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社之本强化为农服务——湖北省荆门市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调查与思考
2011-02-20刘发品冯家华余华萍严明松
文/刘发品 冯家华 余华萍 严明松
供销合作社是服务“三农”的合作经济组织,为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立社之本、存在之基,是供销合作社全部工作的中心。现阶段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状况如何?怎样更好地发挥为农服务的职能作用?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对湖北省荆门市供销合作社进行了调研。
现状 提升传统业务投身农业产业化建设
荆门市供销合作社和全国大多数地方的供销合作社一样,在经历了社会经济体制转轨的阵痛后,事业在曲折中前进。特别是近几年,发展速度较快,2009年成为全国供销合作总社首家地市级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联系点。目前市社全系统独立核算企业67个,资产总额11.9亿元,2010年全系统商品购销总额70亿元。为农服务功能不断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大力发展“两社一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截至2010年年底,荆门市社兴办村级综合服务社813家,覆盖全市58%的行政村,营业面积8万多平方米,从业人员1777人,经营品种11580个,年销售收入达到5亿多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48个,注册资本4319.9万元,入社社员2087个,引领农户10469户,2010年销售收入33307万元,盈利4681万元,助农增收7849万元。发展各类行业协会19个,入会会员1229个,带动农户17629户,2010年销售总额达56361万元,助农增收1200万元。
全面实施“新网工程”,积极助推新农村建设。
荆门市社抓住国家实施“新网工程”的历史机遇,采取独办、联办、合资、合作等方式,改造、整合经营服务网络,兴建了一批较大的综合购物场所。依托原有经营网点,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小超市、便民店、农家店、综合服务社等现代流通业态。以县域为中心的连锁配送格局正在形成,网络的影响力和带动力逐步增强。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系统已发展连锁经营企业7家,配送中心8个,2010年实现连锁经营额10.3亿元,占全系统商品销售总额的30%。
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建设,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一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组织申报“新网工程”、“网络建设薄弱县”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13类项目,争取国家、省、市财政1500万元资金扶持。多渠道筹资完成项目投资5亿元,新增营业及仓储面积18.2万平方米。另有在建项目7个,储备项目25个,投资额近15亿元。二是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项目支持政策倾斜,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市东方百货、金城集团及银旭棉花3家企业被确定为市级龙头企业。三是着力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围绕当地重点产业,采用与村组和农户联建等方式,先后兴建了钟祥食用菌、京山半夏、沙洋棉花等示范基地,既壮大了自身实力,又带动了农民增收。
抓好传统业务经营,扩大农资供应和农产品购销。
利用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积极参与市场竞争,采取淡储旺供、送货上门等服务措施,认真抓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全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平均每年供应化肥60万吨、农药1500吨、农用地膜350吨以上,满足了农业生产需要。同时,还采取分购联销、深购远销、农超对接等方式,千方百计地做好农副产品的购销,去年全系统农副产品收购总额达到3.3亿元,为助农增收和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问题 观念及业务等方面存在缺失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四个缺失”:
理念缺失。一部分供销合作社的领导干部普遍存在畏难情绪、悲观思想。认为机构散了无人服务,改革之后基层供销合作社多数名存实亡,社有资产数量和质量大幅下降,很多经营网点抵偿了职工安置费、银行借款和社员股金,一批企业因资不抵债被迫淘汰出局,大部分经营能人、业务骨干纷纷自谋出路,缺乏人员,没有抓手,没有载体,为农服务谈何容易。认为市场放开难以服务,改制后基层供销合作社原有的组织优势、行业优势、规模优势、人员优势逐渐丧失,个体经营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最终形成有利之事各市场主体一拥而上,甚至出现恶性竞争,无利之事谁也不愿去做,导致农民的需求无法满足。
网络缺失。经营网络是供销合作社最直接、最重要的为农服务平台。近几年各级供销合作社经过艰苦努力,使基层网络有所恢复和壮大,但网络现状仍然不容乐观。一是网络不够全面。改革后由于多元主体介入,原有的农资、棉花、烟花爆竹等主渠道网络多数被社会主体占用,农产品购销、日用消费品销售、废旧物资收购等经营网点还存在一些空白。二是网络不够紧密。区域性配送中心建设比较滞后,网络的整体合力比较薄弱,点网脱节、有点无线、有网无络、各自为战等现象比较普遍。农资龙头企业建设迟缓,没有全市性的连锁配送中心。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的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与基层社、村级综合服务社的业务没有有效对接。三是网络不够规范。部分经营网点设施落后、管理粗放、质量低下、服务滞后,未能达到应有的服务效果。
功能缺失。一是途径不畅。市级社与县级社结合不够,县级社与基层社工作脱节,龙头企业与基层网点联系不紧,没有形成整体合力。二是方式不活。经营网点分散化、小型化突出,流通方式陈旧,服务方式单一,服务功能低下,技物结合、培训指导、营销咨询等方面服务未能跟上。三是手段不硬。改革后供销合作社职能弱化,一无行政职能,二无执法职能,三无调控手段,缺乏为农服务的组织体系和各种资源要素,为农服务难以有效进行。
重心缺失。供销合作社在政府工作的大局中所占份额较小,有的地方政府对供销合作社工作重视不够,支持偏少,有的未将供销合作社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没有下达具体工作任务,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不知从何做起。同时由于自身生存艰难,一些地方供销合作社主要忙于赚钱养人,根本没有精力和能力投入到为农服务工作中去。
对策 多策并举提高为农服务意识和水平
提高认识,把服务“三农”作为立社之本
随着国务院 [2009]40号文件的出台,供销合作社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新形势、新使命要求供销合作社必须强化为农服务意识,更加努力地做好为农服务工作。为农服务是供销合作社的办社宗旨,是供销合作社全部工作的中心,也是供销合作社不同于一般经济组织的根本所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服务好“三农”工作大局,千方百计为党和政府分忧,竭尽全力为农民群众服务,始终是供销合作社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供销合作社的工作重点在农村,服务的对象是广大农民,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亟待解决却自身无力解决的困难,需要供销合作社帮助提高其组织化程度,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增收致富,供销合作社有责任去解决农民需求。“三农”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几年,上级党委政府之所以高度重视供销合作社工作,根本原因就在于供销合作社是为农服务的合作经济组织,党委、政府希望供销合作社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载体和抓手。供销合作社必须顺应形势要求,积极搞好服务“三农”工作,主动融入新农村建设大局,使供销合作社在为农服务中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只有这样,供销合作社的作用和地位才能充分体现,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
抓住关键,畅通为农服务渠道
健全服务网点。一要建好服务终端。村级综合服务社是新时期服务“三农”工作的突破口,在荆门已连续两年被纳入市政府十件实事之一。目前村级综合服务社的网点覆盖率、建设质量、服务功能等方面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必须明确工作目标,坚持建设标准、提高办社质量,加快与龙头企业的对接,力争两年内村级综合服务社达到1000家,覆盖全市70%以上行政村,真正形成终端服务网络。二要锁紧服务链条。要千方百计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即到2015年,东方百货社区便民店、乡镇直营店、加盟连锁店要达到500家,超市业态销售总额达到20亿元,公司年购销额过70亿元。农资网点覆盖率、市场占有率、连锁配送率在未来5年要分别达到80%。加大农副产品购销网络建设,形成市、县、乡三级农副产品市场网络体系,2015年实现农副产品购进15亿元。积极促进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打造区域集散交易市场、综合加工利用基地,2015年实现废旧物资回收20亿元。三要强化服务依靠。坚定不移地做大做强社属龙头企业,未来5年,全系统计划总投资15亿元,完成32个项目建设,各县市区供销合作社五大传统经营业务都要分别建成社属龙头企业。
扩大服务范围。在注重供销合作社传统经营业务服务的同时,高起点拓展新型行业,积极介入现代物流、金融地产、加工制造、旅游宾馆等新领域,形成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多种经营新体系,为供销合作社跨越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增强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基层供销合作社建设,加大改造重组力度,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做到农民需要什么商品,就经营什么商品,农民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
突出重点,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要着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各县市区现阶段应围绕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农副产品收购加工物流中心、家电下乡配送中心、农业生产资料配送中心这四大中心建设,分别发展壮大1-2家龙头企业,大力提高网络覆盖面和商品配送率,使其更好地发挥为农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继续做大做强湖北金城集团和荆门市东方百货大厦两家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商品配送、冷链物流和农产品收购加工项目,突破性发展与之相连的加盟连锁网点,按照统一标志、统一配送、统一管理的标准规范运作,力争3年内购销总额翻一番。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壮大服务实力,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才能有强有力的引擎带动。
齐抓共管,凝聚服务“三农”的强大合力
认真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文件精神,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支持重视,争取各部门的协助配合,使优惠政策更多地倾斜,外部环境更加改善。紧紧围绕“三农”工作发展大局,精心谋划,认真制定供销合作社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建立上下联动机制,做到工作统一部署,任务统一分解,责任统一落实,形成目标同向、工作同步、上下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建立考评激励机制,层层签订工作责任状,明确为农服务的职责和奖惩办法,年底严格考核结账,奖优罚劣。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原则,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千方百计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民群众既当受益者,又当参与者。通过这些措施,真正做到上下左右联手联合,形成服务“三农”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