 晨,翟惠敏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式也发生了变化,面对护理人才需求的“缺口”和相对“饱和”的现实,护理毕业生也被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所困扰,就业问题越来越凸现出来[1]。为了解护理毕业生就业现状,本科护生是否比专科护生在就业上更具有优势,探求护理本科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思路,笔者对本校应届护理毕业即将离校的护生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本校2010年护理专业毕业生为调查对象。我校2010年护理专业毕业生310人,其中男生32人,女生 278人;专科护生189人,男生18人,女生 171人;本科护生 121人,男生14人,女生107人。问卷共发放220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其中本科91份,专科97份。

1.2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根据相关文献资料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年龄、性别)、学历、就业基本情况(是否从事护士工作、是否落实工作、面试次数、面试失败次数、工作医院等级)、影响就业因素等方面。本问卷在学生宿舍分别发放,采用无记名调查,要求被调查者在无其他人意见干预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完成问卷,半小时后收回。

1.3 就业及就业困难判断标准 “就业”为:与用人单位签约;就业困难程度:根据面试失败次数把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毕业生进行分类,面试失败0次或1次为就业顺利;面试失败2次或3次为就业困难一般;面试失败>3次以及未找到工作者为就业困难。把自身条件对就业的影响分为14个因素,按重要为3分,一般为 2分,不重要为 1分计分,并对所有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名。取排名1位~3位为重要因素,4位~9位为次要因素,10位~14位为相关因素,即影响就业的因素中,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沟通能力为重要因素,仪表外貌、学校品牌、学历、社会关系、学校成绩和实习表现为次要因素,外语水平、特长、荣誉、就业指导和计算机水平为相关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将调查结果录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百分率、χ2检验等方法。

2 结果

2.1 就业情况

2.1.1 整体就业率 被调查者中,140人(74.5%)已成功落实就业单位。其中本科护生就业率为75.8%(69/91);专科护生就业率为73.2%(71/9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0,P=0.806)。

2.1.2 就业意向 168人表示愿意从事护理工作,20人表示不愿意。其中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本科护生比率为81.3%(74/91),专科护生比率为96.9%(94/9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18,P=0.001)。相对专科护生而言,本科护生较为不愿从事护理工作。

2.1.3 选择护理行业学生就业率 愿意从事护理行业护生中,134人已成功就业,34人仍未就业。其中本科护生就业率为89.2%(66/74),专科护生就业率为72.3%(68/9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2,P=0.007)。从事护理行业的护生中,本科护生比专科护生容易就业。

2.1.4 选择护理行业学生就业困难程度 63.1%(106/168)人就业顺利,11.3%(19/168)人就业困难一般,25.6%(43/168)人就业困难。本科护生与专科护生就业困难程度比较,见表1。从事护理行业的护生中,本科护生比专科护生容易就业。

表1 选择护理行业本科、专科护生就业困难程度比较 人(%)

2.1.5 选择护理行业学生就业单位 已就业毕业生140人中,6人不从事护理工作,其余134人(95.2%)均进入各级医院参与临床参护理工作。将从事护理工作的毕业生按照即将就业的医院等级分类,三级医院92人(68.7%),二级医院37人(26.9%),一级医院5人(3.7%)。本科护生与专科护生所就业的医院比较,见表2。相比专科护生,本科护生较为容易就业于大型医院。

表2 已就业本科、专科护生就业医院等级比较人(%)

2.2 毕业生对就业影响因素的评价(见表3)

3 讨论

表3 护理毕业生对就业影响因素的评价(n=188)

3.1 本科护生就业率与社会需求不符 “2005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指出,我国临床护士队伍建设令人担忧,人员数量不足,整体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个问题已成为目前护理工作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护士为我国紧缺型人才,医疗机构急需向高校中吸取高素质、高技能的护理人员。本科护理专业人才为国家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护理人才。然而根据本结果显示,本科护生的就业率与专科护生相比没有差距,没有体现出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就业优势。

3.2 本科护生“干一行爱一行”思想有待强化 从整体看,大部分护生愿意从事护理工作。但81.3%本科护生愿意从事护理工作,远远低于专科护生的96.9%人愿意从事护理工作。据调查,教育层次越高,自己意愿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越少,不热爱护理专业的护生以本科护生最高[2]。这种现象是本科护生不愿从事护理工作的根源,其原因可能是护生非个人意愿报考护理专业以及护士在国内得不到良好的社会地位和公正的评价。

3.3 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本科护生具有就业优势 本研究显示本科护生应聘临床护理工作的成功率远远高于专科护生。本科护生整体就业率低主要归因于大量人才不愿选择护理工作,当本科护生选择专业相关工作时,完全符合国家提高护士整体数量和质量的政策,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可以达到极高的就业率。表3显示,护生认为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沟通能力是影响就业的三大重要因素,而学历仅为影响就业的次要因素。因此护生认为学历并不能为本科护生带来就业优势,本科护生在从事护理工作中的优势主要来源于比专科护生更好的个人素质。高投入的教育成本和更长的教育时间让本科护生得到了更为全面的培养,使本科护生具有更强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沟通能力,这是本科护生真正的优势所在。

3.4 学生趋向选择大型医院 在本次调查中,68.7%护生与三级医院签约,医院等级越低,签约护生越少,这种情况见于本、专科毕业生中。说明我校培养护生符合社会对护生的需求,并且供小于求,护生可在寻找工作时挑选良好的工作环境。从另一方面看,护生不愿选择低等级医院就业。我国偏远、穷困地区的医院主要为低等级医院,这些地方物资匮乏、医疗资源稀缺,护生不愿意到低级医院就业更加大了改善贫困地区医疗资源的困难。同时,护生大量涌向高等级医院,造成高等级医院人才饱和,使高等级医院能够经常更换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流动频繁容易造成医院环境不稳定、大小型医院医疗资源的差距越发悬殊的问题。

3.5 本科护生在选择医院时具有优势 表2显示,就业于三级医院的本科护生达74.3%,远远高于专科的58.8%,说明本科护生比专科护生更有机会选择大型医院。相对专科护士而言,本科护士培养成本更高、工资成本也更高,越大型的医院越具有条件用高工资等丰厚待遇吸引高素质护理人才,造成了大小型医疗机构护理人员素质结构不平衡。

4 建议

护理本科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等护理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关系到护理专业学生的成长成才,同时也直接体现了高等护理院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3]。

4.1 减少人才流失 造成本科护生就业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本科护生不愿从事护理工作[4]。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应用学科,所学内容精专,不易跨行,本科护生跨行从业不仅为自身就业带来困难,同时还造成护理学人才流失,成为护理行业向高素质、高技能方向发展的阻碍。因此,只有留住高级护理人才,才能双管齐下地推动护理学发展、提高本科护理就业率。

4.1.1 培养护生“爱护”精神 大学生专业思想建设的实施措施涵盖了管理、教学和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5]。培养护生“爱护”精神应该从护生大一进校开始,循序渐进的为护生进行思想教育。首先,宣传护士行业的崇高性质,让护生了解社会的需求,充分调动其责任心并予以培养;其次,正确引导护生兴趣和从业志向,针对20岁~25岁青年性格特点,发掘护理行业的趣味和意义;再次,以身作则的用良好专业品质感染学生,让学生形成良好地看待职业的心理;最后,培养护生的助人为乐、主动关心他人的习惯,宣扬爱心和正义感。通过以上几点,让护生主动承担护理他人、发展护理学的重任。

4.1.2 纠正错误就业观念 部分学生择业期望值过高,眼高手低,跳来跳去[6]。学校可开展就业指导,从教导学生关心社会新闻开始,拓宽学生视野。通过长期的努力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身条件,客观分析行业需求状况,从而让自身定位符合社会现状。正确的选择就业可以让学生心情愉悦,减轻学生的工作压力,同时有助于学生的后期职业发展,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4.1.3 宣传护士形象 现在社会普遍对护士行业存在误解,认为护士工作仅仅是简单的打针、发药、伺候病人,一切行动只能服从医嘱、缺乏技术含量。因此,护士从业者的社会地位一直不高,这种不公平的待遇不仅使许多有抱负有理想的高素质人才望而却步,同时也让正在为护理事业兢兢业业奋斗的工作者承受更大的工作压力;也是由于这种不正确的评价,让许多护士破罐子破摔,把工作看成简单的服从医嘱的机械工作,在工作中不主动思考、积极提高自身不足,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了护士形象、阻碍了护理学的发展。因此,通过网络、报刊、媒体、讲座等宣传方式讲述护士的先进故事、宣传护士工作的技术性以及护士职业的崇高性质,改变社会对护理行业的看法,以此吸引更多人才。

4.2 均衡分配护理人力资源

4.2.1 思想动员 现代许多学生由于受经济型社会风气的影响,就业优先考虑自身待遇,纷纷涌向经济待遇较好的发达城市、沿海城市,以及大型医院。造成大城市、大医院人满为患、人口流动性高、从业竞争压力大,而欠发达城市、贫困山区、小型医院难以招到高素质人才。可预见的是,长此以往会造成大城市、大医院的医疗资源、医疗水平和落后地区、小医院越来越悬殊、拉大我国贫富人口医疗待遇的差别。因此应遏制学生的拜金主义,教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学生主动投身于落城市、小医院帮助各种社会阶层的病人。

4.2.2 政策性调控 职权部门可出台相关规定,对于到落后城市、低等级医疗卫生机构就业的高素质人才提供特殊的优厚待遇,以此吸引人才进驻落后地区和低等级医院。

4.3 避免招收不热爱护理学的学生 据调查,各个高校本科护理专业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就读护理专业的原因是服从高考专业调剂,很多学生并不喜欢护理学,在有反抗情绪的情况下就读护理学院不仅让学生学习过程痛苦、对于就业充满苦恼,更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浪费了学生自己宝贵的光阴。因此,调剂专业时应把学生态度作为参考因素,避免不热爱护理的学生就读护理。不仅可以节约教学资源,还能避免不热爱护理的学生怀揣护理文凭跨行找工作,增加其就业难度,甚至影响其一生;与此同时,让热爱护理事业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学习,有助于活跃其思维,提高教学效果,更利于护理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热爱护理事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更可能选择护理工作,能有效提高就业率。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整体就业率与专科相比不具优势,但仅对比从事护理行业的本科毕业生与专科毕业生,前者就业以及选择就业单位上具有明显优势。其原因在于本科护生不愿从事护理工作,造成高素质护理人才流失,浪费教育资源。在研究中发现,护理人才集中涌向大型医院,导致中小型医院护理人才缺乏。通过思想教育、政策吸引、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避免学生就读不喜欢专业能够有效提高本科护生就业率、体现本科护生就业优势。通过思想动员、相关政策可以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解决中小型医院的护理人力资源不足。

[1]李银未.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探讨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2:220-221.

[2]尼春萍,刘喜文,化前珍,等.不同教育层次护生专业思想及学习与就业负担的研究[J].护理研究,2007,21(12B):3302-3304.

[3]付伟,刘婷婕.应届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J].护理教育,2008,23(8):56-57.

[4]Nigenda G,Ruiz JA,Rosales Y,et al.University-trained nurses in Mexico:An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attrition and labor wastage[J].Salud Publica Mex,2006,48(1):22-29.

[5]王珏.专业思想教育思考与理性实践[J].护理研究,2007,21(4C):1117-1118.

[6]庞荣申,梁瑞敏,陈云尚,等.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视角下的高校教育缺失及对策[J].职业指导,2008,1(3):151-153.

[7]刘文清,王晓湘.本科护生毕业前就业态度调查与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08,18(3):409-410.

[8]张文波.专科护生毕业前就业意向的调查[J].卫生职业教育,2010,6(28):110-111.

[9]郝继伟,陈超然,黄志红,等.护理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J].护理研究,2007,21(2A):332-333.

[10]胡吉芬,刘岩.护生的就业思想教育探讨[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1):77-78.

[11]邵丽霞,孔禾,乌云,等.护理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包头医学院学报,2007,23(2):201-203.

[12]Karen JH,Wendy FW,M argaret H,et al.Nurse employment in primary care-UK and New Zealand[J].New Zealand Family Physician,2008,1(35):28-31.

[13]Donna MR,Noreen L,Cathy G,et al.Successful transition of the new graduate nurs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Scholarship,2009,6(1):1-17.

猜你喜欢

就业率护生专科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在校教育策略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
我国ICU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与展望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