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俞庆棠民众教育思想对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教育的启示

2011-02-20蒋媛媛

职教通讯 2011年5期
关键词:民众农村教育

蒋媛媛

(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俞庆棠民众教育思想对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教育的启示

蒋媛媛

(浙江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浙江 金华 321004)

俞庆棠是民众教育思想的推广者和实践者,她极力提倡妇女教育,主张教育机会的平等,她提倡的民众教育对象广泛,内容实用,方法新颖,手段科学,目的明确,思想丰富,意义深远,为旧中国全体民众素质的提升以及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她的民众教育思想对开展农村弱势群体教育的启示是:注重教育公平,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拓展教育内容和模式,创建教育实践基地,为农村弱势群体提供重需求、有实效、切实际、重实践的教育。

民众教育;农村弱势群体;启示

一、俞庆棠民众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

俞庆棠是我国近现代人民教育家,毕生致力于民众教育思想的推广和实践。她认为,国难当头,应该提高全民众的素质,对全体民众开展平等的、广泛的教育——民众教育,实现教育机会人人平等。她推崇的民众教育“是失学的儿童、青年、成人的基础教育,也是已受基础教育的儿童、青年、成人的继续教育和进修。民众教育的最高理想是全民众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知能道德的前进和向上。”[1]她极力主张全体民众,包括妇女积极参与学习。在俞庆棠的倡导和努力下,民众教育内容极其丰富生动,教育方法推陈出新,教育手段注重科学实用。俞庆棠的民众教育思想具有如下鲜明特征。

(一)教育对象的广泛性

俞庆棠深受杜威“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思想的影响,她认为教育应面向全体民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个过程。她将民众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育失学的儿童、青年和成人”;第二阶段是“使已受基础教育的儿童、青年和成人受继续教育和进修”;第三阶段是在前两阶段完成的基础上,“将最优良的教育、扩充于整个社会,普及于人人”。[2]俞庆棠尤为重视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贫苦乡村大众的教育。她于1929年在无锡乡村设置了黄巷民众教育实验区,提出“民众教育工作者与知识阶级携起手来”,给予乡村民众及其子女受教育机会,改善乡村生产,鼓励农民自立及推行公民道德教育。她在上海办的实验学校被棚户人称为“这是我们贫苦人民自己的大民校”。此外,俞庆棠通过演讲、刊文、办学等方式极力呼吁女子应有和男子平等的教育机会,尤其是乡村女子;她提倡改变“重男轻女”、“女子不如男”的教育观念;反对“贤妻良母”、“温柔敦厚”的传统女子教育观,提倡培养女子独立的人格,充分发展女子的个性,并号召改进课程结构以适应女子发展。因此,她把民众中的弱势群体——妇女教育摆上重中之重位子,注重教育的平等性、广泛性和终身性。

(二)教育内容的实用性

俞庆棠所构建的民众教育内容体系基于杜威重视社会生活的教育内容观,是在实践中逐步修正补充形成的,她认为“民众教育是生活教育”,“应因人、因地、因时、因事以制宜”,提出了民众学校教育内容与民众社会教育内容两个系统。民众学校课程内容包括语文类、数学类、史地生类及由地方情形决定加设的农学、商学等科目,自成体系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民众社会教育内容系统包括识字、生计、公民、健康、家事、休闲等。[3]这六大教育内容是俞庆棠经过艰苦探索,在民众实际生活需要的基础上提出的。针对儿童失学成人不识字的社会现状,俞庆棠大力推行识字教育,尤其关注偏远的乡村和劳动妇女;针对劳动民众生活水平低,无心求学的状况,俞庆棠将生计教育置于首位,通过引导农民垦荒殖边、传授农业科学技术、组织各种合作社等方法使民众能“仓廪实而知礼节”;为发扬民族传统美德,唤起民众的民族自豪感,俞庆棠通过民间文学、讲演政治常识等方式大力推行公民教育;为强健人民的体魄,培养民众良好的卫生习惯,俞庆棠把民众体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并传授公共卫生常识,使民众具备学习的身体基础;为提高民众处理生活问题的能力,俞庆棠大力推行家事教育;为丰富民众闲暇生活,陶冶民众情操,俞庆棠提倡高雅艺术,推进民众休闲教育。可见,她提出的民众教育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书本,更注重生活实际,符合民众的个性化需要,体现出实用、丰富的特点。

(三)教育方法的创新性

俞庆棠推行的民众教育方法是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方法的融合体。她提出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重视科学技术的渗透,并在教育实践中运用团体活动法、设计教学法、导生传习制、农事展览会等教育方法。在俞庆棠创立的江苏省立教育学院中,乡村实习是学生的必修科目,学生白天上课,晚间实习,承担一切工作,本科一年,专科半年,这种创新的乡村实习法使学生可以理论联系实际,造就了大批贴近乡村的成人教育工作者。俞庆棠在团体活动法中提出了两类团体——推进学校社会化的学校团体和促进社会学校化的民众毕业生团体,其中,民众毕业生团体在生产中运用自己的科学与技术,使其所在地成为了社会化的学校,这是俞庆棠教育方法的又一创新。为使农民接受农业科学技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俞庆棠首创的劳农学院在1929年至1931年间举行四次农事展览会进行新农作物品种和耕作方法的推广及示范,这一创造性方法授人以渔,值得现在成人教育工作者借鉴。

(四)教育手段的科学性

针对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和岌岌可危的社会现实,不可能用整齐划一的规范制度来谋求教育,因此,民众教育采取了灵活科学的教育手段,在教学中收到了宏效。譬如,针对劳动民众无钱无暇上学的特点,俞庆棠创办了学习时间短、且多在夜晚上课、不交学费、由学校供给纸笔等物的民众学校,既满足了民众需求又适于民众的生活,发展很快。俞庆棠推行的民众教育馆以生计教育、公民训练、语文教学为主,其中,用举行常识演讲及卫生运动的方式推广公民教育;通过改良私塾等方式推广语文教育,切实满足了民众的教育需求。俞庆棠提倡以具有知识性、时代感的劳动民众喜闻乐见的电影作为媒介,推行民众教育,同时由学校创办电台传播知识。针对中国劳动民众一盘散沙的特点,俞庆棠又选择了民众合作社作为推广民众教育重要组织形式,促成民众联合起来,从高利贷等压迫中解放出来。这些民众教育手段既借鉴了西方的社会教育思想及我国当时的乡村教育成果,又与近现代社会现实和民众特点相融合,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的特点。

二、俞庆棠民众教育思想对我国农村弱势群体教育的启示

俞庆棠民众教育思想及其教育实践尽管是针对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提出的,但是她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手段、实用而丰富的教育内容、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等,在时隔80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历久弥新,对我国现在农村弱势群体教育具有启发和借鉴价值。

(一)注重教育公平,满足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

据统计,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农村弱势群体平均受教育年限较低,接受短期培训的比例相对较低,接受初级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或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更低;国家成人教育投入仅占教育事业总经费的0.6%左右,用于农村成人教育的经费很有限。同时,由于经费或地域原因,农村专业师资外流严重,很多教师多为兼职教师专业性较低,双师型教师缺乏。因此,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弱势群体接受教育的机会少,受教育水平低,教育资源缺乏,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我们应该借鉴俞庆棠重视教育广泛性的思想,注重教育公平,给农村弱势群体创造教育机会,满足他们的教育需求。国家、地方政府、民间团体及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都应充分意识到改善农村弱势群体教育不公平现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分别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使教育资源适当向农村弱势群体倾斜,使教育成果惠及广大农村。首先,国家应制定相关的涉及农村成人教育的政策及法律法规,通过教育立法的方式保障农村弱势群体受教育的合法权益,并通过制定政策推动农村弱势群体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帮助其融入劳动力市场。譬如,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等等。其次,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当地农村弱势群体的重视和关注程度,除了通过吸纳返乡大学生及当地农民教育工作者建立专门的农村弱势群体的管理部门外,还应注重工作方法的创新,建立农村弱势群体教育扶助基金,因地制宜的根据当地的特点统筹农村弱势群体教育工作,推动教育公平,满足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

(二)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注重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实效

农村弱势群体是个年龄跨度大、受教育程度区别大的群体,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和教育背景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对未脱盲的农村弱势群体可通过话剧、诗歌等深入浅出的形式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主动求学;对已脱盲的农村弱势群体可实施多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竞争力,适应新农村发展的需求;对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弱势群体可利用网络的方式开展计算机技能课程及远程教育培训,不仅更为经济灵活,而且网上教学具有仿真性、个性化的优势,能有效提高农村弱势群体教育的时代性。针对农村弱势群体心理边缘化的特征,可建立农民学习小团体,由村委或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员带领,以一定的教育券或生活补贴、提供就业等作为激励机制,定期开展讨论会、读书会、农业知识竞赛、技能比赛、论坛讲座等,鼓励这些小团体积极主动地学习。这种团体合作的教育方法,一方面可以根据团体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创造一个平等、互助的学习环境,使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得以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学习小团体可以启发其它农村弱势群体自觉自动的学习愿望,以一带十,以十带百,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的逐步开展农村弱势群体教育工作,既能锻炼教育工作者的组织领导能力,又能增加群体间的竞争上进意识,这种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教育方法,必然会获得良好的教育实效。

(三)拓展教育内容和模式,切合农村弱势群体的教育实际

俞庆棠民众教育内容具有实用、丰富的特点,因此满足了旧中国广大农民的教育需求。目前我国农村弱势群体的教学内容单调,办学模式单一。我们应该吸取民众教育的思想精华,从农村弱势群体的实际需要出发,丰富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模式。就教育内容而言,要继续普及基础知识教育,降低农村文盲率,提高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方便他们走出乡村及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应根据各地实际需求,开设生活常识、法律知识、家庭美德、健康保健、娱乐休闲等实用的知识内容,提高农村弱势群体的公民素质和整体修养;并设置一些精神文化课程,在满足农村弱势群体生活需求的同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起到陶冶情操、拓展视野、增长见识的作用;在剩余劳动力较多的地方可开设一些技能培训课程,注重实用技术的培训以提高农村弱势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增强他们的就业技能;在“靠天吃饭”的农业种植密集区,对一些有一定教育基础的农民进行农业科学技术的培训,如现代生物技术、环境科学技术等,同时,开设经营管理方面的课程,引导农村弱势群体自主创业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贫困状况。就教育模式而言,一是要创设县、乡、村的三级资源共享的网状教育模式,分级管理、上下衔接、各司其职,有利于农村弱势群体教育工作的政策贯彻,同时方便各级之间的监督评价;二要探索独具特色的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学校、学校与社会团体等联合办学模式;三要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培训机构彼此间的横向沟通,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促成教育、培训、就业一体化。

(四)创建教育实践基地,重视农村弱势群体实践技能的培养

农村弱势群体教育不仅需要注重教育公平,创新教育形式和方法,扩展教育内容和模式,更要重视农村弱势群体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也是俞庆棠民众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为此,我们应该创建农村弱势群体教育实践基地,它在以下四方面可以获取良好成效:(1)有利于农村弱势群体亲身实践自己所学的生产技术、劳动技能等,这种身体力行必然会进一步激发他们主动求学的愿望;(2)利用基地这个自由平等的空间,有利于他们建立平等互助的关系,便于启发农村弱势群体主动思考,利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帮助农村弱势群体树立自立自强的意识;(3)方便成人教育工作者现场教学,加强学校与农村弱势群体之间的互动,也间接促进更多“双师型”教师的成长;(4)为扩展教育内容与教育模式提供了潜在的可能性。通过在教育实践基地现场教学,可以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加强教育实效,同时,为实现校校、校企、校区的联合办学搭建了桥梁,奠定了实践基础。

总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农村弱势群体素质提升对我国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充分吸取俞庆棠民众教育思想精华,开拓性、前瞻性地开展农村弱势群体教育,以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使其达到发家致富的目的。

[1] 俞庆棠.民众教育[M].上海:正中书局,1935:3.

[2]熊贤君.俞庆棠教育思想研究[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65,117.

[3]邓叶丽,徐君.农村弱势群体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7):22.

Abstract:Yu Qingtang is the spreader and the practitioner of mass education thought,she advocatesthe female education vigorously,and the equalityofthe educational opportunity,the mass education object which she advocates is widespread,the content is practical and rich,the method is novel and science,the goal is clear,the thought is rich,the significance is profound,therefore she has made important contribution for the old Chinese all populace quality's promotion as well as educational system's reform and development.Her mass education thought is worth model which our countryside minority groups educate with inspiring.We should pay great attention to educating fairly,innovating the education form and method,developping the education content and pattern,founding the Education practices base,in order to provide realistic education which focuses on needs and practice for the countryside minoritygroups.

Key words:mass education thought;countryside minoritygroups;inspiration

Inspiration for Our Country Countryside Minority Groups Education from The Yu Qingtang’s Mass Education Thought

Jiang Yuan-yuan
(School of Teaching Education,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321004,China)

2008年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新农村建设视野下农村弱势群体教育需求与教育服务研究”(课题编号:08CGJY007Z)

蒋媛媛,女,200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原理研究。

G720

A

1674-7747(2011)05-0066-04

[责任编辑 金莲顺]

猜你喜欢

民众农村教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外教育奇趣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题解教育『三问』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