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学专业临床阶段考试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011-02-27李洪霞张凤仁赵扬郭辉张东
李洪霞,张凤仁,赵扬,郭辉,张东
考试是大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教育评价的有力工具,也是大家普遍认同的比较公正的测量手段[1]。为了充分发挥其对教学的导向作用,引导教师积极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提高临床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首都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自2001年建立康复治疗学专业,即开始积极探索临床各阶段教学的考试模式与方法。通过多年的考试实践和不断改革,逐步建立了专业课系列试题库,形成了多种见习考试方法和毕业实习综合考评模式,对规范该专业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建立专业课系列试题库,尽快满足教学需要
1.1 试题库建设的必要性 自2001年教育部设立康复治疗学专业以来,国内许多高校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然而,该专业试题库建设仍是一个空白。面对新专业,教师缺乏考试经验、缺少考试资料,每次考试只能是临时出题,对命题缺乏深入研究,命题的主观性和随意性较大,试题的科学性、规范性不足。因此,为了推动该专业快速发展,确保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尽快建立专业课系列试题库。
1.2 组织开展试题库建设 我院的康复治疗学专业于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其建设成果之一就是构建专业课系列试题库。为了确保试题库质量,积极开展建设工作,包括组织教师命题培训、确定试题参数、制作试题卡、组织命题和专家审题、进行试题录入、建立计算机试题库系统等。经过一年的努力,建立了15门专业课程、共计约10000题的试题库[2]。
1.3 试题库的应用 专业课程系列试题库的建立既填补了国内空白,也充分满足了教学需求。它既方便教师教学,也利于学生学习,同时也有助于实现教考分离。学生可以利用试题库平台进行平时练习和模拟考试,教师则可以完成对学生的期中、期末等各类考试。通过试题库进行的理论考试,可以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应用多种见习考试方法,加强学生临床能力培养
2.1 确定见习考核内容 课程设置是为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不同课程具有不同的内容特点。因此,只有以课程教学目标为依据,结合课程性质和特点,科学设计考核内容和形式,才能准确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我院根据课程特点,确定了物理疗法(PT)评定学和作业疗法(OT)评定学等10门课程的见习考核内容、考核项目和评分标准,并应用于每届学生的见习考核中。
2.2 应用多种见习考试方法 ①“技能操作+口试”考试法。该方法要求设计一系列操作考核题目,学生通过抽签进行选题,监考老师结合学生操作提问,如 PT评定学、OT评定学和运动学触诊见习考试均采用此方法。该方法能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②“病例分析”考试法。该方法要求准备好若干病例题目,学生通过抽签选取病例,面向主考教师回答问题,并进行治疗操作,如临床作业疗法学和临床运动疗法学课程采用了此方法,其主要考查学生的临床分析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储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③“综述+科研申请”考试法。该方法要求教师设计一些题目,学生选择其一撰写文献综述和科研申请,其主要考查学生的文献检索和信息处理能力以及科研素质,我院的 PT研究和OT研究课程均采用了此方法。④“设计制作”考试法。该方法要求学生独自设计制作完成每项见习内容的作品,教师根据作品质量判定成绩,基础作业学课程应用了该考试方法,它有助于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⑤“实验报告”考试法。该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完成每次见习实验内容,课后撰写实验报告,教师对实习报告进行评分,运动学课程运用了该方法,其优点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3 结合理论和见习考核,对课程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一般都分为理论授课和见习教学两部分。因此,对学生学习的成绩评定既要体现终结性,也要反映过程性;既要包括期中、期末理论考核成绩,也要计算实验报告、作品或操作考试成绩,同时还兼顾学生平时学习态度和表现,确保充分地、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我院主要专业课程的成绩评定见表1。
表1 部分专业课程成绩评定表
4 加强毕业实习考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4.1 规划和确定考核内容 毕业实习考核以培养学生创新和临床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不断进行探索与改革[3]。多年来,经过我院师生的共同努力,建立了临床轮转考核、实习报告撰写与发表考核、毕业论文研究与发表考核三大体系。其中,临床轮转考核重点考查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它分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和平时表现考核三部分,该考核由各科室组织完成,通常在学生出科前进行。实习报告撰写与发表考核重点考查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该考核是指学生在PT或OT科完成某一实习任务如脑瘫康复后,要独立撰写实习报告,教研室组织该组学生进行集中发表,专家进行现场提问和评分。毕业论文研究与答辩考核重点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该考核包括开题报告、中期汇报和论文答辩三部分内容,每项考核均统一组织进行。
表2 毕业实习成绩评定
4.2 制定考核评分标准 为了规范考核工作,保证成绩评定准确、客观和公平,我院制定了各类考核的评分标准:①临床轮转考核评分表:包括服务态度与工作表现(20分)、医学文案(15分)、技术操作能力(20分)、学习能力(15分)和出科考试(30分),以及对应的考核内容。②实习报告书写与发表评分表:包括报告书写(65分)、报告陈述(10分)、幻灯片制作(10分)、答辩(15分),以及详细的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③毕业论文答辩评分表:包括论文选题(10分)、国内外研究动态的了解程度(5分)、研究方法(25分)、临床应用价值(15分)、学术水平(5分)、写作能力(20分)和答辩能力(20分)。
4.3 进行成绩评定 毕业实习的成绩评定包括两大部分:一是生产实习成绩,二是毕业设计成绩。该阶段的考核结果重点反映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成绩构成见表2。
5 考核结果与分析
随着康复治疗学专业临床各阶段考试工作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完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逐渐提高。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的达到教学大纲要求,基础知识扎实,具备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一定的创新精神。但是,离“准”治疗师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一是结合临床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不足,思考问题不全面,抓不住重点;二是临床操作存在不规范、不熟练、手法不到位、顺序不正确等;三是科研训练选题不当(题目过大或与临床结合不紧密)、研究不深入、病例数不足等问题。
康复治疗学专业临床阶段考核体系的构建主要是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要求设计的,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康复治疗理论知识、基本技术、临床思维与科研训练的情况。各阶段的考核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规范和完善考试内容和形式,使其真正成为集客观性、可靠性与有效性为一体的教学测试方法,是促进该专业发展的需要,也是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和重点。
[1]郁松,徐大刚,丁文龙.改革考试方法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23-24.
[2]李洪霞,张凤仁.康复治疗学专业系列试题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10):995-996.
[3]李文辉,秦继勇,李康明,等.医科院校创新的毕业实习考核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