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综述
2011-02-19天津农学院阳耀芳
□天津农学院 阳耀芳
21世纪中国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综述
□天津农学院 阳耀芳
21世纪以来,学者们从经济学和社会学入手,分析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必要性。从观念、体制、投入、地区发展不均衡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在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做法的同时,针对本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模式。
21世纪;农村;职业教育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21世纪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首要解决的问题。而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着重大的意义,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课题。
一、农村职业教育的概念界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已是中国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当今,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对此,许多学者从农村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认为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认识不能太狭隘,要有“大农”职业教育的观念。
如李宁清[1]认为:农村职业教育应包括农业职业教育。陈红颖等[2]认为:农村职业教育,既包括农业职业教育,也包括工业和其他产业的职业教育,既要为农业和农民服务,也要为农村第二、三产业服务。胡晓勤[3]认为:传统的就农村范围解决农村职业教育的思路很成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对“农”字的理解太狭窄,往往局限于传统农业;二是培养目标的定位太落后,仍然局限于培养“不离土、不离乡”的“扎根派”;三是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划分不科学,统计口径仍然局限于县及县以下。实际上,城市里许多职业学校、大中专学校、民办学校主要招收的多是农村学生;四是对农民和就业市场的新需求不适应,学校仍然在开办游离于经济建设主战场、对农村青年毫无吸引力的传统专业;五是把农村职业教育局限于高中阶段或者职业高中,忽视了大批不能升入高中阶段的初中毕业生。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包括农村、农民、农业的职业教育都属于农村职业教育。若以“农村职业教育”为关键词,可以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搜索到很多的研究成果,其中绝大多数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必要性研究以及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议研究。
二、农村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1.从经济学角度看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二战后遭受严重创伤的西欧和日本,在经济发展上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重视教育,特别是通过职业技术教育来提高劳动者素质。如,在德国,职业技术教育被认为是战后国家重新崛起的“秘密武器”;在日本,职业技术教育被看成“经济发展的柱石”。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在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培训的只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只占3.4%,接受过中等技术教育的仅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这无疑会直接影响农村劳动力资源能力的提升。[4]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几大突出矛盾:一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迫切需要将巨大的人口压力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更加突出,劳动力如何转移迫切需要解决;三是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地发展,党和政府把“三农”问题作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众多学者从城乡统筹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探讨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如雷重熹[5]认为,农村职业教育在劳动者素质提高、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此,把农村职业教育称为“经济助推器”。徐美琪[6]认为,应该重视职业教育以促进农业现代化。李星东[4]认为,农村劳动力是潜在的产业大军和城镇居民,他们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必须依靠职业教育和培训。严建红[7]认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助于社会经济结构矛盾的解决。
2.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农村职业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也有部分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必要性作了一些研究。认为农村职业教育对稳定社会、教育公平起着重要作用。例如,胡蓉[8]认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也为人的个性发展提供了机会。徐涵[9]认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我国农村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的客观要求。严建红[7]认为,当前市场就业矛盾相当突出。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可以帮助就业大军发展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稳定。
三、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
对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学者们不约而同地指向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困境及其因素,归纳起来主要包括观念、体制、投入、地区发展等方面。
1.传统观念阻碍农村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
长期以来,中国社会重视学术,鄙薄技术。这种偏见成为制约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孙文学[10]提出:对职业教育缺乏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已成为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受阻的社会原因。胡晓勤[3]把农民职业教育观念的保旧,列为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与矛盾之一。方艳丹[11]认为,传统的重学历,轻技能的文化观、人才价值观,使中职教育在新时期的发展遭遇阻力。
2.体制不合理,使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困难
胡晓勤[3]认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体制存在痼疾。方艳丹[11]指出,我国的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的体制问题,存在着职业教育与人力资源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
3.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
马健斌[12]认为,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表现在:一是招生难;二是条件不足、师资不足、经费不足;三是教育质量不高,服务能力不强。周予[13]认为,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着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等问题。胡晓勤[3]认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僵化、教育内容过时,毕业生质量与市场需求错位。
4.地区发展不均衡
孙文学[10]认为,农村职业教育结构布局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李星东[4]指出,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在东部、中部、西部差距极大。王怡[14]则论证了农村职业教育东、中、西部之间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城乡之间的不平衡。
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1.对国外经验的总结研究
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学者们总结了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经验和做法。例如,英国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和设立相应的法规、机构与计划。将高校、科研咨询部门和农村培训网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多层次的教育与培训。法国有明确的主管部门,避免教育资源的零散浪费,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且办学形式灵活多样。德国的职业教育采取“双元制”,即学生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是采取在企业实践和在学校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的。他们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培训有可靠的经费来源,培训的目的很明确。澳大利亚政府大力支持农村职业教育自主办学,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并加强农业职业教育的立法。其主要特点是:教学紧密结合实际,注重课程和训练的实践性。它的发展完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工业部门、行业协会和雇主对中、高级专业人才的需要密不可分。职业学院学生的学分可以转入相关大学,获取学位。又如,美国已经建立起了一个相当完整而庞大的农业教育、研究与推广体系。它们之间并不相互隔绝,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农业教育的课程已经被“生物、化学和计算机”取代。其职业教育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主要特点是:立足社区,服务社会;与普通教育贯通,学生转学渠道顺畅;实行开放办学,学生入学门槛较低。而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农村职业教育,则以政府为主导,以国家立法为保障,以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培训为主体,对农民进行多层次、多方向、多目标的教育培训。
总的来说,发达国家的农村职业教育可供借鉴的经验有:政府和企业大力支持职业教育;采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职业教育层次丰富,与普通教育综合;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
2.针对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对策研究
(1)指导思想的理论研究
2003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5]强调了城市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战略。至于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来源,涉及到农村职业教育的属性,而目前对于农村职业教育的产品性质的研究则显得很少。陈红颖等[2]参考了国内外的理论与实践,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探讨了农业职业教育的产品属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来源作了分析与思考。王国巍[16]提出了多渠道筹集资金,以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
关于立法,夏学文[17]提出,要加强职教立法,为农村职教提供法律保证,为此,建议出台《农村职教法》。牛宇星[18]对校企合作提出了完善相应法律法规的建议。王怡[14]提出,当前农村职业教育改革,需要健全保障机制,提供法律保障。
对于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2003年温家宝[17]就提出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李兵[19]建议,以远程教育手段推进农村职业教育不同地区的均衡发展。
关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部分学者提出,要加强农村高等职业教育与农村中职教育的联系,并应将农村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结合发展,形成互通的整体教育体系的思路。例如,孙文学[20]探析了农村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并提出综合性教学模式的设想。
(2)实际建设的建议及模式研究
有一些学者对“校企联合”进行了研究。如严建红[7]提出和论证了建立大学、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合作办学的模式。袁媛[21]探索了“校企结合”的几种模式。牛宇星[18]探讨了校企合作实践操作的问题。
还有一些学者,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考核评价、招生、就业等方面思考了农村职业教育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及模式。如张京海[22]提出了包括培养目标、教学方法、教学信息管理、教学评价的职业教育管理模式。例如,张丽香[23]提出了农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改革问题。建议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实践能力的考核评价为主。方艳丹[11]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模式。
五、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对于农村职业教育,学者们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作了有益的探索,4但农村职业教育尚未摆脱发展困境,尤其是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后,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
1.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资金的保障
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来源需要做切实的构想。在新的历史时期,伴随国家财政能力的提升,需要构建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适应未来经济发展方式的教育体制。
2.新世纪产业结构升级,就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的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涌入城市的劳动大军需要接受有效的教育与培训,进而提高劳动效率与劳动质量。为此,农村职业教育不能再局限于以往的办学模式。可见,如何解决好经济社会的需求,对农村职业教育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3.劳动力长期大量流动带来了复杂的社会矛盾
如城市的交通压力、留守家庭中老人赡养和儿童管理问题、夫妻长期分居及农民工远离故土的焦虑情绪等,都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对此,我们应以富士康等为代表的企业开始向中西部迁移的时机,把农村职业教育从主要与沿海企业合作逐步转向与内地、本地企业合作。总之,农村职业教育如何在内地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李宁清.农村职业教育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
[2]陈红颖,夏金星.农村职业教育产品属性的研究综述[J].农业科技管理,2007,26(2):66-68.
[3]胡小勤.新时期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
[4]李星东.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四川大学,2007.
[5]雷重熹.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
[6]徐美琪.简述重视职业教育与促进农业现代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3):3221-3223.
[7]严建红.以就业为导向的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
[8]胡蓉.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与教育公平[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1-3.
[9]徐涵.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C]//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新思路新模式——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10]孙文学.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
[11]方艳丹.“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教育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2008.
[12]马建斌.对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发展问题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0(2):30-34.
[13]周予.新时期中国农村职业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14]王怡.新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15]温家宝.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求是,2003(20):3-7.
[16]王国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17]夏学文.新农村建设中制约教育作用发挥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综述[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1):89-91.
[18]牛宇星.现阶段高职教育中校企合作探析[J].学理论,2010(9):121-122.
[19]李兵.远程教育推进农村职业教育均衡发展研究综述[J].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17(4):16-19.
[20]孙文学.农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探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7(4):12-16.
[21]袁媛.探索“校企结合”模式实现职业教育本质[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6):13-14.
[22]张京海.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1,22(16):28-31.
[23]张丽香.农村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立[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9-11.
G718
项目名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新时期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研究)。项目号:DJA10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