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休闲与畲族文化传承研究
——以浙江遂昌三仁乡为例

2011-02-20雷水莲

关键词:畲族民族文化

雷水莲

(丽水学院 人文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未来学家格雷厄姆·莫利托曾经在《全球经济将出现五大浪潮》中指出,2015年前后人类将走过信息时代的高峰期而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经济”也将成为新千年全球经济发展的五大推动力中的第一引擎。

关于休闲的界定,眼下有很多争议,笔者较认可以下的表述。一是古希腊哲学家“休闲学之父”亚里士多德认为:休闲是“不需要考虑生活问题的心无羁绊(the absence of the necessity of being occupied)的状态”,是一种“冥想的状态(a mood of contemplation)”。[1]25二是“休闲是人们在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内自主选择地从事某些个人偏好性活动,并从这些活动中获得惯常生活事务所不能给予的身心愉快、精神满足和自我实现与发展”。[1]26从这两个定义来看,休闲强调和追求的是健康、快乐和自由。从历史发展来看,人类一直拥有休闲的梦想,休闲的目的是促进人类的自由和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交流的加深,随着中西方文化的进一步交融、渗透,休闲的理念已经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并突出地表现为对“休闲”的日益关注。近些年来,国内许多地方政府大力发展休闲经济,进一步促进了大众休闲文化的发展。2009年8月,遂昌县委结合本地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特点,提出了实施“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发展战略。这为今后以休闲教育和休闲旅游传承畲族文化提供了可能。浙江省遂昌县是浙江省少数民族工作重点县,有畲族、瑶族、苗族等29个少数民族,共计人口16 124人,占全县人口的6.97%。其中以畲族为主,人口 1.52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4.2%。[2]在休闲文化氛围渐浓的时代,在有着1.52万畲民的遂昌,如何建构新时代文化背景中的畲民族文化,即建构富有民族个性的生存状态,保护和利用原生态民族文化,对丰富祖国休闲文化资源,促进人类的自由和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约翰·奈斯比特在《2000年大趋势》中这样讲到:“在外部世界变得越来越相似的情况下,我们将愈加珍视从内部衍生出来的传统的东西。”[3]这正是全球化与民族主义悖论的写照。民族文化的族性特征与人类文化的多元化具有同构性,这是因为在文化多元的时代,人们总是不断寻求多元文化体验的可能性。畲族自称“山客”,意为“尊山为主我为客”。千百年来,智慧、勤劳、善良、勇敢的山客人创造了灿烂而富有独特魅力的畲族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元文化共存的休闲时代,在大力推进旅游品牌建设的浙南山区遂昌县,整合与传承畲民族文化资源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而且,从休闲教育和休闲旅游的层面看,畲文化中的言、歌、舞、体育等在满足人们多元生活需求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

(一)畲族语言

民族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重要特征。然而,语言作为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样随着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而且语言求同已逐渐成为世界语言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趋势,并以不可阻挡的趋势发展着。在这种语言趋同的大趋势下,不同的语言面临着不同的生存空间,有的语言由于跟不上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日益贬值,进而出现危机,并可能走向消亡。畲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大部分人讲当地方言。99%的畲族人使用汉语客家方言,通用汉文。畲民族是一个与汉族杂居的民族,大多畲民是双语人,而且他们的第二语言比本民族语言要流利得多,也许再过若干年后,畲语也将面临危机甚至消亡。因此,如何在畲民聚集区域通过休闲教育、休闲旅游学习和传播畲语显得格外有价值。

(二)畲族民歌

“畲歌”是畲族文化中的明珠,在祭祀、求神拜佛、招待客人、节日或日常的生活劳动中,人们都以歌代言,对答如流。至今,流传下来的山歌约有一千多篇,共计四五万行。1994年,“畲族民歌”、“畲族三月三”已经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畲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易于口耳相传,但较难谱曲,加之畲民族虽有语言却无文字,因此给传承带来了困难。2011年2月,笔者深入遂昌三仁乡的畲民中寻访畲家歌手,寻访到的歌手年龄大多在60到80岁之间,总体上文化程度偏低。而且还了解到,他们的儿辈出于民族的自卑感,已经不会传唱畲族民歌了,歌手们对山歌的未来存有可能“后无来者”的隐忧。

畲民除专用场合选择经典的文本演唱外,在日常生活中,如敬茶、敬酒、让座等场合常常进行即兴编制并演唱,如:“有缘歌”、“哎噜调”等等。譬如:

三仁小学敬茶歌①

白马山下水清清,三仁山上茶竹林;

腊壶炐茶涨涨沸,双手捧茶敬客人。

客人一到传文明,先生学生靠精神;

仁爱仁智又仁和,敬杯清茶一片心。

在畲族民歌中,《高皇歌》②(节选)是民族叙事经典。

盘古开天到如今,世上人何几样心;

何人心好照直讲,何人心歹侩骗人。

盘古开天到如今,一重山背一重人;

一朝江水一朝鱼,一朝天子一朝臣。

说山便说山乾坤,说水便说水根源;

说人便说世上事,三皇五帝定乾坤。

盘古置立三皇帝,造天造地造世界;

造出黄河九曲水,造出日月转东西。

造出田地分人耕,造出大路分人行;

造出皇帝管天下,造出人名几样姓。……

《高皇歌》又称《盘古歌》、《龙皇歌》、《盘瓠王歌》,是一首长达三四百句的七言史诗,主要叙述本民族的起源和迁徙经过。它以神话的形式,叙述了畲族始祖盘瓠立下奇功及其不畏艰难繁衍出盘、蓝、雷、钟四姓子孙的传说,反映了畲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

此外,畲族群众特别喜欢唱山歌,他们常用畲语歌唱,以此增进畲族同胞之情,激发热爱畲族的热情,并祈福畲族子孙,世世代代兴旺发达、荣华富贵。随着时代的演进,畲歌的编制在题材和理念上也与时俱进,譬如“欢迎歌”,即兴演唱,歌颂党的方针、政策,也可歌颂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再则,“小说歌”是畲族叙事民歌的一种形式,多由汉族章回小说或评话唱本改编而成,也有的根据本民族的民间故事改编而成,例如《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蓝佃玉》等。

(三)畲族传统体育

在人类世界的诸多文化现象中,体育和歌舞是一种最易沟通人们思想,促进民族认同的社会文化形式。传统体育和民族舞蹈都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民族文化中较为重要而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它们对于民族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有着深远的影响力。民族体育活动是以身体运动形式来表现不同民族的生活情趣、审美心理和文化价值取向的。畲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流行于某种地域的民间文化内容,产生于特定民族的社会生存空间,体现着特定种族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文化心理结构。此外,畲族人民历来重视体育活动,有武术、登山、“打尺寸”、“操石磉”、骑“海马”、竹林竞技、稳凳套圈、千人押加(极具审美性、观赏性和表演性)等项目。

(四)畲族民间舞蹈

畲族民间传统舞蹈主要有祭祀、丧礼和生产劳动等方面的舞蹈。畲族舞蹈多见于做功德、“拔伤”、“打癀”、祭祖等活动。主要是师公口吹龙角,手舞灵刀,在锣鼓敲打声中,边唱(或念)边舞,有独人、双人、四人或集体舞,舞姿舞步大多为狩猎动作。畲族舞蹈是畲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实践中产生的艺术,显示了畲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反映了他们的时代经济、艺术水平、文化修养以及审美情趣。1998年,丽水艺术代表团进京演出《畲山风》深受好评。2007年丽水国际摄影文化节上表演的音乐诗画《瓯江谣》,激情演绎了千年山哈的文化风情。2009年3月,景宁畲族自治县举办的中国畲乡三月三暨大型风情歌舞《诗画·畲山》极具诗画感、梦幻感和震撼感。为此我们可将这些经典作品《畲山风》、《瓯江谣》等制成影碟(片)供游人欣赏,扩大畲族文化的影响面。

近年来,一些珍贵的畲族民间文化艺术随着一个个民间老歌手、老艺人的辞世而面临失传。遂昌县三仁畲族乡中心小学和妙高镇后江少数民族中心学校自觉承担起了继承和弘扬畲族优秀民间文化艺术的任务,把畲族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来抓,让青少年学生作为畲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人,接受民间文化艺术教育。学校还制定了继承和弘扬畲族优秀民间文化艺术活动方案,并专门聘请畲族民间艺人为指导教师,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畲族山歌、舞蹈等教学活动,学习畲族话、歌曲、舞蹈及民间“绝活”。如今,首个民族文化传承社团在后江少数民族中心学校成立,首个畲娃山歌会在三仁畲族乡中心小学挂牌。后江少数民族中心学校还编写出版了首本继承畲族优良文化传统的校本课程——《畲家风情》。[5]

从上述论述可见,遂昌畲族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独特的休闲价值,那么对它的开发和利用是否具备了文化传承的队伍呢?从笔者实地抽样调查结果看,答案是肯定的。2011年2月18日,笔者对遂昌的两个人群分别作了问卷调查。在对35至68岁的10个畲民(其中公务员7人,农民2人,医生1人)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100%的畲民积极参与或偶然参与过畲族歌舞、畲族体育活动等;80%的畲民民族主体意识强烈、自觉;常用畲语的人占60%,不会说的占20%;较注重向父辈学习畲文化的人占60%;畲文化传承出现断层的家庭占60%。在对15至17岁的畲族中学生群体的抽样调查(发放问卷90份,其中有效问卷84份)分析显示:常用畲语者仅占28%,多数为偶尔用之;66%的畲族学生民族主体意识强烈、自觉;较注重向父辈学习畲文化的占66%;畲文化传承出现断层的家庭占41%;90%的畲族学生对畲文化有较高的认同度;78%的畲族学生能积极或较积极地参与畲族歌舞、体育等相关活动。

由此可见,无论是畲族中学生还是成人,都有较好的畲文化基础:他们有较强的民族主体意识,对本民族文化有较高程度的认同感,经常或有意识地参与相关的畲族文化活动,这为畲族文化传承提供了可能。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在城乡一体化甚或是全球一体化的语境中,畲族文化传承出现断层的家庭占41%至60%,这为畲族文化传承增加了紧迫感和危机感。因此,如何减少断层,预防畲族文化断层或消亡的危机,加强不同代际畲族文化传承者的培养显得至关重要。

如何在休闲与畲族文化传承之间找到契合点,并使两者在新时代的发展中相得益彰呢?笔者认为通过休闲教育和发展特色休闲旅游是传承畲族文化不可多得的两条途径:

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和推进休闲教育,扩大休闲教育受众面。卢元镇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就曾指出:“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应该担负起对消遣教育的任务。”[6]学校教育的休闲品性以让学生的心理或精神达致自由、愉悦和享受状态为目的,努力使学生在愉悦中实现生命价值、在快乐中获得充实人生,它不但是孕育杰出人才的土壤,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7]经实地观摩走访调查,遂昌县三仁乡中心小学休闲教育实践推进得较扎实且富有成效。作为全县惟一的一所畲乡小学,三仁畲族乡中心小学以“说畲语、唱畲歌、跳畲舞、打畲拳(操)、玩畲族体育游戏”为主题,以少先队团体活动为载体,组织了畲娃山歌会、仁娃民体社、仁娃艺术社、仁娃竞体社、仁娃读书社五大社团,并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三仁畲族乡中心小学传承畲族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开设畲语课。“偶系山哈泥(畲语,意为:我是畲族人)……”每个星期一下午,三仁畲族乡中心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们都要上一堂畲语课。在畲族文化传承中也要注重创新,抄杠是流传于畲族民间的传统体育项目,然而一字抄杠难度大,十字抄杠容易断,存在安全隐患,于是他们开发了一种新形式——菱形抄杠,既安全,又具有娱乐性。一学生学习畲族文化两三年了,跳竹竿和抄杠成了她的拿手好戏,并真切地体会到参加这些社团,不仅能传承畲族文化,还能强身健体,丰富自己的生活。

二是将畲族文化纳入休闲旅游的框架,发展畲族特色休闲旅游,拓展畲族文化传承空间。在大众休闲的文化背景下,我们应该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特点,有重点地将畲族文化的精品纳入休闲旅游的框架,拓展畲族文化传承的外延,将学畲语、跳畲舞、打畲拳、玩畲家体育游戏等内容纳入游客休闲的范畴,开设畲语课堂、畲舞学堂、畲拳馆、畲家体育游乐园等来展示畲乡遂昌的特色和亮点。此外,还可将畲乡婚俗与畲乡集体婚礼结合,这样既可以充分展示畲族文化特色,也可以拓宽群众的参与面,进一步弘扬畲族传统文化,增进畲汉民族团结,共同推进遂昌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目前,在遂昌的畲族休闲旅游中较注重婚俗礼仪行为的展示,从传承角度而言,还可以将鲜活的畲族语言、畲族山歌的学唱乃至创作、畲舞、畲拳、畲族传统体育游戏的学习、娱乐等等作为游人的休闲项目,使他们切身体验到畲族文化的独有内涵和健康快乐的元素。“畲族三月三”是畲族人民传统的节日,节日期间,畲民们云集宗祠,自晨至暮,对歌盘歌,怀念始祖,并采撷乌稔树叶,取其嫩叶汁浸糯米炊制乌饭,故“三月三”又称“乌饭节”。如今,“三月三”已经成为畲乡的品牌节庆活动,活动内容和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和提升,它是充分展示畲族民族文化和开拓旅游市场的盛会。我们可以将畲族文化经典有机地融入休闲旅游的框架,从而将遂昌县打造成文化、休闲、经济、生态合一的休闲名城。

结语

休闲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不仅是衡量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风向标。休闲教育、休闲旅游是体悟人生与领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由的途径,也是传承畲族文化的有效途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提出是人类文化遗产保护史上的一次飞跃”,[8]在休闲渐成风潮,在官方愈来愈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当今社会,畲民族地区通过特定的仪式、行为和富有特色的畲语、畲歌、畲舞以及畲族传统体育游戏等,传承以盘瓠信仰、祖先崇拜为核心信仰的文化体系显得至关重要。

注释:

①该首畲歌由遂昌县教育局雷冠桂先生于2009年12月18日所作。

②浙江省民族事务委员会:《高皇歌》,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1992年版。

[1]马勇,周青.休闲学概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2]张起平在大柘调研民族工作时强调[EB/OL].[2010-04-22].http://sc.lishui.gov.cn/zwdt/zfxxgk/bmxxgk/mzj/gzdt/t20100422_658764.htm.

[3]约翰·奈斯比特,帕特里夏·阿伯迪妮.2000年大趋势[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141.

[4]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丽水景宁[EB/OL].[2009-11-07].http://news.163.com/09/1107/16/5NHF5SJJ000120GR.html.

[5]王修华,罗潇.遂昌:畲族文化有传人[EB/OL].[2006-12-15].http://www.zjwh.gov.cn/www/dtxx/zjwh/2007-06-01/55430.htm.

[6]刘华平.21 世纪初的中国休闲体育[EB/OL].[2009-09-22].http://www.csscipaper.com/physical/petheory/16203_2.html.

[7]阳泽.学校教育的休闲品性与学生自主快乐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0(7):52-55.

[8]王巨山.文化民族主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影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1):70-73.

猜你喜欢

畲族民族文化
非遗活态传承下畲族银饰创新设计及营销策略探索——以畲族银饰品牌“珍华堂”为例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永安“三月三”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谁远谁近?
畲族民歌
多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