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尝试与实践*
2011-02-21陈传端谢英星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528404
陈传端 谢英星 周 静(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中山 528404)
高职院校“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尝试与实践*
陈传端 谢英星 周 静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中山 528404)
分析了传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探讨了国外先进的经验与模式,以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明阳风电订单班”为例,阐述了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通过订单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合作的尝试与实践。
高职院校;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职业技术学院因为课程设置、培养计划与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存在着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使得在校学生学的知识和技能与企业的实际岗位需求之间有相当大的差距,从而导致职业技术学院的毕业生上岗后仍然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还需要接受岗位短期培训。例如机械类的金工实训里的小项——钳工实训,其重头戏主要是要求学生能熟练地做出铁锤子或者六角螺母,完成方形铁块平面的锉削,而在现实的企业中,钳工几乎根本不用锉刀对工件表面进行锉削加工,主要工作是对机械零部件进行装配与修复、操作各种机械设备对产品进行试制和改进,而职业院校学生的实习针对这一方面的训练内容却非常少见,实训内容陈旧简单而重复,都是一些简单的零件加工,而且,学校不具备企业不断更新设备、设施的条件,但随着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层出不穷,使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者感到无所适从。职业院校想在实训方面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基于上述原因,职业院校的专业操作实训在很多方面毫无新意,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所以,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使毕业的学生能够在企业顺利上岗就业。目前,一方面,企业的有些岗位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这些岗位往往是一线岗位,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社会上有很多人找不到工作,这种现实矛盾就要依靠职业教育来解决。因此,根据企业的需求,采取“订单式”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特色。“订单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可以根据某企业的需求专门开设一个班,也可以根据某类企业的岗位需求设置专业方向。学生在到学校报到的同时,就与企业签订用工协议,校企共同培养。生源也可来自企业,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考级。学员在获得一定的技能后重返岗位,为其岗位成才创造必要的条件。
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及成功的做法
企业与学校通过“订单式”培养学生在国外很早就进行了研究与实践。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就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学生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以美国、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产生于二次大战后,现在广泛应用于美国、加拿大等北美的职业教育中,也是当今一种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模式。以英国、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与培训简称CBET,其特点是依赖职业能力分析的结果确立权威性国家能力标准。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同时指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发布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调控与优化专业机构布局。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要“引导建立企业接受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因此,一种有别于以往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订单式”培养应运而生,“订单式”培养模式能从根本上解决在校学生学习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及就业岗前培训的问题,从而实现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目的。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指根据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负责招生、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企业的“订单”不仅仅是一张用人的预订单,而是涵盖整个教育过程的一整套人才培养安排,是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按照企业的意图共同培养符合企业需要并忠诚于企业的劳动力。
“明阳风电订单班”的外部产业结构环境
多年来,中山市一直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进“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产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化程度不断提升,逐渐形成了重点产业突出、区域布局渐趋合理的产业发展格局。中山市的经济发展正处于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呈现加快发展、领先发展的结构调整阶段,实现人口产业结构的转变,提高人口素质至关重要,信息产业、金融业、中介服务业等新兴行业更要求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因此,必须加大教育的投入,扩大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规模,同时加强在职教育,扩大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覆盖范围,提高培训质量,抓好对失业人员、下岗职工的培训,以缓解社会转型和产业升级所带来的就业压力。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双证(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体系,采取了融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考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于一体的运行机制,以职业课程为主干、以职业技能训练为重点,真正做到了与企业合作,通过“订单式”培养人才。
广东明阳电气产业集团是从事风力发电、电力电子、智能电气,以及成套输配电装备研究、开发、生产和服务的民营高科技企业。风能是目前最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其市场潜力远远超过太阳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国家扶持政策接连出台,使我国的风电行业以超预期的速度迅猛发展,目前我国仍处于风电开发的初期,风电业各类人才急缺,我校根据明阳风电对专门人才的需要,开展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
在广泛听取业内专家意见及校企双方合作意愿的基础上,学院与广东明阳电气产业集团根据“订单”培养、长短兼顾、产学结合、分班学习的原则,合作开办了“明阳风电订单班”。此举可大大地降低明阳风电的用工成本,缩短员工岗前培训的周期,同时可缓解我院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明阳风电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操作
我院与企业充分利用了各自的优质资源:学院在企业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教学计划完全根据企业需求制定,企业的一线技术人员来院参与教学,校企双方合编教材,教材内容不但可以满足企业生产需要,同时也符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学院安排学生参与企业一线生产,由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专项技能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院的教师也参与到企业生产实践中,为学院培养了“双师型”教师队伍,从而保证了教师队伍的专业性。对企业而言,学院为企业及时提供急需的人才,也可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
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 明阳风电根据自身的具体要求,确定专业方向和专业培养目标,由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以“订单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培养。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半,以校企双方拟定的教学大纲为依据,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经综合考核合格的学生在第三学年的后半年到明阳风电顶岗实习或试岗,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享受国家及企业所规定的待遇,考核不合格的学生留校继续培养。
教学安排 在合作开办“明阳风电订单班”的过程中,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根据教学计划和“订单式”培养的要求,请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选派德才兼备的技术人员参与教学。按照教学计划,“明阳风电订单班”的学生要到企业实践,而明阳电气公司向学院提出建议,希望学生提前两个月到企业实践。为此,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及时将教学计划做了调整,使学生能够提前两个月走进企业进行实践学习。
课程考核 由校企双方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考试、考查,成绩好、表现优异的学生优先考虑安排到企业较好的工作岗位。
顶岗实习 毕业生顶岗实习安排在明阳风电公司进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选派专业指导教师,明阳风电根据专业的不同将学生分配到不同的车间班组,并指派实习指导教师,全程都有经验丰富的工程师进行指导。
学生就业 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优秀的毕业生可以到明阳风电就业,企业负责接收。
企业与学校的分工 明阳风电负责提供学生实习的场所、设备与实习教材以及指导实习教师;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培养计划完成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的教学。
学院为了使学生成为“理论+实践”的最大受益者,还特地派专业教师“送课到企业”。学生白天在企业实践,任课教师利用晚上及双休日的时间为学生讲授专业课程。这种“送课到企业”的做法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颠覆,形式很灵活,受到了企业与学生的热烈欢迎。
“明阳风电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
采取“明阳风电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了一系列校企合作的教材,将企业的岗前培训提前到高校里进行,开发的“订单班”教材有 《风力发电机原理与结构》、《风机运行维护与保养》、《叶片成型工艺与模具》、《风电设备制造工艺》、《风电专业英语》等。
已解决的关键问题:(1)地方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学生的长效机制研究。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不局限在一两届学生,也不局限于某几个专业,合作面可以扩大,根据双方具体需求确定。(2)校企合作精品教材的合作开发。开发的校企合作教材既可以作为校内讲义,也可以由出版社公开发行。(3)在“订单班”培养过程中,企业的兼职教师均来自一线,同时是企业生产骨干,企业的考核目标是生产的实际需要,要做到协调好企业基层,使其大力支持学院的教学工作,学院与企业需制定一系列考核指标,将对“订单班”的培养纳入员工的年度绩效考核中,从而使企业的工程师将对“订单班”学生的培养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完成。
今后的努力方向
要充分依靠企业办好职业教育,职业院校要与企业加强合作,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开展“订单式”培训。因此,“订单式”教育必定会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持续发展而不断壮大,更加具有生命力。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加强了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沟通,但是“订单式”教学模式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为企业自身也要应需而变,同时还要考虑整个行业的需要,所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也要随之变化,要保证根据企业“订单式”需求培养出的人才能够适应市场,就要掌握规避、降低“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风险的规律,此外,还应对“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
[1]龚惠娟.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2]宋梅梅.弹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7,(4).
[3]谢丹青.满怀信心迎评估 提升内涵促发展[N].中山商报,=2008-11-10:B=12.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职业教育仍薄弱 五大矛盾待解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2月20日在京成立。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职业教育仍是中国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存在五大矛盾亟待解决。
这五大矛盾是:社会需求旺盛与有效供给不足;规模能力提高与结构质量不尽合理;就业能力提升与社会吸引力不强;中央政府强调大力发展与体制机制创新不足;公平教育目标与有效的政策措施缺位。
鲁昕表示,尽管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高等职业教育就业率也达到70%以上,但由于历史的、社会的诸多因素制约,职业教育仍旧很难吸引家长学生的关注。
鲁昕说,这些矛盾制约了职业教育发挥技能人才培养的功能,也影响了中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步伐。与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科研相比,中国的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科研体系尚未形成,科研水平和质量与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不相适应。
今天成立的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就力图在科研层面解决这一问题。该研究院汇聚了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担任指导委员会主任,由国务院参事黄尧担任首任院长。
研究院院长黄尧表示,该研究院将增强国家意识,瞄准国家发展需求和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形成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及社会有关方面共同参与、与行业企业深度对接、与有关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共赢的新机制和新模式。
(中国新闻网)
G718
A
1672-5727(2011)03-0034-02
陈传端(1964—),男,湖南株洲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教师,高级工程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模具设计与制造。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度院级教研教改项目《机械系明阳风电订单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YB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