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的调查与思考
——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

2011-02-20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贫困生社团

张 勇

(周口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南周口466001)

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的调查与思考
——以周口师范学院为例

张 勇

(周口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河南周口466001)

师范院校的很多贫困生将是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健康成长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很大影响。通过自编问卷对周口师范学院申请过助学贷款的贫困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的实际困难与心理需求,提出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的若干建议。

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调查;启示与建议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在校人数激增,高校贫困生现象也日渐凸显,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校在校生中的贫困生比例约为20%,其中特困生比例为8%。据中国扶贫基金会对四省区20所高校的调查,农、林、师范类学校贫困生比例超过30%,特困生比例超过15%[1]。同时,受国情和贫困生自身因素的影响,我国高校贫困生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如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文化环境不适应,思想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化,心理承受能力差以及就业难度大,等等,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贫困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影响其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与完善。由于师范院校的很多贫困生将是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健康成长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很大影响。因此,为了解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实际困难与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对周口师范学院贫困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周口师范学院申请过助学贷款的贫困大学生。调查问卷为参考相关资料设计的《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情况调查问卷》,共15个题目。所有问卷全部采用不记名的形式,共发放问卷350份,回收327份,回收率为93.4%;有效问卷为273份,有效回收率为78.0%。在回收的有效问卷中:男生110份,占40.3%;女生163份,占59.7%。大一学生106人,占 38.8%;大二学生92人,占33.7%;大三学生75人,占27.5%。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到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

(一)贫困生的生活状况

在本研究调查的贫困大学生中,平均每月花费在200元以下的60人,占 22.0%;200~300元的 99人,占 36.3%;300~400元的 76人,占 27.8%;400~500元的 30人,占11.0%;500元以上的8人,占2.9%。在花费用途(最多可选2项)方面,绝大部分贫困生每月花费主要用于伙食、日常用品和学习,出现频率分别为254人次、111人次和51人次,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3.0%、40.7%和18.7%,而选择娱乐和其他的合计为5人次,仅占总人数的1.8%。在获得生活费用的途径(最多可选3项)方面,按出现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父母或亲友提供、外出打工、奖学金、校内勤工俭学、银行贷款、助学金及其他,分别为243人次、87人次、50人次、33人次、29人次、15人次和6人次,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89.0%、31.9%、18.3%、12.1%、10.6%、5.5%和2.2%。可见,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在生活方面比较节俭,每月花费较少,且绝大部分用于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同时,很多师范院校的贫困大学生已经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获取生活费用。

在人际关系方面,156人表示与宿舍舍友的关系非常好,102人表示与宿舍舍友的关系比较好,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7.1%和37.4%,表示与宿舍舍友的关系一般和不太好的合计15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5%,无人表示与宿舍舍友关系很不好。同时,67人表示与班上同学关系非常融洽,135人表示与班上同学关系比较融洽,57人表示与班上同学关系一般,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4.5%、49.5%和20.9%,14人表示与班上同学很少交流,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1%,无人表示与班上同学从不交流。此外,表示在学校的知心朋友数有1~2个、3~4个、5~6个及7个以上的分别为56人、115人、57人和 45人,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0.5%、42.1%、20.9%和 16.5%。可见,大部分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与舍友及班上同学的关系处理较好,但仍有部分贫困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不能让人满意。

在课余时间的利用(最多可选3项)方面,选择学习、人际交往、挣生活费、上网、社团活动及其他分别为194人、108人、75人、60人、37人和 32人,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1.1%、39.6%、27.5%、22.0%、13.6%和 11.7%。可见,大部分贫困大学生比较重视学习。但绝大部分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对培养自身能力、发挥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的社团活动不够重视,需要高校各个方面积极引导。

(二)贫困生的学习状况

在本研究调查的贫困大学生中,表示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分别为54人和3人,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9.8%和1.1%;表示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分别为59人和14人,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1.6%和5.1%;143人对自己学习成绩的满意程度为一般,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2.4%。另外,199人表示上大学后没有得过奖学金,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2.9%,表示得过1次和得过2次奖学金的分别为62人和12人,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2.7%和4.4%,没有人表示得过3次及3次以上的奖学金。可见,尽管大部分师范院校的贫困大学生比较重视学习,但学习效果不尽理想。

在家庭贫困对学习的影响(最多可选2项)方面,选择增强了学习动力、经济投入不足影响了学习、为挣生活费耽误了学习、自卑心理妨碍了学习及其他的分别为151人、91人、51人、37人和36人,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5.3%、33.3%、18.7%、13.6%和 13.2%。可见,家庭贫困对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学习的影响是双重的,如何更好地发挥其积极影响是值得有关方面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贫困生的心理状况

在本研究调查的贫困大学生中,表示上大学后自己最大的困扰(最多可选2项)是生活困难、成绩不佳、缺少朋友、感情受挫和其他的分别为116人、116人、56人、25人和53人,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42.5%、42.5%、20.5%、9.2%和19.4%;表示自己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最多可选2项)未来择业竞争激烈、经济条件拮据、学习压力沉重及人际关系紧张的分别为200人、97人、79人和29人,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3.3%、35.5%、28.9%和10.6%。此外,对于“家庭贫困对自身发展的影响”这一问题,129人认为是激励了斗志,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7.3%;47人认为是形成了自卑心理,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7.2%。可见,尽管家庭贫困激励了部分贫困大学生的斗志,但从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来看,贫困带来的消极影响非常之大,因为贫困大学生遇到的上述困扰及产生的心理压力都直接或间接地与其经济上的贫困相联系。

对于公布受资助情况是否会侵犯自身隐私权的问题,选择“不觉得,应该公布”“不觉得,但不应公布”“觉得”“无所谓”“说不清”的分别为 53 人、123 人、38 人、42 人、17人,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19.4%,45.1%、13.9%、15.4%和6.2%。可见,大部分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不愿做“透明人”,不想成为被“怜悯”的对象。

在期望获得的帮助方面(最多可选3项),选择助学金、学费减免、生活补助等无偿帮助形式的分别为148人、127人和104人,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 54.2%、46.5%和38.1%;选择勤工俭学岗位、校外工作机会和助学贷款等有偿帮助形式的分别为126人、115人和49人,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6.2%、42.1%和17.9%。从上述调查结果看,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对助学贷款这一措施欢迎度较低,这可能与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降低了大学生的就业预期有关。由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起薪低,贫困生对毕业后按期顺利归还助学贷款没有把握,申请助学贷款增加了其心理负担。因此,在有偿帮助方面,贫困大学生更愿意接受勤工俭学岗位、校外工作机会等能及时兑现的帮助形式。

三、启示与建议

(一)引导贫困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提高其综合素质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表明,在课余时间利用方面,仅有13.6%的人选择社团活动。笔者认为,经济上的贫困使得贫困生产生了过于自卑、过强自尊等不健康的心理,“羞于言贫”“过于关注自我”是贫困生的普遍现象,怕丢脸、怕被人嘲笑,可能是他们不愿参与学生社团活动的主要原因。高校内的学生社团是学生发挥特长、展示才华的舞台,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可以在同学之间形成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激励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生社团还是同学间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参与社团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和人际关系的形成[2]。因此,高校应积极引导贫困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高校要结合学生个体成长的需求,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社团价值教育,通过社团课程、学者讲座、社团论坛、社团推广活动等,营造社团价值氛围,使贫困学生充分感受社团价值,建立社团参与的认同感和主动参与的需求感[3]。同时,加强社团建设,组建专家化的社团辅导队伍,营建理解共融、平等和谐的社团氛围,提升社团质量,增强社团的内在吸引力。此外,还可引导贫困生创设自己的社团,在社团活动场所、经费、导师方面予以倾斜,为他们创造更多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锻炼机会,让他们在担当责任的过程中转变观念,自强自立,健康成长。

(二)关心贫困生的学习,提高其学习成绩

从贫困生对自己学习成绩的满意程度和获得奖学金的情况来看,贫困生的学习状况不甚理想。而且42.5%的贫困大学生表示成绩不佳是自己上大学后最大的困扰,28.9%的贫困大学生认为学习压力沉重是自己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学习,是大学生活的主旋律,特别是对于贫困生而言,由于自身家庭条件的影响,很多时候学习对于他们而言既是压力也是动力。高校应该关心贫困生的学习,帮助他们处理好学习方面的困惑。

一方面,部分贫困生由于来自偏远地区,他们虽然和其他同学一起获得了同等的学习机会,却在学习技能、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对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方面存在差距,这也是影响贫困生学习成绩的一个主要因素[4]。因此,针对这部分贫困生,学校可以尝试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培训,也可以督促任课教师、辅导员在与贫困生的互动中有意识地加以指导。

另一方面,由于成长环境及学习条件方面的劣势,让贫困生与一般学生一起评奖学金可能对贫困生来说不公平。因此建议高校设立专门针对贫困生的奖学金,这样可以避免部分贫困生因为成绩不够优异获不了奖学金从而挫伤其学习积极性。另外,还应将学习成绩与贫困生的其他资助计划联系起来,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更多贫困生在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资助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学风。

(三)帮助贫困生以劳动的方式获取报酬,减轻其心理负担

本研究的调查结果表明,42.5%的贫困大学生表示生活困难是自己上大学后最大的困扰,35.5%的贫困大学生认为经济条件拮据是自己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可见,经济上的贫困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一方面,家庭的贫困使得很多贫困大学生期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因此,大部分贫困大学生比较重视学习。在本研究调查中,71.1%的贫困大学生将课余时间用于学习也证实了这一点。但另一方面,经济上的贫困又使得他们不得不去争取勤工俭学岗位,或者去校外寻找工作机会,以获取生活费用。而学校提供的勤工俭学岗位有限,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校外的兼职工作也较难寻求。可见,经济上的贫困,使得贫困大学生同时承受着学习和生活上的双重压力。久而久之,必然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伤害。因此,高校应帮助他们通过劳动的方式,做力所能及的事,获取报酬,以减轻其心理负担。高校可逐渐减少校内临时工人的聘用,增加学生勤工助学岗位,提高勤工助学工资待遇,加大勤工助学基金储备,为勤工助学学生开创更多条件、提供更多机会。同时,帮助贫困大学生寻求社会勤工助学机会,在增加经济困难学生收入的同时,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5],2010年6月3日,西安华西大学宣布,从今年开始,正式推出万名学子“零学费”入学计划。前来报到的新生只要申请“零学费”入学计划,与学校签订寒暑假社会实践的协议,便可免费上大学。华西大学和遍布长三角、珠三角的上千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参与了“零学费”计划的学生,入学之后每个假期将由学校统一组织去这些企业打工,所得的一半收入用来冲抵学费,一半留作生活费用。除打工冲抵部分,学校采取减免政策,不再收取其余学费,因此上学无须贷款,毕业后也就不必还贷。据了解,相关企业除了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之外,还与华西大学达成了就业合作协议,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90%毕业之后都能够回到实践单位进行工作。华西大学帮扶贫困大学生的举措,值得师范院校借鉴。

总之,师范院校的贫困大学生很多都是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对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对培养下一代的祖国未来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社会各界应充分关注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切实解决他们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扫清其成长、成才路上的障碍。

[1]钟秉林,赵应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教育公平的重要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5-9.

[2]黄春华.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7-79.

[3]吕迎春.贫困大学生社团参与现状调查[J].教育科学,2009,25(2):54-59.

[4]王谦,陈瑞.论高校贫困生支持体系的构建[J].新西部:下半月,2008(7):125-126.

[5]桂杰.华西大学推出“零学费”计划[N].中国青年报,2010-06-04(1).

G471

A

1671-9476(2011)01-0130-03

2010-07-22

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新时期师范院校贫困大学生激励管理体系的构建”(2009-QN-11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 勇(1982-),男,河南沈丘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贫困生社团
缤纷社团
师范院校中OBE理念下生本教学的产出分析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地方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活动课程化探索
浅谈师范院校声乐教学中声乐作品的选择
K-BOT拼插社团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