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中的作用

2011-02-20周世波

中国艺术 2011年1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动画物质

周世波/文

动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中的作用

The role of animation in the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周世波/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思想、意识、审美等的外化,通过语言、声音、体态、形象、技艺等来表现蕴含于人类社会交往、生活习性、行为举止中的无形的群体认同和文化价值观,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积淀,是历史记忆的符号,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历史 、民族个性、民族气质、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有机组成及重要表征,是我们传统文化的魂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基因,是维护一个国家文化身份和主权的基本依据。

动画 非物质文化 青少年 保护 传承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先民在千百年的农耕(游牧)生活中所形成和传承下来的技艺和生活习俗,是我国农耕(游牧)文化的象征符号,但是在现代工业文明和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冲击下,中华文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农耕(游牧)文化正在逐渐削弱,甚至在部分地区已经消失。城市化进程的加大使民众的生活方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批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甚至由于传承人的离世而消亡。动画作为具有虚拟性、艺术综合性的现代文明的产物,为我们具有一定抽象性和技术性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因此研究如何更好地运用动画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传承和保护是我们应该积极进行尝试的。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和内涵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艺术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

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创造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之后,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意义的一种人类文化现象。不同于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具体的、物化的形态,它是人类思想、意识、审美等的外化,通过语言、声音、体态、形象、技艺等来表现蕴含于人类社会交往、生活习性、行为举止中的无形的群体认同和文化价值观,因此发掘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发展民族地区经济,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

(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中国的封建社会持续了近两千年,发展高度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从神权体制到君权体制是人类社会的进步。500年至1500年的中国建立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繁荣发达的农业文明,在农业经济和农业文明的影响下,无论是作为精英文化的诸子百家、文人雅士的笔墨生涯,还是作为大众文化的民间信仰和民间风俗,都可以归结到一种“耕作居于支配地位”的文化系统中。在这种“耕作居于支配地位”的自给自足的农耕(游牧)文化系统中,我们现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是民间劳作、生活等文化的结晶。由于受到长期的自给自足的封建文化的影响,我国很多非物质文化的传承方式多为父传子、师传徒或村落内部的习俗生活等小范围、封闭式的口耳相传,这样的文化传播方式在工业文明、商品经济和文化多元化的多重影响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人们在现代文明的影响下,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数年轻人不愿意去学习和继承祖辈这些看似落伍的非物质文化,加之一些年纪较大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还保留着“传男不传女”、“绝技不外传”等封建思想,使大批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遇到不同程度的遗落、失传,,甚至由于传承人的逝去而濒临消亡。

(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层次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针对一些周边国家对我国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侵占(如韩国针对端午节申遗成功)的状况,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现在针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措施主要有:1.组织相关人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了解各地区非物质文化的相关情况及存在的问题。2.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建立国家级和省、市、县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3.运用文字、影像等各类技术手段,对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4.建立文化传承人(传承单位)的认定和培训机制,通过资助、扶助等手段,鼓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5.对非物质文化保持较完整并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地区和村落进行保护,同时在这些地区建立非物质文化传承地区或传承村落。6.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开发利用。7.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8.随着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离世,代表我们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将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如何才能做到有效传承呢?邓小平同志曾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只有使我们的青少年从小就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意识,学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技能,才能真正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问题,而向青少年传播非物质文化的最有效途径首先是“动画”。

三、 动画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

(一)动画的特性

动画艺术是集合了绘画、漫画、电影、音乐、戏曲、舞蹈、文学、数字影像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形式。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动画更容易直观表现抽象事物和抒发人们的情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动画所具有的信息传播手段也在不断增加。现在的动画不但具有视听综合性和媒体综合性等特征,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互动性,把现实中抽象的、繁杂的、乏味的信息或技术转化为直观的、有趣的画面,让受众在轻松的环境中直观地掌握所需信息。

(二)动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中采用的方式

动画艺术作为一种虚拟化的大众文化形式,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独特的艺术性和普遍的认知。因此,动画艺术的社会影响和文化传播作用是相当大的。动画的创作,离不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资源,而动画要被大众所接受,也必须具备全国各民族的精神寄托、生活智慧、风俗习惯、审美标准等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民生产、生活、文化的结晶,是我们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动画在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方面可以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俗故事和先民的生活智慧,另一方面可以借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艺术表现风格,或者通过动画游戏的形式将非物质文化内容进行互动展现。 在我国早期的动画作品中就有很多不同程度反映和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作品,如:根据民间文学创作的动画作品《济公斗蟋蟀》、《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根据民间风俗创作的动画作品《泼水节》、《火把节》等,体现民间美术的剪纸动画作品《火童》、《金色的海螺》等。这些优秀的作品在为我们带来欢笑的同时也让我们记住了动画中所讲述的故事,记住了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动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中的特点和作用

动画作为一门具有虚拟性和综合性的艺术形式,长期以来对少年儿童的娱乐和教育作用都是非常显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们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质的载体,是我们每个炎黄子孙应该从小就必须了解的内容。但是由于非物质文化的非物质性、抽象性、小范围传播性和分散性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现代经济社会的冲击和外来文化的影响,使得如今的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日益匮乏。国家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更多地是停留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而缺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有效措施,对青少年的非物质文化教育等相关内容就更是凤毛麟角。在这样的状态下,就算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再好,随着时光的流逝和传承人的离世,我们祖先留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会逐渐消失。所以要想真正有效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必须让我们的青少年更多地认识、了解并学习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动画作为青少年最愿意接受的文化传播形式,在传播具有非物质性、抽象性、小范围传播性和分散性等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动画可以通过其虚拟性的特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抽象的内容进行直观表现;另一方面,现代动画所具有的媒体综合性和活动性等特点可以较准确地将复杂的非物质文化呈现给观众,还可以使观众在观看的同时通过交互的方式参与到非物质文化的表现中;再者就是动画具有低龄认知特性,这一特性使广大青少年更加容易接受和学习动画中所表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使青少年在娱乐的同时更加直观而形象化的认识、学习和了解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之,动画作为一种虚拟化综合性艺术形式,在表现具有一定非物质性、抽象性、小范围传播性和分散性等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先天的优势。运用动画传播非物质文化可以最大限度地达到向青少年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的目的,是非物质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一个有效手段。

周世波,1983年3月出生,现任湖南省吉首大学美术学院动漫专业教师。职称:助教。研究方向:民族地区民间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本文为湖南省教育厅课题“文化创意产业视野下的湘西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研究”,课题号:09c799,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动画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
与文化遗产相遇
做个动画给你看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