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用无电流传感器实现两相BUCK变换器的均流方法

2011-02-27何安然

电源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失配相电流并联

杜 炜,王 聪,何安然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

1 引言

随着电源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功率和功率密度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在某些场合,如服务器、处理器等,要求更加苛刻。并联运行是电源产品大容量化的一个有效方案,并联系统对于扩大系统供电容量,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1]。

在并联的多相DC-DC变换器中,各模块的承受电流应该自动平衡。DC-DC变换器的并联均流问题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果不均流则造成各模块功率不均衡,从而降低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2]。传统的均流技术主要是采用模拟技术实现,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易受环境影响以及抗干扰能力差等缺点。随着近些年数字控制方法在电源技术上应用,更为先进的均流技术应运而生。相比而言,数字控制技术更易于改变均流控制策略,便于实现电源的通信和监控等。

从总体上来说,传统的均流技术可以分为两类:(1)有源均流法[9];(2)输出阻抗法[1]。 输出阻抗法包括特性下垂法、斜率法等;有源均流技术是通过检测各相的输出电流,判断其不均流程度,用该信号去改变直流输出电压的给定值或者反馈量,从而调节模块的输出电压,达到均流的目的。有源均流法按照均流线的选择又可细分为主从控制法、平均电流均流法、最大电流均流法以及外部控制器法等,它们各自有其优缺点和适用场合[1-8]。

在有源均流法中,无论均流线如何选择,检测各相的输出电流是关键一步。众所周知,电流的检测往往存在着检测精度低、费用高等不足。在文献[4]中提到了一种使用精确的DPWM实现均流,而不采用电流传感器的方法,但该方法在各相电流彼此差别不大的时候,效果满意;文献[5]又对其进行改进,提出了一种注入数字小信号从而计算电流的方法,并通过对占空比的补偿来实现均流。本文对文献[5]中采用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充分考虑到数字控制中的特殊性,如DPWM/ADC的精度和分辨率、死区时间、理论与有效占空比的差异、极限环震荡等问题对均流性能的影响,并对两相并联BUCK变换器电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含均流控制的两相并联BUCK变换器结构如图1所示,在图1中采用Q1L(或Q2L)同步整流取代续流二极管,以实现低压大电流输出。

图1 含均流控制的并联BUCK变换器结构图

在图1中,电压控制器产生数字化的占空比信号d,保证精确的输出电压;均流控制器产生一组占空比信号Δd1和Δd2对d进行校正,实现电流平衡。在开关管上实际的占空比表示为d1有效和d2有效,若给定理论的占空比d1=d2=d,则d1有效和d2有效之间的差Δd有效是导致电流不均的根本原因。

本文介绍了不采用电流传感器来实现均流的方法,并在第二节中详细分析了产生失配的主要来源和影响;在第三节中,具体分析了有效占空比失配的分析和补偿方法;阻抗失配的分析和补偿方法,在第四节中进行了详细讨论;在第五节中,针对本文所提出的补偿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

2 有效占空比和阻抗失配对电路的影响

两相并联BUCK变换器电路的直流等效模型如图2所示。图2中电阻R1和R2代表各相电路的直流等效电阻,包括MOS管的导通电阻、电感L的直流等效阻抗以及PCB上的线路阻抗等。图2中假设DPWM的给定占空比信号为d1和d2,而实际作用在MOS管上的占空比为d1有效和d2有效。

在完全理想的情况下,若理论占空比d1=d2,则每相的电感电流I1=I2。但事实上若按照相同的占空比d输出,电路中各种失配问题会导致两相电流的不平衡。所以,在实际情况下,若要实现电流平衡,则d1与d2不相等,也就是说要对其中一相进行补偿 dx=d+Δd。

失配问题的数字解决方法,以及Δd的分析和计算方法,将在接下来的章节中分别进行讨论。

图2 两相BUCK变换器电路的直流等效模型

3 对有效占空比失配的估计和补偿

在数字控制器中,DPWM可以产生非常精确的驱动信号(如TMS320F2812中,DPWM的最小精度可达6.67 ns)。高精度、高分辨率的DPWM,是本文实现均流的先决条件。相对于其它均流技术,它有着相对较好的均流性能,而且能保证较高的效率[4]。在本文中采用Q1L(或Q2L)同步整流取代续流二极管。占空比的有效值定义为MOS管节点平均电压和输入电压的比值。d1有效与d2有效可以表示为:

在实际电路中,有效占空比失配是由驱动电路结构差异和MOS管自身特性造成的。

从表达式(1)可以看出,d1有效、d2有效与 I和 R 都有关系。在对有效占空比失配进行分析和补偿时,假设死区时间失配可以忽略,对有效占空比失配的补偿可以通过在空载(IO=0)状态下,分别导通两相获得。如图3所示,分别导通第一相和第二相得到占空比d1_空载和d2_空载。当第一相导通,第二相关断时,电压控制器根据参考电压产生占空比d1_空载,则作用在电路中的实际占空比d1有效和输出电压Vo的关系可表示为 d1有效·Vg=Vo。同样,当第一相关断,第二相导通的时候,可以得到d2有效·Vg=Vo。 若 d1有效=d2有效, 则 d1_空载和d2_空载的恒定差值Δd无负载可以反映MOS管和驱动电路产生的有效占空比失配值。在数字控制器中,d1_空载和d2_空载的值可以精确获得,因此在第二相导通时,通过增加一个恒定的差值Δd空载便可以消除有效占空比失配问题。

图3 有效占空比失配估计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验中,采用2 KΩ恒定阻值作为负载。此时电流I很小,在R1和R2上的压降I1R1和I2R2相对于Vo可忽略不计。此时,可以近似认为 d1_有效≈d2_有效,Δd=d1-d2可以用来作为有效占空比失配的补偿

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保持输出电压(1.5 V)不变,分别导通一、二两相,取50个采样点进行比较。

图4 补偿前后电流的比较

未补偿时,两相的脉宽时间差(功率开关管导通时间)达到 102 ns,电流差值为 50 mA;Io很小时,在第二相增加补偿量Δ d后,电流差在无负载情况下迅速减小到2 mA;但在Io很大时,虽然补偿了Δ d,但脉宽时间差和两相电流差仍然不是很理想,这是由于Io较大时,负载的失配是不能被忽视的,如表1所示。负载失配的分析和补偿方法,将在下一节中进行详细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对有效占空比失配值估计和补偿的精度取决于DPWM和ADC的分辨率。在实验中,输出电压Vo保持恒定(1.5 V),工作频率为100 kHz。

表1 补偿前后占空比和电流的比较

4 对阻抗失配的估计与补偿

从图2可以看出,两相间电流的失配问题与占空比和阻抗失配都有关系。利用第三节的结论,这里假设占空比的失配问题已经得到补偿。为简化起见,d1=d1有效,d2=d2有效。 从图 2 可以看出,R1和 R2分别表示各相的等效直流电阻,包括MOS管的导通阻抗,电感的等效直流阻抗,以及PCB的上的线路阻抗等。从分析可知,R1和R2随着工作状况非线性变化,这就给补偿阻抗失配问题造成了难度。假设输入电压恒定(9 V),实际工作占空比与理论值(Vo/Vg)相近,那么R1和R2可近似认为是一个常量。若R1与R2存在失配,则两相的电流值可分别表示为:

若要保证两相间实现均流,需保证:

设 d2=d1+Δd,

则:

由式(5)可以看出,所要补偿的Δd与R2/R1的比值和d1有关系。在有源均流法中,Δd是通过分别测量两相电流,然后与电流参考值进行比较,最后通过电流反馈电路获得的。根据式(5)的思想,以及数字控制中高精度的DPWM和AD转换器的使用,为Δd的获得找到了新的方法,从而改善了传统均流中对电流传感器精度的依赖,且减小了成本。那么,下一步要解决的任务就是要确定R2/R1的值。

如图5所示,在恒定占空比D的前提下为第一相的占空比增加一个小的扰动信号Δd1,然后利用电压控制闭环得到第二相占空比D+Δd2。

图5 给定扰动下的两相BUCK变换器电路

根据图2和式(2),电流的变化量表示为:

假设负载电流保持恒定,且增加的扰动值不影响输出电压的变化(ΔVO=0),则:

从式 (7)中,两相等效阻抗R2/R1的值可以由Δd2/Δd1来获得。也就是说,等效阻抗比值可以通过在第一相中增加扰动信号,随后在第二相中测量扰动信号的变化,最后计算比值得到。在实际情况中,第二相达到稳定的时间由电压闭环控制器的控制带宽决定。增加扰动后,取100个采样点观察两相电流的变化,如图6所示。

图6 扰动前后各相电流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在增加扰动时,要权衡其信号大小和阻抗失配补偿精度的关系,所增加扰动值应该不影响电流正常的均流性能和输出电压的稳定;但是若增加扰动太小,在有限的DPWM精度情况下,得到的失配补偿精度会比较差。

在通过式(7)可以得到等效阻抗的比值后,Δd便可对第二相进行补偿。在数字控制器中,Δd可以图7来实现。

图7 增加占空比扰动过程的实现

图7中,In1~3为3个输入端,out1为输出端。d1为空载(IO≈0)时理论的占空比。Δdref由式(5)获得,并与d2-d1进行比较,构成负反馈控制环。其中,积分控制器以减小静态误差;饱和环节用来保证补偿控制的速度慢于电压控制的速度,因为整个补偿控制过程和Δdref的获得都是在稳态下进行,饱和环节的设置就避免了在瞬态时动作。

补偿后,两相电流如图8所示:

图8 阻抗失配补偿后的两相电流

实验表明,经过阻抗失配补偿后,在IO=1.5 A时,两相电流差<6 mA,与未补偿时的ΔI=34 mA相比,均流性能极大的提高。

5 实验结果

本次实验,采用TI的TMS32F2812实验平台,运用Matlab仿真得到PID电压闭环控制参数。系统工作频率为100 kHz,12位的AD变换器。可以看出,经过简单的有效占空比失配补偿后,轻载时电流均流效果很好。但是随着负载电流的较大时,均流效果变差。然而,再经过负载失配补偿后,效果得到很大的改善。

为了验证这一方法,人为的在第一相中增加2.5 Ω的电阻,以加大失配程度。补偿前后的电流如图9所示。

结果发现,即使在两相失配相差很大时,经过补偿后,均流效果依然显著。

图9 增大失配时补偿前后的电流

6 结论

本文介绍了一种无电流传感器实现均流的方法,并将这一方法应用在两相并联BUCK变换器电路中进行验证。通过增加Δd的方法来消除占空比和阻抗失配,从而对占空比进行实时校正,来实现两相的电流完全一致。本次实验采用9 V输入,1.5 V输出,输出电流为1.5 A。

[1]胡雪莲,王雷,陈新.基于CAN总线的并联DC-DC变换器数字均流技术[J].电力电子技术,2007,41(3):67-70.

[2]刘胜利.现代高频开关电源实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3]李爱文.现代通信基础开关电源的原理和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A V Peterchev,J Xiao and S R Sanders.Architecture and IC implementation of a digital VRM controller.IEEE Trans.Power Electron.,2003,18(1):356-364.

[5]R F Foley,R C Kavanagh,W P Marnane,M G Egan.Sensorless Current-Sharing in Multiphase Power Converters.in Proc.IEEE Workshop Comput.Power Electron.,2006,117-122.

[6]孟丽婵,方宇,邢岩.BoostPFC变换器并联系统均流控制技术[J].电力电子技术,2007,41(2)7-9.

[7]陈又新,高大庆,唐勇,王进军.基于新均流技术的多相同步整流电源研究 [J].电力电子技术,2009,43(9):28-30.

[8]于玮,马奎安,徐德鸿.基于平均功率的UPS并联系统均流设计[J].电力电子技术,2009,43(5):48-50.

[9]Wei Du,Iu H H C,Weiyi Wang,Wang C.Model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digitally controlled multiphase DC-DC converter.Proceedings of the 2009 Australasian Universities Power Engineering Conference (AUPEC 2009),p6 pp.,2009.

猜你喜欢

失配相电流并联
基于无差拍电流预测控制的PMSM电感失配研究
基于过采样相电流重构相位误差抑制方法
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轮毂电机控制器相电流重构方法
基于特征分解的方位向多通道SAR相位失配校正方法
审批由“串联”改“并联”好在哪里?
并联型APF中SVPWM的零矢量分配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残留应变对晶格失配太阳电池设计的影响
交错采样技术中的失配误差建模与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