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
——以鹤壁市“大学生村官”计划为例

2011-02-21宋相义

中州学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鹤壁市村官

宋相义

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
——以鹤壁市“大学生村官”计划为例

宋相义

选拔“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鹤壁市在河南省率先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有效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针对“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必须统筹把握,综合考虑,健全制度,完善机制,着力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科学化、法制化、程序化和规范化,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长期实施提供制度保证,确保“大学生村官”工作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大学生村官”;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

选拔“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是党中央为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目前,“大学生村官”计划已经成为与新农村建设、农村政权建设、农村干部队伍建设、农村后备人才建设、农业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的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作为河南省“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发源地,鹤壁市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8年多来,经过不断实践和探索,鹤壁市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大学生村官”选拔任用、培养教育、管理考核、激励约束、致富带富等长效工作机制,认真总结和完善这一长效工作机制,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进一步实施和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鹤壁市“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截至2001年底,鹤壁市农村“两委”干部的平均年龄为43.5岁,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57.3%。与此同时,仅2000年到2002年,鹤壁市尚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就有2996人。①为了解决农村村级组织人才匮乏亟须补充大量新鲜血液与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造成人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之间的矛盾,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鹤壁市委决定公开选拔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农村“两委”班子。2002年4月,鹤壁市在淇县进行了选拔“大学生村官”的先行试点。2003年6月,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大学生村官”计划在鹤壁全市范围内正式启动。在“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过程中,鹤壁市立足于农村工作实际,以促进农村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大学生村官”的选拔、使用、培养、管理、监督、考核、激励、退出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长效工作机制。

第一,严明标准,严格选拔。鹤壁市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农村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意见》,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范围、条件和办法等作了明确规定。在选拔“大学生村官”时,鹤壁市坚持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择优的原则,重点从国家统招的大专以上毕业生及全日制成人高等院校大专以上毕业生中选拔。在选拔“大学生村官”过程中,鹤壁市确定了“三个优先”的原则:所学专业与当地经济发展优势相关的优先,有农村生活阅历的优先,同等条件下本村的大学毕业生优先。这样做,既保证了“大学生村官”的基本素质,又贴近了农村工作的实际需要。

第二,分类培养,大胆使用。“大学生村官”有理想、有知识、有热情,但缺乏农村工作的实践经验。为此,鹤壁市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大学生村官”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职业潜能,有针对性地把“大学生村官”培养成行政管理型、致富带富型、科技服务型三类人才。对行政管理型“大学生村官”,注重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处理农村复杂事务的能力;对致富带富型“大学生村官”,注重引导他们选准项目成为致富带头人;对科技服务型“大学生村官”,注重引导他们利用专业特长为群众服务。鹤壁市还大胆使用优秀“大学生村官”,鼓励他们勇挑重担。目前,鹤壁市有53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全市有169名表现突出的“大学生村官”分别受到国家、省、市的表彰和奖励,其中1人荣获首届“中国优秀大学生村官”荣誉。②

第三,创业立身,事业留人。鹤壁市在实践中认识到,要使“大学生村官”能够在农村安心立身,关键是要帮助他们尽快选准致富项目。为此,鹤壁市坚持以推进创业为切入点,积极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致富。他们设立了3000万元的创业基金,市财政每年安排预算100万元对“大学生村官”创办、领办致富项目的贷款给予贴息支持。目前,“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已经发放6批4000多万元,2010年计划再发放3000万元,财政贴息50万元。③组织有项目的“大学生村官”帮带无项目的“大学生村官”,共结成帮扶对子218个。由“大学生村官”牵头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46个,带动360多名“大学生村官”新上了创业项目。④为了帮助“大学生村官”找到创业门路,鹤壁市把“大学生村官”纳入整个干部教育培训计划,2009年对新选任的和没有致富项目的600名“大学生村官”进行了“创办你的企业”培训。目前,鹤壁市把2010—2011年确定为“大学生村官”创业推进年,力争到2011年底,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增加到100个,自主创业的“大学生村官”比例提高到75%,实现“大学生村官”带动1.4万人就业、1万户农民致富的目标。⑤

第四,动态管理,优胜劣汰。鹤壁市在市县乡均成立了“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对“大学生村官”实行动态管理。各乡镇党委根据“大学生村官”的职责分工,与其签定目标责任书。工作成绩突出的进行表彰和奖励,不能胜任工作的予以淘汰。对“大学生村官”实行“一联三帮”制度,鼓励各级领导联系、帮扶、帮教、帮带“大学生村官”。建立严格的淘汰机制,无正当理由连续超过一个月不参与村里工作的,无特殊原因连续两年完不成年度责任目标任务的,工作满6年不能进入村“两委”班子的,均及时予以淘汰。近年来,鹤壁市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的“大学生村官”有64人考入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之初机关下派的“大学生村官”有28人被提拔为科级干部。⑥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取得的积极成效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一,“大学生村官”计划改善了农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了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鹤壁市2002年4月开始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2005年7月实现村村有“大学生村官”的目标。目前,鹤壁市共有1289名“大学生村官”,这些“大学生村官”充实到村级组织,使村级干部的平均年龄下降了6.5岁,大专以上学历提高了39%,⑦从而弥补了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观念偏旧、能力偏弱的缺陷。

第二,“大学生村官”计划增强了村级组织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截至目前,鹤壁市超过58%的“大学生村官”有致富项目。在750名有致富项目的“大学生村官”中,148人资产超过100万元,42人超过500万元,22人超过1000万元。⑧“大学生村官”共创办各类致富项目810个,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市、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6个,年产值12.6亿元,带动9000多户农民走上了致富路。⑨

第三,“大学生村官”计划给农村带来了文明新风,推动了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大学生村官”文化素质高、思想观念新、民主意识强,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农村。据不完全统计,鹤壁市“大学生村官”参与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142个、标准化卫生室240个、图书室133个,组建文艺宣传队105个,创办农民技校56所、关爱留守儿童学校16所。⑩鹤壁市“大学生村官”在全国率先创建了4个农村社工服务站,组织1300名社会义工为群众提供帮扶救济。[11]

第四,“大学生村官”计划为农村干部队伍引入了竞争激励机制,调动了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鹤壁市1289名“大学生村官”中,有522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大学生村官”逐渐成为农村干部队伍的骨干力量。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大学生村官”,突破了村干部选用的常规模式,为农村干部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激发了农村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第五,“大学生村官”计划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新的渠道,维护了社会大局的稳定。“大学生村官”计划拓宽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为大学毕业生找到了一条在农村实现自身价值的新途径。目前,全国共有在岗“大学生村官”20万。[12]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08年底,全国共有60.4万个村委会。[13]按照中央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全国将至少选配60多万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同时,“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创办的项目也吸引了一批大学毕业生前往就业。鹤壁市“大学生村官”创办的项目,共创造就业岗位12746个,其中吸纳安置大学毕业生1000多人。[14]

三、目前“大学生村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选拔“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但是,毋庸讳言,从鹤壁乃至全国的实施情况来看,这一计划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

第一,政策措施不完善,“大学生村官”有后顾之忧。“大学生村官”是择业者而不是志愿者,待遇如何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由于受地方财力制约,“大学生村官”的待遇多为补贴性质,而且数量有限。在当前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严格控制编制的情况下,“大学生村官”的编制也很难落实。由于“大学生村官”没有正式编制,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村级组织一名岗位特设的“合同工”,对于合同期满后的出路,许多“大学生村官”感到前途迷茫。

第二,“大学生村官”缺乏明确的身份定位,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大学生村官”是党委组织部门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的,吃的是“皇粮”,有别于土生土长的村干部,但他们又没有被纳入公务员体系,不同于在岗在编的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他们既不是学生,又不是农民,也不是公务员,身份问题没有解决,法律地位极不明确,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第三,“大学生村官”地位尴尬,作用难以充分发挥。目前,很多“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工作局限于协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做好各项工作,基本上成了村支书、村主任的“秘书”,工作范围和权力十分有限,甚至属于村级组织的“边缘人”,无缘决策层,没有话语权,在其位但难谋其政。更有甚者,一些“大学生村官”名不副实,长期被“借调”在乡镇机关,农村“村官”变成了乡镇“干事”,难以对农村发展产生实际效果。

第四,“大学生村官”的知识储备与“三农”工作差距较大,学非所用现象普遍存在。“大学生村官”在大学阶段所学专业各异,很多专业和“三农”相去甚远,与新农村建设需要更多农学类人才的要求明显不相适应。据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暑期对“大学生村官”计划的追踪调查,具有农学背景的“大学生村官”仅有4%。[15]“大学生村官”的知识背景远离农村实际,不仅增加了他们融入农村的难度,而且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作用。

第五,部分大学毕业生把当村官作为跳板,缺乏在农村建功立业的长远打算。为了激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各地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有部分“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工作,主要是冲着优惠政策去的,目的是通过曲线方式获得今后自身发展的机会。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日报》党建周刊“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考录公务员的“大学生村官”高达83.2%,选择留任村干部的仅为10.1%。[16]如何引导“大学生村官”在农村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有所作为,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村官”计划是一项创新性工作,需要一个不断完善和深化的过程。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必须统筹把握,综合考虑,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工作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大学生村官”工作机制。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目的是选拔培养一批年纪轻、能力强、素质高的大学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培养造就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的新型农村干部队伍,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组织基础。要把“大学生村官”工作纳入国家政权建设范畴,在经济待遇、政治待遇、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淘汰机制等方面制定科学办法,配以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激发“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激情与动力,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长期实施提供制度保证。

二要明确定位“大学生村官”,有效解决其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问题。要用统一规范的法规和制度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定位,为他们设置专项编制,并上升为全国统一执行的政策,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要逐步实现“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业化、报酬工薪化、保障社会化。要根据各地农村不同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对公平合理的工资报酬标准,保障“大学生村官”的经济待遇。“大学生村官”在政治上也应享有和乡镇机关工作人员一样的权益。“大学生村官”任职期间,应参加相应的社会保险,相关费用要纳入财政范围。乡镇行政事业单位选拔招聘工作人员,应拿出一定的比例从“大学生村官”中定向招录。北京市为2010年合同期满的3000名“大学生村官”定向提供300个基层公务员招考名额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17]

三要搭建平台,为“大学生村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支持。要鼓励“大学生村官”把书本知识和实践工作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要注重引导“大学生村官”多接触村里事务,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强应对村里事务的能力。要注重调整“大学生村官”的工作内容,让他们独立承担具体的工作任务,不断提高“大学生村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大学生村官”成功创业,是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注重营造他们干事创业的环境,设立“大学生村官”创业基金,拓展“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建功立业的渠道。

四要完善“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农村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群众的真实需要。要对拟任“大学生村官”进行任前培训,促使其尽快进入角色,融入农村、融入农民。要针对“大学生村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需要,加强岗位培训和跟踪培养,将其知识尽快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还要对“大学生村官”定期进行专题集中培训,加大农村实用知识的培训力度,确保“大学生村官”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和农民群众致富的带头人。

五要完善“大学生村官”选拔程序,尽量实现“大学生村官”的本土化。成长于农村的大学生,不但热爱农村,而且熟悉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这是他们开展农村工作的有利条件和重要保证。实践证明,从“大学生村官”的成长历程来看,本村任职的“大学生村官”更能发挥作用,选拔本村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回村任职应成为首选。实在不能做到本村任职的,也要尽可能选择近的村任职。这样做,既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又有利于“大学生村官”的日常生活和“大学生村官”的稳定性。

六要完善“大学生村官”退出机制,实现出口多元化。建立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并不是要把某一个大学毕业生一辈子拴在农村。2009年4月,中央组织部等部门下发了《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了“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后的五条出路,即留任村干部、考录公务员、自主创业、另行择业、继续学习。随着“大学生村官”合同期满,有人离开村官岗位寻求新的发展是正常现象。要从制度上科学制定“大学生村官”流得动的退出机制,有效缓解出口堵塞,保证“大学生村官”常量不变,确保农村村级组织能够及时不断地补充新鲜血液。

注释

①李杰、戴鹏、王明浩:《为乡村插上青春的翅膀》,《人民日报》2003年8月14日。②④⑥⑩中共鹤壁市委组织部大学生村官管理办公室:《鹤壁:大力培育“永久牌”“大学生村官”》,《农村·农业·农民》(下半月)2009年第10期。③⑤⑧王利英:《750名“大学生村官”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鹤壁日报》2010年8月30日。⑦[11][14]孙忠法、王海军:《鹤壁大学生“村官”培养实践解码》,《中国人事报》2009年5月8日。⑨王利英:《“大学生村官”带富作用日益显现》,《鹤壁日报》2010年9月6日。[12]董宏君:《李源潮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保证大学生“村官”选优干好流得动》,《人民日报》2010年1月31日。[13]刘晓林、李有军:《中国修法完善村民自治》,《人民日报》2009年12月23日。[15]《调查显示:八成大学生村官满意当初选择》,《中国青年报》2006年1月20日。[16][17]李章军:《大学生“村官”路在脚下》,《人民日报》2010年3月30日。

责任编辑:思齐

D035.5

A

1003—0751(2011)01—0030—04

2010—09—13

宋相义,男,中共鹤壁市委党校马列基础理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鹤壁458030)。

猜你喜欢

大学生村官鹤壁市村官
唱村官
“95后”女村官的乡村振兴梦
鹤壁市地下水保护条例
鹤壁市
让优秀“村官”有奔头
鹤壁市
大学生村官队伍建设问题研究
我要当个好村官
基于NDVI的鹤壁市植被覆盖动态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