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作社发展形成自身鲜明特色

2011-02-20

中国合作经济 2011年11期
关键词:供销板栗统一

宽城是以林为主的山区县,人均耕地仅有0.62亩,但是特色农业产业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为了把特色农业产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全面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宽城政府倡导农民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精耕“一分田”,细作“八分山”,用活“一分水”,打特色牌,走生态路,念山水经,做山水文章。每年都列支近千万元资金,从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和新产品开发等各个方面对农业发展予以支持,近几年初步形成了板栗、桑蚕、食用菌、山野菜、甜玉米等8个绿色产业体系。一批优秀的合作社开始在产业发展中应运而生,在山区农民致富增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由于宽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农业发展布局,当地的合作社发展从组织形式、服务体系、经营机制等方面都形成了自身鲜明的特色。

多元化的合作形式产生了凝聚力

部门领办型

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

到目前,宽城全县由供销合作社与农民共同出资组建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28个,占工商部门登记注册66个的42.4%。这种“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服务功能强、辐射范围广、带动产业大、经营效果好。1989年由县供销合作社发起组建的第一个板栗专业合作社成立后,碾子峪、峪耳崖、塌山、化皮等主产区的农民,纷纷依托当地供销合作社建起了板栗专业合作社。由于供销合作社和农民都发挥了自身的经营优势,在板栗国际市场发生变化,出口连年减少,价格不断下跌的形势下,宽城板栗却以每吨高于邻县2万日元的价格稳住了日本市场,挺进了台湾市场,成为带动全县板栗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由供销合作社为主要出资人组建的宽城满族自治县热河黄芩专业合作社,2004年成员只有86个,出资额860元,黄芩种植面积不足600亩。到2008年,专业合作社成员达到1690个,成员出资12.35万元,产业基地面积7万亩,年产值3200多万元,成为引领承德市黄芩产业发展的龙头,步入了省级示范社的先进行列。

能人带动型

致富能手+农民专业合作社

由致富能手和农民经纪人大户为主要出资人组建的专业合作社18个,占总数的27.3%。重点是以鸡、蜂、食用菌等庭院经济为主的特色产业,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示范能力强。蜂旺养蜂专业合作社带动全县150多户农民发展了养蜂业,蜂群由几百箱增加到4000多箱,入社成员平均户增收2万多元。2009年,土牛子村赵玉菊带领66名妇女成立绿帼源谷物专业合作社,引进1项新技术、2个“张杂”优良谷子品种,预计亩产可达1500斤,解决了长期以来谷子种植产量低,山区谷业难发展的问题。2009年,峪耳崖镇包山大户杜保有牵头组建峪耳崖永富养羊专业合作社,以千亩果园和千亩黄芩为基础,发展绒山羊产业,形成了地上栽红果、地下种黄芩,药材秧苗、果树枝叶及杂草喂羊,羊粪用于果树有机施肥的生态型循环经济链条,成为全县山区生态经济发展的成功典范。龙须门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带动菇农350户发展食用菌产业,年产食用菌200万棒250万公斤,为成员平均增收5万多元。

龙头拉动型

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围绕生猪、板栗、优质果品三大产业,发展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主导产业为重点、产业大户为基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个,占总数的30.3%。其特点是带动产业规模大、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能力强。以新希望为龙头的养猪专业合作社建立后,很快成为全县百万头生猪产业基地建设的重要依托,促使全县生猪由传统的家庭养殖为主,步入工厂化科学饲养的良性发展轨道,形成了9个万头产业基地。以朝阳食品公司为依托的亮甲台优质果品专业合作社,在全乡7个行政村建立起7个优质果品专业合作分社,在专业合作社的统一组织下,开展了万亩生态型果品产业基地建设。

系列化的服务体系增强了吸引力

建立了一支以农业专家为主导的技术服务队伍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农民与专家的对接,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科技进步。全县6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中职以上农业专家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其中有14名市以上高级技术人员到农村举办技术培训班30多期,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200多人次。2006年,河北省著名果树专家李保国教授被聘为西富专业合作社首席专家,亲自驻村举办现场技术培训班3次,培训农民806人次,引进新技术3项,新品种5个,建立省级科技示范基地4000亩。2008年,北京中医药大学闫永红教授采用高科技手段对宽城仿野生黄芩进行样品指纹图谱比较和DNA种源鉴定,为规范栽培技术,建立质量科学评价体系奠定了基础。通过专家培训,为农村培养果品、中药材、生猪、养鸡、养蜂、食用菌等各类专业技术骨干2430多人。

搭建了一个以大专院校为依托的科技创新平台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实现了大专院校与农业的有效对接,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自2005年以来,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农科院、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农科院、张家口农科所、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等12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以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建立了2个省级示范农业科技传播站,实施了1个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6个省级科技项目,建立3个省级以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成了10万余亩的现代农业产业规模,黄芩种植成为颇具竞争优势的地方特色产业,进入了省级“一县一业一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工程。西富优质果品专业合作社通过实施冀北精品果科技示范基地项目,使西岔沟苹果由过去的几毛钱一斤卖不出去,到2008年每个苹果卖到5-10元,西岔沟村也由此步入国家级科技示范村的先进行列。2009年,专业合作社依托大专院校申报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个、国家富民兴县项目1个、省级科技支撑项目1个。

形成了一个以入社成员为主体的自我服务体系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实现了农户分散生产与社会化服务的有效对接,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到目前,全县建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为主体的农民互助组织81个、村级季节性农民生产技术服务队31个、小型农民生产互助组12个。这些组织的建立,使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人员难组织、技术难统一、管理难规范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促进了农业劳动资源的优化整合。

一体化的经营机制提升了竞争力

在管理上,坚持以农户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促使家庭式的分散生产向集约化、标准化方向转变。

由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建立以“八统、三分、两到户”(即:统一规划、统一筹资 统一培训、统一供种、统一规范、统一质量、统一销售、统一分红;分户生产、分层管理、分级负责;技术培训到户、质量追踪到户)为主体的农业服务体系,在板栗、中药材、优质果品三大产业上形成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一体化经营机制。由能人带头建立的专业合作社,采用以大户为主导,统一规范、入户服务的办法,促使全县200多个养鸡户形成了区域规模经营扩张。

在经营上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群体竞争的运行机制,促使一家一户农民由各自为战向联合竞争方向转变。

以规模经营为基础,靠产品质量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在县供销合作社的统一组织下,8个板栗专业合作社合为一体,统一对外,靠规模经营获得规模效益。全县农民合作组织自身拥有农副产品及深加工产品注册品牌23个,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农民根据农民合作组织提供的有关产业政策和市场信息有计划地安排生产,避免了生产经营的盲目性,增强了抗击市场风险能力,维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

在利益上,坚持以农民为主体、按量 (额)返还盈余的分配制度,促使分散的个体在共同利益驱动下向自觉合作方向转变。

合作组织将加工或销售增值部分的盈余返还给农民,使农民在合作中得到了实惠,获得收益。希望养猪合作社与双鹤肉类制品有限公司签订长期购销合同,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一方面节约了经营成本,另一方面还得到了被中间商贩赚去的差价,为农民增收500万元以上。既保障了农民利益又使企业有了可靠的原料来源,实现了合作双赢。

良好的发展环境激活了生命力

政策推动

为促进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宽城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农民合作组织发展领导小组,建立了统一的协调管理体制,并于2009年出台了鼓励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获得县级以上示范社称号的专业合作社给予奖励;对专业合作社参加政策性保险给予保费补贴;对发展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按发展基金、积累的公积金以及返还给成员的分配余额按比例给予奖励。

人才促动

在发展农民合作组织过程中,宽城县委、县政府把培养成农民科技带头人,作为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重点,把有一定经营经验的技术人才组织起来,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派出科技特派员,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合作社知识培训60多期,引导200多名专业人员从事合作组织工作,使大批农村业务能手成为专业合作社的领跑者。

资金拉动

几年来,县财政在支农资金中每年安排10%-15%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对新成立的固定资产10万元以上、销售额50万元以上的合作组织连续扶持3年,每年扶持资金5万元。2003年以来,县财政累计安排117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农民合作组织的基地建设、技术培训、产品推介以及质量标准认证、市场营销等。安排财政专项资金1000万元为养猪、板栗、桑蚕等13个农民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担保贷款1990万元。

猜你喜欢

供销板栗统一
又闻板栗香
湖南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库存化肥51万吨
打板栗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噼里啪啦”板栗爆炸啦!
统一数量再比较
吃个板栗不容易
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我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
供销合作社:精准施策发力“十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