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扁舞丹青》与《高山流水》:关于舞蹈中身体表演过程与音乐关系的再讨论

2011-02-27谭桂琴

艺术评论 2011年4期
关键词:高山流水丹青意蕴

谭桂琴

古筝曲《高山流水》

舞蹈《扇舞丹青》

舞蹈与音乐的关系源远流长。当她们同为一体作为古代的乐舞时,除了先秦时有关于舞蹈与音乐关系的探讨的记载,文献中极少见到关于音乐与舞蹈关系分歧的讨论;当这对孪生姊妹从乐舞中脱胎并分别作为现代文明的精神产品后,二者的关系就显得有些微妙或复杂,分别从事舞蹈和音乐的专业工作者,在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对这种关系进行着孜孜不倦的探索。仅通过搜索中国期刊截止到2010年10月15日的全文数据库就可以看到,以音乐与舞蹈关系为题的文章105篇,涉及音乐与舞蹈关系的文章有253篇。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一场关于音乐与舞蹈关系的大讨论持续了竟达四年之久。当年参与有关论争的文论有几十篇,其中不乏舞蹈界、音乐界的著名专家、学者。2003年,署名鸿昀的一篇文章《舞蹈本体意识的凸显——新时期舞蹈与音乐关系论争概观》,对这场舞蹈与音乐关系的论争进行了综合性的梳理,将论争中的观点概括分为三种:其一,“音乐灵魂说”,即“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其二,“舞蹈主体说”,强调舞蹈的生命在舞蹈之中,甚至矫枉过正地认为“舞蹈的灵魂应存在于舞蹈自身”;其三,“综合统一说”,即“舞蹈是一种综合性的表现艺术”。音乐、舞蹈的共性——时间、力度、节奏作为两者结合的基础;音乐、舞蹈各自的个性——“无形”与“无声”,又作为两者结合的媒介弥补了彼此的不足。[1]

笔者认为,舞蹈是身体表演过程与音乐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在舞蹈艺术中,身体表演过程与音乐的视听融合度的高低,相当程度地决定了舞蹈作品的创作与表演水平。一般讲,身体表演与音乐的融合度越高,舞蹈作品给人的感染力就越强。2002年第一届全国电视舞蹈大赛民族舞金奖的作品《扇舞丹青》,是一部以古琴曲《高山流水》作为其舞蹈音乐的当代古典舞蹈作品。本文探讨的就是这部作品中舞蹈与音乐的关系问题,即舞蹈艺术中身体表演过程与音乐的融合度。

一、关于舞蹈《扇舞丹青》的评论

有关舞蹈《扇舞丹青》的评论,也大体分为三种情况。其一,是对该舞蹈给予充分肯定性的评价。比如,金浩在《浅谈<扇舞丹青>中的文化意蕴》一文中,对该舞蹈作如下评价:《扇舞丹青》做到了“传统意蕴与现代意识结合”、“传统民族精神与现代技法的结合”。他认为,“舞者直抒内心情感、聊写胸中逸气”,其手中的扇几乎囊括了舞扇的各种技法,并且把扇完全化作了肢体语言的表现部分,成为一种情感符号。在整个舞蹈过程中,舞者的举手投足都挥舞得潇潇洒洒,让人体味出古人常讲的“气韵生动”的深刻含义。[2]

其二,有关电视舞蹈《扇舞丹青》的评论。高鑫、王释以大量篇幅对电视导演在舞蹈电视中将舞蹈、绘画与音乐进行综合性艺术处理的效果,给予高度评价。[3]孟秋认为,电视作品《扇舞丹青》的成功,最重要的就在于它将多种中国传统艺术成功地在电视中融会贯通为一体。而这首先是因为编导掌握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线性艺术的特点:舞蹈者的作用之一是对许多水墨画的元素进行线性的贯穿。它是屏幕上水墨静物的联系者、组织者。因此说,是“扇的舞”舞出了“丹青”,又由于音乐选择了筝的独奏,摈弃了加入配器、和声的改良民乐,这样,听觉上的单向流动就与视觉上的线性流动统一起来,同时画面选择了水墨画与民族舞在虚拟空间中的统一。[4]

其三,关于《扇舞丹青》的批评意见。舞蹈评论家鲜于开选对《扇舞丹青》持有截然不同的态度。他认为,《扇舞丹青》是当代舞创作中“消化不良”造成的创作观念的混乱。他写道,“一个古装小家碧玉式的少女,手持一把红折扇,委婉悠闲展扇而舞,确也要几分古典韵味。忽然,只见她唰唰唰直来直去撕拉折扇而舞,身法与体态判若两人,时而又出现小花旦步履,时而又辗转腾挪……一直到底,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是却看到了一个往昔小家碧玉的形象和一个现代热力四射的辣妹形象,并不有机地搅和……”[5]

二、关于古筝曲《高山流水》的考证

史书《吕氏春秋》最早记有古琴曲《高山流水》,其中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经典故事,被人们传颂,流芳百世。曲名《高山流水》也成为各种器乐曲命名的典范。此外,这一经典故事也时常被作为中国音乐理论研究中关于音乐能表达一定内容的实例。另一方面,也常会有人把古琴曲《高山流水》与古筝曲《高山流水》的表现内容混为一谈,甚至误解为二者是一首曲。其实,古琴版本与古筝版本的《高山流水》没有必然的关系。古琴音乐主要在古代文人中流传,古琴曲《高山流水》是我国古曲文献的代表作,是表现古代文人雅士“巍巍乎志在高山,潺潺乎志在流水”的高雅情操的经典作品;古筝这件乐器虽与古琴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古筝曲更多在民间得到保存和发展,古筝曲《高山流水》是根据民间音乐曲牌、小合奏曲或其他古筝曲逐渐演变和改编而来。而且,也有河南、浙江、山东流传的三种异曲同名的乐曲。

据何宝泉、孙文妍考证:这三首不同的《高山流水》,都是从板体上承袭了传统的老六板、老八板的变体,取材于民间乐曲、戏曲、板头曲,各地方筝艺流派酌其不同的地域及依托的乐种各异而演变得情趣多样,风格各异,由于在旋律线上将八板体标题性器乐曲千变万化,以致已很难听到《老六板》的原形曲调而只保留了它的曲式结构。[6]

据山东古筝曲《高山流水》传人之一高自成口述,“此曲是山东大板套曲(小套曲)里‘琴韵’、‘风摆翠竹’、‘夜静变铃’、‘书韵’四首琴曲连缀而成”,后经高自成改编命名为《高山流水》,其中,删去了‘书韵’一段,并加入一些流水的模拟片段。同时,将三段的小标题改成“小溪流水”、“风摆翠竹”、“高山流水”。[7]

研究者一般认为,经过改编的浙江筝曲《高山流水》虽然保持其素雅、清淡的格调,但在表现“高山流水”的情景方面相对突出。乐曲的前半部分曲情平稳淡雅,旋律似绵绵不断的音流,音调柔和抒情。采用按滑与上、下行刮奏相结合,又运用古琴滚拂的技法模拟“流水”的形态和音响。此外,还通过特定技法的声响效果,模拟古琴浑厚古朴的音色与音响,似显示“高山”的雄伟气势。

三、舞蹈《扇舞丹青》中身体表现过程与音乐的融合度

什么是舞蹈中音乐与动作的融合度呢?笔者认为,舞蹈中身体表现过程与音乐的融合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律动、形象、意蕴。也就是说,一部好的舞蹈作品,其身体表演过程和音乐二者在律动、形象、意蕴这三个方面应该是视听互补,追求珠联璧合的艺术境界。在一部舞蹈作品中,音乐与身体表现过程相辅相成,二者在律动、形象和意蕴方面联系越密切,身体表现过程与音乐的融合度就越高。

这里所说的律动及其融合度,主要指舞蹈中身体表现过程中的身法和动律,与音乐中的节拍节奏特点、旋律的句法以及线条起伏等,在视听互补方面所达到的和谐美感。《扇舞丹青》是当代创作的中国古典舞作品。与传统古典舞的主要差别是,当代古典舞更注重舞蹈的身法和韵律,就是“身韵”。它强调“拧、倾、圆、曲”的体态动势和“动中有静”、“线中有点”、“弹性节奏”等审美特征。金浩认为,《扇舞丹青》通过动作的舒扬、闪凝、蓄发、断续等手段,释放着“逸气”个性化表演情怀,体现出了像书法中那种一气呵成、势如破竹的动律美感。[8]我们认为,舞蹈《扇舞丹青》身体表现过程的节奏、动势、点线和幅度,与音乐《高山流水》的节奏、句法、音型和旋律起伏,在快慢、疏密、张弛等变化中均显得十分吻合。很显然,编导及表演者在此确实下了一番工夫。

关于形象与意蕴。身体表现过程与音乐除了在律动方面相吻合外,更重要的是舞蹈中形象与意蕴方面的视听互补。舞蹈大师吴晓邦先生曾说过,“舞蹈是一种综合性的表现艺术”,它不仅“需要用音乐去表现舞蹈进行中的速度、力度、量度、幅度等”,而且要“突出表现人物气质上的刚柔粗细、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舞蹈依靠听觉上的时间感去表现人物的情感和进行形象的塑造。”[9]《扇舞丹青》的前半部分,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背景展示出朦朦胧胧的云雾山中一轮若隐若现的圆月……;典雅、幽静、柔和、舒缓的音乐与动作,富有诗意的电视“音舞画”令人十分惬意,瞬间把观众引入某种深邃、美妙的意境之中。的确,经过电视镜头切换的背景中的几幅淡淡的水墨画,配以“高山流水”的古筝曲,可令人浮想联翩。因为“中国绘画的景愈藏而境愈大、意愈深”,而“‘高山流水’标题的意象具有较宽泛的适应性:沉稳、持重与挺拔、峥嵘相关,奔放、激越与浩浩、滔滔相连,都能引起‘高山流水’的联想。”[10]或者欣赏者会产生出其他的某种深邃意境和中国艺术神韵的体验。遗憾的是,越往后看,越觉得舞者与音乐、绘画的关系逐渐疏远。除了尾声部分,在舞蹈的后续表演中,人物的表情、神态和动作,似乎与音画中的形象和意境不是很协调,也较少使人产生触景生情的心境。或者说采用山东筝曲中“小溪流水”、“风摆翠竹”的音乐段落,配以文雅(女)书生或小家碧玉形象的柔美、舒展及洒脱的舞姿,也许更贴切些。而古筝鲜明的抑扬顿挫与密集华彩音型的演奏,刚柔相济、铿锵深沉的音乐表现,除了可能会产生类似“高山流水”的自然景象之联想,也许更容易与刚柔相济的能体现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精神内涵的太极拳表演相配合。

总之,笔者认为,就舞蹈中身体表现过程与音乐的融合度而言,《扇舞丹青》选择古筝曲《高山流水》与之相和,使这部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比如,舞蹈者的扮相与神态或者说形象的塑造,显得不尽如人意;舞蹈动作柔韧、洒脱有余而刚健、稳重不足,尽管《扇舞丹青》的形与神有书法、武功的影响。假设《高山流水》和的不是《扇舞丹青》,而是“扇舞太极”或“剑舞太极”的话,有可能音乐与身体表现过程的融合度会更高些。舞者和观赏者也许不仅可以感受到“高山”、“流水”意象的表现,甚至还可以感觉到乐曲中所体现的“按音取韵”这一古筝的灵魂和“以韵补声”的古筝乐之精髓[11],进而领悟到中华艺术之朴素而深邃的意蕴,领略到“扇舞太极”或“剑舞太极”的真正神韵。

注释:

[1][9]鸿昀:《舞蹈本体意识的凸显—新时期舞蹈与音乐关系论争概观》,《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年第Z1期。

[2][8]金浩:《浅谈<扇舞丹青>中的文化意蕴》,《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3]高鑫、王释:《从<梦>到<扇舞丹青>》,《舞蹈》2002年第8期。

[4]孟秋:《传统艺术的融会贯通—评电视舞蹈扇舞丹青》,《电视研究》2002年第8期。

[5]鲜于开选:《舞蹈评论二题》,《中国舞蹈艺术》(第一辑)(于平主编),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第133页。

[6]何宝泉、孙文妍:《古筝曲<高山流水>考》,《人民音乐》2001年第3期。

[7]魏军:《山东古筝名曲<高山流水>析解》,《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10]张珊:《一流九派 异曲同工》,《音乐研究》2001年第2期。

[11]高百坚:《以韵补声刍议》,《中国音乐》2002年第2期。

猜你喜欢

高山流水丹青意蕴
人工智能的存在论意蕴
细心观世界,童心写丹青(1)
论诺里斯《章鱼》中的地图意蕴
论《红楼梦》的“错位”叙述及意蕴
小荷露笔尖 泼墨弄丹青
高山流水遇知音
“丹青献礼”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美术展
“宝钗扑蝶”意蕴新探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