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的意识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2011-02-20曹德宏
曹德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大量广泛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有利于构建开放的语文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能力,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以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那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怎样贯穿语文实践活动呢?
首先,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我们完全可以将影视内容引入课堂。我想这对于语文学习,无疑是具有促进作用的。影视以其生动的画面、直观的形象,融知识、趣味于一体,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具感染力。如《百家讲坛》,汇集百家学养,聆听大师智慧,追慕大家风范。于丹对《论语》的阐发,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让我们体悟到经典的永恒魅力,普适智慧。阎崇年的考据谨严,易中天的幽默诙谐,王立群四十年研读《史记》的执着,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焦点访谈》让同学们洞晓天下世事,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现实,胸襟开阔,也能为作文积累鲜活的素材。《电视诗歌散文》声情并茂的朗读,淡雅悠远的情调,让人陶醉。清丽的画面,唯美的意境,款款的深情,让人觉得语文原来这样美。《中国记忆》引导我们去了解那段我们不曾经历的峥嵘岁月。《艺术人生》讲述成功背后鲜为人知的艰辛,这些都是我们依靠传统课堂无法感受得到的。语文,不应是狭小的课堂课本。它不是池沼,而是海洋,语文不能“悟言一室之内”,应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学生在收看这些电视栏目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学生比哪一节语文课都要专注。教室里鸦雀无声,有的只是知识的吸纳、情感上的激荡和丰富的人生教益。语文教师千万不要吝啬时间,试着让影视进入学生的语文学习。学生通过收视电视栏目,可以帮助解决视野狭窄、孤陋寡闻等问题。
其次,要强化语言运用生活化实践的研究。关于语言运用,我们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就是作文训练和学生的日记、练笔。其实不然,生活处处有语文,为何不能在平时的生活中进行一些语言实践活动呢。将已有的写作能力,通过实践来强化,注重实际应用,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实践运用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拟写对联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对联是对学生语文素养的考查,从对联中可以显示出考生语文素养的高下。借用国学大师陈寅恪的话就是,对联不仅能够体现汉语文的特性,而且能见出“读书之多少及语藏之贫富”。经常训练,不仅学生兴趣盎然,而且可锤炼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还有,走在大街小巷,只要留心,不难发现有很多富有创意的、有意蕴的各类广告:“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山高人为峰”、“并且我更相信,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户,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我相信,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很近,近的触手可及。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是10公分的距离;有时候,也许只是几十厘米的宽度;也有时候,可能只是一张纸的厚度。”温馨,充满善意。这些经典的广告用语,想必大家早已耳熟能详。何不引导学生也试着写写呢?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写公益广告词,自创格言警句、箴言妙语,为学校的各项活动自拟宣传语,让学生参与“打造书香校园”的校园文化建设。为校园道路、建筑命名,参与文化长廊、公益广告牌的设计。这样既让学生长了才干,又可以让他们收获了自信。
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提升其语文的综合素质,例如课前五分钟演讲。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天才的演说家,像林肯、丘吉尔、马丁·路德金,热情澎湃而富有感染力,他们常常滔滔不绝,语惊四座。可惜我自己既不敏于事,又讷于言。演讲是一种重要能力,是人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是表达与交流、沟通与交际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师可将演讲也纳入语文实践的范畴。我校有很多教师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课前5分钟演讲,效果明显。学生们踊跃参与,为了台上几分钟,学生广泛地地去搜集材料,进行阅读。可以说,一篇演讲稿就是一个小的专题研究。学生普遍感到,演讲开阔了大家的视野,拓宽了知识面。学生学得主动、投入。从最初的紧张忸怩到后来的落落大方,从最初的语无伦次到后来的口若悬河,从中体验到一种成就感。
另外,还可以课内外结合,开展研究性学习。近年来,我在课内外结合、开展研究性学习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模式:以课本内容为诱发点,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质疑;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整合,然后划分研究小组,指定小组负责人,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利用校园网、图书馆、阅览室及其他多种渠道,搜集占有材料,深入研究;教师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资料性阅读,积极参与学生的研究,力求深入透彻;学生定期交流,教师指导,教师亦不妨下水示范;成果展示,以鉴赏文章的形式反映出来,力求有比较新颖独到的见解。引导学生开展这样的专题研究学习,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水平。
学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深有感触:原来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甚为肤浅,甚至有些偏激,经过研究交流以后,则丰富得多,深刻得多了。从选题、查找资料到写成论文,从个人的自主探究,到小组的合作交流。有的学生已经能够博采众长,表现出一种摈弃 “门户之见”的宽容,甚至表现出了一种“海纳百川”的小学者风范。有的小组学习,颇有学术研究的味道了。这样利用文本,重新解读,试图挖掘新的内涵,鼓励学生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