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钢琴教学中多方位多视点开发学生音乐想象力的探索研究

2011-02-20韩绍杰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视点想象力钢琴

韩绍杰

(周口师范学院音乐系,河南周口466001)

高师钢琴教学中多方位多视点开发学生音乐想象力的探索研究

韩绍杰

(周口师范学院音乐系,河南周口466001)

音乐的意义通常表现的时候都具有不具象性和多意义性,而这种不具象性和多意义性的存在为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多方位多视点开发学生音乐想象力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通过对钢琴教学中从多方位多视点对学生进行音乐想象力开发,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想象能力,深化学习内涵,拓展学习视野,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其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目的。

高师;钢琴教学;多方位多视点;音乐想象力

音乐的意义通常表现的时候都具有不具象性和多意义性,而这种不具象性和多意义性的存在为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多方位多视点开发学生音乐想象力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总是习惯于把音乐所蕴含的意义以自己的主观理解灌输给作为教学客体的学生,而忽视了对音乐形象本身的多意义性教学以及对学生学习中音乐想象主观能动性的开发。

一、高师钢琴教学中开发学生音乐想象力的重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1]中的四个基本理念都强调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培养的目标是中小学音乐教师,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而钢琴教学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教学内容。作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高等师范音乐教育者,在教会学生如何熟练掌握钢琴基本演奏技巧的同时,也应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对音乐规律的学习,结合音乐教学中各子教学科目之间的学科渗透及与其他相关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能够从多方位多视点的角度来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进而达到引导学生形成丰富立体的音乐想象的能力。

面向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对高等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从多方位多视点的角度来开发音乐想象力的探索研究,首先是在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方面实现了一个新的突破,不仅能在即时的高等教育中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而且希冀能够逐步形成一种新型的多维度的教育理念,并且通过他们把这种新型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去,从而达到在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中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出富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目的。

二、高师钢琴教学开发学生音乐想象力的意义

音乐本身就是非常抽象的一门学科。虽然每一个音符独立存在时谈不上有什么意义,但是当它们按照一定的顺序、长短、高低组合起来时就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音乐的意义在表现的时候具有的这种不具象性和多意义性的特点,为我们在教学中利用其从多方位多视点的角度来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提供了极大的可能性。

(一)多方位多视点开发学生音乐想象力研究的客观必要性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步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高师音乐教育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贯彻落实《教育法》及《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基础上,教育部制定了《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教育课程体系”[2]。教育部制定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改革目标,研制了各门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并强调指出:“加强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淡化学科界限,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与学生经验的联系,增进各学科之间的知识和方法上的联系。”[3]高师钢琴教学也必须着眼于培养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及业务素质,且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合格人才,才能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时代要求。

纵观高师钢琴教学现状,大多沿用传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或是数码钢琴集体课授课的形式。这种授课形式比较重技轻艺,理论与实践易脱节,课堂效果缺乏实用性,忽视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及文化素质的提高,致使培养出的人才大都知识面狭窄,交叉融合能力相对较差,音乐感悟力不够强,教学能力不佳。因此,围绕高师音乐专业培养目标,高师钢琴教学也必须进行教学创新,只有加强多学科综合,各学科间互为渗透,才能以更高的起点、更广阔的视角,进行多方位多视点的引导、启发学生,在相关学科理论、技能、方法论指导下使他们将新知识同化、并列、归属,使他们能够多维度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

(二)开发学生音乐想象力的现实可行性

对高等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从多方位多视点角度开发学生音乐想象力的研究首先是在高师钢琴教学培养目标上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高师钢琴教学是专业音乐教育与国民基本音乐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音乐教育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审美教育为重点,强调全面和谐均衡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与合作学习等,而这些恰恰是高师钢琴课现行教育所忽略的地方。其次,在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上,目前不少高师钢琴课从教学理念上未能突出多方位多视点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教学内容与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相脱节。高师钢琴教学中师生对基础音乐教育课程的实施环节缺乏了解,对若干重要的实施策略感到陌生,难以把握教学过程与方法。现行的高师钢琴课教学,课程内容对未来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提高缺乏有力的保障,致使他们知识面相对狭窄,缺少融合与运用的能力。以上这些问题影响了未来音乐教师的质量。

(三)开发学生音乐想象力研究的实践意义

作为高等师范学院音乐系的钢琴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大多数学生在演奏钢琴时没有音乐表现能力,不能够通过对乐曲的演奏来感染听众,更不能做到激发听众的热情、引起听众的共鸣。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除了学生本身演奏技术较差之外,更重要的是学生缺乏必要的从多方位多视点的角度来进行音乐想象的能力。但是,在传统的钢琴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总是习惯于把音乐所蕴含的意义以自己的主观理解直接灌输给作为教学客体的学生,从而忽视了对音乐形象本身的多意义性教学以及对学生学习中音乐想象力的主观能动性的开发。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从音乐教育的各个子教学科目的角度深入研究现有教材,从乐曲的多个方面进行充分挖掘,不仅仅从音乐作品的表面去理解,而且要从结构、曲式、调性、和声等多方位多视点地去分析作品;找出乐曲与其他科目间的交集点,在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教师对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主动大胆地发挥想象力,对同一作品从不同视角去演绎出多种音乐表现的可能性,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印证。

三、开发学生音乐想象力的研究教学实践成果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如果要想从多方位多视点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进而再培养其音乐想象力,最终使其成为具有能从多方位多视点来开发音乐想象力的创新人才。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想象力是一种高级的认识能力,它渗透到我们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想象力作为人的一种思维能力,多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它的发展和培养。由此而推论到音乐想象力的概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音乐想象力就是我们的大脑对乐谱中的各个音符、表情记号、力度记号等客观存在的表象进行加工和改造,再形成新的情感或者故事情节的能力。影响音乐想象力的因素有很多种,首先要具备极大的对音乐想要表现的那种热情,其次要具备逻辑思维的能力,再者还要有比较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基础。

我们知道,音乐的不具象性和多意义性决定了音乐的形象并不是单一的、固定不变的。每个人在听到音乐后的反应和感受也会有所不同,正所谓“声无哀乐”[5]。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抛砖引玉,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去想象,用心感受。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想象,多视点地拓展想象空间,这样演绎出来的音乐才更有生命力、更富有激情和活力,也才能更具有个性。

经过近两年的研究论证,我们把从理论上得来的结论应用于实际的教学实践当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钢琴改革试行课《再会》[6]11-12一曲的公开课教学中,我们遵循音乐形象的不具象性及多意义性进行了一次具有先行意义的尝试。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就作品中演奏技术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技术性的讲解,并帮助学生理解作曲家在作品中所要表达的离别时的忧伤情绪。而我们在这次公开课教学中则就乐曲的每一段落都设计了可能出现的不同的音乐情境与音乐形象,启发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旋律感受及和声的分析展开想象的翅膀,结果得出了两种不同的音乐情境:“告别离开”与“再次相会”。这两种看似截然相反的音乐理解与演绎其实都是符合音乐结构本身的发展规律和逻辑进程的,只是其中一种音乐的表现情绪上比较忧伤,而另一种情绪则表现得比较兴奋激动和有所期待。这也都是由于音乐形象从各个不同的方位与视点去思维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具象性与多意义性的结果。这种教学思路与传统的钢琴教学思路相比较,更深层次地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加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中获益颇多。

钢琴教改课《北风吹》[6]33-35,则是在新兴的数码钢琴课的教学基础上,加入了先进的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在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联系与渗透方面进行了尝试。《北风吹》一曲源自芭蕾舞剧《白毛女》[7],由于在谱面上已经注明是由芭蕾舞剧的音乐改编而来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撷取了芭蕾舞剧的视频片段,结合电脑多媒体技术,在数码钢琴集体课形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入了多学科综合的教学内容。芭蕾舞剧中舞蹈演员的生动表演为学生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美丽的场景把大家带入了故事发生的情境之中,管弦乐队的演奏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和声色彩,这些都比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更为直观更为生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乐曲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和内容。同时,我们在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感受和想象乐曲所带来的各种音乐表达的可能性,引导学生去发挥想象,深度挖掘音乐发展的可能性。这样想象的结果使得学生对改编后的钢琴音乐所表达的音乐内容的理解不仅仅局限于舞剧的故事情节,还能够做到根据故事背景以及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如乐理、和声、曲式分析、作曲、配器等综合想象出来新的音乐内容。通过这样多方位多视点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学生演奏这首作品时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更加富于激情,更加富有个性。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多方位多视点开发学生音乐想象力的研究是为了改革传统意义上教师主动教、学生被动学的这种禁锢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教学方式。这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从教学目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有益的尝试,实践证明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深化学习内涵,拓展学习视野,从而达到有效培养其创造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目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200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N].人民日报,1999-06-17(1).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教育部,〔2001〕17号,2001-06-08.

[4]罗小平,黄虹.最新音乐心理学荟萃[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6.

[5]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174.

[6]韩林申,李小平,徐斐,周荷君.钢琴基础教程[M].修订版.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7]肖苏华.芭蕾舞艺术欣赏[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203-216.

G427

A

1671-9476(2011)01-0142-03

2010-06-03;

2010-11-10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师钢琴教学中多方位多视点开发学生音乐想象力的探索研究”(2008-ZX-174)。

韩绍杰(1963-),男,河南杞县人,教授,研究方向为钢琴演奏与音乐教学。

猜你喜欢

视点想象力钢琴
看见你的想象力
专家视点
打开新的想象力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
让你每天一元钱,物超所值——《今日视点—2014精萃》序
两会视点
嘿,来点想象力——读《跑酷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