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词给作文增添光彩
2011-02-20林伍连
林伍连
用诗词给作文增添光彩
林伍连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作文主旨深刻、内容充实、创意新颖、富有文采,引用诗词佳句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它可以提升文章的思想品位和艺术品位。在作文过程中,通过引用、借用、活用等手段,将诗词引入文章的写作,可以使文章增光添彩。
写作 诗词 引用 借用 活用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使中学生所写的文章主旨深刻、内容充实,有文采、有创新,文化底蕴最能提升文章的思想品位和艺术品位。翻阅许多佳作美文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题目、题记,还是正文、立意及其结构,不少都源于中国古代诗词。诗词佳句子给作文带来了厚重的文化内涵。
那么,在写作中该如何让古诗词这朵奇葩绽放其艺术魅力呢?本人主要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或引用、化用诗词,或借用古人古事,或活用立意,或巧借构思等。
一、引用诗词,文采斐然
我国古代诗词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多少经典名句和名人事迹流传千古仍熠熠生辉。写作时,要多引导学生将所积累的诗词大胆地引入文章,文章自然会文采斐然,给人以浓厚的诗香氛围。引用诗词,可直接引用或间接引用,也可正引或反引,还可化用等。
1.直接引用或间接引用
即将古诗词直接或间接引入作文中。这是增添写作文化品位的手段。写作时引用诗词进入题记、小标题或正文,是我们较多采用的方法。如引入得好,就如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能使读者眼前一亮。曾有高考考生拟的题目《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对“记忆移植”的困惑》,作者就引用《登幽州台歌》(陈子昂)的前两句入题,别出心裁,引人深思。再如《夕阳无限好》(李商隐)、《人间诚信今犹在》(李煜《虞美人》)等。引入正文的如:读李白,让我感受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旷世豪情;读李煜,让我体味到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世事沧桑;……(《生活有了“你”(文学),才显得美丽》)。这些既丰富了作文内涵,增加了文化味,又暗合旨趣,妙化无痕。
2.正引或反引
3.化用
化用给人的审美刺激是多重而深刻的。“暗香和月入佳句,压尽千古无诗才”,这是王十朋在极言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得绝妙。然而这名句并非林逋自创,而是出自他对五代南唐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的化用。别看他只区区改动了两个字,却写出了“江梅”的风流与冷落,可谓化平庸为神奇。这就是化用的神奇之处。通过学生作文片断我们也可感受化用诗词的美丽。如《美丽一次》:心灵的选择是那沉舟侧畔的万点白帆,是那山重水复的柳暗花明,只有不负心灵的选择才能活出真我风采,才能活出生命的亮丽。出自内心真实的心灵选择,才能勾划鹦鹉洲上的萋萋芳草,才能点化二十四桥的清风明月,才能渲染香炉峰间的日照紫烟。此处就化用了“沉舟侧畔千帆过”“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等诗句,使文章氤氲着浓郁的书卷气息,读来清丽脱俗。
二、借用古人古事,内涵丰厚
把诗词的作者或诗词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诗词中涉及到的事迹或细节,用来表现作文的主题,进而引发读者的兴趣,激起读者情感的共鸣。既学以致用,增强说服力,又增添文化氛围,使文章内涵丰厚。
借用古人古事,可一人一事(多事),也可多人多事。但要明确,所借用的古人古事必须为文章观点服务。
1.一人一事(多事)一观点
即借用一人一事(多事)来表达一个观点。如2010年高考北京卷满分作文《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致墨子的一封信》:苍茫中,我看到了那塞外骑着青牛缓缓西去的老者,望天吟咏“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望见那杏坛上侃侃而谈的翩翩君子,仰天大呼“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你曾不远千里游说楚王,并 “九拒鲁班攻城之机变”,拯救宋国一方百姓;你又四处奔波,“非攻”“非乐”“非命”“非儒”,为的就是切实地为这乱世提出真正的“济世良方”。你仰望星空,又总是不忘脚踏实地。墨子,感谢你,让我明白了这简单却又深邃的道理,也感谢你让我的生命拥有了最恒久的动力。
2.多人多事一观点
用多人多事来集中表达一个观点。如湖北高考满分作文《“三”的智慧》:……三国时,刘备为成就大业,“三顾茅庐”,恳切地三请诸葛卧龙出山,演绎出“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佳话,奠定了天下三国鼎立的格局。这“三”里面的韵味告诉我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一向被尊称为“圣人”。这位饱学之士,却发出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感慨。……在孔子看来,众人的才识和智慧,其中一定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三、灵活应用,增辉添色
写作中除引用、化用诗词,借用古人古事,还可活用立意或巧借构思等。活用立意即灵活运用诗词的立意或历史人物和事件内容来立意,既有言近旨远,又别出心裁。也可在原来立意的基础上,继承地创新,“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使文意深邃,引人深思,让人难忘。巧借构思即巧妙地借用诗词的精巧构思,启迪我们写作。在行文时,借用诗词的立意和构思,确实能使文章匠心独具,意蕴深刻。
当然,上述方法的使用往往不是单一的,需要灵活加以运用。写作时,要灵活把握其长处,适时适度地运用诗词,使之与文章相映成趣。下面是一篇出自福建省以“这也是一种永恒”为题的2009年高考满分作文,大家可以借鉴一下。
……因为真美,那些短暂的事物竟撼动了时间的定律,仅凭一个瞬间,缔造了无尽的永恒。
当诗仙宽袍弃履,举起樽而邀明月,沐月华而影三人的那刻,这一丝浸透了蟾晖的酒香便飘飘摇摇了千余年,萦绕在数万才子的鼻尖挥散不去,似是还携了月下那人的三分不羁。这瞬间的感悟,便在孩童清亮的诵读声中变为醉人的永恒。
因为不凡,那些即逝的侧影竟跃过了文明的更替,仅凭一个瞬间,缔造了无尽的永恒。
当屈子以血讴歌,孑然一身,仅怀拥一胸才气,腹含一枚忠胆投身汨罗的那秒,这一屡赤红泣血的绝美魂灵已挣脱世俗的枷锁,随着汨罗江水的平平仄仄流过了漫漫岁月,滋润在每个志士的心田。这瞬间的悲壮,便在岁月的长河中变为永恒。
★作者单位:福建省武平二中。
诗词来表达主题或论证观点,具有言简意丰之功效。所引用的诗词与文章观点相一致的,可正引;如引用的诗词是从反面角度来阐述文章观点的,要反引。比如同是离情别绪的诗句,我们引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世情已逐浮云去,离恨空随江水长”(贾至),“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等诗句阐明“离别之愁苦”的观点,这叫正引;如要表现“离别乃常事,不必如此悲情”的观点时,那引用上面的进行论证,此属于反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