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创业教育研究

2011-02-20刘喜怀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课堂教学课程

刘喜怀

(周口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南周口466001)

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创业教育研究

刘喜怀

(周口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南周口466001)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高校课堂教学中创业教育存在着认识和定位不准确、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相应的师资力量、缺乏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创业教育应得到各高校及管理部门的足够重视,培育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和非课程体系,培养大学生优良的创业心理品质。

高校;课堂教学;创业教育

随着1999年我国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急剧上升,高校毕业生也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毕业生就业问题就成为中国社会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达到559万人,到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再创新高,达到610万。高校毕业生持续增长,但是平均就业率只有70%。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恶化,迫使高校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推动大学生顺利就业,其中一条重要的措施就是鼓励大学生创业。与此同时,国家也出台了很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高校作为大学生成长的摇篮,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前期创业教育的重任。创业教育不仅是一种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长期有效的办法,而且通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的青年人才,又能为社会创造许多新的就业岗位。如此一来,就能有效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我国的经济活力。

一、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中创业教育的现状

创业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大学生自我就业能力为目的,着重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与能力的现代化教育模式,是一项培养学生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的系统工程。因此,认真切实开展好高校的创业教育是历史赋予的长期、艰巨的任务[1]。教育部1999年1月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鼓励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从1998年清华科技创业者协会成功举办第一届创业大赛以后的10多年来,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1999年3月,我国举行了首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拉开了我国高校创业教育活动的帷幕,中央和地方都纷纷响应,努力营造创业教育的氛围。2002年,教育部确定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等9所高校为代表的创业教育试点学校。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之下,高校课堂教学中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我国不少高校纷纷设立创业研究或教育中心,开展创业教育和研究工作,在开设创业课程、探索创业教学方法和创业管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清华大学1998年在管理学院率先为MBA开设了创新与创业管理方向课程,还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高新技术创业管理课程。厦门大学从2003年起就为MBA开设创业管理课程,2005年又推出全校性选修课《大学生创业计划与实践》,该课程已被纳入学校就业与创业指导培训课程模块。南开大学在2003年9月成立了创业管理研究中心,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MBA和博士生开设创业与企业成长方面的课程,并且在博士生和MBA教学计划中开设了创业管理研究方向,等等[2]。

近几年,我国各高校课堂教学的创业教育总体上取得了较大成效,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但创业教育活动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教育部门和高校领导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认知有失偏颇,大学生创业师资团队的建设不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大学生创业心理教育体系不健全,等等。

二、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中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对创业教育的认识和定位不准确

大多数教育部门和高校的领导对创业教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上,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创业教育是一种在严峻经济形势下高校与社会要想稳健生存发展而进行改革时所必须采用的新兴教育模式,更没有意识到创业教育的本质就是另一层面上的就业政策。对创业教育的肤浅认识直接导致实际教学活动中的“有其形而无其神”。例如:很多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对大学生的指导只是停留在对创业团队、创业过程的指导,鼓励学生自办公司、开展创业计划竞赛等[3]。这些措施对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老板”而不是培养“白领”。最重要的是,作为创业教育主体的学生在对创业教育的理解上严重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很多学生将创业教育理解为教你如何创办公司企业。而一个普通大学生是没有能力创办公司的,为此,很多学生觉得创业教育远离现实,对创业教育也不重视。其实创业教育的内涵远不止如此。

(二)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在我国高校课堂教学中,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形式五花八门,但大都有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课堂上一贯是长篇大论地向学生灌输创业的理论知识,然后拿出千篇一律的案例加以分析,却忽视了创业教育是一门需要大量实际操作经验的学科。“填鸭式”教学无法适应创业教育的要求,“满堂灌”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很低。同时创业教育的很多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是需要灵活变通的,有的甚至与课本知识大相径庭。由于缺少创业实践活动,致使很多学生不会学以致用。如此一来,创业教育在某个层面上就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另外,创业教育课程需要弹性的学制,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同时不可避免会与固定的课时、学时和学制安排冲突。目前,我国基本上都是实施学年制课程,课程类型学科化,课程形式刚性化,这一课程体系无法为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相应配套条件。在教学方式上,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民主平等,课堂十分活跃,师生之间会有很多对话与讨论甚至争论,有时也需社会企业团体的参与讨论,这一切都是创业教育课程在设置时要考虑的内容。可是,目前高校的大班教学和传统的讲授教学无法保证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4]。

(三)创业教育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

高校课堂教学中创业教育的实施能否得到预期的效果,师资队伍的素质是极其关键的一个因素。我国高校最缺乏有能力实施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创业教育作为一项极具实践性和灵活性的教育形式,对师资的要求很高,实施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精深的创业理论知识,胸怀清晰的创业蓝图,还要有丰富的创业实战经验,而具备创业实战经验的教师却少之又少。目前,高校担任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大多是从一所学校出来到另外一所学校里教书,很少有教师在商海里打拼过。令人担心的是,有一部分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是由相近课程的教师兼职任教,根本没有专业化的教师团队。因此,如何培养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成为高校的当务之急。

(四)创业教育缺乏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

大学生是一个拥有较多知识技能并且朝气蓬勃的年轻群体,随着国家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进入了人才市场,在面临就业压力的同时,也时刻有失业的危险。从客观上说,这种局面的形成与我国人口基数大、供大于求、就业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有关,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当前大学生心理素质普遍较低。有的大学生受传统就业思想的束缚,创业信念淡薄,甚至金钱至上,一遇诱惑便把握不住自己,稍有所作为就忘乎所以,稍有挫败就悲观绝望;有的大学生自卑胆怯,做事患得患失,什么都不愿为也不敢为;有的大学生常常被空虚、消沉和烦恼困扰。这些都是大学生创业的主要障碍。因此,高校创业教育必须做好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工作。

三、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创业教育的对策

(一)各高校要重视创业教育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富于创新性,敢于创新,勇于承担重任,高校通过创业教育,能够提高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就业问题越来越严峻的今天,各个高校要深刻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实现择业教育向创业教育的历史性改变。高校作为中国文化事业的前沿阵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更应该重视创业教育,注重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重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挖掘和创业精神的塑造,带动全社会创业氛围的形成。各高校应该将创业教育逐渐纳入主流课程,并且成立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创业管理培训学院,设立创业基金,创建创业俱乐部,开设创业园区,等等。

(二)造就一支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为加快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首当其冲的是要组织培养一支优秀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创业学是一门跨度大、综合性强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程以行动为导向,注重实践经验,因此,创业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全面、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清晰的创业蓝图,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在师资的培养过程中,可以通过集中培训、国际合作、引进短期海外知名教师等形式来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师资的水平。一方面,对已有的师资力量进行整合,挑选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经验、对创业教育感兴趣的教师担任创业教育工作,创业教师可以由研究人员、辅导员和实训专门教师组成。另一方面,要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参加创业教育的培训,并将学习内容应用于工作中,有效推动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可以聘请企业及政府中一些既有丰富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等担任兼职讲师讲授创业课程,同时学校应当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咨询、创办经营企业、参加各种研究活动等,来增加他们的实战经验。

(三)建设合理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和非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不应该只是开设几门创业课程,因为学生仅靠课堂学习是无法全面掌握创业技能的,创业教育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包括成熟完整的课程体系,还要包括具有可操作性的非课程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由此看来,创业教育不再是学校单方面的任务,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有关团体的介入,不仅要具有系统的理论性,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创业教育课程的设置上,实施弹性学时,内容偏重理论性但兼顾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民主平等,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选择不同深度和广度的课程。另外,各高校在设置创业课程时应充分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学科优势,争取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创业课程。

建构一个可以把创业者、风险投资机构、企业、科技园以及政府有关经济管理部门联系在一起的平台,争取到它们的支持和参与,为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这个平台既可以加强高校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又可以加强学生与风险投资界、企业界等的联系,从而丰富学生的创业学习和实践,提高高校的创业教育效果。

(四)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

对大学生进行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首先要转变大学生传统的就业观念。深入到大学生内部开展创业教育,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创业理想,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最终让他们达到自己愿意创业、更乐于创业的境界,用创业理想鞭策自己的行为,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创业实践当中。其次要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榜样的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创业成功者的经验和成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这些成功者身上都有一些共同的优良品质。最后学习创业成功的案例和各行各业的创业典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大学生耳濡目染,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创业的热情,树立创业的志向。

四、结束语

把创业教育纳入高校正常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而且还可以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步伐,适应时代和社会的要求。随着政府和高校等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创业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优秀师资队伍的建设、合理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的形成以及大学生强烈的创业意识和优良的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高等教育将迎来一场革命性的改革,彻底打破传统的教育理念,以更新的姿态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1]宋亚莉.大学生创业教育现存问题及对策探析[J].新西部,2010(14):175-176.

[2]代洪甫.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的现状及期望[J].河南社会科学,2009(5):173-174.

[3]丁翠玲.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9(9):9-10.

[4]赵书玲,董跃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0(4):80-82.

G649.21

A <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1

1671-9476(2011)01-0136-03

2010-06-21;

2010-11-19

刘喜怀(1975-),男,河南淮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

猜你喜欢

大学生课堂教学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MOOC起步,从微课程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