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审题的层次性

2011-02-20沈远新

中学语文 2011年6期
关键词:套作马车噪音

沈远新

我校上学期期考,高二语文是与南宁市沛鸿中学联考,作文题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父亲和我一同在林间漫步。

在一个拐弯处,父亲停下来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我仔细地听,几秒钟后我回答他:“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

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

我问他:“我们又没有看见,你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

父亲答道:“从声音里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越大。”

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我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到好像父亲在我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越大。”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次作文我们共736人,人均得分39.2,其中0-10分有21人,11-20分有33人,21-30分有60人,就是说0-30分的有114人,这是个庞大的低分数字,占总人数的15.5 。判分的尺度比平时是稍松的,只要写完,达到字数要求,符合材料意图即可得45分以上。但仍有这多低分,除去没写完等因素,很大原因是审题不准,离题太多。

所谓审题,就是考生根据命题者提供的信息全面审查题意,划定立意方向,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写作主题的过程。这里有三个层次,即审清题,审对题,审好题。

什么是审清题?就是要审清楚作文的命题信息。这里有两个层面,一是有审题意识,二是读审信息。有审题意识是前提。如何有此意识?就是要充分认识到审题对整篇作文的巨大影响。审题不到位,可能全盘崩溃。

第二层面是读审信息。作文类型不同,命题信息也有别,比如命题作文的信息比较单一,话题作文信息就较复杂,但无论怎样都有能让人审读的信息,需要我们花些时间琢磨。以这次期考作文为例,有如下信息需要我们读审清楚。

1.题目信息,即是哪题,有何暗示。“阅读下面的文字”表明下面会有材料内容。“根据要求”是说材料后面会有要求。“不少于800字”是对你所写文章字数的限制。

2.材料信息,即材料讲什么,哪些要素。“一天父亲和我一同在林间漫步………,从声音里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越大”即为材料信息。这是个叙述段落,时间、地点、人物分别为“一天”“林间”“我与父亲”;事件是父亲一下子凭声音判断出远处奔跑的是辆空马车;进程是散步时“我”听出鸟鸣外还有马车的声音,而父亲则认为是“空马车”;结果是父亲说“马车越空,噪音越大”。这种梳理能让人迅速弄清材料的内容,准确捕捉材料的重心与关键。

3.提示信息,即要思考什么,哪些启示。一则材料给出的遐想往往是多方面的(当然也有纯粹的),命题者就材料想将你的思路往哪方面引,这个必须考虑清楚。考试题里,“后来我长大成人,每当我看到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的人,我都感到好像父亲在我耳边说:‘马车越空,噪音越大。’”就是提示信息。

4.要求信息,即要求什么,有何限制。“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这个信息要求是“三自”,自我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限制是“三不”,不离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离含意是立意要准;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有自己的情感与见解。这些都是评判作文的重要依据。

要有效地审题,还需进入第二阶段——审对题。

审对题指向审题立意的正确性方面。那如何审对题呢?

审对题也分两个层面:完整理解与重点关注。完整理解是指在全面读审信息的基础上,对所知信息进行整合,去粗取精。重点关注即是关注重点,将前面整合后的重点、材料体现的重心、命题者的倾向意图着力揣摩并形成立意。“审清题”侧重“全面”,“审对题”侧重“完整”与“重点”。

完整理解先需全面,一点不漏;后是整合,该漏的要漏。第一阶段“审清题”已进行了全面的信息梳理,“审对题”就是要沙里淘金。这里的“材料信息”里有许多无效信息,比如“一天父亲和我一同在林间漫步。在一个拐弯处,父亲停下来问我:“除了小鸟的歌唱外,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仔细地听,几秒钟后我回答他:“我听到了马车的声音。”——这里的时间、地点及人物间的第一次问答,对一个完整的事件必不可少,但对于审题不能提供什么帮助。“提示信息”更需慎重,“后来我长大成人”是无效信息,你不成人这个道理也在;“我都感到好像父亲在我耳边说”只是承应前面的“长大”,也是无关信息。总之,“完整理解”是要过滤的、整合的。

重点关注是先要知道重点,然后是集中琢磨形成立意。这篇材料中,父子间的第二次对答是重心,“要求信息”是重点,也是作者着意引导的方面。但是不是搬过来就是立意呢?非也,这里还有层次,还必需对之进行集中琢磨,否则也是功亏一篑。看第二次对答——父亲说“对,是一辆空马车。”我问“我们又没有看见,你怎么知道是一辆空马车?”父亲答:“从声音里就能轻易地分辨出是不是空马车。马车越空,噪音越大。”这里第一句的话外音是“厉害”,第二句是“疑惑”,第三句是“老到”,对应后面的“要求”,我们知道其实最重要的一句话是“马车越空,噪音越大”。“要求信息”前面筛掉了两句,剩下的有这几个关键词“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马车越空,噪音越大。”有许多学生均将之作为立意的依据——当然,能到这一步已相当不错了——但,唯有最后“马车越空,噪音越大”才是最能体现材料与作者意图的。

这样,所有的环节均指向“马车越空,噪音越大”,据此立意方是“审对题”,是不是到此就可行文呢?不是,还需进入第三个阶段——“审好题”。

虽说有时审 “对”写出的作文得分也可以,但审“好”会使作文更顺畅自然,流光溢彩,个性十足。“审好题”当然建立在“审对题”的基础上。什么是“好”?“适合”就好。“适合”什么?当然是适合自己,自己的喜好、习惯、对应的储备等,以此来确定作文的角度、范围、文体、布局等。

回到作文上来,知道了针对“马车越空,噪音越大”的立意是正确立意,口若悬河、粗暴地打断别人谈话、自以为是、目空一切、贬低别人等“噪音”是“空”的表现形式。据此可立意为“学识、内涵、修养”的重要,内在与外显 (越内在充实越无欲而有涵养,越不会去显摆自己),过充实的人生等。但对个体的学生而言,从哪一角度入手,写什么范围,用什么文体,如何布局等都是审题时要想好的。就是说,审好题考虑的是又正确又好写。比如角度,我是写学识还是修养?学识指知识与见识,修养除了包括学识又还有内在的胸襟与气质,就看你哪方面更有把握。比如范围,我取材哪些方面好?企业、文艺、科学还是学术界?如果你懂得松下幸之助、比尔盖茨、李嘉诚等富豪越富越内敛你可举企业名人;如果你知道很多演艺界借他人他事来炒作自己你可以此为反例;如果你知道刚去世的大科学大师钱学森贡献杰出而行事低调可以之作为一个典型例子。比如文体,你擅长写何文体与你的内容要融合,写记叙、议论还是抒情散文,要审时度势。比如布局,怎样能让评卷者知道我审对题又扣题又有文气?是开门见山还是卒章显志?中间是并列还是层进?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总之,作文审题有三层次,或称三阶段,即审清题、审对题、审好题。有层次才会有阅读步骤和思维步骤,有步骤才会有节奏。高考阅卷对立意要求也分切题、合题、基本合题、文不对题,所以分层审题很有必要。

猜你喜欢

套作马车噪音
马车与游船
马车
驾着马车去打仗
噪音,总是有噪音!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无法逃避的噪音
远离套作之嫌,力创真我之文—以2019年浙江高考考场作文为例
噪音的小把戏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套作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