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

2011-02-21王启亮张建国陈卫东

职业教育研究 2011年7期
关键词:工学岗位实训

王启亮 张建国 陈卫东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运城 044004)

基于工学结合的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

王启亮 张建国 陈卫东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 运城 044004)

专业建设的水平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职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以水利部示范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在专业建设中坚持工学结合,科学设置专业,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旨在努力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专业建设;实践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高职教育与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在于有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在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因此,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必须加强工学结合,开展校企合作,科学设置专业,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在水利部示范性高职院校申报准备和实际建设过程中,围绕工学结合加强专业建设,努力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合理设置专业

建筑工程系脱胎于水利类专业,是我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在专业设置上我们没有照搬兄弟院校的建设模式,而是遵循这样一条思路,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以技术含量为参数,以学科专业交叉复合综合研究专业设置”。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就是面向区域和地方经济,面向我院所处的运城和山西南部设置建筑类专业,将当地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变化作为确定专业体系的主体框架。为此,在建系伊始的2003年,我们首先设置了建筑工程技术及工程监理专业。

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就是针对建设行业的专业群设置专业。我们以建工专业为基础,又增加了工程造价和给排水工程技术专业。

以技术含量为参数,就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和高校布局,采取块状模式,我们在建工类专业基础上拓展了工程测量技术专业和道桥工程技术专业,使建工系专业布局成为一个复合专业群,体现了我院所处区域位置与行业学校的特色。

建筑工程系经过5年多的发展,专业个数由2个发展为6个,建成了土木类专业(建筑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设备工程类专业(给排水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管理类专业(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学生人数由建系初的100人发展到1700人,已成为我院最具活力、最具规模的一个系。

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贯彻工学结合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而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重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企业人员参加,为此我们召开了两次专业建设论证会,明确专业对应的岗位和岗位群、对应的岗位基本能力和核心能力,根据岗位能力的确定和分解,明确核心课程,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的原则,遵循行业规律、高职教育规律及学生自身成长规律,确定培养岗位能力所对应的核心课程、主要课程、支撑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重构理论教学体系,夯实实践教学体系,并将职业素质教育融于其中,进而构成新的课程体系。我们根据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按照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意见,以核心能力为本位,建设合理的专业课程群,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工程施工能力是该专业毕业生的核心能力,本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主要有5门,即《建筑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概预算》和《建筑施工组织》。

在确定主要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高职教育的规律和企业的要求设计课程模块。制定教学计划时,从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三方面考虑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发挥政治理论课在政治思想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能力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共性和不同的个性特点,以培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重点。按照职业素质、岗位能力、岗位能力拓展及学生岗位能力提升的不同要求,我们设计了通识教育模块、专识教育模块和特识教育模块,增加了不同专业方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设置了建筑施工管理、工程造价与概预算和钢结构三个专业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预就业方向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长期以来,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没有突破性进展的原因在于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与编排远未跳出学科体系的束缚,而工学结合强调的是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因此,我们把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作为示范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根据专业特点及社会需要,大刀阔斧地删减了一些实用性不强的教学内容,减少了部分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工程力学》的学时和内容,增加了结构识图、03G101平法标准图集及《工程资料整理》等应用型课程。

在实践课教学方面,围绕具体实训项目进行集中教学,强化技能训练,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强化测量实训,加强混凝土结构规范学习和施工现场的实践教学,概预算采用专业软件电算化实践教学,加大建筑施工技术课实践教学等。如《工程测量》安排3周课程实训,《建筑施工技术》与《工程概预算》各安排1周课程实训,《建筑施工组织》安排一周课程设计。在某些课程实训内容安排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如学校体育运动场施工放样测量就可以让学生参与。

在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我们构建了职业能力培养“三层次”。一是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层由实验、实训课完成,主要培养学生的识读建筑工程图、测量仪器操作、建筑材料、土工实验等基本专业技能;二是单项技能培养层主要通过各门课的教学或生产实习完成,培养学生进行单项工作的能力,如结构施工图绘制、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预算编制的能力等;三是专业综合能力培养层靠顶岗实习完成,毕业生在掌握上述两个层面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以一个施工员的身份到有关生产单位参加实际工作,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实际中的有关问题。同时,我们将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中,以实现“教、学、做”合一,“课、岗、证”融合的目的,达到学生毕业就能直接上岗从事有关生产工作的要求。

与企业紧密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突破口,也是专业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

首先,要着力建设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所谓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校内实训基地按企业生产模式建设,给参加实训的学生一个真实的生产环境,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训,学到职业岗位需要的实际知识和技能。我们推行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在校内已充实的5个实训室的基础上,又建起理实一体化实训室2个,即识图模型室和工程预算实训室;新建了具有12个工区、223个工位、可进行7个工种训练的面积为3380m2的大型施工技术实训场;同时,以校园为基础建立了校内测量实训基地。

其次,要大力建设满足各专业顶岗实习需求的校外实训基地。我们非常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先后与18个单位签订了实习协议,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企业接收专业教师进行实践锻炼,安排学生顶岗实习,优先接收优秀毕业生就业,互惠互利,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遵循高职教育规律,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

工学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在专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谓“双师型”教学团队,就是不仅要注重提高校内专业教师的“双师型”或“双师素质”的比例,更为重要的是要大量从行业企业聘请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初步形成实践技能课主要由具有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为此,一方面,我们积极与企业合作,鼓励教师到生产一线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目前我系有“双师”素质的教师28人,占85%;另一方面,聘请校外兼职教师23人,主要讲授《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管理》、《工程监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与规范》等实践课,并承担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任务,目前兼职教师占专业课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总数的47%。

专业建设的水平决定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职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提高专业建设的水平,必须科学设置专业,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我们将以水利部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继续坚持工学结合,在专业建设上进行不懈探索,为行业和区域经济建设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1]唐永泽,卢兵,霍雄飞.以工学结合为主线,构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9,(1):47-48.

[2]朱隆亮,王敏军.融入行业 引进企业 校企合作 特色发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7):28-29.

[3]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8-11.

G712

A

1672-5727(2011)07-0153-02

*本文系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课题编号:0701798A)子课题(项目)《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SX0458)的成果

王启亮(1964—),男,山西临猗人,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建筑工程系主任,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张建国(1964—),男,山西永济人,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工学岗位实训
盐工学人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工学
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