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取舍 有效整合——走“授人以渔”的语文教学之路
2011-02-19浙江省义乌中学
李 清(浙江省义乌中学)
大胆取舍 有效整合
——走“授人以渔”的语文教学之路
李 清(浙江省义乌中学)
新课程改革之后,苏教版高中语文课程容量大、节奏快,到底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怎样实现有效教学,这些都是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事情。三年实践,三年反思,我逐渐清晰了一个认识:必须走大胆取舍、有效整合、授人以渔的语文教学之路。
一、教什么
教什么属于科学范畴,每一个教师都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进行科学的研究和分析。我们需要综合考虑考试大纲、学生的学习状态以及课堂教学环境等,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包括课堂教学内容的多与少、难与易,学科案例或习题的取舍与添加等。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相对于高中语文教学要求来说还是比较浅易的。语法知识的少讲或者不讲,文本阅读的量少甚至不读,书写习惯的随意乃至潦草,都是高中教师在接手新一届学生后要面对的教学难题。
如果不考虑这些学情,直接就进入新课的快节奏学习,一篇篇讲过去,一份份练过去,教学任务是完成了,考试成绩也有可能还过得去,但肯定不是一个有职业理想的教师应有的态度。所以在新学年之初,教师就应该通盘考虑,对教材内容作出大胆的取舍,整合课堂内外的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为目的来开展教学活动。
以高一新生的语文教学为例,在新生入校后,首先用两周的时间进行语法知识的学习。比如汉语的词类,句子的成分,特殊句式和句间关系等,不用讲得太深,但一定要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以后的文本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巩固,就能够成为语文学习的坚实地基之一。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前两个专题一共有十篇课文,如果在讲完语法基础后再来一篇篇上过去,肯定是完不成课程规划的进度的。那么可以精选部分篇目,比如专题一的《沁园春◦长沙》和《相信未来》,一属古典诗词,一属现代新诗潮诗歌,可以分别精讲。在学习了解诗词形式特点和写法特征的同时,深入体会不同时代、不同人生经历的作者迥异的情感内涵。专题二则选取《劝学》与《师说》重点讲练,一方面起到夯实学生文言底子、初步养成文言学习习惯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文本研习初步掌握论说文的文体特征和写法要点。在完成教材内课文教学的同时,课外补充相关文言和现当代文学作品,利用早晚读的时间,让学生去读、去思考、去融汇。
这样一来,时间上考虑能够在一个月内完成大纲规定的两个专题的教学任务,实效上预期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语文学习收获,应该是比较高效的教学安排。
二、怎么教
怎么教属于艺术范畴,这意味着课堂中的教师要像艺术家那样工作,对教育环境的把握要有足够的自信,和学生要有无缝的互动。理想化一点来说,要不拘泥于当前具体的教学内容,不期待短期的教学成绩,要有艺术家一样的素养和自信。
还是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的前两个专题为例。专题一中精讲的两篇诗词,我认为不能就词论词、在诗言诗,而是要用一种观念将两篇文本的学习统一起来。对高中新生而言,这一阶段比较适宜的选择是“知人论世”的文本学习理念。
正如孟子所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要让学生明确,任何文本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与那个特定的时代和作者特殊的生活经历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要想真正读懂文本,必须学会进行知人论世的双向逆反循环:由对社会、作者的理解进入对作品的理解,再由对作品的理解加深对社会、作者的理解。
本专题中这两首诗词,之所以有各自的经典意义,就在于它们分别寄托了作者在自身重要时期的重要情感内涵。只有深入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与自身的遭遇,才能从根本体会言语形式中的言语内容。这样的学习,才是有目的的深入学习,才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方式。
一旦要求学生掌握这样的学习方法,教师在以后的每篇文本的学习中,都要一以贯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觉动手动脑能力,从一开始的教师为学生提供写作背景材料和相关鉴赏评价文章,渐渐变为学生自己主动去搜集、整合与文本相关的重要信息,并进一步完成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然后与教师的鉴赏分析互相印证、切磋交流,从而达到积累语文素养、提高鉴赏能力的目的。
专题二中精讲的两篇文言论说文,都是典范之作。荀子的《劝学》,根源于他的性恶论。既然人性本恶,就应该通过环境熏陶、后天教育和自身学习来约束、变革自身性情。其中自身学习又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天天学、日积月累才能不断改变和提高自己,从而达到君子乃至圣人的境界。这就是《劝学》一文要吃透的地方,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字词句篇的肢解学习上。与此同时,荀子与孔孟、老庄在语言风格上的不同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他是认认真真写文章、有板有眼讲道理的那种风格,阅历丰富、修养又高,所以每论及一个题目,连类而及的联想就特别多,是真正的浮想联翩。
韩愈的《师说》,宝贵之处就在于提出了崭新的、进步的“师道”思想:人人都可以为师,只要具有那样的能力;师和弟子的关系是相对的,某方面比我好,就是我的老师。这就打破了长期以来师法或家法的保守壁垒。同时,他语言上“文以载道”“陈言务去”的风格,也正是他为文不说空话、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的淳厚人格的表现。
而这两篇文章,也正可以统一在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标题下。
三、相信未来
这样的教学方法,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没办法与题海式的应试教育比成绩,但我相信学生能够体会到教师的良苦用心,感受到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融入千年文化的薪火传承,从而真正激发学习的兴趣,养成科学的习惯,提升自身的素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教师而言短暂的三年,却可能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一生。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越来越多的教师都会走上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有效教学之路,从而为民族的复兴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