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科病治疗中外治法的运用分析

2011-02-21卢通

中外医疗 2011年2期
关键词:妇科病外治法妇科

卢通

(浙江省义乌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浙江义乌 322002)

妇科病治疗中外治法的运用分析

卢通

(浙江省义乌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 浙江义乌 322002)

本文介绍了中医妇科外治法简史,阐述了几种常用的妇科病外治法和临床运用体会,供大家查考。

妇科 中医药疗法 外治法

外治法具有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副作用少、应用方便、操作简单等多种优点。由于妇女的特殊生理和经带胎产的特点,使妇科外治法成为治疗妇科病不可缺少的方法。

1 中医妇科外治法简史

晋及南北朝时期,妇科外治法有熏洗法、膏敷法、冲洗法、热熨法、纳入法、穴位敷贴法。隋唐时期,脐疗已受到足够重视和应用。另外还产生了诸如用浓醋渍面部治疗产后血晕以应急的方法。

晚唐的《经效产宝》记述了催生、下胞衣、治产后便难及乳肿、乳痈、乳汁自出等病的治法。特别是外敷治乳病的内容更为丰富。宋代,用“下病上取”之暗鼻、塞鼻、吹药入鼻的方法来治疗“宫冷不孕”、“倒经”、“产后衄血”、“衣不下”等病,为妇科外治自成体系奠定了基础。如《圣惠方》治乳生结核用水膏、鸡蛋清药膏、生药捣汁敷贴,《普济方》治妊娠热病护胎法。

金元时期,《东垣试效方》之“坐药龙盐膏”、“胜阴丹”、“坐药回阳丹”以治痛经。

明代,有载复方贴脐治转胞,用蓖麻子研敷足心催生,贴百会穴配合贴足心矫正胎位等。

清代,吴师机《理瀹骈文》,列出了治疗妇科各期病证的膏药19首,采用熏、熨、洗、敷等法,所治妇科病多达30余种。

2 外治法介绍

2.1 耳穴压豆法

临床上常取耳穴内分泌、皮质下为基本穴位。随症配伍:月经失调加子宫、卵巢,痛经或绝经期失眠加神门、盆腔,经行乳房胀痛加胸、乳腺或相应结节部位,心悸加心,头昏痛加枕、额部、神门。每次选单侧耳穴,用胶布将王不留行粘贴于穴位上,给予适当按压,每穴按1min以上,耳郭有结节、压痛敏感点宜多按,如痛经、经行乳房胀痛,则越痛越按。

2.2 贴敷法

痛经,临床上以实证为多见,实证中又以寒凝瘀滞为多见,治疗宗“通则不痛”之理,选用湿通芳香之“痛经散”贴穴治疗疗效满意。痛经散之主要成份为丁香、肉桂、高良姜、吴茱萸等,药物研细末拌匀,贮瓶内密封备用。月经将行或疼痛发作时,用痛经散1.5g置天枢穴、阿是穴,外贴胶布固定,隔日换药1次。使药力通过皮肤、经络迅速渗透到胞宫,起到温通胞宫冲任、活血行滞以止痛的作用。

2.3 点舌法

妊娠恶阻轻者不药而愈,严重者剧烈呕吐伤津耗液,甚至终止妊娠。自80年代以来,我院备有许多自制中成药,用得最多的是姜盐饮(生姜、食盐按8∶1比例捣汁,装入安瓿内,每支2mL),对恶阻患者不能进食,或有药物格拒者,嘱用姜盐饮滴舌面,或舌上先蘸酱油少许后,再服中药或进食,可不见呕吐。

2.4 鼻嗅法

对于严重恶阻者,用香开蒸气法,使药物通过鼻粘膜迅速吸收进入血液以发挥治疗作用。常用鲜芫荽(香菜)适量,加苏叶、藿香各3g,陈皮、砂仁各5g。煎滚后倾入壹内,将壶口对准患者鼻孔令吸其气,芳香之气入鼻能宽胸定逆、悦脾醒胃,患者顿觉舒适。此时让病人进食少许,往往便能受纳,不再呕恶。

2.5 佩香法

治疗恶阻,除了应用上述点舌法、鼻嗅法以外,可取芳香止呕安胎药物藿香梗、苏叶梗各25g切成碎末,装入布袋,佩挂于胸前,或放置于枕边。患者由于长期嗅吸芳香之气,亦有止呕之效,且能防治感冒。

2.6 熏洗法

煎药熏洗可使药液较长时间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并借助热力促使皮肤粘膜吸收,从而发挥清热除湿杀虫止痒功效。常以蛇床子散为基本方,治疗带下病、阴痒、湿疹、淋证,均有明显疗效,若带下量多色黄臭秽,加黄柏、野菊,阴痒甚加威灵仙、地肤子、白鲜皮,夹虫蚀加土槿皮、贯众。马莲湘老中医认为生首乌能清热解毒止痒,屡用于小儿湿疹有效。妇科阴痒用之同样有效。使用时,将中药先用温水浸泡30min,再煎药取汁,倾入盆中乘热先熏后坐浴,每日1~2次,经期停用。

3.7 纳药法

本院自制中成药青云散,主要成份为青黛、冰片治疗阴道炎,据统计有效率90%以上。先用灭菌棉球拭净阴道及宫颈分泌物,根据病变程度,将一带尾线无菌棉球蘸饱药粉,纳于宫颈炎症剖面及阴道内,1d1次,7d为1个疗程。为方便病人,现该药套腔囊,患者每晚坐浴后用胶囊2粒纳入阴道内,或加甲硝唑片1~2粒纳阴道。起到清热燥湿止带止痒作用。

3 临床体会

(1)熏洗坐浴方中诸药均有清热解毒、杀虫止痒功效。现代研究证明这类中药对多种细菌、真菌、滴虫、病毒均有明确抑制作用,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抗菌谱覆盖面广,增强了疗效。中草药煎汤熏洗利用热熏蒸浸泡作用,使局部毛细血管及毛孔扩张,利用药物作用直达病所。(2)阴道纳药方中诸药有清热止血、生肌敛疮功效,诸药共研细末易于局部组织吸收,增加了疗效。(3)盆腔子宫附件与直肠邻近,直肠给药其有成份经直肠黏膜吸收,通过直肠静脉与肛门静脉经髂内静脉进入下腔静脉,直接作用于盆腔病变组织,局部药物浓度高,故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药物保留灌肠对盆腔炎症瘀血有显著改善作用。(4)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且脐下无脂肪组织,故渗透性较强。药物分子易于透过脐部表皮迅速弥散入血循环全身。中医认为督、任、冲脉同出于胞中,一源三歧,脐部神阙穴可通调经络,故以温经止痛药物制成药饼贴脐可迅速止痛。(5)穴位敷贴使药物通过局部皮肤直接渗透吸收,经穴位经络传导,使药物发挥整体调节作用,调节体阴阳平衡,可以治疗围绝经期潮热盗汗诸症。

[1]张树生.古今中药外治真传[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1.

[2]朱兰英.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80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1,17(7):16.

R782.4

A

1674-0742(2011)01(b)-0146-01

2010-12-05

猜你喜欢

妇科病外治法妇科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常见妇科病的治疗和预防保健措施研究
中医外治法应对早期麦粒肿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上海市浦东新区潍坊社区妇科病查治回顾性分析
中医外治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27例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外治法对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