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基础分层式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2011-02-21顾键萍
顾键萍
丽水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浙江丽水 323000
高校计算机基础分层式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顾键萍
丽水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浙江丽水 323000
探讨如何用分层式立体化教学模式对高校不同基础的学生开设各种深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同时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亦采用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以适应当前高校学生的不同需求。
分层式教学;立体式教学;教学模式
1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
1.1 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价格的下降以及使用因特网所需费用的降低,计算机和网络正以迅猛的速度走入城乡寻常百姓的家门。作为有着高素质的高校大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在踏入高校之前就对计算机信息处理有着较多的知识积累,虽然不一定系统完整,但在一些基础软件的操作上的确知之甚多。但是,还有一部分乡村的或者落后地区的学生几乎没有使用过计算机及其网络,其计算机基础知识非常欠缺。
1.2 学校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现状
目前,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在一年级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以Windows与Office操作为主,其教学内容已被大多数大学生所掌握;在二年级开设程序设计类课程,以丽水学院为例,文科类学生开设“程序设计基础(VFP)”,理科类开设“程序设计基础(VB)”,工科类开设“程序设计基础(C)”。“大学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基础(VFP)”这二门课程正受到极大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发展不平衡,导致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距较大。由于计算机教育近几年的迅速普及,计算机基础教育已不只是大学的教育内容,中学以至于小学已在不同层面普及。但是由于不同地区经济条件的不同,计算机教育也相应地不平衡,致使大学生进校时的计算机知识差别就较大,部分发达地区、大中城市来的学生其计算机知识水平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要求,而来自偏远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不少学生几乎没用过计算机。因此,各高校面临着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问题。
2)教学目的不明确。对计算机教育的一些问题认识不明,究竟仅是方法、手段、技能训练,还是整个专业培养目标的重要部分?是专业的辅助课程,还是主干课程?这就导致教学内容更新慢,落后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发展变化;在教学要求上存在各行其是的做法,随意降低计算机基础教学培养目标的要求;等等。
3)针对文科学生是否适合开设“程序设计基础(VFP)”这门课的问题,笔者作为讲授VFP的主讲教师,在讲课中面对很多届学生,发现学生学习该课非常迷惘,大多数学生觉得作为文科学生,以后工作中不会涉及数据库编程,认为学习这门科程就只是为了应付学校考试,学完后没有任何作用,还不如学Office高级应用来的实用。事实上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文科学生学习这门课除了学习目的性不明确,没有主动性以外,学习起来也是非常的困难,毕竟文科学生以发散型联想思维能力为主,并不适合学习逻辑思维为主的需要严谨的推理与综合能力的程序课程。
4)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单一化。由于受教学条件的限制,通过对省内各高校的调查发现,目前计算机基础课教学基本存在3种方法。①多媒体教室上课加机房练习。该种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演示讲解时,学生不能同步操作,实践时间较少,熟练掌握难。②只在机房授课,讲解完后学生直接练习。该种方法相对比较合理,但由于公共必修课是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开设,学生人数多,很多学校的实验条件跟不上。③不限时间,给学生一个教学目标,然后给学生一定量的上机学习课时,学生自主学习,到期末时直接考核。该种方法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生原有的计算机水平没有要求,但也存在一个较大的缺陷,就是对学生学习自觉性有较高的要求。事实上很多学生刚跨入大学,还是习惯高中那种填鸭式教学方式,不习惯自觉自愿主动的学习方式,所以会导致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的情况出现。
5)考核目标及考核方式的单一化。计算机基础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前的考核方式有笔试、机考、笔试加机考。毫无疑问,单一的笔试不适合考核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技能掌握与否以及技能掌握的熟练程度是很难用笔试来测量的。而机考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比如:机考是采用考试系统自动抽卷,还是临时出一份试卷用同样的题目让所有学生来考试?如果用考试系统,系统的题目如何每学期及时更新及题量足够满足所有学生?如果采用单一试题,显然在上机考试完毕后作业上传时学生很容易作弊。
从以上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中可以看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如何开设与教学,才能适应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已经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2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探索
2.1 分层教学方法探讨
为了解决地区间教育差别而使得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有较大差别,教学内容难以统一问题,在课程知识难易与课程设置上需要有更多的层次,然而学校有限的师资力量又根本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因此,必须转换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从教师为主体转为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达到分层次教育的目的,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配合使用。
1)以网络教学为主体。校园网的迅速兴起与蓬勃发展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同时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拓延了教学时空和维度。因此,构建配套教学网站,将计算机基础精品网络课件、课程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录像、知识讲解、实例演示、素材、问题解答、在线交流、练习测试题库、考试模拟以及网络课程的研究、设计、开发制作等成果构建到课程教学网上,并按基础、中等、高级等不同难度划分各类资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通过浏览网站中的知识讲解模块学习课程教学内容,也可以有选择地自学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遇到疑难问题,可以通过在线交流跟同学或老师进行讨论,从而获得问题的解答;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课程中练习测试进行自我测试,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发现薄弱环节。对于教师来说,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做相应的调整与改进。教师辅导答疑时,也不用再受时空限制,只要查看网络课程中的问题解答,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既可以提高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趣味性,又可以加强学生与教师的实时交流,使学生得到最优质的教学资源,还可以方便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化、个性化学习,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按自己的基础与进度去合理安排时间与学习内容,不因教材的难易影响学习情绪,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座式教学与阶段性网络测试相结合。网络教学有着无可比拟的先进性与科学性,可是它也有着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的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教师无法控制学生的学生时间,对于一些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对教学进度一拖再拖。同样的,对该课程不感兴趣的学生,可能不会主动通过网络去自主学习。针对网络教育教师无法确定学生是否能自觉地进行课程学习,教师必须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通过讲座与阶段性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补充网络教学的不可控性,引导一部分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去自觉地完成大学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机基本技能。通过在大学一年级中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试点,发现讲座式教学与阶段性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弥补网络教学自由性、随意性太大的缺陷,以跟进式的形式从体制上弥补网络教学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不足。
讲座式教学可采用循环教学的方式,参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间隔一段时间,循环讲授高校学生必须掌握的各模块操作技能。对一些基础较差,没有能力通过网络掌握计算机基础技能的学生,可以自愿报名参加讲座;对有能力通过网络学习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的学生或自以为有能力掌握“大学计算机基础”各项技能的学生,可以直接参加阶段性考试,如果不能通过考试,则必须参加下阶段相应模块的讲座,以引导基础较弱以及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正确掌握“大学计算机基础”要求掌握的各项技能。此种方式,学校必须有较强的网络考核实力,有能力分模块进行各阶段的网络测试,才能跟得上教学进度。
2.2 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1)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与教学内容设置立体化。所谓立体式教学模式,指的是高校学生应该指据自身的专业条件与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学习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目前大学一年级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已明显滞后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要求,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日新月异,软硬件的更新更是与时俱进,学生本身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也在快速增长,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再是零起点,水涨船高,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有这种与时俱进的意识,遵循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的原则,调整并更新教学内容,组织新的课程体系,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因此,对一年级学生还可以开设网页制作、图形图像外理、多媒体制作、动画制作等实用的基础课程;对大学二年级学生,有些还可以继续开设如VB、C,有些可以更新,如VFP可以停开,代之以SQL数据库技术,再加开一些目前比较流行的编程语言课,如PB、JAVA、ASP/JSP编程等。
在调整课程设置的同时还要精选教学内容,调整、压缩陈旧和重复的内容,增加深层次应用,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各层次教学基本要求的深度和广度,设置不同档次、不同内容的课程供学生选学,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在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上由注重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2)考核方式立体化。当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和设置发生变化后,考试的方法也要作相应的变化,变笔试为上机考试,开发足够量的试题库进行自动组卷考试,以判分系统来阅卷,实现科学客观的考试。①全程化、立体化、标准化的三化考核过程。考核过程采用全程化(按时间段将各课程分为平时考核、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立体化(作业、自学、实习)、标准化(系统自动考试、阅卷),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情况,发挥考试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和引导作用。②实施以能力训练考核为核心,以试题库平台为支撑,以网络考试系统为工具的考教分离机制,提高考试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效率。③在考试内容上既要重点考核计算机应用能力,又要考核计算机基础知识。在考试的实施方面,从选题到考场组织要形成一整套标准化考试规范,从而保证命题的科学性、组织的严密性、成绩的可比性。
考试的目的是激发、敦促学生学习,检查学生学习成果。因此,应对学生开放计算机无纸化考试的试题库,教师可以利用试题库对学生的要求用问题或具体题目形式表示出来,并在校园网上公开。如果学生会做这些题目,说明学生已达到教学要求;如果不会做,他们就会看书、学习、研究、讨论,直到会做,这也就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开放试题库比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任何课外要求要有效得多。当然,设计试题库一定要慎重,要体现教学目标,要比较全面地反映教材内容,突出重点、难点。
3)举办和推广各种“技能大赛”,提高与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从全国到本校的各类计算机技能比赛项目很多,如:全国职业院校计算机技能大赛,比赛项目有网络综合布线技术、工业产品设计(CAD)技术、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浙江省大学生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比赛项目分为动画、平面、DV、课件、网站;各高校每年也会举办各类IT技能赛。在计算机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灌输在竞赛中提高技能的理念。在制作比赛作品的过程中,能有效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学习热情、创新能力、协作能力及交往能力。在应用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与工作中将会受益匪浅。
3 结束语
采用分层式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内容单调的缺陷。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网络教学,不仅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为密切,而且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下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采用讲座式教学让学生灵活选择听课时间、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各类技能大赛则可以进一步扩展计算机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教学模式与教学思维、方法的转变,计算机基础教学将会更加适应当前大学生的需求,使他们走上社会后能更好地服务于各项工作。
[1]唐荐岚,胡建兵.自主学习模式下的网络环境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03(6)∶32-35
[2]张辉,崔和宏.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140
[3]姚红英.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优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12)∶352-353
[4]王慧颖,王海燕.多媒体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广场,2010(4)
[5]丁海燕,李莉莉,邱沙.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创新与思索[J].计算机教育,2010(10)∶69-71,78
Discussion of Universities’ Computer based Hierarchical and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
Gu Jianping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use Hierarchical and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offer a variety of different depth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 at the same time on different professions, different grades of the students are using different teaching basic computer courses, adapts the curr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ent’s different demand.
hierarchical teaching;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teaching mode
Author’s address Dept.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of Lishui, Lishui,Zhejiang, China 323000
G642
A
1671-489X(2011)03-0010-03
10.3969/j.issn.1671-489X.2011.03.010
作者:顾键萍,讲师,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库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