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疗养期间飞行人员耳科疾病的防治
2011-02-20710600空军临潼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王建良王争羊
710600 空军临潼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 王建良 王争羊
夏季疗养期间飞行人员耳科疾病的防治
710600 空军临潼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 王建良 王争羊
飞行人员;外耳道;耳科疾病;防治
飞行人员平素体健,疗养期间罹患耳科疾病极少。夏季飞行人员的体能训练由篮球场转到游泳场,其罹患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的发病率显著增加,影响训练。为了提高飞行人员夏季疗养效果,有效预防和治疗飞行人员易患耳科疾病,现就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的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治疗等叙述如下。
1 病因和发病机制
外耳道的致病菌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以绿脓杆菌最为多见,其次为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菌;在温带地区以溶血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同一地区的致病菌种可因季节不同而有差异[1]。正常外耳道皮肤受到耵聍腺及皮脂腺分泌物的保护,同时其上皮角质层更是一道有力的防线,对于微生物的侵袭具有较强的抵御能力。如外耳道皮肤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妨碍其抵抗力时,则微生物常乘虚而入,发生外耳道炎。温度增加常致耵聍发生化学变化和耵聍腺管阻塞,从而降低其防御作用。外耳道进水后其上皮软化、角质层破坏和脱落,使微生物易于侵入。健康人的外耳道皮肤pH稍偏酸性,如外耳道进水或使用不适当的滴耳液可使pH转为碱性,外耳道的抵抗力将降低。经常挖耳可直接损伤外耳道表皮。
2 临床表现与诊断
早期表现为外耳道内瘙痒及灼热感,逐渐发展为发热和轻度疼痛。此时耳镜检查可见外耳道皮肤轻度充血、肿胀,表现有白色上皮脱屑附着和少量浆液性分泌物渗出,耳道深部及鼓膜多无明显炎症。若炎症发展,局部疼痛加剧,甚者坐卧不安,尤其在张口和下颌运动时更甚。此时外耳道皮肤呈弥漫性充血、肿胀,分泌物亦大量增多,初为稀薄的浆液性分泌物,常不断自外耳道流出,以后逐渐变为稠厚脓性。外耳道口皮肤亦红肿湿润,有时可见小脓疱,外耳道逐渐狭窄,牵拉耳廓时疼痛加剧。鼓膜一般呈粉红色浑浊。在外耳道肿胀严重的病例中,常不能窥见耳道深部及鼓膜,并有轻度传导性耳聋。病情严重者耳廓周围亦发生水肿,并同时有耳前、耳后淋巴结肿大及发热等全身症状。本病应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外耳道湿疹、真菌性外耳道炎鉴别。
3 治疗
飞行人员疗养期间若罹患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等疾病,应及时采取措施:①清洁外耳道,用3%过氧化氢小棉签清洁外耳道,可用负压吸引器吸净外耳道分泌物和脱落的上皮屑,清理时尤需注意耳道深部隐窝处,此处最易隐藏脱落的上皮。②耳痛剧烈者给予镇静及止痛药物,并用2%酚甘油小纱条湿敷外耳道。③如果感染严重可用浸有抗生素及激素的小纱条塞入外耳道内进行湿敷,3~4 h滴药1次,每天更换小纱条1次[2]。
4 预防
为了减少飞行人员训练后罹患弥漫性外耳道炎、外耳道疖肿等疾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①保持外耳道皮肤干燥。疗养员游泳或外耳道进水后可用4%硼酸乙醇,以加速水分蒸发。也可以用棉签吸干外耳道积水,滴入3%过氧化氢或2%酚甘油[3]。②禁用手指或其他物品挖耳。正常情况下外耳道有适量的皮脂腺和耵聍腺分泌物,具有杀菌和抑制真菌生长的作用,如经常挖耳使其过分减少并造成局部皮损。
[1]姜泗长,顾瑞,王正敏.耳科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462-464.
[2]龚维熙.海上训练和作战时耳科创伤的防治[J].人民军医,2007,50(2):73-76.
[3]孙秀兰,于晓华,王玉梅,等.过氧化氢和酚甘油防治海训外耳道炎效果观察[J].人民军医,2007,50(4):196-197.
1005-619X(2011)04-0322-02
2010-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