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中封建迷信的表现特征、危害及破除对策

2011-02-20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群众思想农村

高 兴

(郑州轻工业学院法政系,河南郑州450002)

新农村建设中封建迷信的表现特征、危害及破除对策

高 兴

(郑州轻工业学院法政系,河南郑州450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作为封建文化重要内容的封建迷信又有了新的内容和形式,甚至在一些地区愈演愈烈、屡禁不止。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从思想基础、心理学基础出发,对封建迷信的表现形式和新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预防和破除封建迷信的具体策略。

封建迷信;心理;特点;破除对策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封建迷信不仅沉渣泛起,而且在一些地区愈演愈烈,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阻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要破除迷信,倡导科学文明,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必须深入分析当前封建迷信的表现特征及危害,采取有力措施制止封建迷信的泛滥。

一、当前农村封建迷信的主要表现特征

在我国,封建迷信存在的时间久远,种类繁多。随着时代的发展,封建迷信的内容与形式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表现出以下四个特征:

第一,人为操控性。一般来说,古代人们认为万物有灵,崇拜自然、死者等,而且时时刻刻都遵循迷信指令检查自己的行为,比较虔诚。当代的迷信者则不一定是虔诚的鬼神信徒,只是偶然的机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变得无可奈何甚至绝望时,在迷信操纵者的迷惑下,才会想起鬼神,产生所谓预防性的恐惧,进行有意识的遵循。例如身患痼疾、生意亏本、高考落榜、失恋等都可能归因于没有神灵的保佑,而加入迷信者的队伍[1]。迷信职业者为骗取钱财,或者是骗取别人对其信任、达到个人目的,利用部分群众素质不高,渴求解难之机,宣扬落后愚昧的封建迷信思想,将其作为牟利的工具。

第二,传播快捷化。如今,迷信活动就像一股股污水蔓延开来:算命先生公开占卜,迷信书籍公开出版,迷信用品公开销售,迷信帮派公开活动。从乡村到城市,从北方到南方,从内地到沿海,从生活区到旅游点,处处都有迷信人员的踪迹,从事迷信活动甚至已成为一种公开的职业。而且,现代通讯手段和交通工具的飞速发展,手机、QQ、飞信、E-mail等通讯形式为迷信活动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物质上的便利。因而,当代迷信表现出势大、蔓延快的特点,甚至在一些地区以惊人的速度和规模泛滥。

第三,内容复杂化。当代迷信的内容日益复杂。既有传统的求神问卦、驱魔治病、易经占卜等,又增加了电脑算命、“科学”看相之类的新花样。迷信职业者运用催眠术、暗示术、现代数理化知识、电脑技术等,以假乱真,诱导不知内情的人上当受骗。甚至一些利欲熏心的高学历者也加入迷信职业者队伍,为获得个人经济上的利益,不惜昧着良心,将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用于不正当的领域,将传统封建迷信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当做“快速致富”的一条捷径。

第四,反社会性。封建迷信的泛滥就像核辐射一样扩散,很容易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首先,迷信活动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迷信者耗费大量资金修建毫无社会价值的祭坛和庙宇,甚至有的地方宁愿修庙也不愿建学校,对社会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其次,迷信导致械斗和仇杀,是公共安全的极大隐患。据报道,每年清明前后,总有一些地区的群众因争夺神坟风水地而大打出手,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再次,迷信造成社会人心不安。任何一种封建迷信都伴有假象威慑力的存在,这种假象的威慑力能使人产生恐惧心理。当迷信操纵者传出某种危险信息时,在社会上就可能造成部分信徒人心惶惶。最后,迷信愚弄人,甚至害死人。一些邪教组织正是利用人们的迷信心理,对正常的社会秩序造成恶劣影响,导致一系列惨剧的发生。

二、封建迷信的心理行为分析

封建迷信的思想基础是唯心主义,其本身并不以世界观的面貌出现,而是以一系列粗俗低劣或者欺骗坑蒙的心理行为呈现出来的[2]。由于科学知识的缺乏,人们在天灾人祸来临时,往往惊恐万分,不知所措,容易产生迷信思想。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有迷信思想的人,会产生“宿命论”的思想认识,认为人的命天注定。凡事都是由上天、神灵等预先设定或决定好的,任何主观努力都没有用,只能听天由命、任人摆布或者主宰。这种思想认知,其信仰没有任何动力或内在驱动的性质,它们只是个体信以为真的假设或判断,被动接受既成事实,并名曰:天注定。其结局正中了心理学上所说的自我预言的实现效应。

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的职业者一般是巫婆、神汉、算命先生等,他们利用人们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无助、抑郁、贪婪、愤怒等心理,开展封建迷信活动。如利用条件反射理论来欺骗人们。心理学家把条件反射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巴普洛夫的经典刺激型反射。即当一个中性刺激(铃声)与无条件刺激(食物)同时出现若干次,前者也能引起唾液分泌。第二类是操作性型反射,当一种反应发生后,随即得到强化(言语表扬),那种反应的强度便会增加,频率也会增加。第三类是假性条件反射,一种刺激与一种反应并无必然的联系,只是偶尔碰巧同时出现,那种反应也顽固地持续下去,如守株待兔现象。例如,孕妇想生男孩,到庙里烧香,果然生了个男孩。她和亲戚朋友都相信菩萨灵验,那个寺庙就香火旺盛。如果不灵,则是心不诚。算命先生猜中胎儿的性别(猜中概率为1/2),别人就认为他有特异功能;猜错了,就归于外界干扰,情绪不佳,偶然失误。假性条件反射具有感染性或传染性,一经在人群中传开,就会扩散。封建迷信职业者正是利用这种假性条件反射来从事迷信活动,达到敛财聚富的目的。

封建迷信活动与一般的迷信思想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不同,应区别对待。“迷信活动”是一种行为,会带来现实后果,如公开请神驱鬼、抽签卜卦,等等。这种迷信活动必须坚决打击,予以取缔。一般“迷信思想”则属于认识问题。比如,一些群众在遇到孩子升学考试、家人患病等重大事件时就会烧香磕头,请求菩萨保佑,这只是一般思想问题,不会造成社会危害。我们应当用批评教育的方法,通过大力普及科学知识,逐步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意识,来不断消除这种封建迷信思想。

三、封建迷信的社会危害

封建迷信在人群中传播扩散,会形成一种消极的社会效应,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背道而驰,会产生严重的社会危害。

我国是世界上较早确立封建制度的国家,封建制度曾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使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长期领先世界。中华民族古老的文明,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其中既有世界瞩目的优秀文化,也有一些封建糟粕沉淀下来。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是现代迷信的基础和土壤。封建迷信思想作为传统文化中的消极部分,在群众中影响比较深远,根深蒂固,特别是在农村更为明显。

1.封建迷信腐蚀人们的思想,阻碍社会的进步[3]。封建迷信思想认为,人的命运及世间的一切都由神秘力量主宰。人们对于自身的兴衰荣辱、生老病死都无能为力,只能听从命运的安排。人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求助于神,寄托于来世,希望来世有个好的命运。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们就会变得逆来顺受、不思进取,最终会导致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

2.封建迷信的本质是无知和偏见。封建迷信是落后的旧事物,总站在科学的对立面。为了使自己生存下来,只能不断地排挤科学、排挤真理,甚至假借宗教的形式把自己包装成一种信仰,使一些科学素质较低的人真假难辨,认为迷信就是一种信仰,严重影响科学思想的传播。

3.封建迷信扰乱公共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封建迷信的操控者,完全不考虑社会的和谐稳定,信口雌黄,谋取不义之财。部分狂热“信徒”出于对现有社会秩序的不满,遂在封建迷信支配下对社会的安全稳定加以破坏。不可否认,现实中不可能存在完美的社会秩序,因为矛盾总是普遍存在的,即使再美满的社会也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利益。迷信者的落后思想和不理智行为只会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团结和稳定,甚至对人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

四、预防和根除封建迷信的对策

1.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加强无神论教育。部分群众之所以迷信,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出现了偏差,因而必须大力进行科普宣传,加强无神论教育。帮助和引导他们划清唯物论与唯心论、无神论与有神论、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使他们从思想上真正破除有神论,自觉做到不信神、不信鬼,为破除迷信、移风易俗奠定思想基础。

2.深入揭露封建迷信的危害性。在普及科学知识的同时,要深入揭露封建迷信的危害性。通过生动具体的形式分析迷信活动给农村生产、生活甚至生命财产安全带来的严重危害,要注意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用群众耳闻目睹的反面典型教育群众,以增强可信性和实效性。同时要注意引导群众揭开职业迷信者的骗局。迷信活动的骗局之所以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是由于群众被华丽的外衣和其中的骗局所迷惑。要引导群众,让他们懂得迷信不能使自己幸福,要过上幸福的生活,就必须辛勤劳动,必须依靠自己。

3.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目前,农村地区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群众在生产劳动之余很难通过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达到放松自己、陶冶情操的目的。封建迷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群众的精神需求,迎合了他们的需要。所以,必须采取措施丰富农村文化生活,使群众在空闲时间有地方可去,有事情可做,有时间放松,有机会提高自己。因而要以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吸引群众,远离封建迷信。

4.加大对出版业和相关媒体的管理,防止迷信思想的传播。带有迷信内容的出版物和影视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对迷信思想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相当一部分群众坚持认为,凡是书上的都是正确的。对于带有迷信内容的书刊,包括日历上的迷信内容,部分群众坚信不移,并且对一些地区开展的反迷信工作表示不解。因此,加强这方面的整顿势在必行。要抓好出书关,加强图书音像市场管理,开展科普读物下乡,建立村级图书馆,堵住封建迷信流通的渠道。

5.加强制度建设,根除封建迷信活动赖以生存的土壤。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组织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在工作中要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关心群众疾苦,做群众的贴心人,使群众的困难能及时得到解决。这样,群众有什么困难,就不会去求神拜佛,从而有效抵制封建迷信活动的渗透和影响。要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制订和完善村规民约,明令禁止封建迷信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村规民约的不断完善并逐步提高广大农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加大对封建迷信尤其是职业迷信者的打击力度,依法取缔带有迷信色彩的民间组织,使迷信活动无藏身之地。

[1]乐国安,江国平.封建迷信与社会稳定[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1):73-79.

[2]公冶祥洪.封建迷信的心理学透析与哲学思考[J].东岳论丛,2000(2):78-82.

[3]邹水才.农村封建迷信活动的危害与成因分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6):31-32.

[4]何祚庥.伪科学曝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5]李守经.农村社会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路相欣.农村社会学[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

C913.9

A <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1

1671-9476(2011)01-0100-03

2010-09-20;

2010-11-13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资助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不良习俗的历史嬗递和现实对策研究”(2009BKS007)阶段性成果。

高 兴(1986-),男,河南周口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邓小平理论。

猜你喜欢

群众思想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思想与“剑”
多让群众咧嘴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