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的困扰与解决对策

2011-02-20单艺斌鲁洪燕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贫困生心理大学生

单艺斌 贾 玮 鲁洪燕

当前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的困扰与解决对策

单艺斌 贾 玮 鲁洪燕

在对现有调查研究成果汇总分析、梳理提炼的基础上,得出当前我国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困扰:经济困扰,表现为学费的短缺和生活费的不足;交际困扰,表现为交往压力大、回避行为多和交往处于被动;就业困扰,表现为毕业证书的困扰、求职成本的困扰和弱势地位的困扰;心理问题困扰,表现为自卑、敏感、过自尊、嫉妒和孤僻。鉴于此,应从政府、高校和女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采取相应对策,以便有针对性地解决贫困女大学生的困扰。

贫困女大学生;困扰;对策

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公布的数字,目前全国普通高校中,贫困大学生有460万人左右,约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20%。[1]教育部有关负责人称,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在校生总人数2285.15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数527万人,占全部在校学生总人数的23.06%;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人数166.1万人,占全部在校生总人数的7.27%。[2]随着近几年高校招生人数的扩大,贫困生数量的增加,如何保证贫困生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据西安文理学院杨爱花、陕西师范大学李国庆对有关高校100余名贫困女大学生的调查,有71%的贫困女大学生对生活状况不满意,62%的贫困女大学生体会不到幸福,55%的贫困女大学生存在抑郁、焦虑、自卑、敏感等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3]

一、高校贫困女大学生面临的主要困扰

1.经济困扰

贫困女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地遭受着经济困扰。首先,为了筹集学费和宿费,全家人节衣缩食,有的还不得不举债。据厦门理工学院陈巧玲的调研数据,通过家庭支付、亲友相助、贷款等方式,有48.4%的贫困女大学生一次性交清了学费,还有35.9%的贫困女大学生要缓交部分或全部学费,15.7%的女大学生申请免交部分或全部学费。[3]其次,贫困女大学生家庭每月给他们提供的生活费很少,致使他们每月的生活费和伙食标准相当低,甚至低于所在城市的最低生活水平。据赵立莹、刘蕾对65所大学334名在校女大学生月开支的调查,6.4%的学生月开支在200元以下,低于我国任何一个地方的最低生活标准。这些学生在经济上处于极度贫困状态,他们经常会为自己下一个月的生活费担忧。45.6%的学生月开支在200—400元之间,这些学生虽然没有衣食之忧,但是却没有能力考虑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或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费用。37.6%的学生认为自己周围有许多经济困难的学生,他们的月开支在400元以下。面对经济困难的态度,6.1%的学生认为自己难以解决这个问题,为此非常懊恼。[4]湖南人文科技学院段振榜,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李小球、张洪的调查结果也显示,47%的学生每月实际消费在300元以下,38%的学生每月实际消费在300—500元之间,因此,有63%的学生经常因为生活费、学费来源无保障而发愁;还有58%的学生因学校催缴学费而时常感到焦急、惶恐。[5]

2.交际困扰

贫困女大学生的交际困扰首先表现为交往压力大。在现代社会中,交往能力和交往的深度与宽度被视为重要的资源。但因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很多贫困女大学生进入高校后就面临着能否融入和怎样融入“现代人际”的困扰,从而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据陈巧玲的调研,有17.8%的贫困女大学生表示很介意其他学生知道自己的家庭经济状况,故不能自信地与人交往,心理上有一种无形的压力。[6]

其次,贫困女大学生的交际困扰表现为回避行为多。一部分贫困女大学生逐渐从集体生活中游离出来,表现为“回避参与”的行为模式。据陈巧玲的调研显示,贫困女大学生对年级或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一般都会参加,但58.1%的贫困女大学生“考虑到经济状况,能省则省”,对参加其他集体活动采取回避方式。[6]这种“有意的回避”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贫困女大学生与同学疏远的“自我排斥”行为。

此外,贫困女大学生的交际困扰还表现为被动交往。一些贫困女大学生电脑不会用、音乐听不懂、普通话说不好、穿着打扮不时尚,甚至不会开电子门、不知道银行卡为何物。为了避免被其他同学笑话,他们主动减少和其他同学的接触,主动放弃各种展示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同时,贫困女大学生由于经济受限,没有条件利用网络、手机、短信等传媒追求更加广泛、多样的人际关系。段振榜等的调查表明,贫困女大学生中41%的人拥有廉价手机,但消费极低。[5]

3.就业困扰

首先是来自毕业证书的困扰。近年来,很多贫困女大学生毕业时或因欠学校的学费、宿费,或因未能按期偿还助学贷款,其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会被学校或银行作为抵押而暂时扣留。这给他们的求职和就业带来了特殊的困难,因为用人单位一般在招聘时常常要求出具证书的原件,没有证书原件就意味着用人单位还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核对其身份。为了避免麻烦,用人单位会优先选择能提供原件的大学生。

二是来自求职成本的困扰。大学生在毕业求职阶段需要一些必要的经济投入,如,简历制作打印费、服装费、电话费、交通费、食宿费、招聘会门票费、职业介绍费、面试培训费等等,种类繁多。每一项费用虽说数额并不很高,但是加在一起就是一笔不低的支出。对于贫困女大学生而言,这些不菲的求职支出就成了他们顺利就业的“拦路虎”和“绊脚石”。

三是来自弱势地位的困扰。劳动力市场上所谓的门路、关系以及信息渠道等重要的社会资源,对于大多数贫困女大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贫困女大学生大多家庭社会关系匮乏,毕业时由于没有人可托,没有门路可走,很多贫困女大学生只好选择回家乡,以便能够相对容易地找到一份不需要借助其他社会关系的工作。再加上用人单位在招聘中往往还要附加一些苛刻的条件,如,签约前需先交纳少则千元、多则上万元的签约保证金,需要自己解决住宿等,这些都给贫困女大学生的平等顺利就业设置了难以逾越的障碍,使他们成为女大学生弱势群体中的弱势者。

4.心理问题困扰

贫困女大学生容易存在的心理问题有:

自卑。自卑是自我认知偏差中非常突出的个体心理。自卑心理来源于过分轻视自己,对自己的不正确认识和评价,是一种认为自己在某方面不如他人的情绪体验。贫困女大学生比较普遍地具有自卑情结和自卑心理。据段振榜、李小球和张洪的调查,贫困女大学生在面对贫困时,48%的人有自卑感,10%的人有严重的自卑感,57%的学生因无力为父母、家庭解难而有很大的愧疚感。[5]

敏感。一些贫困女大学生最怕因经济上的窘迫被同学怜悯和看不起,出于自我保护的天性,他们内心特别敏感,对事情或事物容易处于“多心”、“戒备”的状态,进而产生心理防卫反应,便有意无意地敌视他人。[3]

过自尊。所谓过自尊是指自尊心过强,超过了正常人的心理需求。同学间无意识的一句玩笑、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被看做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有的贫困女大学生甚至对于“贫困生”这三个字都很反感,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掩饰自己的经济拮据。如,某高校新生入学时有两种住宿标准,一种标准是800元,一种标准是1200元,事先老师尽量把贫困的学生安排在800元标准的宿舍,结果报到当天,几乎所有的新生都争抢1200元标准的宿舍,即使那些当天还没有带够学费、一到学校就急着咨询贷款的学生,也都要求住在1200元的宿舍。这些贫困大学生怕从一开始就被别人另眼看待,他们宁要面子,不要肚子(指省吃俭用)。

嫉妒。嫉妒是指在社会交往中,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境遇等方面不及他人而产生的一种由抱怨、憎恨、愤怒等组成的复杂情感。当贫困女大学生看到那些经济富裕,多才多艺,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工作能力、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和社交能力强的非贫困女大学生时,当贫困女大学生在经济、家庭、父母地位、穿着打扮等方面与非贫困女大学生相比呈现出明显反差时,有的人内心就会产生一种痛苦的刺激,从而对现实生活产生不满,个别人还会对他人产生憎恨,出现极端的嫉妒心理。

孤僻。有的贫困女大学生由于经济上的原因不能融入集体,始终把自己当做“另类”,总觉得自己比别人矮半截。一是担心自己寒酸的外表和拮据的消费让人看不起,不能获得平等的尊重,为此采取逃避的方式,离群索居,独来独往,缺乏与更多的同学在思想和情感上的交流和沟通,尽量不参加或少参加集体活动;二是不愿意让老师和同学知道他们的贫困,想方设法加以掩盖,但理智与现实却不容他们脱离他人和集体,这种矛盾的心理往往驱使他们走向自我封闭、孤僻甚至心理畸形。[7]

二、解决高校贫困女大学生主要困扰的对策

(一)解决经济困扰的对策

第一,确立政府资助政策体系。确立政府资助政策体系,是解决贫困女大学生经济困扰的主要途径。为此,在资金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应逐级保证资助资金足额到位。各学校要把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特别是贫困女大学生的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设立专门的助学管理机构,足额提取助学经费,并广开财源筹措更多经费作为学校的专用贫困资助费用。

第二,拓展民间非正式支持体系。拓展非正式支持体系是指在政府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学校还要想方设法拓展支持的渠道和途径,主动与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联系,争取社会各方的支持,动员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力量积极捐助;倡导企业、社会团体等与学校贫困生建立“对口支援”的关系;在资助方式上,实行从“资金式”资助到“能力式”资助、从“无偿式”资助到“回报式”资助的拓展与转变。

第三,完善贫困女大学生资助体系。学校必须健全已有的贫困大学生助学体系,设立贫困女大学生专项奖励和扶助基金。如,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增设专门的贫困女大学生专项基金;创设贫困女大学生“以工助学工程”,稳妥地组织和引导贫困女大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扩大贫困女大学生贷款比例、额度、频次和时间;加大力度鼓励贫困女大学生创业实践;针对贫困女大学生开设计算机、普通话、英语等免费学习班,使他们在学习技能、沟通能力等方面得到快速提升,等等。

(二)解决交际困扰的对策

帮助贫困女大学生树立“四自”精神。面对经济的贫困、学业的繁重、就业的艰难,贫困女大学生更需要正视困难,增强勇于挑战现实的勇气和力量。为此,要对他们进行“四自”教育,鼓励他们以精神的富有去克服暂时的困难,自尊地正确认识自我价值,自信地敢于和善于抓住一切机会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特长,自立地克服依赖心理,树立不进则退、不立则弱的思想,自强地使自己在困难中崛起。[8]要帮助贫困女大学生认识到经济上的困难不是包袱,而是成长的动力。为此,可邀请高年级贫困女大学生中的自强标兵与新生共勉“人穷志不穷”的道理,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意识和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力量。

鼓励贫困女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由于长期以来经济与心理的双重压力及长期应试教育的结果,许多贫困女大学生缺乏做学生干部的机会,缺少组织和参与社团活动的经历,这使他们失去了许多锻炼自己人际交往能力的机会。为此,学校一定要鼓励贫困女大学生利用高校学习之机,多参与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在学校所搭建的培养平台上,为贫困女大学生留出足够的位置,给他们提供更多主动参与和大显身手的机会,从而开阔他们的社会视野,扩展他们的交际圈子。

提高贫困女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根据贫困女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比较敏感的现实,学校可以把人际交往作为贫困女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点,提高贫困女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重要性的认识;通过设计集体活动、专题教育等方式帮助贫困女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克服自卑心理和封闭心理;帮助贫困女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技巧,鼓励他们在实践中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三)解决就业困扰的对策

在政府层面,应完善就业保障制度。首先,应完善贫困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基本法律保障,明确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规定、歧视贫困女大学生应承担的后果,使其违反法律所承担的成本远远大于拒绝贫困女大学生的成本。其次,各级政府应继续加大分担贫困女大学生求职成本的力度。如,2008年起,国家设立2亿基金为贫困生求职提供路费。当年,辽宁省开始给贫困大学生发放500元求职补助。新疆的大中专贫困生就业的社会保险费由政府买单。[9]第三,应以优惠政策鼓励贫困女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消除贫困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为此,国家可允许在基层工作满一定时间的贫困女大学生直接进入当地事业单位工作,或提高他们的待遇和培训机会等。第四,应尽快将女性生育保障纳入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之中,统筹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分担的生育保险,建立更加完善的生育保险制度,使用人单位因录用女生而产生的“损失”得到有效的补偿,以便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在高校层面,应加大就业指导力度。首先,高校应建立专门针对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系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形势和求职技巧、心理素质讲座,通过模拟招聘、素质拓展等活动,强化贫困女大学生的竞争意识,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增强其承受挫折的能力。其次,高校可以对贫困女大学生适度发放求职补助,从资金上解决贫困女大学生因求职而产生的经济困难。如,浙江林学院拨出10万元专项经费为贫困大学生就业花费买单,符合条件的贫困生基本都能得到500元的就业补助。[9]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贫困女大学生就业成本的弱势,体现了高校对贫困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人性关爱。再次,高校应牵头整合政府、学校和用人单位的力量,建立专门针对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系统和帮扶机制,建立健全贫困女大学生的毕业服务体系,做好信息搜集和就业推荐、指导等工作。

在贫困女大学生自身层面,应提升其综合素质。首先,贫困女大学生要认识到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关键因素。好的心理素质表现为高度的进取心、顽强的意志力、较强的自信心和独立意识。这些可以帮助贫困女大学生从柔弱、腼腆、不自信中解脱出来,正确认识和看待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针对女大学生和贫困女大学生的歧视。其次,要抓住一切锻炼自己的机会,勇于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再次,应发挥和展示自身独特的优势。女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女大学生所具有的忍耐力是一般男大学生所无法比拟的,他们有更强的敬业精神和吃苦精神。第四,要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许多贫困女大学生肩负着整个家族兴衰荣辱的使命,他们在就业时迫切希望通过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来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因而在择业时往往不是根据自身情况量力而行,而是只选择大中城市、收入高的单位,这实际上就形成了贫困女大学生群体的“自愿性失业”,从而加重了自身的择业成本,也给自己平添了就业压力。

(四)解决心理困扰的对策

1.给予贫困女大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一方面,要从心理上关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多走近他们、多了解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及时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心理上的困惑;另一方面,要从物质上帮助他们,学校要利用国家的信贷政策积极帮助贫困女大学生办理助学贷款,尽量多地为他们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对少数特别困难的女大学生减免学杂费等。

2.建立贫困女大学生心理档案。据福州《海峡都市报》与福州博智市场研究公司联合调查报告,目前,我国官方对于贫困生数据的管理力度较弱,各个高校贫困生心理档案的建立不及时、不规范、不细致,甚至没有。在这方面,一些高校已经作了较好的尝试。2004年秋季大学新生入学时,教育部在72所高等院校试点,测试入学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程度,并建立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10]在此基础上,我们建议学校还应该建立单独的贫困女大学生心理档案,并实施跟踪管理,为有效地开展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提供依据。

3.成立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咨询室。目前,贫困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远不是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或学生工作体系可以解决的,必须健全心理咨询体系,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门针对贫困女大学生的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由专职和专业人员对贫困女大学生进行定期、匿名的团体心理辅导或一对一的个别心理辅导。心理咨询辅导工作要坚持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相结合,等待求询与主动约请相结合,引导发展与消除症状相结合,做好心理危机的早期预警与及时干预。

4.加强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是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贫困女大学生了解心理发展的规律,掌握心理调节以及消除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提高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二是坚持贫困女大学生生活帮扶与励志教育相结合。理论和实践证明,对贫困女大学生单一的物质和经济帮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应该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把物质帮扶和励志教育相结合,抓住贫困生急需改变现状的心理和个体可塑性、独立性强的特点,加强对贫困女生的励志教育,帮助贫困女大学生改变对贫困的看法,从心理上脱贫,把贫困作为激励自己艰苦奋斗、发奋学习的动力。三是帮助贫困女大学生缓解内心压力,让他们通过交谈、倾诉等方式宣泄消极情绪,缓解心理冲突。特别是通过鼓励贫困女大学生参与集体活动,走出自我中心,消除自卑和焦虑,使身心获得健康发展。

[1]福建百名贫困生调查:贫困生家庭普遍为大家庭[N].海峡都市报,2006-07-21.

[2]贫困生占大学生总数23%[N].新消息报,2010-08-17.

[3]杨爱花,李国庆.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困扰和消解[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1).

[4]赵立莹,刘蕾.觉醒中的迷茫:当前女大学生发展障碍实证研究[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3).

[5]段振榜,李小球,张洪.对地方高校贫困女大学生的调查和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8,(5).

[6]陈巧玲.贫困女大学生发展压力实证研究——以福建省部分高校为例[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7]吴小榕.贫困女大学生自卑心理分析及干预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8,(23).

[8]张霞.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思考——以中华女子学院女生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1).

[9]王文娟.贫困女大学生的就业困境与出路[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

[10]黄达平.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弱势成因及对策探析[J].学理论,2009,(19).

责任编辑:董力婕

The Obsessions of Current Poo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SHAN Y ibin,JIA Wei,LU Hongyan
(Women's College of Dalian University,Dalian 116622,China)

Basing on the available analysis of current survey achievements,this essay points four main obsessions that most poo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may be experiencing.Firstly,it is financial difficulty.The representation of financial difficulty is the shortage of tuition fee and living cost.Secondly,it is communication difficulty.Some of them feel very stressed and depressed in the processof communication.Thirdly,it is employment difficulty.At present,most poo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lie in a weak position in employment market.Fourthly,psychological problems make them feel depressed.Their mental states are characterized by feelings of sadness,loneliness,low self-esteem and self-reproach.Considering these possible obsessions,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government,universities and college students.

poor female college students;obsessions;countermeasures

10.3969/j.issn.1007-3698.2011.01.008

G776

A

1007-3698(2011)01-0044-05

2010-12-18

单艺斌,女,大连大学女子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女性教育与管理;贾 玮,女,大连大学女子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鲁洪燕,女,大连大学女子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116622

本文为2009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际金融危机下女大学生人格、就业、创业的教育对策”的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gh11。

猜你喜欢

贫困生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