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合并过敏性紫癜2例患儿的护理
2011-02-21李英琴
李英琴
(河北省保定市儿童医院内四科,河北保定 071051)
手足口病合并过敏性紫癜2例患儿的护理
李英琴
(河北省保定市儿童医院内四科,河北保定 071051)
总结2例手足口病合并过敏性紫癜患儿的护理。针对患儿特殊情况,确定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饮食指导、对症护理、病情观察及护理等问题,制订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并实施,收到了良好效果。
手足口病;过敏性紫癜;护理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并发症有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及瘫痪、肺水肿、循环障碍等[1]。过敏性紫癜是以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炎症为病理基础的结缔组织病,主要见于学龄前儿童,病因不清,致敏原可为病原体(细菌、病毒或寄生虫)、药物、食物等[1]。目前尚无手足口病合并过敏性紫癜的报道。现将我科收治的病例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男,5岁,入院前3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无寒战及抽搐。于当地医院输液2 d,效果欠佳,入院前1天发现手足出现红色小米粒大小皮疹,无痒感,于2010年3月29日入院。口腔黏膜可见小疱疹及溃疡,4月1日查房发现臀部及双腿紫癜,呈暗红色对称性分布,阵发性腹痛,补充诊断手足口病合并过敏性紫癜。左耳廓红肿无热痛,考虑为血管神经性水肿。给予抗炎抗病毒抗组胺药抑制免疫及对症治疗。住院15 d治愈出院。
例2,男,4岁,入院前2 d有接触史,发热,体温最高38℃,手足臀部可见数个散在分布的红色小丘疱疹,无痒感,口腔黏膜可见疱疹。于2009年9月28日入院,双下肢踝关节部位可见粉红色斑丘疹,压之不褪色,左膝关节周围肿胀疼痛无活动受限,诊断手足口病合并过敏性紫癜。治疗同上,住院9 d治愈出院。
2 护理
2.1 饮食指导
给予免疫球蛋白饮食,进食富含维生素、清淡、质软、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禁食冰冷、辛辣、粗硬、酸、过咸等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腹痛时予无渣流质,腹痛严重时禁食。
2.2 病情观察及护理
①曾有报道儿童HFMD合并脑炎出现惊厥、昏迷而死亡者[2]。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有无精神差、嗜睡、抽搐、肢体抖动或无力瘫痪等,发现烦躁不安、易激惹、面色发灰、呼吸急促、与体温不成比例的心动过速、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呼吸道管理。②急性期卧床休息,以不少于7 d为宜,过早下床活动易致紫癜复发。关节置于功能位,膝下放一软枕,观察踝关节肿痛消退情况。患儿大多持续高热,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超过38.5℃给予降温处理,如冰敷、温水擦浴和减少衣被,禁止酒精擦浴。必要时遵医嘱予退热药,出汗后及时更换衣物。③减少刺激,各项操作尽量集中进行,应用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标注穿刺时间,每班交班观察局部有无发红肿胀现象严防液体外渗。根据用药和病情随时调整液体速度。详细记录出入量,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④腹痛时护士守护在床旁,观察有无恶心、呕吐、腹泻、腹绞痛、柏油便(黑色较黏稠)。详细记录大便次数及性状、留取标本。禁止腹部热敷,以防引起肠出血。按摩推拿中脘、足三里穴可有效地缓解腹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药物并观察效果。⑤观察尿量颜色,有无血压增高及水肿,必要时留尿化验。
2.3 对症护理
2.3.1 口腔的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每次进食后,用温水漱口以冲淡毒素。用蒙脱石散加维生素B2涂口腔以止痛和促进溃疡面愈合。涂药前将干棉球放在舌系带两侧,以隔断唾液,然后将病变黏膜表面吸干净再涂药。涂药后嘱闭口10 min左右再取出棉球。动作要轻、快、准,以免患儿对护理-疼痛形成条件反射。
2.3.2 皮肤的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衣着宽大、柔软,床铺平整干燥,除去可能存在的致敏原。剪短指甲,防止抓伤、擦伤(疱疹液可引起病毒扩散),如有破溃及时处理。
2.4 心理护理
根据患儿病情、年龄及性格特点,做好心理护理。①多陪伴患儿,床头摆些小玩具等,用温和的态度,爱护体贴患儿,取得孩子的信任,减轻焦虑,促进疾病的康复。②腹痛时观察患儿的情绪反应,用听音乐、讲故事、做游戏等转移其对疼痛的注意力。③每次护理、操作前都告知患儿,让其心理上有准备。手法轻柔迅速,对患儿所表现的勇敢给予鼓励和赞扬,以形成积极的心理支持。④做好家长的心理疏导工作。主动及时地与家长沟通,纠正父母对疾病的认知,调整不良心理。分析手足口病产生的心理原因,提出相应的健康教育方案,从而更好地预防手足口病,并尽可能地减少人们的恐慌心理[3]。
3 小结
HFMD合并过敏性紫癜给护理工作增加了复杂性,两者均有皮肤症状及并发症,笔者针对患儿特殊情况,确定护理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制订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并实施,收到了良好效果。实践证明选择有效准确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可增加满意度,增强护理工作的科学性,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4]。针对不同的手足口病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手足口病的治疗和护理作出指导和建议,能够更好地促进患儿康复[5]。在消毒隔离、口腔、饮食的护理、发热和皮肤的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预防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可促进手足口病患儿尽快康复[6]。
[1]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07-808,688-689.
[2]徐立春.中国实用临床医药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80.
[3]贾丽芳,李清华.手足口病流行时期人们恐慌心理分析及其健康教育方式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2):129-130.
[4]于萍.患者对护士健康教育满意度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1,35 (8):503.
[5]岳柯.手足口病的临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2):98.
[6]梅永玲,赵平.96例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 2009,16(17):109-110.
R473.71
C
1673-7210(2011)02(b)-087-02
李英琴(1971.8-),女,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士长,主要从事小儿护理工作。
201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