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励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1-02-19付本发付成辉湖北省大悟县阳平镇中心初中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11期
关键词:创造性想象思维

■ 付本发付成辉(湖北省大悟县阳平镇中心初中)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乐学”“会学”,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激励教育的实质,就是激发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实施激励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实践证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激励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富有独创性的思维能力。

一、激励学生质疑

质疑可以激起智慧的火花。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漫不经心,是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的表现;而敢于质疑问难,是积极思维的表现。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一是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发现疑难,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二是要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对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以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内容,启发学生思考探索,逐步解疑,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三是鼓励学生之间积极争辩,各抒己见,陈述矛盾,揭露弊病,挖掘潜能。一分钱和一百元钱沉在水底,它们的价值是一样的,将它们捞出来,并且按照正常的方式把它们花掉,它们就实现了不同的自身价值。人的潜能开发道理也与此相同。四是鼓励学生解放思想,发扬“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新精神,大胆向教师质疑问难。五是鼓励学生破除迷信,活读书,敢于对课本、参考书提出疑问。如教学《木兰辞》,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花木兰替父从军十二年,男士竟然不知木兰是女郎,这可能吗?这种“吹毛求疵”的精神实在可嘉。

二、激励创造性想象

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心理品质,是创造的基础。想象对时间、空间和物种界限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想象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可以“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是作者在创设情境和塑造人物形象,都离不开想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用生动、形象、具体的语言描绘作品中的形象,使学生由此及彼,浮想联翩,通过想象再现文章所描绘的人物或情景,还要给学生自由想象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例如教完初中小说单元后,可用组合性编写和传奇性编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想象。《范进中举》和《孔乙己》这两篇小说的作者年代不同,无论是人物之间还是情节之间都没有关联之处,但可让学生进行有趣的组合性编写——《孔乙己巧遇范秀才》,要求在符合原作人物性格的前提下,编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传奇故事。虚构出的情节,只要符合原作中人物的性格和原作中的思想,都是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成功尝试。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习续写、扩写或仿写,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可以要求学生续写这样的情节:“地球上只剩下了最后一个人。这时,门外忽然响起敲门声……”

三、激励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型的创造性思维形式。发展求异思维,有助于撞击智慧的火花。可以说,没有“求异”,就无所谓“创新”。习惯于求异思维的人不大容易受既成理论的影响,不迷信旧理论和旧观点,而热衷于探索未知领域,能够提出不同凡响的新观点。在阅读教学中,对作品的解读,对文学形象的界定,对作品空白的想象等都要着力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思维定势,更要不拘泥于“标准答案”的权威,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多听到一种声音,寻找另一种阐释,多一点选择。只要言之有理,就应该受到老师的鼓励和肯定。比如课文《愚公移山》,是通过“移山”来表现古代劳动人民不怕困难、人定胜天的坚强信念,而学生却提出了这样的疑问:“愚公为什么不搬家?既然愚公‘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把家搬出去不就万事大吉了吗?”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对思维定势的一种挑战。在写作教学中,有意设计一些正向与逆向思维的作文题让学生思辩,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批判性和创设性。例如,我曾要求学生以“雪”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立意。结果,绝大多数学生都“赞雪”,赞美雪的“洁白无瑕”“大公无私”。但有一位学生却不同凡响,写了一篇“贬雪”的作文,文中揭露了雪的虚伪(以其洁白的外衣掩盖世间的污秽)、雪的残酷无情(雪压冰封,万木萧条),一反长期以来人们赞颂雪的传统观点,标新立异,富有创造性。

我们平时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实施激励教育,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掘学生潜力,使之成为新型的创新接班人。

猜你喜欢

创造性想象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快乐的想象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