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军校大学生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11-02-21熊艳刘国福
熊艳 刘国福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长沙 410073
初探军校大学生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熊艳 刘国福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长沙 410073
本科毕业设计作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对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军校大学生本科毕业设计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联系实际,就如何提高本科毕业设计的质量提出几点相应的解决措施。
军校;本科毕业设计;解决措施
本科毕业设计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阶段,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员理论研究水平和创新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使学员获得本专业必需的基本训练,培养学员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规范毕业设计工作,不断提升本科学员毕业设计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新一轮学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制定《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管理规定》,从基本要求、管理职责、命题、选题和开题、指导和检查、保密审查、评阅、答辩及成绩评定、文档管理及其他等方面对本科毕业设计工作进行详细规定。
为贯彻落实该规定中的各项内容,笔者依据多年从事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经验,结合对本科毕业生的调查访问,对以前毕业设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总结,就如何提高军校大学生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提出几点解决措施,供同行借鉴和参考。
1 毕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员对毕业设计重视不够
在军队院校中除了少数考研和保研的学员,大多数学员统一分配工作单位,毕业设计结果对工作分配没有什么影响。部分学员抱着只要能合格就行的态度,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状态;还有部分学员撰写论文的态度不够认真。毕业论文的撰写是用书面形式来表达设计成果,是工程设计的系统总结和记录。由翻阅论文评阅表可以发现,大多数论文在结构与逻辑性上完成得都不错,但是在文字通顺和图表的绘制上却很有欠缺,有的甚至出现图表编排混乱的错误。即使评阅教师明确指出此类不足,仍然有学员听之任之,等到最后定稿时依然没有修改好。
1.2 学员自我规划性的缺乏
毕业设计期间军校学员虽然不必像地方院校学生忙于找工作,但经常性的军事训练以及参加队部活动同样占用他们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多数指导教员因科研任务繁重需经常出差,对学员的毕业设计指导造成一定的困扰。这两方面的因素造成学员和指导教员之间相互沟通的不便。而对于大多数都是第一次从事课题研究、第一次撰写毕业论文的学员来说,如若缺乏教员的具体指导,他们将无法明确把握论文的任务和开展步骤,甚至于如何入手都不清楚。加之毕业设计着手过程中的具体困难,这就导致部分学员对毕业设计缺乏自己的规划目标。
1.3 完成任务有难度
一方面是学员接受能力有差别。在军校中学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在毕业设计着手过程中的具体困难和惰性心理,使部分学员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比如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学员由技术类、合训类和战士类等组成,他们在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与新事物接受方面的能力的确存在差别。尽管选题内容的专业性得到院系的审查,但选题的梯度性却缺乏考虑。同难度和同审核标准对战士学员及其指导教员来说,要将毕业设计完成好是相对比较困难的。
另一方面是有的指导教员选取的外文资料难度过大,篇幅过长,导致部分学员直接采取工具软件进行翻译。部分英语水平较弱的学员花费在翻译上的时间几乎占总毕业设计时间的一半。
2 应对措施
2.1 激发学员设计兴趣
首先要做好学员的思想教育工作,让他们对毕业设计有正确的认识,并清楚地意识到作为一名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毕业设计对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其次是在选题上下工夫,在选题内容上要突出实用性和专业性的结合。毕业生将直接面临部队工作,如果毕业设计的选题能紧贴部队实际,具体到部队的实际应用,使学员通过毕业设计获得的能力可以直接应用于以后的工作之中,那么学员将有更大的动力激发自身的创造力与潜力,积极努力完成好毕业设计[1]。
与此同时,平时多组织一些设计创新大赛,设立一些小奖励,培养提升学员的兴趣爱好,让设计的思想提前大众化。比如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开展的机器人大赛、虚拟仪器设计大赛等都获得很大的积极反响。
2.2 加强相互联系与沟通,提高指导效率
在毕业设计进行阶段,要加强教研室、学员队与学员三者间的相互联系与沟通。在交流方面,学员队与教研室之间应该有相互的沟通与合理安排,避免学员在接受毕业设计指导与训练时间上的冲突;学员与学员之间也应当有密切联系与交流,互相了解其设计进展动态,共同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譬如本校有多个园区,在学员园区间来回不是很便利的情况下,对于有关毕业设计的通知和注意事项可相互转达,同时教研室材料文档的上交可轮流指派代表负责。在最后论文格式、预答辩试讲阶段也可相互批评指正,共同提高。
2.3 教学管理单位明确设计要求,指导教员做好引导工作
1)教学管理单位在毕业设计开始初期应明确下达论文格式,制定严格的范例。具体到封面的页面设置,文字的字体、大小、格式以及段落设置等,并将与往年不同之处特别指出来。对没有带毕业设计经验的新教员要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毕业设计不仅仅是要完成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其中还要经历很多环节,比如开题、中期检查、保密审查等。而由于军校的特殊性,保密审查尤为重要。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不但会影响毕业论文最终的顺利完成,甚至有可能造成无法预想的严重后果。因此,教学单位还要严格督促教研室对毕业设计各个阶段的检查,对不符合要求的及时采取措施给予解决,确保毕业设计工作圆满完成。
2)指导教员要做好学员总体规划的指导工作,让学员对课题有一个明确清晰的思路,从而使其做到心中有数,自己积极主动着手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员应了解这样一个事实:由于缺乏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经验,部分学员对论文的撰写与开展流程并不是非常明了。所以指导教员对不同梯度的学员要定以不同的目标,在文献检索、初步方案设计以及课题详细设计等方面都要给予不同程度的指导与帮助,总的目的就是要做到引导学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主动探索、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此培养学员的学术素养[2]。指导教员还要格外慎重选择外文资料,尽量不选太难太长或是比较专业的内容,而要选择适合本科程度阅读的。
2.4 考虑采用指导教员牵头,博士研究生具体负责制
要强调的是,这种“指导教员牵头,博士研究生具体负责制”并不是简单的“学长带学弟”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指导教员要对毕业设计工作负全责,而博士研究生则要对学弟毕业设计具体的工作予以指导。在教研室本科学员与研究生之间可以较为自如地进行相互交流与沟通。在设计过程中遇到困惑,本科学员也能较为大胆明确地提出自己的疑难点,得到实时的解决。因故不能在教研室设计的学员,可以通过邮箱留言向教师或师兄师姐咨询等方式,从而解决问题。
另外,指导教员应及时了解学员毕业设计动态,定期检查学员进展进度以及工作的质量。通过让学员以总结汇报形式进行答疑,指导教员对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给予正确引导,由此,学员迅速调整研究方向与进度。总结汇报的方式又可以让学员提前熟悉答辩流程,增强口头表述能力。通过进行口头表述,学生学会如何对自己的毕业设计项目进行总结和提炼,如何在短时间内向听众解释和讲解他们的设计内容,这对他们今后的工作是非常有益的[3]。
3 结束语
军校有着地方院校不可比拟的优势。首先,军校管理制度严格,其学习氛围整体较浓厚,对本科学员采取封闭式管理,在教研室更有优异的研究生带动本科学员深入开展科研的氛围。其次,教研室为本科学员提供的工作机与上网机分地分区,这既解决保密问题,也避免出现学员自制力不够强而长时间上网等问题。另外,师资力量也较为雄厚,不仅仅是教员自身知识丰富(如笔者所在教研室,博士学位教员比例高达100%,教授、副教授职称教员比例为75%),而且师生比例较大,基本上能做到1名指导教员只负责2名左右的学员。相信在教学管理单位、教师、学员三方的共同努力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一定会不断提高,毕业设计的作用也将会发挥得淋漓尽致。
[1]高贵,何娟,周蝶飞,黄魁华.关于提高军校大学生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9)∶42-43
[2]李九生,管爱娟.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09-110
[3]王培斌.加拿大理工院校毕业设计特色[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5,1(4)∶81-82
Primary Study on Problems and Corresponding Resolutions of Graduation Project of Military Academy
Xiong Yan, Liu Guofu
As one of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courses in higher education, graduation projec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cultivate innovation tale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actualities and problems in graduation project of military academy, and gives some corresponding resolution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grades of the graduation project efficiently.
military academy; graduation project; corresponding resolutions
Author’s address College of Mechatro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China 410073
G642.477
B
1671-489X(2011)03-0057-02
10.3969/j.issn.1671-489X.2011.03.057
作者:熊艳,国防科技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文职人员,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