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当代漆画创作概论*

2011-02-19焦晓岚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漆画漆艺漆器

焦晓岚

一、小 引

漆画作为现代美术的一个门类,自20世纪80年代经过两届全国漆画作品独立展及各地区的漆画作品展览,作为正式画种算起,只有短短30多年,正值生机勃勃的起步、发展阶段。漆画以其精致、瑰丽、流光溢彩的独特艺术魅力,吸引了一批艺术家参与到其艺术研究中,成为引人注目且深具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

以北京的雕漆、福建的磨漆、四川的堆漆、江苏的镶嵌、山西的描金、江西的合成漆等为例,各地区艺术家对漆画艺术广泛地参与实践,丰富了漆画技法。如“赤宝砂”、“泥金泥银”、“镶嵌”、“莳绘”等各种风格,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漆画的变革。相对于传统漆艺,当代漆画,就应用范围、表现方法、品种样式等而言,其规模、质量、水平均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呈现了以区域文化为特征的创作格局。同时,许多漆画作品,又并不局限在传统形式、地方特色上,而是采用了崭新的高科技手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当代漆画创作和探索既有对本土文化属性的恪守,也有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情怀与多向选择,诚如一种观点:“漆画艺术的崛起,在中国现代绘画领域开辟了一条既有鲜明民族文化特色又融入时代因素的绘画之路,确立了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绘画样式,它是一种有着特定文化传统、体现特定文化规定性的现代绘画。”[1]

地域性和群体意识,有利于创作者葆有相对稳定的创作状态,但也使得漆画创作遭遇“技”“艺”认知和践行的困境。譬如,漆画工艺的特殊性、复杂性及工期长、时间短等因素,常导致创作者为技术所累,削弱了漆画在艺术创作、表现与制作领域的自由发挥;漆画作品多以小情小景式的装饰小品形式来表现生活,主题性不强,包容量小,作品张力不够;还有的是漆画创作者,一味追求漆画画面的华丽,失去情感的质朴表达,等等。著名漆画艺术家蔡克振先生曾指出:“传统是常,创新是变,变中有常,常中有变。”[2]他认为,“我们要从根学起,要懂得漆性。漆画的定位非常重要:漆,质材;画,形式;艺,品位;术,技巧,缺一不可。”[3]

由此而论,当代漆画创作事关漆画艺术家们在审美情感、品位技艺表现等方面的研究与学习,并提出了对传统漆艺语言形式等方面的主动借鉴和创新要求。即在文化发展多元化的今天,在西方文化的不断撞击下,在高科技手段日新月异的进步中,当代漆画应在传统文化、传统漆艺表现风格、流派中挖掘出漆画的特殊性;应立足当代并对西方文化进行借鉴与吸收,重视研究漆画美学意韵,以及漆画艺术抽象美、形式美、构成美等语言表现形态,增强其艺术感染力。换言之,漆画要摆脱装饰小品的局限,须体现当代精神,关注社会问题,回归艺术本体,才能创作出有思想深度、文化底蕴,有意境内涵和形式新颖的作品。

事实上,为了追求漆艺最大的表现力与自由度,以李芝卿、沈福文、雷圭元、祝大年、乔十光、蔡克振等为代表的艺术家们,努力进行了全方位的开拓,探索了多样化的风格样式,为中国当代漆画的发展积累了很好的经验。他们有的采用铝箔粉罩漆研磨方法,对大漆进行改良;有的采用大漆与合成树脂漆的交叉使用、调和使用、分层使用等方法,扩大漆画的自由表现力;有的打破框架束缚,大胆采用种类繁多的化学漆、合成漆、改良漆,极大缩短了画家与漆材料的距离,丰富了漆画的语言表现。

二、当代漆画对中国传统漆艺文化的借鉴与传承

从造型观念、工艺流程、漆饰技巧、材料运用及图案表现等方面,考察中国漆艺七千余年的悠久历史,能够真切感受漆艺的美感、意韵,传统漆艺在器物形制和情趣表现等方面,为当代漆画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范例。

(一)传统精湛的漆艺技巧与漆艺文化

漆器作为食具和礼器古已有之,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器以载道”[4]之说,古代漆器与华夏文明史具有内在联系。《韩非子·十过篇》记载:“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朱画其内。”[5]

从商代的原木胎镶嵌金箔漆器,西周的彩绘与镶嵌漆艺技法,战国时期的夹纻胎,汉代漆器上雕镂成人物或动物图案的金银箔片,到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的晕色新技法,突破了漆器与绘画的结合。唐代漆器主要出现了金银平脱、螺铀镶嵌及雕漆;宋代、元代漆器的色漆器、螺铀、雕漆等,有着较高的水平;明清漆器将多种髹饰结合在一起,突破了单一技法的装饰。其间最常见的漆器有一色漆器、雕漆、填漆、彩绘、描金、堆漆、款彩 (刻漆)、犀皮等。[6]其中镶嵌装饰就可采用五彩螺铀、金、银、锡、铝、铜等金属线或薄片蛋壳、玉石等作为材料,经过髹漆研磨后,可产生不同的纹理、色泽与独特的材料肌理质感等效果。其材料亦种类繁多,如螺铀,就有夜光螺、鲍鱼贝 (石决明)、珍珠贝等,螺钿也可加工成砂样颗粒 (贝壳粉),可以撒粘于画面,色泽斑斓,在黑色大漆的衬托下,更显得莹光熠熠、溢光流彩。

夏商以来,历代都有大批漆艺珍品出土。如在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江陵与云梦、安徽阜阳等地,发掘出许多令世人震撼的漆艺珍品。所见漆器通常都有栩栩如生的动物、人物、山石、云气等物象,抑或几何、龙凤等纹样图案。描绘有各种诡异奇谲、行云流水般的鬼怪、神仙形象,构思奇异,线条流畅生动,用笔刚柔相济,华贵、典雅的色泽表现以及神奇的质材运用,构图饱满,极富神韵、动感。且作品常用分解、变形、抽象的手法来处理物象,既有再现,又有意象表现,“显得亦此亦彼又非此非彼”,[7]呈现出瑰丽、神秘的艺术效果,是华夏文明见之于物和造物者的审美体验及情感寄托。

传统漆器这种充满灵性及想象力的图案造型,因物寓意、寄情于物,“超以象外,得其圆中”[8]的古典创作理念,不仅事实上影响了以“气”作为艺术抽象符号的表现模式,且传统工艺造物本质上也成为道家、儒家思想的外化之迹,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漆艺制作。传统漆艺常以寓意、象征、比拟等手法,来表现物象、传递礼仪观念,并以传统文化作为精神旨归。如传统漆器图案中的太极图、八卦图等,均有着特定的象征含义。龙凤、玄武、朱雀、白虎等符号和元素的运用,即与诸如身份等级、丧葬观念、生命意志等有关;“连年有鱼”、“百年好合”、“双喜满堂”、“福寿双全”等民间美术的恒常主题,则多与民间习俗、信仰和祈愿关系密切,其表达是形与意的有机交融。

(二)传统漆画技艺的借鉴与探索

传统漆器丰富的想象力、精湛的工艺、神奇的质材、生气盎然的图案变化及形式美感,通过“造型—达意—表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创作模式,无疑,为漆画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对当代漆画创作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具有启示作用。

对传统漆画技艺的学习与探索,可从众多当代漆画艺术家的创作中,观察到传统工艺的技法。譬如,乔十光较多将传统髹饰技艺糅合民间艺术,并提出现代创新思维,他曾以“漆黑与多彩”、“透明与半透明”、“磨与画”、“平光亮与不平不光不亮”、“快与慢”及“漆画的物质与精神性”等来总结自己数十年的漆画探索历程。[9]乔十光强调“漆性”是漆画的个性语言,认为:“漆画材料的天然美质,给人以无限的视觉美感和触觉的亲切感、温暖感,……漆画材料贵重,制作程序繁复,给人以庄重感、肃穆感。”[10]吴可人则说:“漆为创作者准备了施展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用武之地,可刻、可雕、可堆、可绘、可嵌、可磨……显示出漆本性的宽宏,不排斥与任何材料的合作。”[11]

不过,对技艺材料的传承,也曾遭到一些人的诟病,认为材料的使用会影响、限制绘画思想的表现,应摒弃对传统质材美的研究。但当代漆画创作对传统质材、技艺的借鉴、吸收,并不意味着“复古运动”,而是一场深刻、艰辛的艺术变革。这种变革,“一是来自艺术语言自身的充实与发展;二是来自艺术种类间的突破互渗;三是来自时代、民族、区域文化不同演换和异化”。[12]既表现在物质上(如材料、方法等)的创新,同时也表现在观念的更新、变化中。

真正的漆画艺术家总是能够以传统为起点,进而开疆破土。当代优秀的漆画艺术家善于把传统技艺、质材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用现代意识加以重新架构、创新,以新的形式、方法来表达出自己的观感、理念,成为富有个性与自我精神彰显的创造者。如漆画家唐明修,不仅在其《中国风系列》作品中采用贴、雕、描、填等多种传统漆艺方式,直接运用传统文化元素来表现自我,还在其作品《陨石》中,大胆尝试将铜、铁等金属加以高温,强制与生漆材质融合,拓展材质运用及形式表现,使作品更富有感染力。

材质、技艺的传承、演变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的融合而互渗发展的,对传统文化及漆画材质的探索,并不是让画者一味地堆砌材料。漆画的材料美具有自身突出的美感与优势,恰当的质材、技艺表现,能将作品的感染力充分展现出来,将作品的内涵上升到精神层面。对漆画质材、技艺的运用,讲究宁精勿滥,以少胜多。创作者只有在对材质、技艺的驾驭和超越中,强调主次分明及基调的和谐统一,强调主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才能获得创作上的主动与自由。

精湛的漆艺技巧及合理、恰当地使用材质并行不悖,也是当代漆画艺术生命力发扬光大的有效途径。

三、漆画观念的当代性

溢出审美功能之外,能够对社会提出质疑,被视为艺术当代性的重要标志。理所当然,漆画的“当代”属性,不仅仅是相对于传统在时间概念上的指称,更主要表现在作为人文关怀的批判姿态和问题意识。诚如美学家彭锋对当代性的解读:“首先,在类型、风格、技法上有所创新的艺术,是具有当代性的艺术。其次,在内容上关注新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的艺术,是具有当代性的艺术。再次,在情感上充分表达个人感受的艺术,是具有当代性的艺术。”[13]

当代漆画艺术自身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包容的结构和形式,在艺术观念与艺术语言上也具有进一步解体与重构的可能。漆画艺术家们需要不断拓展自己的艺术空间,形成新的艺术语言与艺术观。对中国传统漆工艺如汉代夹纻、唐代平脱、宋代素髤、元代雕漆,以及明代戗彩、清代薄料、识文;日本的莳绘——堆漆,越南的冷色入漆,泰国的洒金;欧洲人的化学漆代用品技术等等,[14]进行重新认识与研究。不局限于技法的理解,而是更深切关注伴随时代变化而产生的工艺特性及其美学原则。

当代漆画作为艺术品,它的主要特征还是艺术美。其艺术构思反映了作者的生活感受、审美思想以及所包含的社会意义,具有动人的情感要素。漆画作品的灵魂是其作为绘画的艺术性,是渗透人类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社会教育、审美功能及强大生命力的艺术美。当代漆画只有关注到社会生活、时代特点、精神领域、思想观念等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深化题材,促进漆画从传统局限性中走出来,提升自我审美价值,完成由造物游戏向精神境界的升华,上升到当代艺术领域。

四、当代漆画创作表现风格探讨

作为一个漆画创作者,只有掌握和熟悉漆画的特点及局限性,将现代思维、意识与传统质材技艺中最能和现代艺术结合的部分相融相合,勇于创新,才能将劣势转换成优势,演绎出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及丰富多变的风格语言:装饰与抒情、具像与写实、抽象与表现、古典与现代、象征与浪漫等。漆画的这些表现形式可综括归纳为三大主要风格:

(一)装饰抒情风格。

装饰抒情风格强调主观感受,造型多夸张变形,可抓住自然对象的某一形态、比例、色调特征进行夸大变化,富有装饰美感,且构图饱满厚实,布局平衡协调、形象完整,具有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统一与变化的形式美感,表现技法及材质运用肌理效果强,色彩或对比强烈或协调雅致,有很强的装饰性,能很好地烘托出画面的意境与气氛。创作装饰风格漆画不能为了装饰而装饰,其无论题材还是形式语言也须具有时代精神,脱离生活,无感而发,则会显得苍白、概念。

(二)具像写实风格。

写实风格是在符合人物、动物、风景等自然形态基础上,相对性的写实表现,即使有夸张变形或统一色调等处理,它也尽可能地还原物象,始终保持与现实相通的写实效果。人物写实风格以人为主体,须以社会生活为切入点,动物、风景类的写实风格则相对简单,可通过对象自然美的表现来表达某一情感。写实风格多采用铝箔粉上罩漆后研磨的新技法,通过打磨,层层渲染塑造,使颜色显露丰富的明暗层次和色彩变化,达到类似古典透明油画堪培拉的表现效果,这种将西画的明暗造型引入漆画的方法,极大地丰富了漆画的写实表现力。

如乔十光的《泼水节》,人物写实,技法纯熟,构图独具匠心,表现出热烈的节日气氛。还有程向君先生的《鱼》系列、吴可人的《藏风》,杨国舫先生的《无语》,寄情于物,通过层层渲染,产生一种微妙而又写实的美感。

(三)抽象表现风格。

抽象表现风格是相对具象而言的,多运用点、线、面及形式美规律,通过组合、解构、重构等手法,来表现作者的精神内涵。这种抽象绘画的纯化,可以从西方抽象主义作品中得到借鉴,抽象可以说是有意味的表现,抽象符号具有一定的象征性,能使人们对于内心的思想、情感、观念的表现得到进一步拓展。评价抽象艺术价值的标准可含括“原创、唯美、精致和画家资历 (思想)”[15],其本质是将画者的思想观念凝聚成抽象的形式构成来表达出美的本质。

另一方面,漆画工艺美也凝聚着作者的创作激情,将直接影响到艺术美,包括意境、气韵的呈现及生动性、感染力的表达。如:泼漆似水如云,泥金富丽堂皇,蛋壳开片缤纷如碎瓷,还有富版画立体美的雕漆,似汉砖肌理美的皱漆,如浮雕凹凸美的堆漆……均有着神奇绚烂的光彩,是艺术家进行创作,完善作品的关键。可以说漆画是深具民族特色及现代创新表现语言,独一无二的艺术形式。

五、结 语

漆画是艺术美与工艺美的结合体,创作者既要对传统有所借鉴、吸收、创新,又要具有艺术修养及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漆画要发展,必须兼收并蓄,走入社会,融通东西,推陈出新,使之既“民族”亦“现代”,才能真正呈现一个“漆”韵生动、“漆”象万千的境界。因此,当代漆画必须走出自己小情小景的小圈子,深入现实腹地,融合民族精神、审美理想,加大漆画作为图像对社会生活的介入力度,一方面要保持漆画的“漆”性,即“漆”在漆画艺术中的纯粹性;另一方面,又不局限于材质对画意和观念的准确表达。打破画种界限,力求在语言、形式、技法上融通综合,使漆画媒材、工艺、技法等方面都具有更大的处理空间。创造性地运用材料,发掘材料美感,使之超越漆画作为工艺美术可能夹带的注重形式美观,而减弱或忽略作为视觉功能的有效发挥。不以牺牲或依附漆画工艺美术的材料属性为创作前提,强化创作者对材料的主动选择和驾驭能力,使漆画工艺媒材及画面构成元素在自身符号的体系内生发出新的含义,形成多元化的漆画语言,还原其作为视觉艺术与之相生历史情境所具有的图像叙事功能。当漆画作品能够由“漆”性构成灿烂的生命意象,漆画艺术家的人格、气质、修养、感悟、天赋才能够在这样的生命气象中得到综合体现与升华。漆画所具有的材质美、技艺美,需要体现在现代审美场,与民众互动,与现代意识相契合。或说,漆画作为视觉艺术,有必要实现现代转型,在材质美感、主题表现与艺术家心灵呈现之间做到浑然天成。

即便能够在传统认知和现代高科技之间架设一座桥梁,也不能简单地把漆画的当代性理解为旨在完成桥梁以资纪念的那一刻。因为任何艺术,当代的意义在于时刻保持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属文化境遇的自省、批判和追问。对漆画艺术而言,“漆”象万千既是视觉再现的观感世界,也是以“当代”命名的文化思考。

[1]吕品田.对漆画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技术层面 [N].中国文化报,2010-3-30(9).

[2]蔡克振.漆画——漆话[M]//蔡克振自选文集.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2.

[3]北京画廊.漆性·漆画·漆学——中国当代漆画高等教育论坛暨全国漆画学术观摩展综述[C/OL].(2010-3-13)[2011-10-25].http://www.bjhualang.com/dongtai/12397.shtml.

[4]杨先艺.论中国传统造物的“器以载道”思想[J].理论月刊,2006,12:53—56.

[5]杨义.《韩非子》还原 [J].文学评论,2010(1):5—24.

[6]乔十光.传统漆器工艺 [J].中国文化遗产,2004(3):49.

[7]张正明,皮道坚.《楚美术图集》导言[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1996.

[8]司空图:诗品集解[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9]乔十光.寻寻觅觅话漆画[J].艺术研究,2003(1):55-63.

[10]乔十光.创业者之路——中国现代漆画的诞生[J].美术,1991(8):19—22.

[11]吴可人.创造性思维与漆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美术及设计版),1996(2):35—37.

[12]周长江.油画工作室报告之解读材料[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21—33.

[13]彭锋.呼唤有中国立场的当代艺术[J].美术观察,2007(12):8—11.

[14]王琥.全国漆画艺术研讨会发言摘要[J].装饰,2001(1):19—20.

[15]许德民.冷与热、动与静的交响[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7:20—24.

猜你喜欢

漆画漆艺漆器
李思思漆画作品
舞 国文倩 漆画 30cm x 30cm 2019年
漆器的探秘与鉴赏
漆艺和现代家装的结合
郭栋、路艳红漆画作品
漆器收藏三问
奇妙的漆艺之旅
平遥推光漆器色彩文化的分析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孟祥勇 漆画《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